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导学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导学案(无答案)

资源简介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课标要求】
1.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掌握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争取民族独立、民主改革的过程。
2.深入分析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原因,认识这一时期不同地区的民族民主运动呈现出的不同特点,理解这些运动对国际秩序演变的重要影响。
【学习目标】
1.了解亚洲民族民主运动出现新高潮的背景和表现
2.掌握非洲独立意识觉醒的主要原因及表现
3.了解拉丁美洲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的表现,重点掌握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对墨西哥现代化的推动作用
4.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进步意义
【重点难点】
1.重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2.难点: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建立与评价
【导学过程】
学习过程 A.自主预习和学习:(用15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推动了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深入开展。2.概况:(1)东亚——中国:①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②1924年,中国共产党和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③北伐战争中,中国收回汉口、九江的英租界,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华势力。④蒋介石背叛革命后,中国共产党继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2)东南亚——印度尼西亚:①1920年,印尼共产党成立。②1926—1927年,印尼共产党领导了第一次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工人和农民纷纷响应。起义扩展到全国多个地区。③荷兰殖民当局调动大批武装力量,残酷镇压起义。④1927年,苏加诺等人成立民族主义政党印尼民族党,采取与殖民当局不合作政策,争取民族独立。(受印尼共产党影响的大批群众转向民族主义政党,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掌握独立运动的领导权。)(3)西亚: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地,爆发了反对英法占领的斗争。(4)东南亚——印度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①第一阶段(1920—1922年):A.背景:阿姆利则惨案。B.手段:a.罢课、离职、抵制法院和立法机关以及抗税等手段。b.土布运动(手纺车运动):恢复手工纺织和不买英国布,以抵制英国的经济侵略,抵抗英国的殖民统治。②第二阶段(1930—1934年):A.概况:甘地进行“食盐进军”,亲自到海滨取海水制盐。B.结果:甘地的行动引发了印度各地的抗税斗争,迫使当局答应了他的部分要求。③第三阶段(1940—1942年):A.概况:甘地发动了要求英国立即撤离的“退出印度”行动。B.结果:英印当局逮捕了甘地和国大党重要领导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陷入低谷。3.特点:(1)具有广泛性。(2)有新的领导方式、斗争手段和指导思想。【问题探究1】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作用材料一 (1919年)甘地决定……采取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方式,来反对罗拉特法案,为此,他……一方面号召印度人民在1919年4月6日举行总罢业和绝食……另一方面,不准人民群众以暴力手段反对英国殖民统治。这充分暴露了印度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摘编自世界现代史编写组《世界现代史》(1983年版)材料二 (1919年)哈里发运动的领袖们接受了甘地主义的原则……甘地在团结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争取印度民族独立的斗争中起了很大作用。他这时事实上是把哈里发运动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汇流成为统一的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1994年版)问题探究:(1)上述两则材料是如何评价甘地在1919年印度民族独立运动中的作用的 这两种评价有何差异 提示:评价:材料一认为甘地在运动中的作用“充分暴露了印度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材料二认为甘地在“争取印度民族独立的斗争中起了很大作用”。差异:材料一对甘地的作用偏向于否定;材料二充分肯定了甘地的作用。(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造成两则材料对甘地的评价存在差异的因素有哪些。提示:因素:作者受到时代的局限;作者的史观或视角不同:前者以阶级斗争史观为指导思想,后者从文明视角出发;作者掌握与依据的材料不同。二.非洲独立运动的觉醒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非洲多数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尚处于萌芽和酝酿时期,但一些北非和东非国家的民族独立意识已经觉醒。2.概况:(1)埃及:①埃及人民在以扎格鲁尔(“现代埃及之父”)为首的民族主义政党华夫脱党领导下,通过游行、示威、罢工、罢课、罢市,以及进行街垒战等斗争方式,迫使英国作出让步。②英国承认埃及为独立主权国家,但英国保留了在埃及驻军、控制苏伊士运河、领事裁判权等特权。③1922年3月,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④1923年,埃及颁布了第一部宪法。⑤之后,华夫脱党进行了护宪运动。(2)摩洛哥:①里夫地区的人民在酋长克里姆领导下,多次打败西班牙和法国侵略军。 ②1923年,克里姆联合12个部落,建立里夫共和国。 ③1926年,共和国被西、法殖民军扼杀。(3)埃塞俄比亚:①1935年,意大利法西斯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一度得逞。②1936年,埃塞俄比亚皇帝塞拉西一世流亡英国,墨索里尼宣布兼并埃塞俄比亚。③1941年,埃及恢复了国家独立。【问题探究2】材料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绘画作品)问题:根据上述绘画作品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能够得出哪些历史认识 提示:历史认识: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是埃塞俄比亚人民抗击意大利法西斯侵略的战争,不畏强暴、英勇斗争的埃塞俄比亚人民为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也鼓舞了其他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三.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1.背景:(1)政治:美国对拉丁美洲实行军事独裁(考迪罗)。(2)经济:封建大地产制的影响。(3)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概况:(1)阿根廷:在共产党领导下举行反对外国资本的罢工,筑起街垒与警察战斗。(2)智利:左派力量团结其他社会阶层,成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防止法西斯势力上台。(3)尼加拉瓜:①1926年,桑地诺带领游击队,以玻利瓦尔为“精神之父”,以“把美国侵略者赶出国土”为目标,高举象征“自由或死亡”的红黑双色战旗,与美国扶植的反动独裁政权展开武装斗争。②1933年,迫使美国撤出尼加拉瓜。③1934年,桑地诺遭当局刺杀。(4)墨西哥:①背景:1917年墨西哥宪法颁布后,墨西哥进步势力为维护宪法作出了不懈努力,其中以卡德纳斯任总统期间进行的民主改革最为突出。②内容:A.对内推行土地改革,改组国民革命党,发展教育,限制教会,遏制军人势力,确立总统一任制度。B.对外捍卫国家主权和本国资源,将石油行业收归国有。3.亚非拉运动的意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世界殖民体系,成为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4.亚非拉运动的整体特点:(1)具有阶层广泛性、持续性、不平衡性和多样性。(2)民族自决成为了普遍诉求。(3)目标明确,影响深远。
巩固训练 1.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期间,印度国大党在反英斗争中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  )A.成为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 B.发展成为下层人民的政党C.获得了广大人民的支持 D.维护了印度人民的团结2.体现了墨西哥1917年宪法的要求,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为墨西哥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的是(  )A.卡德纳斯改革 B.非暴力不合作运动C.大化改新 D.明治维新3.伦敦《新闻纪事报》曾这样评价甘地:“一位78岁的瘦弱老人竟以神奇力量震慑了整个世界,他所显示的力量,可以胜过原子弹的威力。”“他所显示的力量”对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A.揭开了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 B.给英国经济造成了一定打击C.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D.彻底完成了印度的独立大业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掀起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主要历史条件有(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②十月革命后各国都成立了共产党组织③帝国主义重新瓜分掠夺殖民地激化了民族矛盾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学习小结
PAGE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