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导学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导学案(无答案)

资源简介

第1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课标要求】
1.了解法西斯主义的兴起与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必然性。
2.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发展为全球战争的史实,认识二战的影响。
3.了解二战对欧洲、美国、苏联的影响,认识雅尔塔体系的实质。
【素养目标】
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过程,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运用时空观念,把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及其不同战线的战争态势。
3.掌握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4.深刻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及教训,激发对和平与发展这一永恒主题的认同感。
【重点难点】
1.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2.难点: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建立与评价
【导学过程】
学习过程 A.自主预习和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一.第二次世界大战:1.背景: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各国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2)历史原因:一战后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导致了法西斯主义的兴起,为二战埋下了隐患。(3)现实原因: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各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两种方案。①美英等国家:罗斯福新政,发展国家干预经济。②德意日:通过法西斯道路缓解危机。(1936年德国、意大利轴心国建立,亚洲、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A.意大利:a.1919年墨索里尼成立的“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是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主义政党,后更名为“国家法西斯党”。b.1922年,墨索里尼建立了法西斯政权。c.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B.德国:a.1919年,希特勒加入德意志工人党,很快成为该党领导人之一。b.1920年,德意志工人党改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简称“纳粹党”,是德国法西斯运动的开始。c.1933年,纳粹党攫取德国政权,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积极扩军备战。d.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并对捷克斯洛伐克提出领土要求。C.日本:a.1921年,冈村宁次、东条英机等日本军人订立密约,要求“消除派阀、刷新人事、改革军制、建立总动员态势”,是日本军部法西斯运动的开始。b.1931年,日本军队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c.1936年,日本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以扩大对外侵略为基本国策。D.英法实行绥靖政策,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更加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E.概念:法西斯主义以极端民族主义为基本特征,反对自由主义和共产主义,主张对内实行恐怖独裁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发动战争,争霸世界。(4)英法两国实行绥靖政策,以祸水东引;1935年,美国颁布“中立法案”;苏联为了避战自保颁布《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助长侵略气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2.过程:(1)概况:经历了从局部战争逐渐发展到全球战争的过程。(2)局部爆发:①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发动了侵华战争,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②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七七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这也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爆发的标志。③中华民族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抗日,开辟了对日本法西斯持久作战的东方主战场。(3)全面爆发:①1939年9月,德国以“闪击战”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②德国东突西进,迅速占领欧洲大部分地区,法国败降,英国坚持抵抗。③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苏联战场成为抵抗纳粹德国的主战场。④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到全球阶段。(4)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1942年1月,以美、英、苏、中为首的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5)转折点:①二战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②亚洲:中途岛战役。③非洲:阿拉曼战役。(6)结果: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评价:①性质(双重性):A.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B.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②影响:A.给世界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和破坏。B.推动了科技的发展,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奠定了基础。C.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社会主义由一国到多国发展。D.世界人民达成了维护和平、反对战争的共识。E.战后国际秩序遭到了影响。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1.框架构建:(1)在开罗、德黑兰、雅尔塔和波茨坦等地召开会议,缔结了一系列条约和协定,建立了战后国际秩序,史称“雅尔塔体系”。(2)主要内容:①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的版图,德国由美、苏、英、法分区占领,日本由美国占领。②日本领土限制在四个岛屿及若干小岛,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在太平洋区域所占的一切岛屿以及日本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③承认朝鲜最终独立。④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⑤对德、日、意的殖民地及国联的委任统治地实行托管,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⑥美、苏、英划分势力范围,并成立联合国。2.联合国:(1)时间:1945年10月24日。(2)地位: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体现了二战后的国际政治秩序。(3)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4)“大国一致”原则(一票否决):使和平解决争端和制裁侵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3.评价:(1)由以欧洲为中心转向了美苏主导两极格局。(2)雅尔塔体系以建立和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目标,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共处与合作。(3)是大国相互妥协的产物,带有明显的强权政治色彩,严重损害了一些国家的利益。B.合作探究:(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完成下列问题)【问题探究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结合史实,分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存在着哪些内在矛盾?这些矛盾的发展与二战的爆发有何关系?【问题探究2】绥靖政策材料一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使英、法两国政局动荡,内阁更替频繁,很难指望政府在法西斯进攻面前实行一种坚定和连续的外交政策。英、法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苏联的本能仇恨,对弱小国家的固有蔑视……在一个时期内,希特勒竭力造成一种似乎唯有共产国际、唯有苏联才是德国敌人的假象,英、法集团相信了这一点。材料二 西班牙内战期间,丘吉尔说:“即使德国继续支持叛军一方,苏联以金钱供给政府一方,我们仍然要采取中立态度。”“我确信,严格遵守中立……是目前唯一正确和安全的办法。”问题探究:(1)根据材料一,分析英法纵容法西斯侵略的原因有哪些。提示:(1)原因: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影响外交政策的连续性;对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仇视;无视弱小国家的利益;希特勒采取了欺骗性手段。(2)材料二中的“中立”对英国来说是不是“安全”的办法 请说明理由。提示:判断:不是“安全”的办法。理由:“中立”纵容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遭到了德国的侵略。
巩固训练 1.德日两国建立法西斯专政,形成欧洲和亚洲战争策源地,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给世界和平带来巨大的威胁。下列关于两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相同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AA.通过合法竞选获得政权 B.缺乏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基础C.经济危机带来政治危机 D.一战后两国的海外利益均受到制约2.1938年,《幕尼黑协定》签订后,张伯伦回国时像英雄一般受到人们夹道欢迎,英国人高呼着“和平”口号,欢迎“伟大”的首相归来。这表明( )DA.英国与德国法西斯势力利益逐步趋同 B.英国统治者竭力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C.英法两国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软弱无力 D.英国民众存在背离现实的和平主义情绪3.1942年随着《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其中促使美国摆脱孤立主义和中立的羁绊,正式加入反法西斯联盟的事件是( )CA.中途岛战役 B.苏德战争的爆发 C.珍珠港事件 D.英法的绥靖政策4.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完全胜利而宣告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AA.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战斗和世界人民的支持B.英、美等国从根本上放弃反共政策而联合苏联C.法西斯国家战争消耗太大,无力继续战争D.美、苏、英等大国参战,提供了大量的物质援助
学习小结
PAGE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