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模拟试题(试题)-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科学 教科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期末模拟试题(试题)-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科学 教科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期末模拟试题(试题)-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科学 教科版
一、我会判(共15题;共45分)
1.一项工程往往是由多个系统组成的。
2.遗传和变异是生命中最基本的两种特征。(  )
3.八大行星中,只有地球有卫星。(  )
4.人们把气球拧成各种各样的造型,是因为气体没有确定的形状。
5.用电点亮世界上第一盏电灯的科学家是爱迪生,后来,人们不断改进,电灯越来越多样、美观。(  )
6.马用胎生的方式繁殖后代。 ( )
7.在银河西岸有织女星,它
位于天琴座。
8.动物亲代对子代的遗传只体现在形态特征上。(  )
9.建造塔台的竞标要点中项目成本是不可忽视的一项。(  )
10.所有的人造卫星都在同一轨道上绕地球运行。
11.物质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会产生物理变化。(  )
12.我们的成长与化学变化没有关系。(  )
13.我们调查时不能亲眼见到的躲藏起来的动物,就不必做记录。(  )
14.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代爬行动物化石最多的国家之一。()
15.饮用水源受到污染会直接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
二、我会选(共15题;共30分)
16.“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对(  )现象的生动描述。
A.遗传 B.变异
17.空气的成分有:①氧气②氮气③稀有气体④二氧化碳,按照从多到少的顺列排列正确的是(  )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18.中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  )。
A.杨利伟 B.费俊龙 C.聂海胜 D.翟志刚
19.下列现象没有生成新物质的是(  )
A.切开的苹果变色 B.蜡烛融化 C.铁生锈
20.我们常吃的海带属于(  )植物。
A.藻类 B.苔藓类 C.蕨类
21.以下不属于鸟类的是(  )
A.鸽子 B.褐马鸡 C.蝙蝠
22.下列行星中,体积比地球小的是(  )。
A.水星 B.土星 C.木星
23.关于制作设计方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综合运用科学、美术、数学等知识和技能
B.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像力
C.以上两项都是
24.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
A.颜色改变 B.新物质生成 C.发光发热 D.产生沉淀
25.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深受大家喜欢。它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2075 年科学家们发现太阳急速衰老膨胀,短时间内包括地球在内的整个太阳系都将被太阳所吞没。为了自救,人类提出一个名为“流浪地球”的大胆计划,即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万座发动机和转向发动机,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用2500年的时间奔往新家园——4.2光年外的恒星——比邻星。可是在这过程中地球发动机出现停摆的事件。为了修好发动机,阻止地球坠入木星,全球开始展开饱和式营救,最终获得胜利的故事。
阅读上面材料,结合学过的知识回答下面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比邻星是一颗和太阳一样会发光的恒星
B.太阳衰老膨胀后第一个吞没的是离它最近的行星——地球
C.地球到达比邻星的时间是4.2光年
26.我们在咀嚼米饭时,越嚼越甜的原因是(  )
A.口腔内的唾液使食物中的淀粉分解为蛋白质。
B.口腔内的唾液使食物中的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C.口腔内的唾液使食物中的淀粉分解为葡萄糖。
27.我们常常能在煤块上看到植物的枝、叶等痕迹(如右图)有时候还能发现完整树干形状的煤。科学家们发现,煤田一般都位于远古时代 (  )的地带。
A.树木稀少 B.森林茂密 C.干旱少雨 D.沙漠戈壁
28.小明观察到了一次日全食的过程,拍下了几张典型的照片。请按日食发生的顺序给照片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①②④③
29.石油、天然气是几亿年前大量的(  )经过复杂变化形成的。
A.茂密的森林 B.低等的植物 C.低等的生物
30.把同样的三张纸折成“L”形、“T” 形和波浪形,它们的抗弯曲能力最强的是(  )
A.“L”形 B.“T”形 C.波浪形
三、我会填(共5题;共16分)
31.搭建塔台模型时,一般按照   (填”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的顺序搭建更合适)。
32.比较的特征越多,相似的人数越   ,   与自己的各个特征完全一样的人。
33.   是维持生命所必需的物质;   是植物制造养料所需的原料。这两种气体对生命具有重要的意义。
34.   可以驱使电扇转动、灯泡发光。
35.和太阳一样发光发热的天体叫   星,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   星。
四、探究与发现。(共1题;共9分)
36.实验:探究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
【实验过程】
步骤一:取一个玻璃杯,倒入小半杯白醋,再加入一勺小苏打,如图甲所示,观察现象。
步骤二:将燃烧的细木条伸进玻璃杯内,如图乙所示,观察火焰变化。
步骤三:像倒水一样,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燃烧的蜡烛上,如图丙所示,观察火焰变化。
【实验现象和解释】
实验现象 解释
甲:用手触摸玻璃杯外壁,感觉凉;产生了大量的气泡 两种物质混合后,会 ①   (填“放出”或“吸 收”)热量,且有气体生成
乙:细木条的火焰熄灭 这种气体②   
丙:蜡烛的火焰熄灭了 新产生的气体比空气 ③   (填“轻”或“重”)
【实验结论】
经大量研究,科学家确定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   (填气体名称),此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正确
2.【答案】正确
3.【答案】错误
4.【答案】正确
5.【答案】正确
6.【答案】正确
7.【答案】正确
8.【答案】错误
9.【答案】正确
10.【答案】错误
11.【答案】错误
12.【答案】错误
13.【答案】错误
14.【答案】正确
15.【答案】正确
16.【答案】A
17.【答案】B
18.【答案】A
19.【答案】B
20.【答案】A
21.【答案】C
22.【答案】A
23.【答案】C
24.【答案】B
25.【答案】A
26.【答案】B
27.【答案】B
28.【答案】B
29.【答案】C
30.【答案】C
31.【答案】从下往上
32.【答案】少;没有
33.【答案】氧气;二氧化碳
34.【答案】电能
35.【答案】恒;行
36.【答案】放出;不支持燃烧;重;二氧化碳;化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