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3-2《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装在套子里的人》教案
【文本分析】
本篇选自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第二篇。本单元所选的五篇小说,通过虚构的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反映社会生活,描摹人情世态,表达对人生的思索。《装在套子里的人》作者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契诃夫旨在通过对别里科夫这一人物形象的刻画,揭示19世纪末高压的沙皇专制统治对人民精神和行为的异化。通过这一小人物展现当时社会新旧两种力量不断交锋的场面。因此,我们在学习本篇文章时,不仅要体会这一形象的社会批判意义,更要品味契诃夫小说幽默讽刺的语言风格。
【教学目标】
1、走进作者,了解本篇写作背景。
2、分析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并剖析到底是谁杀死了别里科夫。
3、鉴赏文章在情节的发展中塑造人物性格的手法。
【教学重难点】
分析别里科夫形象及其讽刺意义。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自主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前情提要)19世纪夏季的一天,俄国一个小镇上的男教职工宿舍里发现一具中年男尸,经调查,死者为本校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
据目击者回忆:死者躺在床上,表情惊恐。但邻居们并没有听到打斗的声音,屋内也没有发现其他踪迹,初步确定这是一起密室死亡案件。为侦破此案,本地政府特邀高一十三班的侦探们成立“别里科夫之死”专案组,立案侦查。
二、侦查任务
(一)、跑现场——现场勘查,寻找遗留在现场的蛛丝马迹
1、案发社会背景调查
2、走访周围邻居
3、追踪死者身前的活动轨迹
(三)、写档案——根据调查完成死者档案资料
(四)、找凶手——审讯嫌疑人
(五)、结案——出具结案陈词
三、小组活动
第1小组:现场勘查,寻找遗留在案发现场的蛛丝马迹。
第2小组:案发背景调查。
第3小组:走访周围邻居,追踪死者生前的活动轨迹。
第4小组:根据周围人的描述形成死者档案。
第5、6小组:审讯嫌疑人柯瓦连科
第7、8小组:审讯嫌疑人华连卡
第9小组:审讯嫌疑人“我”
四、现场勘查
(一)、卧室环境
1.卧室非常的小,四四方方像一个箱子;炉子里烧着柴火,发出嗡嗡的叫;门窗紧闭十分的闷热;床上挂着帐子。
2.床边放着棉大衣,一旁还挂着雨伞,摆放着雨鞋,并且房间内很多东西都用一个套子装着。
3.地下扔着一张题为《恋爱中的anthropos》的漫画,书桌上摆放着大量的政府公告和报纸,一个抽屉中还有一个女子的相片。
(二)、死者状态
身上穿着羊毛衫,被子盖过头顶,头发凌乱,脸色苍白,面部呈现惊恐的表情,耳朵里塞有棉花。
疑点:别里科夫到底在害怕什么
五、查背景
(一)、时代背景
1898年,沙皇统治下的俄国,是俄国历史上反动统治特别黑暗的时期。
由于受欧洲进步文明的影响,俄国人民要求自由民主的呼声越来越高,但沙皇政府为巩固其统治,却采取一切手段进行镇压,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全国警探遍布,告密者横行,俄罗斯大地笼罩着恐怖、窒息的气氛。
线索一:社会氛围让他感到恐惧
(二)、死者活动轨迹
开端-漫画事件
发展-骑自行车事件
高潮-争吵事件
结局-推下楼事件
六、建立死者档案
姓名、性别、年龄、生前职业、住所、婚姻状况、口头禅、性格行为特征
七、审讯嫌疑人
(一)、科瓦连科
1、那天晚上别里科夫为什么去找你?
2、说了什么让你如此生气?
3、这些话会不会成为他死亡的原因呢?
(二)、华连卡
1、请问您与别里科夫的关系如何?
2、为什么最终没有在一起?
3、他是怎么从楼梯上滚下来的呢?
4、您为什么要嘲笑他呢?
(三)、我-布尔金
1、您觉得别里科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您认为华连卡的笑对他有影响吗?
3、有什么人和他结过怨吗?
八、结案报告
九、小结
作品通过对别里科夫的思想性格特征的刻画及其婚事遭遇的描写,塑造出一个胆小怕事,因循守旧、害怕新事物、扼杀新思想的“套中人”典型形象,从而揭露了沙皇专制统治造成的恶浊黑暗的政治空气,批判了顽固维护旧制度、旧秩序的反动势力,并暗示出反动势力最后必将覆灭的命运。
十、作业
我们生活中是否有“套子”的存在,如果有,情举例说明,并谈谈你对“套中人”的看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