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
七年级生物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共20小题,共20分)
1.自从“三胎政策”全面开放以来,小敏的妈妈想再生一个孩子,但一直没有怀孕,经检查,原来是图中a处堵塞导致的,a处位于( )
A.输卵管 B.卵巢 C.子宫 D.脐带
2.醉酒时,患者会出现反应迟钝、丧失平衡感、呼吸急促等状态,出现这些状态是因为酒精依次影响了脑结构中的( )
A.大脑、小脑、脑干 B.小脑、大脑、脑干
C.脑干、大脑、小脑 D.脑干、小脑、大脑
3.如图为耳的结构示意图。当我们遇到巨大声响时,应迅速张开口,或闭嘴、堵耳,以避免损伤耳的( )
A.a B.b C.c D.D
4.甜菜红素是红心火龙果的重要营养成分,但不易被消化分解。在食用大量红心火龙果后,会引起尿液变色,甜菜红素随尿液排出的途径是( )
A.肾→膀胱→输尿管→尿道→体外 B.肾→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C.肾→尿道→膀胱→输尿管→体外 D.肾→尿道→输尿管→膀胱→体外
5.天宫空间站中有一种水循环系统,能收集、过滤航天员的尿液,将其转化为饮用水。在此过程中需要过滤出尿液中的废物是( )
A.蛋白质和尿素 B.葡萄糖和无机盐 C.氨基酸和尿素 D.尿素和无机盐
6.一款新型折叠导盲杖工作时,会利用超声波检测障碍物,根据障碍物的距离,产生不同程度的振动并发出不同频率的“嘀嘀”声。盲人使用该导盲杖时,主要用到的感觉器官有( )
A.眼、鼻 B.耳、鼻 C.眼、皮肤 D.耳、皮肤
7.下列属于青春期发育特点的是( )
①身高突增 ②性器官迅速发育
③神经系统开始形成 ④男女孩分别出现遗精或月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下列最适合青少年的午餐食谱是( )
A.面条、炒土豆丝、凉拌黄瓜、可乐 B.米饭、青椒炒肉、番茄炒蛋、苹果
C.馒头、奶茶、红烧肉、笋炒腊肉 D.薯条、油炸鸡腿、汉堡、冰淇淋
9.下列人体的生理活动中,不属于排泄的是( )
A.由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 B.由皮肤排出汗液
C.由消化道排出食物残渣 D.由泌尿系统排出尿液
10.血液是反映人体健康状况的“晴雨表”,通过对血液成分的分析,可以了解身体的许多生理状况。如图的A~C表示血液的不同分层,①~③表示不同的血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是淡黄色半透明液体,其主要成分是水
B.B中含有①和②,当②过多时,说明可能患有炎症
C.贫血患者的③可能较少,缺铁或蛋白质也会影响③的功能
D.血液具有运输作用,A能够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
11.感冒时咽喉发炎,有时会引起中耳炎。这是由于病菌通过哪个结构进入中耳而引发炎症?( )
A.鼻咽管 B.外耳道 C.咽鼓管 D.鼻泪管
12.在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中的液体分别是( )
A.原尿、动脉血、尿液 B.动脉血、原尿、尿液
C.静脉血、原尿、尿液 D.动脉血、尿液、原尿
13.某同学由于大口吞咽,进食过急,导致呼吸道被食物阻塞,危急情况下家人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实施救助(如图)成功将食物排出。挤压导致该同学的( )
A.膈顶上升→胸腔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上升→肺内气体推动食物向外移动
B.膈顶下降→胸腔容积增大→肺内气压下降→肺内气体推动食物向外移动
C.膈顶上升→胸腔容积减小→肺内气压上升→肺内气体推动食物向外移动
D.膈顶下降→胸腔容积减小→肺内气压上升→肺内气体推动食物向外移动
14.下列病症与其病因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佝偻病——缺乏维生素C B.口角炎——缺乏维生素D
C.夜盲症——缺乏维生素A D.大脖子病——缺乏含钙的无机盐
15.血液流经人体的下列器官时,血浆中的代谢废物会减少的是( )
①膀胱 ②小肠 ③肾脏 ④肺 ⑤胰腺 ⑥皮肤 ⑦大肠
A.③④⑦ B.①③⑦ C.③④⑥ D.①⑥⑦
16.青少年长时间近距离看书或沉迷于手机游戏容易形成近视。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近视成像与矫正方法的是( )
A.①和④ B.②和④ C.②和⑤ D.③和⑤
17.如图表示人体内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表示二氧化碳 B.②表示氧气
C.a处氧气浓度大于b处 D.a处二氧化碳浓度大于b处
18.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吃出健康”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常吃海带、紫菜等含碘丰富的食物,能预防缺铁性贫血
B.无机盐是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必须每天摄入食盐
C.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期,每天要吃一些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D.每天摄入的营养要全面均衡,食物多样,以脂肪为主,必须定时定量
19.下列现象属于反射的是( )
A.白细胞遇到病菌把它吞噬掉 B.物体在眼前突然出现时人体会眨眼
C.草履虫遇到障碍物马上逃避 D.水草在阳光下放出氧气
20.我国大力提倡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如图为四个不同垃圾箱上的图标,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废旧电池应投放到乙垃圾箱 B.厨余垃圾可被微生物分解利用
C.回收利用可以减少资源浪费 D.废纸和塑料应投放到丁垃圾箱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30分)
注意:(在[ ]中填数字或字母)
21.(6分)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箭头代表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请据图回答:
(1)当叩击膝盖下的韧带时,[1]______感受刺激,产生冲动并沿着[2]传入神经传到脊髓里特定的[3]______,由其产生的神经冲动通过[4]传出神经传到[5]______,引起大腿上相应肌肉的收缩,使小腿突然弹起。
(2)形成痛觉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这说明脊髓不仅能进行反射,还具有传导功能。在神经传导的过程中,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______,由细胞体和突起构成。
