资源简介 浙江省绍兴市绍初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2024七下·绍兴期中)中南半岛上的泰国、越南、缅甸分布有世界著名的稻米区,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有稻作文化的印记。下列场景中符合这种印记的是( )A.地广人稀,地势平坦,推行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B.农场之间是大面积的农田,人们居住得很分散C.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牛羊在奔跑D.渠道和河流构成密集水网,环绕着农田和村庄2.(2024七下·绍兴期中)读图所示区域以“用机械种庄稼”为生产特色,其主要原因有( )①地势低平,土地辽阔②密西西比河贯穿该区域,灌溉较便利③经济发达,科技先进④该区域位于中纬度地区,热量条件好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2023·萧山期末)安第斯山区与阿尔卑斯山区都是山区,但发展的支柱产业却不同,这体现了( )A.人定胜天的观念 B.优势互补的原则C.因地制宜的原则 D.可持续发展的原则4.(2024七下·绍兴期中)日本有着发达的渔业,其发展渔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有( )①雄厚的工业基础②渔业资源十分丰富③气候温暖湿润,降水充足④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2024七下·绍兴期中)读下图,下列与马赛人游牧生活相关的信息,描述正确的是( )A.多多马和基塔莱两地所处半球不同,导致降水期不同B.四季循着一定路线迁移放牧,在热带雨林区穿行C.10月到达基塔莱,等待次年湿季来临D.逐水草而居,不受气候因素的影响6.(2024七下·绍兴期中)关于图示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甲国所在地气候干旱沙漠广布②乙处运河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③丙河自西北向东南流入太平洋④丁国居民主要信仰伊斯兰教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7.(2024七下·绍兴期中)城市是文明中心。下列关于城市标签的描述,正确的有( )①巴黎——文化艺术之都②班加罗尔——“亚洲的硅谷”③蔚山——城市规划典范④巴西利亚——非洲的“小欧洲”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8.(2023·柯桥模拟)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区域的人们创造出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下列国家与其特色相适应的是( )A.秘 鲁——城市规划的典范——旅游业B.以色列——沙漠绿洲——节水农业C.瑞 士—— 山地之国——采矿业D.越 南——稻作文化——旱作农业9.(2024七下·绍兴期中)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请问这种机制是( )A.分封制 B.科举制 C.重文轻武 D.君主专制10.(2024七下·绍兴期中)下图是唐代三彩骆驼载乐舞俑,驼背上是两个汉人和三个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组成的乐舞队。一人表演胡舞,其余乐工在演奏胡乐乐器。从该文物无法获取的信息是( )A.艺术的繁荣状况 B.农业的发展状况C.手工业的发展状况 D.开放的社会局面11.(2024七下·绍兴期中)以下关于唐朝盛世繁荣时社会风貌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显示出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B.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并未受到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C.社会风气兼容并蓄,刚健豪迈的尚武风尚盛行一时D.妇女喜好骑马、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12.(2024七下·绍兴期中)下图出土的实物可以说明( )注:吐鲁番地区唐墓出土的中原食物 ——饺子、点心。A.文成公主入藏后唐蕃联系日益密切B.新疆与中原地区生活习俗相互影响C.澎湖巡检司的设置促进了民族交流D.中原文化在西域地区留有强烈烙印13.(2024七下·绍兴期中)陆羽为避安史之乱隐居湖州,完成了世界茶文化史上第一部专业著作《茶经》。在完成《茶经》期间,他可能看到( )①书生在茶会中吟诵杜甫诗作②官吏在戏园里观看《窦娥冤》③农民在田间使用曲辕犁耕作④名医在药房翻阅《本草纲目》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2024七下·绍兴期中)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宋王室的一个历世相传的家训,厥为优待士大夫,永远让文人压在武人的头上。”这反映了宋朝的治国策略是( )A.强干弱枝 B.分解相权 C.民贵君轻 D.重文轻武15.(2024七下·绍兴期中)为了写一篇论文,小明同学阅读了《契丹的兴起》《陈桥兵变》和《辽、西夏、宋的战与和》等书籍。对此,你认为他的论文题目应是( )A.国家的统一 B.民族政权的繁荣C.民族政权的并立 D.中华大家庭的团圆16.(2024七下·绍兴期中)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美丽中国”是当代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一种治国理念。下列封建帝王的统治策略与这种治国理念反差最大的是( )A.李世民 B.武则天 C.隋炀帝 D.隋文帝17.(2024七下·绍兴期中)下图中制度的设立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B.造成统治机构臃肿C.削弱皇权,加强相权 D.防止地方割据势力18.(2024七下·绍兴期中)下图中甲、乙朝代的共同点有( )①都是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的朝代②都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政权③都是政权分立、民族交融的朝代④都有创新,创立了一些新的制度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19.(2024七下·绍兴期中)宋代经济较唐代发达,城市繁荣,商业兴盛。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宋朝重视科举考试②北宋东京消除了居民区与商业区的界限③北宋出现纸币“交子”④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商标广告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0.(2023七下·海曙期末)阅读历史书籍可通过关注章节标题来把握内容主旨。下列选项最适合做右图标题的是( )A.隋:短暂而辉煌的帝国 B.唐:开放又革新的时代C.宋:繁荣和创造的年代 D.元:统一且辽阔的王朝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60分)21.(2024七下·绍兴期中)近年来,资源大国南非力求突破对资源过度依赖的困境,致力于发展低碳、环保的“绿色经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读右图,写出临近两大洋交汇点的岬角A地名称,并判断南非以哪一地形为主。(2)分析图中南非制造业中心的分布特点及其原因。(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为南非“绿色经济”的发展出谋划策。22.(2024七下·绍兴期中)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区域的位置决定了区域的基本特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请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描述斯里兰卡的位置。(2)区域内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根据材料,说出斯里兰卡的河流流向,并分析原因。(3)材料二:阅读卡 斯里兰卡旧称锡兰,始于1867年的红茶种植使它成为世界著名的红茶产地。政府为了推广优质红茶的种植、生产和销售而成立了茶叶局,并且通过对世界主要茶叶消费市场进行调研,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小链接:茶树具有喜温丧寒、喜湿怕涝的特征。斯里兰卡的茶树种植面积达22万公顷,一年四季皆可采茶。区域发展要基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斯里兰卡红茶产量高、品质好的有利条件。23.(2024七下·绍兴期中)宋代瓦子是城市中集娱乐、文化、贸易为一体的综合场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北宋时期,瓦市上有来自辽与西夏的牛羊,全国各地的酒、茶、丝绢、纸、书籍,还有日本的扇子、高丽的墨料、大食的香料与珍珠。南宋时期,临安的瓦市数量、规模都超过了北宋都城。——改编自《国史概要》(1)分别写出纸币A和都城B的名称。(2)根据材料一中的内容,概括勾栏中节目表演所呈现的特点。(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宋代瓦子兴盛繁荣的原因。24.(2024七下·绍兴期中)珍视历史遗产,坚定文化自信。请参与“中华古代文明展”活动,回答问题。【展示文明】展区名称 夏商周文明 …… 隋唐文明 宋元文明 明清文明展品 1、4 …… 5 6请将分别写出展品2和3的展区名称。(1)【解说文明】展品2:唐朝时,流行打马球游戏。这种游戏是从波斯经丝绸之路传入的。本展品佐证了唐代的习俗风尚具有中西互通的特点。展品4:甲骨文是我国3000多年前一种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本展品佐证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仿照示例,请为展品3写一段解说词。(要求:聚焦展览主题,围绕展品3反映的科技发明展开。)(2)【感悟文明】通过此次活动,你对中华古代文明有何深刻认识?25.(2024七下·绍兴期中)民族关系,重中之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胡互化】史学家樊树志在《国史概要》中指出:“唐人既不是魏晋以前汉人的延续,也不是胡人单向地融入汉族,而是汉胡互化产生的民族共同体。”