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贵州省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生物(北师大版)(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时,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判断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答其他题时,必须使用黑色墨水笔或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在答题卡上将正确答案选项涂黑)1.关于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 B.人类与类人猿分界的标志是直立行走C.人类首先掌握的技能是使用文字 D.人类的起源与环境变化密切相关2.某实验小组根据巴斯德的曲颈瓶实验做了如图实验,甲瓶的瓶口是竖直向上;乙瓶的瓶口是拉长呈S形的曲颈,一段时间后观察肉汤的变化。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A.烧瓶容量的大小 B.微生物的有无C.烧瓶放置时间的长短 D.氧气的有无3.“进化树”可以直观地表示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程,如图为部分“进化树”示意图,据此可以推测( )A.此“进化树”中结构最简单的是f B.在地层中出现最早的生物是cC.a和d的亲缘关系比a和b更近 D.a、b一定比c、d高等4.某地区存在着两种尺蛾,该地区原为森林,后建设为工业区。如表中为该地区不同时期两种尺蛾的数量占比。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森林时期 建成工业区50年后灰尺蛾 黑尺蛾 灰尺蛾 黑尺蛾99% 1% 1% 99%A.环境条件对两种尺蛾进行了定向选择 B.灰尺蛾渐渐迁离,黑尺蛾渐渐迁入C.灰尺蛾为了适应环境不断发生变异 D.工业煤烟使灰尺蛾被慢慢熏成了黑尺蛾5.下列与研究生物进化过程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B.同种生物形成的化石都在同一地层C.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高等、越复杂D.化石可以帮助人类追溯生物进化的历程6.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原始生命最有可能起源于原始海洋 B.原始生命的出现经历了漫长的时间C.哺乳类和鸟类由古代爬行类进化而来 D.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都是定向的7.下列生物分类等级单位中,生物共同特征最多的是( )A.界 B.种 C.纲 D.目8.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以诗之名,让珍稀被珍惜”诗会与诗歌展上出现了“溪水长流门前绕,鲶鱼戏水洞边逢”“春色满园关不住,密林悦鸟忙筑巢”等优秀作品。下列有关鱼和鸟的叙述,错误的是( )A.鱼的身体为流线型,鸟的身体被有羽毛 B.鱼和鸟均是有性生殖、卵生C.鱼是变温动物,鸟是恒温动物 D.鱼的呼吸器官是鳃,鸟的呼吸器官是气囊9.以下诗句中所描述的影响生物的主要环境因素不是温度的是(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C.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D.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10.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环境影响生物的是( )A.蚯蚓疏松土壤 B.葵花朵朵向太阳C.沙漠中的植物种类稀少 D.好雨还催众笋长1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B.森林是一种生态系统C.在生态系统中各类生物的数量始终不变 D.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12.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各个环节传递时,其特点是( )A.单向传递,逐级不变 B.循环流动,逐级增加C.单向传递,逐级递减 D.循环流动,逐级递减13.如图阴影部分表示四种动物的共同特征。该特征是( )A.具有脊柱 B.用肺呼吸 C.体温恒定 D.卵生14.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构成食物链的四种生物在一段时间内的相对数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生产者,乙、丙、丁是分解者B.该食物链可表示为甲→丙→丁→乙C.该生态系统只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D.太阳能是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15.“多莉小羊,没爹有娘”,多莉的诞生运用的生物技术是( )A.杂交育种 B.克隆技术 C.转基因技术 D.组织培养技术16.下列不能应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得到的是( )A.抗生素 B.用乙烯催熟转基因西红柿C.酶制剂 D.阿斯巴甜甜味剂17.下列有关制酱的说法错误的是( )A.加入适量食盐水的目的是抑制腐败微生物的活动B.加入适量食盐水的目的是使产品咸味适口C.制作黄酱和豆豉所需发酵微生物的种类相同D.米曲霉会将面粉中的蛋白质水解,使其具有鲜味18.下列有关沼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B.沼气可以燃烧C.沼气发酵是在有氧条件下进行 D.沼气发酵主要靠产甲烷细菌19.为了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某同学准备用河沙、池塘水、小鱼、小虾等材料制作生态瓶。下列建议不宜采纳的是( )A.材料应该进行严格的消毒和杀菌 B.需要加入适量的植物作为生产者C.生态瓶应放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 D.所选动植物材料要能形成食物链20.2020年中国在碳中和国际峰会提出,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总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以下说法中,你不认同的是( )A.禁止开发森林是实现碳中和的最有效措施B.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中和C.过量的二氧化碳排放会引起温室效应D.提倡低碳生活,多步行,少开私家车二、判断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正确的请在答题卡上涂“A”,错误的涂“B”)21.原始大气含有水蒸气、氢气、氨、甲烷等气体。( )22.人们饲养的各种金鱼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3.7个分类等级中,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24.