(3)“谈梅止渴”、“吃梅止渴”、“望梅止渴”中属于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的是______。
22.(6分)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医学名著《黄帝内经》中就有“诸血皆归于心”,“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等论述,说明我国古代人民对血液循环已有一定的认识。如图是部分血液循环的模式图,请回答:
(1)人体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图中能完整表示出的是______循环,该循环的起点是[ ]____________。
(2)心脏壁最厚的腔是图中的[ ]______:在心脏①与②、③与④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______,保证血液在心脏中不会倒流。
(3)当血液流过肺泡周围的[ ]______后,血液颜色变为鲜红色。
(4)进餐后1小时左右,当血液流经小肠后,血液的变化不包括______。
A.营养物质增多 B.颜色由暗红色变为鲜红色
C.氧减少 D.二氧化碳增多
23.(5分)资料分析
资料一:无论是严寒酷暑,还是节假日,宜阳交警为确保交通安全,守护道路畅通,坚守岗位。酒后驾驶是造成道路交通事故的第一大“杀手”,我们要谨记“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酒驾查处已呈常态化。
资料二:“积极主动接种疫苗,携手共筑防疫屏障。”目前,我们国家新冠肺炎疫苗的接种是完全免费的,从幼儿到老人,应接尽接,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图1 图2 图3
(1)交警执勤时看到一辆行驶不稳的汽车由远而近驶来,主要是在图1中的[ ]____________形成清晰的物像,最终在图3中的______(填名称)的特定区域形成视觉,他迅速做出图2“靠边停车”的交通手势。
(2)司机酒后驾车会出现驾驶不规律、行车不稳等行为,主要是由于酒精麻痹了脑的______部分引起的。(从“大脑”、“小脑”、“脑干”中选填)
(3)当人的手臂无意间受到针刺后,会迅速缩回,这一反射属于______反射,但在接种疫苗时却没有把手缩回,这是由于受到了[ ]的控制。
24.(7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资料一:Ⅰ型糖尿病好发于儿童或青少年期,也可能发生在一生中各个年龄段。不同年龄段患者的共同特点是体内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患者多表现为口渴、多饮、多尿、多食以及乏力消瘦、体重急剧下降等症状。糖尿病并发症众多,形成过程如图一。
资料二:预防糖尿病最重要的措施是对公众的健康教育,提高全社会对糖尿病危害的认识,从而促进公民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某校八年级学生在学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后,利用橡皮管、漏斗、水、塑料颗粒、注射器等材料制作了如图二所示的模型,用来给身边的人普及有关糖尿病的知识。
图一 图二
(1)图一中过程A是______作用。图二中用塑料颗粒模拟血液中不能进入肾小囊的成分,塑料微粒可以代表______和血细胞。
(2)图一中过程B是重吸收作用,能吸收原尿中______(选填“全部”或“部分”)的葡萄糖。
(3)Ⅰ型糖尿病患者需定期______(选填“口服”或“注射”)胰岛素,以促使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被贮存和利用,从而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血糖,避免糖尿产生。
(4)图二中部位①、部位③和未标注出的______(填结构名称)共同构成了肾脏的基本单位:肾单位。若该模型能模拟其功能,则形成的“尿液”将从部位______(填图中序号)中流出。
25.(6分)目前,铅污染已成为威胁儿童健康的“隐形杀手”。调查发现,铅对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智力发展等方面存在负面影响,威胁儿童的铅污染主要有四大来源:
①汽车尾气污染;②家居装饰物品污染;③玩具和学习用品污染;④食品污染。
七年级某生物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铅对人或动物是否有影响,开展了以下探究活动:选取生长状况相近的30只家兔,随机分成A、B、C三组。分别用含不同浓度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按照同一方式(每组每3天一次、剂量为10mg/kg)进行皮下注射,每隔10天对家兔血红蛋白含量进行测量,实验结果如下表。
项目组别 5%葡萄糖溶液所含醋酸铅的浓度 血红蛋白含量(g/L)
初始测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A 0 60 60 60 60
B 1.83% 60 53 49 38
C 3.66% 60 51 40 28
(1)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
(2)实验中30只家兔的生长状况相近是为了______。
(3)本实验设置A组的目的是为了起______作用。
(4)你认为实验结果中关于血红蛋白含量的数值是如何处理得来的?______。
(5)由实验结果可知,血液中的醋酸铅浓度越高,家兔的血红蛋白含量______。
(6)请你就铅污染给儿童的负面影响给出合理建议:______。
七年级生物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选择题(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A A B D D B B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C C C B C C B D
二、非选择题(5小题,共30分)
21.(6分)
(1)感受器;神经中枢;效应器
(2)大脑皮层;神经元
(3)谈梅止渴
22.(6分)
(1)肺;②右心室;
(2)④左心室;房室瓣(瓣膜);
(3)⑥(肺部)毛细血管;
(4)B。
23.(5分)
(1)4视网膜;大脑皮层
(2)小脑。
(3)简单(非条件);8。
24.(7分)
(1)肾小球和肾小囊的过滤(滤过);大分子蛋白质;
(2)全部;
(3)注射;降低;
(4)肾小囊;③。
25.(6分)
(1)醋酸铅浓度;
(2)控制单一变量或减小实验误差;
(3)对照;
(4)取平均值;
(5)越少。/越低
(6)不要带孩子在汽车较多的路边玩耍;选择合格的装修、装饰材料;定期清洁玩具和其他一些有可能被孩子放到口中的物品;少吃油炸和膨化食品;培养儿童进食前一定要洗手的好习惯。(合理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