(1)请根据所学知识,用史实证明唐人是汉胡互化产生的民族共同体,并写出出现这种现象的政策原因。(2)材料一:【碰撞交融】从整体来考察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规律,既有阶段性的友好,也有阶段性的战争。在和好阶段,双方都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好局面,尽量采取一些措施以求维持较长时间的和好;在战争阶段内,也有一些谋求和好的活动。——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根据材料,请列举宋朝时民族关系有“阶段性的和好”“阶段性的战争”的史实各一例。(3)材料三:【疆域再现】从元朝疆域图中提取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史实说明当时中央政府是如何处理民族关系的?综合上述材料概述古代民族交融的方式。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世界地形、河湖、气候;运用地图图表描述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解析】【分析】A、由所学知识可知,中南半岛人口密集,因地势高低起伏,山间种植水稻,不宜推行机械化耕作,A错误;B、由所学知识可知,中南半岛地势起伏大,农田耕地主要分布于山谷间,且人口集中于沿河地区,B错误;C、由所学知识可知,中南半岛是山地河谷密布,不存在草原地形,C错误;D、由所学知识可知,中南半岛地区河道、水网密集,村庄,农田沿河岸分布,D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中南半岛是亚洲三大半岛之一,地势北高南抵,以高原山地为主,河流众多,北南流向。2.【答案】B【知识点】世界地形、河湖、气候;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解析】【分析】由所学知识可知,图示区域为美国,①美国中部平原地势低平,土地辽阔 ,利于大规模的机械化种植,①正确;②密西西比河贯穿该区域,灌溉较便利,但不是机械化种植的原因,②正确;③美国经济发达,科技先进,为机械化种植提供技术条件,③正确;④该区域位于中纬度地区,热量条件好,与使用机械化种植无关,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美国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主要是因为其地势低平,土地辽阔,经济发达,科技先进,为机械化推行提供有利条件。3.【答案】C【知识点】可持续发展【解析】【分析】安第斯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发展的产业不同,主要是考虑到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不同,符合因地制宜发展的原则,C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产业的发展需要根据地方特色因地制宜。4.【答案】C【知识点】世界地形、河湖、气候;世界典型区域【解析】【分析】由所学知识可知,①日本造船工业基础雄厚,但工业发达属于人文原因,①错误;②日本沿海有日本暖流经过,水温适宜且带来大量饵料,为此渔业资源十分丰富,②正确;③日本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季节性明显,与渔业发展无关,③错误;④日本沿海面积大,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是天然的海洋渔场,利于渔业发展,④正确。综上所述:②④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日本沿岸尤其是北海道渔场位于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处,带来丰富的饵料,同时日本造船业发达为远洋捕捞提供工业基础。5.【答案】A【知识点】世界地形、河湖、气候;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运用地图图表描述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解析】【分析】A、由图表信息可知,基塔莱地处北半球雨季集中于夏季,多多马处在南半球夏季为旱季,A正确;B、由所学知识可知,该区域为非洲热带草原区,当地游牧四季循着一定路线迁移放牧,在热带草原区穿行,B错误;C、由题意可知,10月达基塔莱是旱季,马赛人会迁移至湿季的多多马,C错误;D、由所学知识可知,受气候影响,干湿季节性明显,才导致马赛人逐水草而居,D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生活在东非高原上的马赛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因为东非高原是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干湿分明,为追求水源和肥沃的牧草,他们踏上了游牧之旅。6.【答案】D【知识点】世界人口、人种、语言、宗教;世界典型区域;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解析】【分析】由图示信息可知,该区域为阿拉伯半岛①甲国所在地是阿拉伯半岛,该地气候常年高温干旱沙漠广布 ①正确;②乙处为埃及苏伊士运河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②正确;③丙是中东地区两河流域自西北向东南流入印度洋,③错误;④丁国为埃及当地居民以阿拉伯人为主,主要信仰伊斯兰教,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④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阿拉伯半岛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与信风控制,常年高温少雨干旱,形成热带沙漠气候。7.【答案】A【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解析】【分析】由所学知识可知,①巴黎拥有世界最大艺术博物馆卢浮宫以及蓬皮杜艺术中心,被称为文化艺术之都,①正确;②印度班加罗尔计算机软件产业发达有亚洲的硅谷之称,②正确;③韩国蔚山汽车产业发达具有韩国汽车工厂的美誉,③错误④巴西利亚地处南美洲巴西,不是非洲城市,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南非开普敦气候为地中海气候,加之长期被西欧国家殖民,经济相比非洲其他地区发达,故有非洲的小欧洲之称。8.【答案】B【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瑞士--与山为邻一一旅游王国,山地之国,矿产资源短缺,发展旅游业;秘鲁——城市规划的典范一迁徙游牧,应该是巴西;越南——稻作文化一一旱作农业,应该是水田农业;以色列一一沙漠绿洲一一灌溉农业 ,节水农业,正确。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不同国家在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时,要根据自己生存区域的自然环境,结合本国实际,因地制宜的发展经济,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自然环境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自然环境影响人文环境) ;区域经济发展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经济发展要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9.【答案】B【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据材料信息“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并结合所学可知,隋朝创立科举选官制度,打破了九品中正制注重家世门第,注重以考试成绩为选拔人才的标准,故选B项。分封制是西周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北宋政府为巩固统治,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科举选官制度,没有体现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内容,排除D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科举制度。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科举制度的相关史实。10.【答案】B【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据材料“驼背上是两个汉人和三个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组成的乐舞队”,结合所学分析:A:“一人表演胡舞,其余乐工在演奏胡乐乐器”,说明驼背上“乐舞队”体现了唐朝艺术的繁荣,排除A项。B:骆驼载乐舞俑组成的乐舞队与农业发展状况无关,符合题意,故选B项。C:唐三彩是唐代闻名的三彩陶器,体现了唐朝手工业的发展,排除C项。D:乐舞俑上胡汉艺人组成的乐舞队,反映了唐朝开放的社会局面,排除D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唐代三彩骆驼载乐舞俑。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的相关史实。11.【答案】B【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关于唐朝盛世繁荣时社会风貌的表述不准确的”,结合所学分析:A:唐朝盛世繁荣,显示出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表述准确,不合题意,排除A项。B:唐朝时期,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深受到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符合题意,故选B项。C:盛唐时期,社会风气兼容并蓄,刚健豪迈的尚武风尚盛行一时,表述正确,不合题意,排除C项。D:唐朝盛世,风气开放,兼容并包,妇女喜好骑马、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表述正确,不合题意,排除D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唐朝的社会风貌,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唐朝社会风貌的相关史实。