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6张PPT)2.2运动的规律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规律是客观的;意识的能动作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学习目标必备知识关键能力通过对物质与运动关系的探究,理解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能够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政治认同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坚定马克思主义和无神论立场。科学精神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核心素养录目contents规律是客观的13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3导入新课思考: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不断变化,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那么,什么是运动?运动是否有规律可循 带着这些问题起进我们的课堂。规律是客观的02议题一物质、运动和规律之间的关系?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是什么 1什么是运动 什么是规律 规律有什么特点 3探究与分享探究问题:从上面图文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机械运动:地面物体和宇宙天体在内的一切客观物体的位置移动。物理运动:所有热、光、电磁以及原子内部基本粒子的运动和变化。化学运动:物质的化合、分解。生命运动:生命有机体的新陈代谢、自我更新。自然界处在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探究问题:从上面图示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人类社会是运动变化的探究与分享探究问题: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变化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演变历程(1949年~2021年)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由连年战乱到社会稳定,人们的生育意愿较高。政府也采取了宽松的生育政策,甚至效法苏联鼓励和支持生育。1978年,中央下发《关于国务院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的报告》,明确提出“提倡一对夫妇生育子女数最好一个,最多两个”。198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指示》,提出照顾农村独女户生育二胎。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中国实施了35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宣告终结。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指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有利于改善我国人口结构、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保持我国人力资源禀赋优势。人的思维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自然界处在不断地运动变化之中人类社会是运动变化的人的思维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整个世界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总结与归纳1、运动的哲学含义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哲学上讲的运动是对世界上一切运动形式共同特征的概括和总结,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运动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注意探究问题:行星转运和铁生锈分别是什么运动?其载体分别是什么?宏观物体机械运动载体原子、离子化学运动载体物质探究与分享探究与分享探究问题:人的生老病死的生命运动和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变化分别是什么运动?其载体分别是什么?生产力 生产关系石器 原始社会青铜器 奴隶社会铁器 封建社会大机器 资本主义社会机器人 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生命有机体生物运动载体生产方式社会运动载体物质自然界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人类社会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人的思维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整个世界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世界上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总结与归纳(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无条件的),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错误倾向: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刻舟求剑2、物质与运动的关系:(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错误倾向: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 仁者心动机械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社会运动宏观物体原子、离子生命有机体生产方式承担者、载体具体的运动类型原理一:物质与运动辩证关系:原理: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根本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方法论:1.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反对两个错误倾向: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及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那么,物质的运动是杂乱无章的吗 青蛙冬眠大雁南飞人会变老四季交替探究问题:这些大自然的现象是什么在起作用?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规律在起作用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探究与分享探究问题:人类社会发展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一般过程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一般发展过程高级低级人类社会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探究问题: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人的思维运动是有规律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自然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人类社会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人的思维运动是有规律的整个世界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规律是普遍的,一切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遵循其固有规律。探究结果:3、规律的含义:物质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其客观规律。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不是主观臆造的不是现象不是偶然的不是易变的你认为下列表述属于规律吗 1.喜鹊叫喜,鸟鸦叫丧2.慧星、地震预示国家衰败3.价格涨落4.守株待兔×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而不是主观想象的联系×规律不是现象的联系,而是本质的联系。√×规律不是偶然的联系,而是必然的、稳定的,探究与分享探究问题:这些案例给与我们怎样的警示?结论: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台湾花东海岸公路上,有一块上面刻着字的大石头,引发了人们的热议,这块石头上面有人刻了四个比较明显的字,就是“人定胜天”在大跃进中,高指标、瞎指挥、虚报风、浮夸风、"共产风"盛行,在农业上,提出"以粮为纲","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在工业上,为实现全年钢产量1070万吨的指标,全国几千万人掀起了"全民大炼钢铁运动"大跃进运动(1)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2)规律具有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所以,人类只能被规律支配吗?4、规律的特点: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02议题二怎样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2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1人的意识活动有哪些特点 意识的特点让人类能做到什么 为什么要尊重规律?3探究问题:①袁隆平院士一生追梦的过程,体现出人的意识活动有哪些特点 这些特点让人类能做到什么 ②袁院士的研究成果改写了人类饥饿历史,充分说明了人的意识有何作用 ③袁为什么说1959年的天灾——干旱,是人造成的?