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走近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教学课件)(共42张PPT)——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 走近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教学课件)(共42张PPT)——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资源简介

(共42张PPT)
第三章 从圈层作用看地貌与土壤
第二节 走进敦煌风成地貌的世界
新课导入
区域
认知
地理实践力
综合
思维
人地协调观
学生应能够了解敦煌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区域特征,认识到风成地貌在该区域的典型性和独特性。同时,理解这些地理特征对当地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新课标鼓励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观察敦煌风成地貌,或者利用视频、图像等资料,直观感受风成地貌的景观特点,提升地理实践能力。同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需要从多个角度综合分析敦煌风成地貌的形成原因、过程及其特点。这包括理解风力作用、地表物质组成、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对风成地貌的影响,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学生应认识到风成地貌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影响,理解人类活动对风成地貌的改造作用以及风成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同时,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关注风成地貌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
核心素养
本节知识结构
风城地貌
(以敦煌为例)
风蚀地貌
风积地貌
风蚀垄
风蚀柱
风蚀蘑菇
风蚀雅丹
纵向沙垄
金字塔形沙丘
新月形沙丘
目录
从鸣沙山看风积地貌

从敦煌“魔鬼城”说风蚀地貌

敦煌的自然概况









位置

敦煌地处河西走廊西段,位于甘肃与青海、新疆的交界处,西面是沙漠,与罗布泊相连,北面是戈壁,与天山余脉相接
敦煌
敦煌
气候

气候干旱,全年降水40毫米左右,年蒸发量超过2400毫米;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四季分明,春季温暖多风,夏季酷暑炎热,秋季凉爽,冬季寒冷。
地貌

地表的物理风化强烈,地表岩石及沉积物在风力作用下形成了典型的风成地貌
风成地貌:风对地面物质进行吹蚀、搬运和堆积作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地貌(即风力作用所形成的的地貌)。
风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风力作用
风力侵蚀
风力搬运
风力沉积
风源附近
风蚀地貌
途 中
沙尘漫天
风力减弱
风积地貌














敦煌“魔鬼城”概况

有的似古城,街道、广场井然有序;有的如飞禽走兽,姿态栩栩如生;有的如航行船队,看山去气势磅礴
“魔鬼城”地貌形态多种多样
风蚀地貌

概念
风力对岩石、沉积物侵蚀而形成的地貌
注意
敦煌风蚀地貌具有“顶平、身陡”的特点
风蚀地貌类型

风蚀垄
高起的风蚀土墩,呈长条形,排列方向与主导风向平行
风蚀地貌类型

风蚀柱
垂直裂隙发育的岩石,孤立的石柱
风蚀地貌类型

风蚀蘑菇
突起的孤立岩石,上部宽大、下部窄(头大、身小),呈蘑菇状
风蚀地貌类型

风蚀雅丹
沟槽相间,垄脊高度和长度不一,走向与主导风向一致,是多种风蚀地貌的组合
垄脊
沟槽
风向
风蚀地貌类型

风蚀城堡
形似城堡,呈现许多层状墩台,墩台的顶部较平坦
风蚀地貌类型

风蚀壁龛(石窝)
岩壁遭受风蚀后,表面形成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凹坑,呈线蜂窝状
“雅丹”是当地维吾尔族向导所说的“Yardang”的音译,改词在维吾尔语中意为“具有陡壁的小丘”。
广义的雅丹地貌泛指干旱区的风蚀地貌,狭义的雅丹地貌指风蚀作用形成的垄槽相间的地貌。
雅丹地貌的形成有两个关键因素:①发育这种地貌的地质基础,即湖相沉积地层;②外力侵蚀,即荒漠中强大的定向风的吹蚀和间歇性的流水的侵蚀。
“雅丹”的由来
知识窗







鸣沙山概况

位于敦煌市南郊,这里分布着多种形态的沙丘
鸣沙山
风积地貌主要以各种形态的沙丘呈现
沙丘地貌

干旱地区风力吹扬的松散沙粒堆积而成
沙丘的成因
风积地貌主要以各种形态的沙丘呈现
沙丘的类型

纵向沙垄
高起的风蚀土墩,呈长条形,排列方向与主导风向平行
沙丘的类型

金字塔形沙丘
形似金字塔状(受到的风力来自多个方向且风力均衡)
沙丘的类型

新月形沙丘
形似新月,迎风坡较缓,背风坡较陡
横向沙垄
呈长条状,走向与风向基本垂直
知识延伸

沙丘形态与风向的关系
格状沙丘
呈网格状,由两种风向基本相互垂直的风形成
知识延伸

沙丘形态与风向的关系
蜂窝状沙丘
呈圆形或椭圆形的沙窝形态,类似蜂窝,多个方向的风力均衡
知识延伸

沙丘形态与风向的关系
周口店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的发现震惊了世界,1987年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周口店猿人化石存在于喀斯特洞穴里,洞穴里还发现了大量石器(猿人劳动的工具)、动物遗骨化石(猎物的骨头)以及灰烬(用火的证据)。这些发现说明北京猿人曾经生活在洞穴里。
研究认为,喀斯特洞穴冬暖夏凉,对于处于原始阶段的古人类来说,是理想的居住场所。
喀斯特洞穴与古人类生活
知识窗

