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1.2.2物质的加热 仪器的连接与玻璃仪器的洗涤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1.2.2物质的加热 仪器的连接与玻璃仪器的洗涤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2 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第2课时 物质的加热 仪器的连接与玻璃仪器的洗涤
教学分析: 本课时是上一节课的延续,主要内容是物质的加热、仪器的连接和玻璃仪器的洗涤。教材没有采用单纯的基本操作训练的方法,而是结合具体实验引导学生在实验和探究过程中,认识使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物质的操作规范和要求,在现象明显的实验过程中进行基本操作的训练,融入了探究性的思考,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材中有关连接仪器装置的介绍,使得实验操作更具连贯性,洗涤玻璃仪器增加了实验的可操作性,可以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良好实验习惯的形成。 在上一个课时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到实验室的基本规则,对固体、液体试剂的取用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小学科学中也已经认识了酒精灯这种加热的仪器,但对其使用的方法,尤其是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液体和固体加热欠缺规范的操作练习。另外,仪器的连接及实验结束后对仪器进行整理与洗涤的方法也需要在这节课中学会,为后续组装实验装置打下良好的基础,并开始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讲解、演示及学生思考讨论,学会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提升安全意识。 2.通过教师演示、学生分组实验等方法,初步学会加热、连接仪器装置、洗涤玻璃仪器等实验基本操作,初步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任务,学习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大胆实验、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给物质加热、连接仪器装置与洗涤玻璃仪器等实验基本操作。
教学难点:酒精灯的使用注意事项,检查装置气密性方法。
教学用具:试管、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等。
教学思路:
教学过程(第2课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任务一 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活动1 复习常见的化学仪器 出示仪器及图片,让学生认读仪器的名称。并提问:上述仪器中哪些是可以直接加热的 一般用哪种仪器给这些仪器中的试剂加热 加热是化学实验中最常见的反应条件,这一实验基本操作常要使用酒精灯,如何使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 具体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加热等基本操作。 说出仪器的名称并指出哪些仪器是可以直接加热的。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入新课,在加深学生对可加热仪器的认识的同时,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务二 实验探究 学习新知 活动2 学习物质的加热方法 【提问】 ①怎样点燃和熄灭酒精灯 ②使用酒精灯时还应注意哪些事项 ③观察酒精灯的灯焰,应用哪层给物质加热 【追问】 为什么不能吹灭酒精灯 为什么要提起灯帽再盖好 【小结】 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1)两个“绝对禁止”,一个“不可”,一个“不要”。 (2)外焰温度最高。 【提问】 用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液体的正确操作方法是什么 要注意哪些操作要点 并思考原因。 【展示】 操作方法示意图。 【演示】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 【追问】 如果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过程中,试管炸裂了,可能是哪些不当操作引起的 【提问】 给固体物质加热时应该怎样操作 为什么加热固体试剂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呢 【过渡】 我们已经学习了试剂的取用和物质的加热等基本操作,下面我们应用这些基本操作完成一个实验探究活动。 活动3 应用基本操作进行实验探究 指导学生上台演示实验,教师用手机投屏。 实验步骤:①用10 mL量筒量取2 mL氢氧化溶液,倒入试管中,然后用胶头滴管向该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观察现象。 ②用试管夹夹住该试管(夹在距试管口~处),按照正确的方法加热,观察现象。 【提问】 两步操作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在变化中体现出了物质的哪些性质 【过渡】 有时为完成某个实验探究活动,如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需要将多种仪器组装在一起,所以正确连接仪器装置是进行化学实验的重要任务,下面我们继续学习仪器装置的连接方法。 观察实验桌上的酒精灯,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并交流总结。 交流总结。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并交流总结。 分组练习:给试管中的少量液体加热。 观察操作图,并思考。 认真观察,找出操作中的错误,并在学案上记录实验现象。 讨论后交流:两步操作中都发生了化学变化,第一步操作中产生了蓝色絮状沉淀,其在性质上是不同于反应物的新物质;第二步操作中蓝色沉淀变为黑色,黑色物质也是在性质上不同于反应物的新物质。在第一个变化中体现了硫酸铜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性质,在第二个变化中体现了氢氧化铜受热易分解的性质。 通过实验探究加深对问题的认识,进而掌握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及加热试管中的液体的操作要点。 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并提升安全意识。 在现象明显的实验过程中进行基本操作的训练,融入了探究性的思考,提升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也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活动4 学习仪器装置的连接方法 【讲述】 在初中化学实验中用得较多的是连接玻璃导管和橡胶塞、乳胶管,以及连接橡胶塞和试管等容器的操作。 【演示实验】 组装一套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先将一个120°的玻璃弯管插入单孔橡胶塞中,然后将玻璃导管与乳胶管相连,乳胶管的末端再连上一个60°的短玻璃弯管,最后将橡胶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 【设问】 装置连接好了,在装入试剂之前需进行什么操作 【提问】 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原理是什么 如果装置漏气,试分析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问题 【追问】 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松开紧握试管的手一段时间以后,导管末端会上升一段水柱,原因是什么 【讲述】 仪器的组装和拆卸顺序。 【过渡】 完成实验后,我们首先应该把用过的仪器洗净。 活动5 学习玻璃仪器的洗涤方法 【提问】 ①做实验用过的玻璃仪器为什么要洗涤 以试管为例,说明如何洗涤玻璃仪器 ②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是什么 ③洗净的玻璃仪器应如何放置 【小结】 (1)洗涤方法:试管刷刷洗——转动或上下移动。 (2)洗净的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活动6 洗涤仪器并整理实验台 【布置任务】 将实验中所用的试管等玻璃仪器刷洗干净,并整理实验台。 观察并总结操作要点。 分组练习。 交流讨论后分组练习。 交流讨论。 阅读教材后分组讨论。 分组实验,练习洗涤方法。 洗涤实验中所用的玻璃仪器,并整理实验台。彻底清洗双手,确认水、电等关闭后离开实验室。 在连接制取氧气的装置这一应用场景中练习仪器装置的连接方法,使学生感受实验操作的应用价值,提升学习兴趣,同时为实验室制取氧气打下基础。 感受温度和气体的量对气体压强的影响,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任务三 课堂小结 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请你说说自己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方法,并用思维导图简单地呈现出来。 整理、展示。 提升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反思:
1.学生是否学会了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及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
2.教学中是否给学生渗透了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的思想
3.实验结束后,是否形成了洗涤仪器等良好的实验习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