12.【答案】D【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吐鲁番地区唐墓出土的中原食物——饺子、点心”可知,唐朝时期,中原饮食风俗传播到了西域地区,反映了中原文化对西域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故选D项。文成公主入藏,加强了唐蕃关系,而吐鲁番位于今天的新疆地区,排除A项。中原食物在吐鲁番出土,反映了中原文化对新疆的影响,不能证明新疆文化对中原的影响,排除B项。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的是澎湖列岛及台湾地区,与新疆吐鲁番无关联,排除C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原与新疆的关系。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中原与新疆交往的相关史实。13.【答案】A【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安史之乱”“《茶经》”,结合所学可知:杜甫生活于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时期,故陆羽可能看到“书生在茶会中吟诵杜甫诗作”,所以①符合题意;《窦娥冤》是元曲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品,故陆羽不可能看到“官吏在戏园里观看《窦娥冤》”,所以②不符合题意;唐朝时期,改进了耕作工具,创制了曲辕犁,故陆羽可能看到“农民在田间使用曲辕犁耕作”,所以③符合题意;明朝时期,李时珍著有《本草纲目》,故陆羽不可知看到“名医在药房翻阅《本草纲目》”,所以④不符合题意。综上分析可知,①③符合题意,故选A项;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三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陆忌与《茶经》,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唐朝重大历史事件。14.【答案】D【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据材料“优待士大夫,永远让文人压在武人的头上”,结合所学可知,北宋为维护统治,吸取唐末五代以来武将擅权的弊端,实施“重文抑武”的治国国策,故选D项。北宋政府的国防策略是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导致连队颤弱,排除A项。北宋初年,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解相权,加强皇权,排除B项。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孟子提出“民贵君轻”,体现了民本思想,排除C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重文轻武。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重文轻武的相关历史知识。15.【答案】C【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时序【解析】【分析】据材料信息“《契丹的兴起》《陈桥兵变》和《辽、西夏、宋的战与和》”江结合所学可知,契丹兴起,建立辽国; 陈桥兵变,北宋建立;党项兴起,西夏建立,反映了10-11世纪出现了多个民族政权并立局面,彼此之间战和交织,故选C项。材料反映了10-11世纪出现了多个民族政权并立局面,并未实现国家的大一统,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10-11世纪各民族政权之间的和战关系,没有体现民族政权的繁荣,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10-11世纪出现了多个民族政权并立,不能说明中华大家庭的团圆,排除D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辽宋夏并立,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辽宋夏并立的相关史实。16.【答案】C【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时序【解析】【分析】据材料信息“‘和谐社会’治国理念”,结合所学分析:A:李世民,励精图治,勤于政事, 开创贞观盛世,有助于创建和谐社会,排除A项。B:武则天,重用贤能,发展生产,为唐玄宗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排除B项。C:隋炀帝,好大喜功,统治暴虐,不恤民力,有违和谐社会的治国理念,故选C项。D: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经济,开创开皇之治,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排除D项。故答案为:C。【点评】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隋炀帝暴政。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隋炀帝暴政的相关历史知识。17.【答案】A【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据题干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图示反映的是隋唐时期的三省门部制,据此分析:A:三省六部制下,三省各司其职,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故选A项。B:图示材料展示了三省六部职权,没有信息表明造成统治机构臃肿,排除B项。C:三省六部制下,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排除C项。D:三省六部是隋唐中央机构,强化皇权,与防止地方割据势力无关,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三省六部制。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三省六部制的相关史实。18.【答案】A【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解析】【分析】据材料“中国历史纪年表”并结合所学可知,甲对应581-618年,是隋朝,结束了南北朝分裂局面,统一全国,乙对应1206-1638年,为元朝,结束了宋金西夏对峙局面,统一全国,故甲乙两朝都是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的朝代,①符合题意。甲王朝是汉族政权,乙王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政权,故②不符合题意;甲乙两朝都是大一统王朝,故③不符合题意。据所学可知,隋朝开创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元朝开创了行省制,所以甲乙两朝都有创新,创立了一些新的制度,故④符合题意。综上可知,①④符合题意,故选A项;②③不符合题意,排除BCD三项。【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隋朝与元朝。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纪年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隋朝与元朝的相关史实。19.【答案】D【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宋代经济较唐代发达,城市繁荣,商业兴盛”,结合所学分析:宋朝重视科举考试,但与经济发达无直接关系,故①不符合题意;北宋时期,市坊界限已打破,所以东京消除了居民区与商业区的界限,促进了城市商业繁荣,故②符合题意;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反映了商业的繁盛,故③符合题意;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商标广告,说明商业广告出现,体现了城市工商业发达,故④符合题意。综上可知,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项;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BC三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宋朝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宋朝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20.【答案】C【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解析】【分析】据图片内容“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经济重心南移的最终完成”可知,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因此图片反映的是宋朝,宋代是繁荣和创造的年代。ABD三项和题干图片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宋:繁荣和创造的年代最适合做题干图片标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宋代的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1.【答案】(1)好望角;高原。(2)沿矿藏分布,便于原材料获取;沿铁路分布,便于原材料及产品的运输;沿海分布,有利于对外运输。(3)利用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优势、多种族聚居的人文特色,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利用水能、风能、太阳能资源,发展清洁能源产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对外贸易和航海业。【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运用地图图表描述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解析】【分析】(1)由图示信息可知,该地为南非A地为南非最南端即:好望角;根据图表信息可知该地区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属于高原地形。