节肢动物的外骨骼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大量蒸发。( )25.两只雄狮子在草原上打架,它们的种间关系是竞争。( )26.生态瓶中的植物放得越多,小鱼生活得越好。( )27.在解决粮食问题上,我们每个中学生力所能及的就是节约粮食。( )28.生态农业有利于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9.制作泡菜时,要用水把泡菜坛子的口封上,主要目的是防止水分蒸发。( )30.地球人口剧增,会导致地球资源的消耗增多。( )三、识图与分析(本题共3小题,共29分)31.(9分)进化树又称“系统树”“系谱树”,简明地表示了生物的进化历程和亲缘关系。如图2所示,此树从树根到树梢代表地质时间的延伸,主干代表各级共同祖先,大小分枝代表相互关联的各个生物类群的进化线索。请分析回答:(1)通过图1四种动物前肢骨骼的对比、观察发现:其组成及排列方式相似,推测它们可能具有共同的祖先,它们各自形成了不同的适应性特征,根据达尔文的进化理论,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______的结果。(2)最早的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是______。动物界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类群是______。(3)图2中B、C代表的生物类群分别是______、______。(4)观察进化树,可以得出结论:生物进化遵循______的总体趋势。(5)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密切,身为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生物的多样性?______(答出一点即可)。32.(10分)鱼缸造景是在热带鱼饲养与种植水草的基础上新兴起来的一项艺术。例如金鱼藻、莫斯藻、轮藻、山椒藻等水草都是常用的造景植物。如图为这四种植物的分类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1)图示中的四种植物名字中均带有“藻”,而真正属于藻类植物的是______(填字母),根据图片所给信息,判断的理由是______。(2)图中______(填字母)所属类群的叶大多只有一层细胞,它对有毒气体十分敏感,可作为监测______的指示植物。(3)C山椒藻是一种漂浮在水面上的水生植物,它的两片叶舒展于水面上,茎细长,在沉水叶的基部着生孢子果,它属于孢子植物中的______植物;该类群植物有的可食用,有的可药用,其遗体层层堆积,经漫长的变化,逐渐形成了______。(4)D金鱼藻的花很小,是单性花。雌花具有一枚雌蕊,内含有长卵形的子房,故而它属于种子植物中的______植物,与另一类种子植物云杉相比,两者的主要区别是金鱼藻的______。33.(10分)如图所示,某谷子(粟)农田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1)该生态系统中,______是生产者。而位于土壤中的某些细菌、真菌及蚯蚓等生物则属于______,其对自然界中的______循环起重要作用。(2)图中______有条食物链,此生态系统中兔与谷子(粟)的关系是______,谷子(粟)和田间杂草的关系是______。(3)该食物网中______(填物种名称)的存在,有利于农田谷子(粟)产量的提高。(4)在“谷子(粟)→兔→鹰”食物链中,当鹰大量减少后,兔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内的变化将会是图中的______(填字母)。A. B. C. D(5)若该农田生态系统的土壤受到重金属污染,理论上______的体内有毒物质积累量最高。(6)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除图中所示的生物成分外,还包括分解者和生物生长发育等生理活动所必需的______成分。四、实验与探究(共11分)34.(11分)日常生活中,酵母菌常被用于发面制作馒头,这是因为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酵母菌能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馒头的蓬松度与二氧化碳的气体量有关。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温度对酵母菌产生气体量的影响,设计了如图一所示的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探究,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记录时间(min) 0 5 10 20 25 3015℃下记录液滴的刻度(mm) 0 3 5 12 16 2025℃下记录液滴的刻度值(mm) 0 5 11 21 27 32(1)图一实验中,先将试管中的液体煮沸,然后冷却。需冷却后再加入活性酵母的原因是______。(2)由表格中数据可知______影响酵母菌呼吸作用的强度,导致______的释放量发生变化,引起装置中试管内的压强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毛细管中的液滴移动。若要使探究结果更有说服力,需要进行______实验。(3)上述实验结果还不能得出酵母菌发面制作馒头的最适合温度,原因是______。(4)研究小组为了探究在生活中其他发酵食品的制作,组织参观了毕节市天河酱醋厂,绘制了如图二所示的酱油制作流程图。据图分析可知,米曲霉发酵时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氧气。贵州省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生物(北师大版)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B A A D D B D D A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C C A D B B C C A A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A B A A B B B D D A三、识图与分析(除特殊标注外每空1分,共29分)31.(9分)(1)自然选择 (2)爬行动物 节肢动物 (3)被子植物 两栖动物(4)从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从水生到陆生(2分)(5)不捕杀野生动物(不破坏环境,植树造林,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等,2分)32.(10分)(1)B 轮藻没有根、茎、叶的分化(2分)(2)A 空气污染程度(3)蕨类 煤(4)被子 种子外有果皮包被(2分)33.(10分)(1)谷子(粟) 分解者 物质 (2)3 捕食 竞争(3)鹰和食虫鸟 (4)C (5)鹰 (6)非生物四、实验与探究(除特殊标注外每空2分,共11分)34.(11分)(1)酵母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温度过高会杀死酵母菌,因此加入酵母菌前,需要先冷却(2)温度 二氧化碳 重复(3)只取了两个温度的液滴刻度值,数量太少(4)需要(1分)(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