活动

1. 根据图3-2-3中的沙丘形态,推测当地的主要风向(向左或向右)。
2. 滑沙是乘坐滑板从沙山顶自然下滑的一项娱乐活动。与同学讨论,在新月形沙丘上应如何选择下滑的线路。
鸣沙山地区的新月形沙丘
滑沙
沙丘的分布

是沙漠地区最基本的地表形态,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沙丘
知识拓展

固定、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辨析
固定、半固定沙丘
形成
有的沙丘上生长着植物,植物对流沙起到固定作用,形成固定、半固定沙丘
特点
具有上下层理构造
风向
知识拓展

固定、半固定沙丘和流动沙丘辨析
流动沙丘
形成
如果没有植被的固定,沙丘在风力作用下可以移动,形成流动沙丘
特点
具有斜层理构造
风向
活动

判别风成地貌类型
图3-2-4是三种风成地貌。请辨别地貌类型并完成表3-2-1.
照片序号 形成的主要过程(侵蚀或者堆积) 地貌小类
a
b
c
a
b
c
课堂小结
能力提升: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描述其景观的主要特点。描述风成地貌的类型及特点,了解风成地貌的成因。
风蚀地貌
敦煌“魔鬼城”概况
鸣沙山概况
沙丘的成因
沙丘的类型
沙丘的分布
课堂小练
“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现泛指在河湖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及侵蚀作用形成相间排列的土墩和凹地(沟槽)地貌组合。读“某地雅丹地貌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塑造该地貌的主要因素( )
A.风 B.海浪
C.流水 D.生物
解析::由图可知,该地沙漠、戈壁广布,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烈,“具有陡壁的小山包”由风力侵蚀而成,A正确,BCD错误。故选A。
A
课堂小练
“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现泛指在河湖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及侵蚀作用形成相间排列的土墩和凹地(沟槽)地貌组合。读“某地雅丹地貌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2.该图片最可能拍摄于( )
A.西欧平原 B.甘肃敦煌
C.云南大理 D.亚马孙平原
解析:风蚀地貌多出现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选项中的四地只有甘肃敦煌地处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B正确,ACD错误。西欧平原是温暖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A错误;云南大理地处云贵高原,该地区石灰岩广布,以岩溶地貌为主,C错误;亚马孙平原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以流水作用为主,D错误。故选B。
B
课堂小练
“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现泛指在河湖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及侵蚀作用形成相间排列的土墩和凹地(沟槽)地貌组合。读“某地雅丹地貌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地貌区盛行风向为(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解析:地图上的方向有不同的表示方式,有的地图用指向标指示方向,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一般为北向,使用这种地图,要根据指向标来确定方向。根据指向标判断,图中雅丹地貌组合呈西北-东南走向,该地区地处我国西北非季风区,所以当地盛行风向是西北风而不是东南风,B正确,ACD错误。故选B。
B
课堂小练
抛物线形沙丘是沙丘两翼指向上风方向,迎风坡平缓前进,背风坡陡呈弧线凸出,平面呈抛物线的沙丘。在一定条件下,新月形沙丘与抛物线沙丘可相互演变。下图示意新月形沙丘转变为抛物线形沙丘的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影响新月形沙丘向抛物线沙丘转变的关键因素是( )
A.风力 B.植被 C.降水 D.地形
解析:植被作为沙障,能够改变沙丘表面侵蚀沉积结构,进而控制沙丘演化。在气候条件较好地区,植被在翼角生长,阻碍翼角移动,新月形沙丘向抛物线沙丘转变。故选B。
B
课堂小练
抛物线形沙丘是沙丘两翼指向上风方向,迎风坡平缓前进,背风坡陡呈弧线凸出,平面呈抛物线的沙丘。在一定条件下,新月形沙丘与抛物线沙丘可相互演变。下图示意新月形沙丘转变为抛物线形沙丘的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抛物线形沙丘向新月形沙丘演变的环境特征是( )
A.气候暖湿 B.植被退化 C.沙源增加 D.地壳抬升
解析:植被的分布可以控制抛物线形沙丘的侵蚀和沉积,当植被退化后,抛物线形沙丘将向新月形沙丘演变。故选B。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