(2)由图示信息可知,南非制造业中心沿海分布,主要是因为海上运输便利,利于对外运输;同时沿铁路分布,主要因为铁路运输方便产品以材料的输送;此外还沿各类矿场分布,为了方便获取原材料。(3)由所学知识可知,绿色发展要求发展不破坏经济环境,要充分利用南非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优势以及人文特色文化,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也可以开发水能、风能、太阳能资源等清洁能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利用优越的沿海地理位置,发展对外贸易和航海业。【点评】南非地处非洲最南端,拥有优越的航海条件与地理位置,适宜发展远洋运输业。22.【答案】(1)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热带;位于亚洲南部,在印度洋上;四面环海的岛国;与印度隔海相望。(2)从中间流向四周;地势中间高四周低(3)产量高的原因是:丘陵山地较多,适宜种植茶树面积大;纬度低,热量充足;采茶时间长;政府(国家)大力支持和推广。品质好的原因是:水分条件好,多云雾(空气湿度大);地势起伏大,排水好符合茶树喜湿怕涝的特征。或地处低纬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水热条件组合好;多(丘陵)山地,茶多种植在(丘陵)山地,排水性好;斯里兰卡是一个旅游岛国,污染较少。【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运用地图图表描述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解析】【分析】(1)从经纬度角度分析:斯里兰卡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热带地区;从海陆位置分析:斯里兰卡位于亚洲南部,在印度洋上,是四面环海的岛国,与印度隔海相望。(2)由图表信息可知,斯里兰卡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故河流从中间往四周地处流。(3)由所学知识可知,斯里兰卡丘陵山地较多,适宜种植茶树;纬度低,气温高,雨热充足;且采茶时间长;政府重视大力支持和推广,使茶叶产量大。而茶叶品质好,是因为当地水分条件适宜,多云雾天气,茶叶鲜嫩;山地密集,地势起伏大,排水好利于茶树生长征。同时斯里兰卡是一个旅游岛国,工业少污染较少,环境好。【点评】斯里兰卡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地理位置重要,南部是印度洋,东部靠近马六甲海峡。23.【答案】(1)交子;东京或开封。(2)形式多样;内容通俗,贴近市民阶层;演出时间长。(3)宋商业活动突破时空的限制,勾栏全天候演出;有辽与西夏的牛羊,民族关系相对融洽,交流频繁;有日本等国外的商品,中外商贸交流频繁;纸币流通,市民普遍参与,市镇经济高度繁荣;局部统一,社会安定。【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1)A:据材料一“A对应纸币”,结合所学可知,宋朝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B:据材料一“B对应桑家瓦子(北宋·……),北瓦(南宋·临安)”,故B是北宋都城开封或东京。(2)据材料一“节目内容:傀儡戏、歌舞、杂剧等”可知,形式多样;据材料一“观看群体:手工业者、商人等”可知,内容通俗,贴近市民阶层;据材料一“表演时间:全年日夜演出”可知,演出时间长。(3)据材料一“全年日夜演出”,可知宋代商业活动突破时空的限制,勾栏全天候演出;据材料二“北宋时期,瓦市上有来自辽与西夏的牛羊,全国各地的酒、茶、丝绢、纸、书籍,还有日本的扇子、高丽的墨料、大食的香料与珍珠”可知,有辽与西夏的牛羊,民族关系相对融洽,交流频繁;有日本等国外的商品,中外商贸交流频繁;据材料一“可用货币:铜钱、纸币交子”可知,纸币流通,市民普遍参与,市镇经济高度繁荣;结合所学可知,国家局部统一,社会安定。【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北宋商业繁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北宋商业发展的相关史实。(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北宋勾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北宋勾栏的相关史实。(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宋朝瓦子兴盛之因。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北宋瓦子繁荣的相关历史知识。24.【答案】(1)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后来陆续传到世界各地,极大促进文化传播与交流;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本展品佐证了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2)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史上中华各民族相互交融,共同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影响,并在交流互鉴中不断发展。【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1)据材料“3.活字印刷铁板”,结合所学可知,展品3是北宋毕昇的活字印刷术。展品3: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后来陆续传到世界各地,极大促进文化传播与交流;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本展品佐证了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比如: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史上中华各民族相互交融,共同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影响,并在交流互鉴中不断发展。故答案为:(1)展品3: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后来陆续传到世界各地,极大促进文化传播与交流;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本展品佐证了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2)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史上中华各民族相互交融,共同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影响,并在交流互鉴中不断发展。【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北宋活字印刷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北宋活字印刷术的相关史实。(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25.【答案】(1)史实:①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②唐中宗时期,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③唐穆宗时期,唐菩订立友好盟约,立“唐会盟碑”。(4分。史实必须是西域或西藏的,不可以答台湾.)政策: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2)阶段性和好:北宋与辽的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保持和平局面:北宋与西夏议和;宋金和议。阶段性战争:北宋与辽和西夏的战争;金与南宋战争(岳飞抗金)。(3)西域——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西藏一一设立直慰使司都元帅府,由直政院直接统辖,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方式:战争;任职;防御和册封;设立管理机构;和亲联姻;会盟等【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1)史实:据材料一“唐人…是汉胡互化产生的民族共同体…”,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唐中宗时期,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唐穆宗时期,唐菩订立友好盟约,立“唐会盟碑”。以上史实说明唐人是汉胡互化产生的民族共同体。原因:根据所学可知,主要政策原因是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2)阶段性和好:根据所学可知,北宋与辽的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保持和平局面:北宋与西夏议和;宋金和议,反映了宋朝与周边民族政权之间的“阶段性的和好”。阶段性战争:根据所学可知,北宋与辽和西夏的战争;金与南宋战争(岳飞抗金),反映了宋朝与周边民族政权之间的“阶段性的战争”。(3)史实:椐材料三“元朝疆域图”并结合所学可知,为加强边疆的管辖,元政府在西域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在西藏设立直慰使司都元帅府,由直政院直接统辖,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方式: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古代民族交融的方式有战争;任职;防御和册封;设立管理机构;和亲联姻;会盟等。【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唐朝民族关系。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唐朝民族关系的相关历史知识。(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宋朝民族关系,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宋朝民族关系的相关史实。