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艺版三年级上册第七课《打秋千》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湘艺版三年级上册第七课《打秋千》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打秋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打秋千》,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2.正确掌握歌曲的的八分音符等节奏,学会演唱下滑音。引导学生用自然、和谐的声音表现歌曲。
3.通过声势律动、乐器伴奏等方法,使学生感受到童年生活的乐趣,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用有弹性、轻轻的声音演唱歌曲的低声部,学会正确演唱歌曲中的下滑音。
2. 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
教学难点:
1.用轻巧的声音演唱衬词,掌握下滑音的正确唱法。
2.合唱歌曲时相互倾听,根据声部的变化调整歌唱状态。 
三、教学用具
钢琴、手摇铃、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同学们,你们好,我是来自武陵区东风小学的音乐老师胡老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最喜欢的游戏是什么?
在我国山清水秀的云南贵州,那里住着一个可爱的少数民族叫做仡佬族,他们的传统娱乐活动是什么呢?我们来观看一段小视频!
(播放视频音乐)
二、教授新课
(一)学唱二声部
同学们,视频中的人们在干什么?
是的,荡秋千,仡佬族把荡秋千又叫打秋千,是仡佬族传统活动项目之一,多在春节和正月十五举行。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仡佬族,和小朋友们一起《打秋千》。
1.同学们,打球千可是有规律的。静静听、仔细看老师如何打秋千的?并拿出小手进行模仿!
同学们,老师一共打了几次秋千?
对啦,同样的旋律演唱了三次,就好像我们打了三次秋千!
2.用同样的方法打秋千有点乏味,老师现在换一种打秋千的方法,请你观察老师一共打了几次秋千,出现变化是在第几次打秋千的时候?仔细听!
3.学生用声势动作进行演唱。
(二)学唱一声部
1.你们的秋千打得太好了,把打秋千的旋律带进歌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请你们想一想歌曲速度怎么样?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情绪感受?仔细听!
2.一起画旋律线再来感受歌曲,试着为歌曲划分一下乐段。思考哪一句让你最有荡起秋千的感觉?
3.唱一唱下面两组旋律音程,并说一说下滑音带来了什么不同的效果。
下滑音让歌曲更加圆滑、动人,把秋千“晃来晃去”荡来荡去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4.你的感受很深刻!加入歌词,我们完整演唱歌曲第一段。注意小背挺直,气息的流畅。
5.你们的声音真好听!同学们,歌曲最后的部分出现了什么?
对,衬词,衬词就好像小朋友们打秋千时的歌唱,有了衬词的加入更能表现出荡秋千的喜悦与开心。)
大家要用轻巧的声音来演唱衬词,同时注意和前一个乐句之间的换气记号,在这里迅速的换气才能轻松的接唱出衬词。带上这些小提示,我们再来完整演唱歌曲。
6.老师先来演唱第一段,请你们用悄悄话的声音来跟唱第二第三段,注意带着开心愉悦的心情跟好开头的部分的音高!
7.老师从歌声中感受到了大家打秋千的热情,歌曲的最后部分出现了新的衬词,仿佛是小朋友们的欢呼声,我们在演唱的时候也要注意用轻声高位置来表现。
(三)合唱体验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是怎样推秋千的吗
2.为了让我们的歌曲更加的丰富好听,我们把推秋千的旋律加进来,合唱这首歌曲。注意低声部要有节奏感,有弹性,轻轻的。就好像是推着秋千上的小朋友往高处荡,一上一下的感觉。
3.大家配合得很默契。仡佬族人们啊经常举行秋千打铃竞赛,在秋千架高处挂一条带铜铃的绳子,秋千一碰到绳子,铃铛就发生响声。
4.优美的歌声配上手摇铃和肢体动作会更好听哟!接下来就请几位同学带领大家边唱边动起来吧!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走进了美丽的仡佬族,学习了歌曲《打秋千》,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像仡佬族小朋友一样热爱运动,唱出优美动听的歌曲。好了,我们的音乐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同学们,再见!
教学反思:
《打秋千》是仡佬族民歌,歌曲欢快活泼,多次出现下滑音。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我通过画旋律线、对比演唱、声势律动、乐器伴奏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在演唱前引导学生注意演唱方式,学生们学习兴趣浓厚,学生在学习低声部很快,但是要注意用轻快有力的声音演唱。同时在第一声部结束的休止符上不要拖沓。下滑音还要唱得圆润一些。在以后的课堂中,还要多加进行音乐记号的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感受音乐形象及感受,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
教学评价
这节课充分渗透了生本教育的教学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在教学中采用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营造了和谐、互动、探究、创新的良好的学习情境和氛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