①袁隆平院士一生追梦的过程,体现出人的意识活动有哪些特点 这些意识的特点让人类能做到什么 从天然杂交稻中汲取灵感经过多年研究探索出杂交水稻育种规律(由现象把握本质规律)获得多项研究成果。将农业视为终身奋斗方向,一生追求着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主动研究当时国家最需要的水稻育种研究。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提取视频关键信息,分析回答探究问题提取视频关键信息,分析回答探究问题②袁院士的研究成果改写了人类饥饿历史,充分说明了人的意识有何作用 袁隆平通过研发首个杂交水稻植株,使数百万人免于饥饿。他去世后留下的遗产和消除饥饿的使命仍在继续。意识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③袁为什么说1959年的天灾——干旱,是人造成的?1958年,把森林砍光了,生态破坏了,1959年就干旱了,庄稼就欠收了,1960年就没饭吃了。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它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区别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动物的活动是无目的本能的活动,也不同于动物的适应性活动意识不仅能够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可以能动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即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①意识不能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而是通过指导人们实践才能引起物质形态的变化。②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注意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2、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1)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达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2)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3、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原理:①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②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可以正确指导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错误意识则会导致实践失败,阻碍事物的发展。方法论:①必须尊重规律;②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③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原理二: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03怎样理解“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议题三1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继续根据前面视频,提出探究问题袁隆平院士为什么始终坚持真理,讨厌吹牛?对比袁隆平的“禾下秉凉梦”和大跃进的“亩产万斤梦”从中得到什么启发?我讨厌吹牛!提取关键信息,分析探究问题1958年不切实际的大炼钢铁,大跃进所造成的后果,给袁隆平留下了痛苦的回忆,这是他始终坚持真理,讨厌吹牛的原因对比袁隆平的“禾下秉凉梦”和大跃进的“亩产万斤梦”,袁隆平的“禾下秉凉梦”照进现实,获得可喜成果。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既尊重客观规律,又发挥主观能动性,将主客观相结合。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就是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三、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1、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含义(是什么?)2、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的原因(为什么)?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综合一、二框内容]三、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原理: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可以正确指导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错误意识则会导致实践失败,阻碍事物的发展。方法论: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原理三: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总结与归纳课堂检测1.为抢占氢能产业发展机遇,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印发《安徽省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力争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到2025年初步实现氢能商业化推广应用,建成国内重要的氢能产业发展高地。其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①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如实反映②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推动事物的发展④人能创造出符合自己目的的客观事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C课堂检测2.2023年12月7日,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二期极深地下(2400米处)极低辐射本底前沿物理实验设施土建公用工程在科学论证、精心组织下,已全部完工,这意味着世界最深、最大的极深地下实验室正式投入科学运行。实验室将助力我国在暗物质和核天体物理研究领域进入全球第一方阵,帮助人类更好认识宇宙。这表明(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够创造出人们需要的客观事物②人们能够更好认识宇宙离不开客观事物的反应特性③符合客观规律的意识能正确指导人们达成实践目标④人们需要掌握科技手段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D课堂检测3.近年来,人民群众参与户外运动的热情十分高涨,但户外运动设施建设及服务相对滞后。为此,2023年10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体育总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促进户外运动设施建设与服务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该方案的实施有望推动户外运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这体现了( )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②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③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④意识源于物质,并能促进事物发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A课堂检测4.2023年9月5日,谷神星一号海射型运载火箭将天启星座21星至24星共4颗卫星顺利送入800千米预定轨道。此次任务是谷神星一号运载火箭首次海上发射,也是我国民营火箭公司首次开展海上发射任务并取得成功。从哲学上看,该发射任务体现了( )①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②主观能动性的决定作用③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④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D课堂检测5.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和东北)分布着我国八大沙漠、四大沙地和广袤戈壁。为了将万里风沙线变为“绿色长城”,三北防护林工程的建设者们发明了鱼鳞坑、水平阶、草方格等方式涵水固沙。从1978年至今,三北防护林工程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为我国北方建立起了牢固的生态安全屏障。三北防护林的建设者们( )①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社会需要认识和改造规律②从三北地区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推进生态环境治理③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自然界④秉持人定胜天的思想,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生态环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Thankswatercolorstylish感谢您的支持帮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