(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元朝民族关系。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地图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元朝民族关系的相关史实。1 / 1浙江省绍兴市绍初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2024七下·绍兴期中)中南半岛上的泰国、越南、缅甸分布有世界著名的稻米区,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有稻作文化的印记。下列场景中符合这种印记的是( )A.地广人稀,地势平坦,推行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B.农场之间是大面积的农田,人们居住得很分散C.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牛羊在奔跑D.渠道和河流构成密集水网,环绕着农田和村庄【答案】D【知识点】世界地形、河湖、气候;运用地图图表描述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解析】【分析】A、由所学知识可知,中南半岛人口密集,因地势高低起伏,山间种植水稻,不宜推行机械化耕作,A错误;B、由所学知识可知,中南半岛地势起伏大,农田耕地主要分布于山谷间,且人口集中于沿河地区,B错误;C、由所学知识可知,中南半岛是山地河谷密布,不存在草原地形,C错误;D、由所学知识可知,中南半岛地区河道、水网密集,村庄,农田沿河岸分布,D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中南半岛是亚洲三大半岛之一,地势北高南抵,以高原山地为主,河流众多,北南流向。2.(2024七下·绍兴期中)读图所示区域以“用机械种庄稼”为生产特色,其主要原因有( )①地势低平,土地辽阔②密西西比河贯穿该区域,灌溉较便利③经济发达,科技先进④该区域位于中纬度地区,热量条件好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知识点】世界地形、河湖、气候;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解析】【分析】由所学知识可知,图示区域为美国,①美国中部平原地势低平,土地辽阔 ,利于大规模的机械化种植,①正确;②密西西比河贯穿该区域,灌溉较便利,但不是机械化种植的原因,②正确;③美国经济发达,科技先进,为机械化种植提供技术条件,③正确;④该区域位于中纬度地区,热量条件好,与使用机械化种植无关,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美国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主要是因为其地势低平,土地辽阔,经济发达,科技先进,为机械化推行提供有利条件。3.(2023·萧山期末)安第斯山区与阿尔卑斯山区都是山区,但发展的支柱产业却不同,这体现了( )A.人定胜天的观念 B.优势互补的原则C.因地制宜的原则 D.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答案】C【知识点】可持续发展【解析】【分析】安第斯山脉和阿尔卑斯山脉发展的产业不同,主要是考虑到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不同,符合因地制宜发展的原则,C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产业的发展需要根据地方特色因地制宜。4.(2024七下·绍兴期中)日本有着发达的渔业,其发展渔业的有利自然条件有( )①雄厚的工业基础②渔业资源十分丰富③气候温暖湿润,降水充足④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知识点】世界地形、河湖、气候;世界典型区域【解析】【分析】由所学知识可知,①日本造船工业基础雄厚,但工业发达属于人文原因,①错误;②日本沿海有日本暖流经过,水温适宜且带来大量饵料,为此渔业资源十分丰富,②正确;③日本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季节性明显,与渔业发展无关,③错误;④日本沿海面积大,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是天然的海洋渔场,利于渔业发展,④正确。综上所述:②④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日本沿岸尤其是北海道渔场位于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处,带来丰富的饵料,同时日本造船业发达为远洋捕捞提供工业基础。5.(2024七下·绍兴期中)读下图,下列与马赛人游牧生活相关的信息,描述正确的是( )A.多多马和基塔莱两地所处半球不同,导致降水期不同B.四季循着一定路线迁移放牧,在热带雨林区穿行C.10月到达基塔莱,等待次年湿季来临D.逐水草而居,不受气候因素的影响【答案】A【知识点】世界地形、河湖、气候;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运用地图图表描述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解析】【分析】A、由图表信息可知,基塔莱地处北半球雨季集中于夏季,多多马处在南半球夏季为旱季,A正确;B、由所学知识可知,该区域为非洲热带草原区,当地游牧四季循着一定路线迁移放牧,在热带草原区穿行,B错误;C、由题意可知,10月达基塔莱是旱季,马赛人会迁移至湿季的多多马,C错误;D、由所学知识可知,受气候影响,干湿季节性明显,才导致马赛人逐水草而居,D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生活在东非高原上的马赛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因为东非高原是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干湿分明,为追求水源和肥沃的牧草,他们踏上了游牧之旅。6.(2024七下·绍兴期中)关于图示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甲国所在地气候干旱沙漠广布②乙处运河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③丙河自西北向东南流入太平洋④丁国居民主要信仰伊斯兰教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D【知识点】世界人口、人种、语言、宗教;世界典型区域;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解析】【分析】由图示信息可知,该区域为阿拉伯半岛①甲国所在地是阿拉伯半岛,该地气候常年高温干旱沙漠广布 ①正确;②乙处为埃及苏伊士运河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 ②正确;③丙是中东地区两河流域自西北向东南流入印度洋,③错误;④丁国为埃及当地居民以阿拉伯人为主,主要信仰伊斯兰教,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④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阿拉伯半岛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与信风控制,常年高温少雨干旱,形成热带沙漠气候。7.(2024七下·绍兴期中)城市是文明中心。下列关于城市标签的描述,正确的有( )①巴黎——文化艺术之都②班加罗尔——“亚洲的硅谷”③蔚山——城市规划典范④巴西利亚——非洲的“小欧洲”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答案】A【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解析】【分析】由所学知识可知,①巴黎拥有世界最大艺术博物馆卢浮宫以及蓬皮杜艺术中心,被称为文化艺术之都,①正确;②印度班加罗尔计算机软件产业发达有亚洲的硅谷之称,②正确;③韩国蔚山汽车产业发达具有韩国汽车工厂的美誉,③错误④巴西利亚地处南美洲巴西,不是非洲城市,④错误;综上所述:①②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南非开普敦气候为地中海气候,加之长期被西欧国家殖民,经济相比非洲其他地区发达,故有非洲的小欧洲之称。8.(2023·柯桥模拟)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区域的人们创造出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下列国家与其特色相适应的是( )A.秘 鲁——城市规划的典范——旅游业B.以色列——沙漠绿洲——节水农业C.瑞 士—— 山地之国——采矿业D.越 南——稻作文化——旱作农业【答案】B【知识点】世界典型区域【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瑞士--与山为邻一一旅游王国,山地之国,矿产资源短缺,发展旅游业;秘鲁——城市规划的典范一迁徙游牧,应该是巴西;越南——稻作文化一一旱作农业,应该是水田农业;以色列一一沙漠绿洲一一灌溉农业 ,节水农业,正确。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不同国家在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时,要根据自己生存区域的自然环境,结合本国实际,因地制宜的发展经济,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自然环境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自然环境影响人文环境) ;区域经济发展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经济发展要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9.(2024七下·绍兴期中)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请问这种机制是( )A.分封制 B.科举制 C.重文轻武 D.君主专制【答案】B【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据材料信息“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并结合所学可知,隋朝创立科举选官制度,打破了九品中正制注重家世门第,注重以考试成绩为选拔人才的标准,故选B项。分封制是西周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项。