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学语文四下八单元26《宝葫芦的秘密》(节选)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以“中外经典童话”为主题。安排了常人体、超人体和拟人体童话作为学习内容,人物形象鲜明丰满,字里行间充满了神奇的想象。课后习题还安排了编故事、小练笔等环节,为习作新编故事做好准备。本课节选自作家张天翼的童话《宝葫芦的秘密》的开头部分。本文要求在读文识字的基础上,了解王葆想得到宝葫芦的原因,体会王顽皮、淘气、爱幻想的童真形象,感受童话的奇妙。在选文中,神奇的宝葫芦还未出场,留给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学情分析】童话在三年级时学生学过,但侧重点不同。三年级重在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而本单元重点在“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懂童话故事情节,尤其要借助故事开头王葆带有神秘感的介绍来感受宝葫芦无所不能的奇妙,引导学生逐渐形成对故事中王葆善于反思、知错就改的真善美的人物形象。【设计理念】对照2022版新课标,本课可以归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基于教材的分析和任务群的对照,聚焦单元语文要素“感受童话的奇妙”,我确定了教学目标,创设了宝葫芦故事会"这一真实的学习情境。教学中聚焦童话文体的特点,立足文本内容,引导学生借助表格梳理“奶奶讲的故事”,以故事的奇妙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读故事、议故事、编故事、讲故事,立足童话语境,让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大胆想象,在趣讲、创编故事的过程中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最后,根据课文开放式结尾的特点,让学在预测故事情节的过程中产生阅读期待,鼓励学生阅读整本书,加深对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的理解。【教学目标】1.了解奶奶给王葆讲的故事,感受童话的奇妙,根据已有内容创编故事。2.能说出王葆想得到宝葫芦的原因,体会王葆爱幻想的童真形象。【教学重难点】1.从奶奶讲的故事中选取一个内容创编故事,讲给同学听。(重难点)2.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宝葫芦的秘密》一书的兴趣。(重点)【教法】梳理交流 读议结合【学法】想象练说 创编故事【教学过程】环节一:复习巩固,整体感知(预设时间:约5分钟)(一)教师课堂行为1.听写课文中的生字词:介绍、妖怪、规矩、劈面、幸福、向日葵2.同桌相互批改,并改错3.老师重点强调错误比较多的词语。如:“葵”容易和“察”部分混淆4.多音字练习:根据语境,括号里填上正确读音5.回顾故事主要内容。请同学们一起回忆一下,《宝葫芦的秘密》主要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预设: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一个爱幻想的孩子王葆得到了梦想中的宝葫芦,这个宝葫芦给王葆的生活带来了奇妙变化,也给他带来了种种烦恼。(二)学生学习活动1.写生字词,同桌互查对错,改正错误。2.回忆故事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课文。【设计意图】上课伊始,复习巩固必要的基础知识,遵循知识掌握的基本规律,使得知识掌握得更扎实牢固。引发学生思考:是否喜欢这个故事?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不必强求与课文表达一致,鼓励大胆想象,个性化表达,为后续新编故事做好准备。环节二:复述故事,感受童话的神奇(预设时间:约9分钟)(一)教师课堂行为1.走进奶奶的《宝葫芦的秘密》,请你讲一讲那些人是如何得到宝葫芦的?预设:张三劈面撞见了一位神仙,得了一个宝葫芦。李四出去远足旅行,一游游到龙宫,得到了一个宝葫芦。王五呢,他因为是一个好孩子,肯让奶奶给他换衣服,所以得到了一个宝葫芦。至于赵六得的一个宝葫芦——那是掘地掘出来的。2.从这些故事情节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预设:最大的感受是神奇!感受到王葆对宝葫芦的渴望3.得到了这个宝葫芦,可就幸福极了,要什么有什么。真的吗?预设:张三想:“我要吃水蜜桃。”立刻就有一盘水蜜桃。李四希望有一条大花狗,马上就冒出了那么一条——冲着他摇尾巴,舔他的手。4.老师引导学生梳理奶奶的“宝葫芦的故事”,厘清讲故事的层次预设:先讲宝葫芦的来历——再讲宝葫芦的作用5.按照“来历——作用”的框架,学生试着讲奶奶的“宝葫芦的秘密”,感受故事的神奇。(二)学生学习活动1.根据提示讲解,了解故事梗概2.梳理顺序,做到表达有序评价标准:有序,神奇,美好3.练习讲故事:自己准备——小组交流——集体交流【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逐渐梳理清楚故事梗概,按照宝葫芦的来历和作用这样的顺序,帮助学生建立秩序感,感受宝葫芦神奇,体会到童话的重要特点,同时为本单元习作新编故事奠定基础。环节三:聚焦人物,感受其真善美(预设时间:约6分钟)(一)教师课堂行为1.读了这个故事,你对谁的印象最深,为什么?2.学生汇报交流时,老师给予指导。预设:(1)对奶奶印象深刻:因为她总是能讲出神奇的故事,而且带给王葆积极的追求(2)对王葆印象深刻:因为王葆对宝葫芦的渴望很有画面感……3.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深入理解童话故事,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其神奇的想象,同时在故事的推进过程中,我们还能逐渐形成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尤其我们会发现,故事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的真善美,如:奶奶的慈爱,王葆知错能反思并改正,懂得幸福要靠自己努力等。(二)学生学习活动1. 学生交流故事中印象最深的人及原因。2.生生互动中,相互交流和学习。3.师生互动中,对童话故事中的人物有更深的认识。【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学生理解了故事内容,感受到了童话的神奇之后,逐渐抽丝剥茧聚焦人物,理解童话是在故事情节的推进中逐渐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继而感受到人物的真善美。环节四:借助图片,展开想象,创编故事(预设时间:约16分钟)(一)教师课堂行为过渡:一年又一年过去了,王葆也渐渐长大了。有一天......1.学生结合自己生活想象,自己可能怎么得到宝葫芦,得到后又会发生什么故事?2.创编故事《宝葫芦的秘密》3.学生展示分享,教师点拨指导。预设:鼓励大胆想象,只要想想合理就可以(二)学生学习活动1.发挥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根据提示创编故事。2.展示交流自己的“宝葫芦”故事。【设计意图】在理清文中故事情节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进行创编,实现学习的循序渐进,使得读写紧密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到渠成。环节五:激趣拓展,课外延伸(预设时间:约4分钟)(一)教师课堂行为出示书中主人公王葆的一句话“反倒伤害了你,也伤害了别人”,提出问题“怎么会伤害自己和别人?后来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引发阅读期待,鼓励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走进神奇的童话世界,完成整本书《宝葫芦的秘密》的阅读。(二)学生学习活动激发阅读兴趣,积极阅读《宝葫芦的秘密》整本书【设计意图】当学生沉浸在童话的美好中,沉浸在宝葫芦能满足应有尽有的期待中,王葆的几句话引发疑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自然而然地继续阅读整本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