北宋政府为巩固统治,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科举选官制度,没有体现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内容,排除D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科举制度。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科举制度的相关史实。10.(2024七下·绍兴期中)下图是唐代三彩骆驼载乐舞俑,驼背上是两个汉人和三个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组成的乐舞队。一人表演胡舞,其余乐工在演奏胡乐乐器。从该文物无法获取的信息是( )A.艺术的繁荣状况 B.农业的发展状况C.手工业的发展状况 D.开放的社会局面【答案】B【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据材料“驼背上是两个汉人和三个深目高鼻的胡人(西域人)组成的乐舞队”,结合所学分析:A:“一人表演胡舞,其余乐工在演奏胡乐乐器”,说明驼背上“乐舞队”体现了唐朝艺术的繁荣,排除A项。B:骆驼载乐舞俑组成的乐舞队与农业发展状况无关,符合题意,故选B项。C:唐三彩是唐代闻名的三彩陶器,体现了唐朝手工业的发展,排除C项。D:乐舞俑上胡汉艺人组成的乐舞队,反映了唐朝开放的社会局面,排除D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唐代三彩骆驼载乐舞俑。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的相关史实。11.(2024七下·绍兴期中)以下关于唐朝盛世繁荣时社会风貌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显示出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B.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并未受到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C.社会风气兼容并蓄,刚健豪迈的尚武风尚盛行一时D.妇女喜好骑马、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答案】B【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关于唐朝盛世繁荣时社会风貌的表述不准确的”,结合所学分析:A:唐朝盛世繁荣,显示出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表述准确,不合题意,排除A项。B:唐朝时期,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深受到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符合题意,故选B项。C:盛唐时期,社会风气兼容并蓄,刚健豪迈的尚武风尚盛行一时,表述正确,不合题意,排除C项。D:唐朝盛世,风气开放,兼容并包,妇女喜好骑马、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表述正确,不合题意,排除D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唐朝的社会风貌,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唐朝社会风貌的相关史实。12.(2024七下·绍兴期中)下图出土的实物可以说明( )注:吐鲁番地区唐墓出土的中原食物 ——饺子、点心。A.文成公主入藏后唐蕃联系日益密切B.新疆与中原地区生活习俗相互影响C.澎湖巡检司的设置促进了民族交流D.中原文化在西域地区留有强烈烙印【答案】D【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吐鲁番地区唐墓出土的中原食物——饺子、点心”可知,唐朝时期,中原饮食风俗传播到了西域地区,反映了中原文化对西域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故选D项。文成公主入藏,加强了唐蕃关系,而吐鲁番位于今天的新疆地区,排除A项。中原食物在吐鲁番出土,反映了中原文化对新疆的影响,不能证明新疆文化对中原的影响,排除B项。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的是澎湖列岛及台湾地区,与新疆吐鲁番无关联,排除C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原与新疆的关系。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中原与新疆交往的相关史实。13.(2024七下·绍兴期中)陆羽为避安史之乱隐居湖州,完成了世界茶文化史上第一部专业著作《茶经》。在完成《茶经》期间,他可能看到( )①书生在茶会中吟诵杜甫诗作②官吏在戏园里观看《窦娥冤》③农民在田间使用曲辕犁耕作④名医在药房翻阅《本草纲目》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安史之乱”“《茶经》”,结合所学可知:杜甫生活于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时期,故陆羽可能看到“书生在茶会中吟诵杜甫诗作”,所以①符合题意;《窦娥冤》是元曲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品,故陆羽不可能看到“官吏在戏园里观看《窦娥冤》”,所以②不符合题意;唐朝时期,改进了耕作工具,创制了曲辕犁,故陆羽可能看到“农民在田间使用曲辕犁耕作”,所以③符合题意;明朝时期,李时珍著有《本草纲目》,故陆羽不可知看到“名医在药房翻阅《本草纲目》”,所以④不符合题意。综上分析可知,①③符合题意,故选A项;②④不符合题意,排除BCD三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陆忌与《茶经》,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唐朝重大历史事件。14.(2024七下·绍兴期中)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宋王室的一个历世相传的家训,厥为优待士大夫,永远让文人压在武人的头上。”这反映了宋朝的治国策略是( )A.强干弱枝 B.分解相权 C.民贵君轻 D.重文轻武【答案】D【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据材料“优待士大夫,永远让文人压在武人的头上”,结合所学可知,北宋为维护统治,吸取唐末五代以来武将擅权的弊端,实施“重文抑武”的治国国策,故选D项。北宋政府的国防策略是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导致连队颤弱,排除A项。北宋初年,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解相权,加强皇权,排除B项。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孟子提出“民贵君轻”,体现了民本思想,排除C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重文轻武。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重文轻武的相关历史知识。15.(2024七下·绍兴期中)为了写一篇论文,小明同学阅读了《契丹的兴起》《陈桥兵变》和《辽、西夏、宋的战与和》等书籍。对此,你认为他的论文题目应是( )A.国家的统一 B.民族政权的繁荣C.民族政权的并立 D.中华大家庭的团圆【答案】C【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时序【解析】【分析】据材料信息“《契丹的兴起》《陈桥兵变》和《辽、西夏、宋的战与和》”江结合所学可知,契丹兴起,建立辽国; 陈桥兵变,北宋建立;党项兴起,西夏建立,反映了10-11世纪出现了多个民族政权并立局面,彼此之间战和交织,故选C项。材料反映了10-11世纪出现了多个民族政权并立局面,并未实现国家的大一统,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10-11世纪各民族政权之间的和战关系,没有体现民族政权的繁荣,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10-11世纪出现了多个民族政权并立,不能说明中华大家庭的团圆,排除D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辽宋夏并立,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辽宋夏并立的相关史实。16.(2024七下·绍兴期中)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美丽中国”是当代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一种治国理念。下列封建帝王的统治策略与这种治国理念反差最大的是( )A.李世民 B.武则天 C.隋炀帝 D.隋文帝【答案】C【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王朝更替的时序【解析】【分析】据材料信息“‘和谐社会’治国理念”,结合所学分析:A:李世民,励精图治,勤于政事, 开创贞观盛世,有助于创建和谐社会,排除A项。B:武则天,重用贤能,发展生产,为唐玄宗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排除B项。C:隋炀帝,好大喜功,统治暴虐,不恤民力,有违和谐社会的治国理念,故选C项。D: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经济,开创开皇之治,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排除D项。故答案为:C。【点评】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隋炀帝暴政。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隋炀帝暴政的相关历史知识。17.(2024七下·绍兴期中)下图中制度的设立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B.造成统治机构臃肿C.削弱皇权,加强相权 D.防止地方割据势力【答案】A【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据题干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图示反映的是隋唐时期的三省门部制,据此分析:A:三省六部制下,三省各司其职,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故选A项。B:图示材料展示了三省六部职权,没有信息表明造成统治机构臃肿,排除B项。C:三省六部制下,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排除C项。D:三省六部是隋唐中央机构,强化皇权,与防止地方割据势力无关,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三省六部制。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三省六部制的相关史实。18.(2024七下·绍兴期中)下图中甲、乙朝代的共同点有( )①都是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的朝代②都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政权③都是政权分立、民族交融的朝代④都有创新,创立了一些新的制度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答案】A【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解析】【分析】据材料“中国历史纪年表”并结合所学可知,甲对应581-618年,是隋朝,结束了南北朝分裂局面,统一全国,乙对应1206-1638年,为元朝,结束了宋金西夏对峙局面,统一全国,故甲乙两朝都是结束分裂,实现统一的朝代,①符合题意。甲王朝是汉族政权,乙王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全国性政权,故②不符合题意;甲乙两朝都是大一统王朝,故③不符合题意。据所学可知,隋朝开创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元朝开创了行省制,所以甲乙两朝都有创新,创立了一些新的制度,故④符合题意。综上可知,①④符合题意,故选A项;②③不符合题意,排除BCD三项。【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隋朝与元朝。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纪年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隋朝与元朝的相关史实。19.(2024七下·绍兴期中)宋代经济较唐代发达,城市繁荣,商业兴盛。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宋朝重视科举考试②北宋东京消除了居民区与商业区的界限③北宋出现纸币“交子”④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商标广告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宋代经济较唐代发达,城市繁荣,商业兴盛”,结合所学分析:宋朝重视科举考试,但与经济发达无直接关系,故①不符合题意;北宋时期,市坊界限已打破,所以东京消除了居民区与商业区的界限,促进了城市商业繁荣,故②符合题意;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反映了商业的繁盛,故③符合题意;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的商标广告,说明商业广告出现,体现了城市工商业发达,故④符合题意。综上可知,②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项;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BC三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宋朝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宋朝经济发展的相关史实。20.(2023七下·海曙期末)阅读历史书籍可通过关注章节标题来把握内容主旨。下列选项最适合做右图标题的是( )A.隋:短暂而辉煌的帝国 B.唐:开放又革新的时代C.宋:繁荣和创造的年代 D.元:统一且辽阔的王朝【答案】C【知识点】王朝更替的时序【解析】【分析】据图片内容“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经济重心南移的最终完成”可知,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因此图片反映的是宋朝,宋代是繁荣和创造的年代。ABD三项和题干图片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宋:繁荣和创造的年代最适合做题干图片标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宋代的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60分)21.(2024七下·绍兴期中)近年来,资源大国南非力求突破对资源过度依赖的困境,致力于发展低碳、环保的“绿色经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读右图,写出临近两大洋交汇点的岬角A地名称,并判断南非以哪一地形为主。(2)分析图中南非制造业中心的分布特点及其原因。(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为南非“绿色经济”的发展出谋划策。【答案】(1)好望角;高原。(2)沿矿藏分布,便于原材料获取;沿铁路分布,便于原材料及产品的运输;沿海分布,有利于对外运输。(3)利用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优势、多种族聚居的人文特色,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利用水能、风能、太阳能资源,发展清洁能源产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对外贸易和航海业。【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运用地图图表描述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解析】【分析】(1)由图示信息可知,该地为南非A地为南非最南端即:好望角;根据图表信息可知该地区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000米以上,属于高原地形。(2)由图示信息可知,南非制造业中心沿海分布,主要是因为海上运输便利,利于对外运输;同时沿铁路分布,主要因为铁路运输方便产品以材料的输送;此外还沿各类矿场分布,为了方便获取原材料。(3)由所学知识可知,绿色发展要求发展不破坏经济环境,要充分利用南非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优势以及人文特色文化,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也可以开发水能、风能、太阳能资源等清洁能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利用优越的沿海地理位置,发展对外贸易和航海业。【点评】南非地处非洲最南端,拥有优越的航海条件与地理位置,适宜发展远洋运输业。22.(2024七下·绍兴期中)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区域的位置决定了区域的基本特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请用两种不同的方式描述斯里兰卡的位置。(2)区域内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根据材料,说出斯里兰卡的河流流向,并分析原因。(3)材料二:阅读卡 斯里兰卡旧称锡兰,始于1867年的红茶种植使它成为世界著名的红茶产地。政府为了推广优质红茶的种植、生产和销售而成立了茶叶局,并且通过对世界主要茶叶消费市场进行调研,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小链接:茶树具有喜温丧寒、喜湿怕涝的特征。斯里兰卡的茶树种植面积达22万公顷,一年四季皆可采茶。区域发展要基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斯里兰卡红茶产量高、品质好的有利条件。【答案】(1)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热带;位于亚洲南部,在印度洋上;四面环海的岛国;与印度隔海相望。(2)从中间流向四周;地势中间高四周低(3)产量高的原因是:丘陵山地较多,适宜种植茶树面积大;纬度低,热量充足;采茶时间长;政府(国家)大力支持和推广。品质好的原因是:水分条件好,多云雾(空气湿度大);地势起伏大,排水好符合茶树喜湿怕涝的特征。或地处低纬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湿润,水热条件组合好;多(丘陵)山地,茶多种植在(丘陵)山地,排水性好;斯里兰卡是一个旅游岛国,污染较少。【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运用地图图表描述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解析】【分析】(1)从经纬度角度分析:斯里兰卡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热带地区;从海陆位置分析:斯里兰卡位于亚洲南部,在印度洋上,是四面环海的岛国,与印度隔海相望。(2)由图表信息可知,斯里兰卡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故河流从中间往四周地处流。(3)由所学知识可知,斯里兰卡丘陵山地较多,适宜种植茶树;纬度低,气温高,雨热充足;且采茶时间长;政府重视大力支持和推广,使茶叶产量大。而茶叶品质好,是因为当地水分条件适宜,多云雾天气,茶叶鲜嫩;山地密集,地势起伏大,排水好利于茶树生长征。同时斯里兰卡是一个旅游岛国,工业少污染较少,环境好。【点评】斯里兰卡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地理位置重要,南部是印度洋,东部靠近马六甲海峡。23.(2024七下·绍兴期中)宋代瓦子是城市中集娱乐、文化、贸易为一体的综合场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北宋时期,瓦市上有来自辽与西夏的牛羊,全国各地的酒、茶、丝绢、纸、书籍,还有日本的扇子、高丽的墨料、大食的香料与珍珠。南宋时期,临安的瓦市数量、规模都超过了北宋都城。——改编自《国史概要》(1)分别写出纸币A和都城B的名称。(2)根据材料一中的内容,概括勾栏中节目表演所呈现的特点。(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宋代瓦子兴盛繁荣的原因。【答案】(1)交子;东京或开封。(2)形式多样;内容通俗,贴近市民阶层;演出时间长。(3)宋商业活动突破时空的限制,勾栏全天候演出;有辽与西夏的牛羊,民族关系相对融洽,交流频繁;有日本等国外的商品,中外商贸交流频繁;纸币流通,市民普遍参与,市镇经济高度繁荣;局部统一,社会安定。【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1)A:据材料一“A对应纸币”,结合所学可知,宋朝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B:据材料一“B对应桑家瓦子(北宋·……),北瓦(南宋·临安)”,故B是北宋都城开封或东京。(2)据材料一“节目内容:傀儡戏、歌舞、杂剧等”可知,形式多样;据材料一“观看群体:手工业者、商人等”可知,内容通俗,贴近市民阶层;据材料一“表演时间:全年日夜演出”可知,演出时间长。(3)据材料一“全年日夜演出”,可知宋代商业活动突破时空的限制,勾栏全天候演出;据材料二“北宋时期,瓦市上有来自辽与西夏的牛羊,全国各地的酒、茶、丝绢、纸、书籍,还有日本的扇子、高丽的墨料、大食的香料与珍珠”可知,有辽与西夏的牛羊,民族关系相对融洽,交流频繁;有日本等国外的商品,中外商贸交流频繁;据材料一“可用货币:铜钱、纸币交子”可知,纸币流通,市民普遍参与,市镇经济高度繁荣;结合所学可知,国家局部统一,社会安定。【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北宋商业繁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北宋商业发展的相关史实。(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北宋勾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北宋勾栏的相关史实。(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宋朝瓦子兴盛之因。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北宋瓦子繁荣的相关历史知识。24.(2024七下·绍兴期中)珍视历史遗产,坚定文化自信。请参与“中华古代文明展”活动,回答问题。【展示文明】展区名称 夏商周文明 …… 隋唐文明 宋元文明 明清文明展品 1、4 …… 5 6请将分别写出展品2和3的展区名称。(1)【解说文明】展品2:唐朝时,流行打马球游戏。这种游戏是从波斯经丝绸之路传入的。本展品佐证了唐代的习俗风尚具有中西互通的特点。展品4:甲骨文是我国3000多年前一种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本展品佐证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仿照示例,请为展品3写一段解说词。(要求:聚焦展览主题,围绕展品3反映的科技发明展开。)(2)【感悟文明】通过此次活动,你对中华古代文明有何深刻认识?【答案】(1)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后来陆续传到世界各地,极大促进文化传播与交流;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本展品佐证了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2)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史上中华各民族相互交融,共同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影响,并在交流互鉴中不断发展。【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1)据材料“3.活字印刷铁板”,结合所学可知,展品3是北宋毕昇的活字印刷术。展品3: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后来陆续传到世界各地,极大促进文化传播与交流;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本展品佐证了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比如: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史上中华各民族相互交融,共同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影响,并在交流互鉴中不断发展。故答案为:(1)展品3: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后来陆续传到世界各地,极大促进文化传播与交流;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本展品佐证了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2)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史上中华各民族相互交融,共同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影响,并在交流互鉴中不断发展。【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北宋活字印刷术。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北宋活字印刷术的相关史实。(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25.(2024七下·绍兴期中)民族关系,重中之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胡互化】史学家樊树志在《国史概要》中指出:“唐人既不是魏晋以前汉人的延续,也不是胡人单向地融入汉族,而是汉胡互化产生的民族共同体。”(1)请根据所学知识,用史实证明唐人是汉胡互化产生的民族共同体,并写出出现这种现象的政策原因。(2)材料一:【碰撞交融】从整体来考察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规律,既有阶段性的友好,也有阶段性的战争。在和好阶段,双方都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好局面,尽量采取一些措施以求维持较长时间的和好;在战争阶段内,也有一些谋求和好的活动。——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根据材料,请列举宋朝时民族关系有“阶段性的和好”“阶段性的战争”的史实各一例。(3)材料三:【疆域再现】从元朝疆域图中提取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史实说明当时中央政府是如何处理民族关系的?综合上述材料概述古代民族交融的方式。【答案】(1)史实:①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②唐中宗时期,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③唐穆宗时期,唐菩订立友好盟约,立“唐会盟碑”。(4分。史实必须是西域或西藏的,不可以答台湾.)政策: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2)阶段性和好:北宋与辽的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保持和平局面:北宋与西夏议和;宋金和议。阶段性战争:北宋与辽和西夏的战争;金与南宋战争(岳飞抗金)。(3)西域——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西藏一一设立直慰使司都元帅府,由直政院直接统辖,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方式:战争;任职;防御和册封;设立管理机构;和亲联姻;会盟等【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解析】【分析】(1)史实:据材料一“唐人…是汉胡互化产生的民族共同体…”,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唐中宗时期,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唐穆宗时期,唐菩订立友好盟约,立“唐会盟碑”。以上史实说明唐人是汉胡互化产生的民族共同体。原因:根据所学可知,主要政策原因是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2)阶段性和好:根据所学可知,北宋与辽的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保持和平局面:北宋与西夏议和;宋金和议,反映了宋朝与周边民族政权之间的“阶段性的和好”。阶段性战争:根据所学可知,北宋与辽和西夏的战争;金与南宋战争(岳飞抗金),反映了宋朝与周边民族政权之间的“阶段性的战争”。(3)史实:椐材料三“元朝疆域图”并结合所学可知,为加强边疆的管辖,元政府在西域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在西藏设立直慰使司都元帅府,由直政院直接统辖,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方式: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古代民族交融的方式有战争;任职;防御和册封;设立管理机构;和亲联姻;会盟等。【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唐朝民族关系。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唐朝民族关系的相关历史知识。(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宋朝民族关系,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宋朝民族关系的相关史实。(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元朝民族关系。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地图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元朝民族关系的相关史实。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绍兴市绍初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绍兴市绍初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期中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