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1.2在社会中成长 课件(34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课标】1.2在社会中成长 课件(34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部编版)八年级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1.2 在社会中成长
01
学习目标
内容总览
02
新知导入
03
探究新知
04
课堂练习
05
课堂总结
1.政治认同: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增进关心社会的情感,自觉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道德修养: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初步培养学生亲社会的意识。
3.法治观念: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有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精神。
4.健全人格: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5.责任意识:树立主人翁意识,对自己负责,关心集体,关心社会,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活动。
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重点:养成亲社会行为的原因/重要性。
教学难点: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1.什么是社会化?
2.为什么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二、养成亲社会行为
3.亲社会行为的含义及主要表现是什么?
4.我们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
5.我们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学习目标:
按照是什么(……含义/内涵/内容/表现)?
为什么(……的原因/作用/影响/重要性/意义)?
怎样做(……的措施/方法)?的角度解决本节课的问题。
新知导入
1920年印度传教士辛格在狼群中发现两个“狼孩”。这两个孩子刚回到人类社会之初,具备明显的动物习性和狼的特点:生吞食物,四肢爬行,喜暗怕光,白天总是蜷缩在阴暗角落里,夜间则四处爬行,像狼一样嚎叫,给她穿衣服她会粗野的撕掉,不会说话。
辛格夫妇为了使他们能转变为人,做出了各种尝试,遗憾的是,她们几乎很难学会人类的言行。小女孩到人类社会的第11个月就死了。大女孩活到了十几岁,但她直到最后还没有真正学会说话,智力也只相当于3、4岁的孩子。
“狼孩”的事实,证明了人类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只有社会化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只有在与社会其他人的交往中,人才能真正地成长和发展起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1.2在社会中成长
探究新知
活动一:
一、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探究新知
社会化过程
思考:15年前"敬礼娃娃"郎铮被救出时还是个孩童,如今已是被北京大学录取的准大学生。从孩童到准大学生,这中间经历过了什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刚出生的人,仅仅是生理特征上具有人类特征,但还不具备人的品质。通过学习社会知识、从生物人变成社会人,完成了人的社会化。
探究新知
1.什么是社会化?
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P7相关链接)
生物人
孩童
通过父母的抚育
同伴的帮助
老师的教诲
社会的关爱等
知识不断丰富
能力不断提高
规则意识不断增强
价值观念日渐养成
社会人
逐渐成长为合格的社会成员
探究新知
2.为什么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父母的抚育
同伴的帮助
老师的教诲
社会的关爱
知识不断丰富
能力不断提高
规则意识不断增强
价值观念日渐养成
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①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等,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探究新知
2.为什么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精神生活

②我们的衣食住行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归纳新知
2.为什么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①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通过父母的抚育、同伴的帮助、老师的教诲和社会的关爱等,我们的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②我们的衣食住行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探究新知
活动二:
二、养成亲社会行为
探究新知
教育部:研学旅行将纳入中小学教育计划
探究新知
合作探究 亲社会行为含义及表现
一个漆黑的夜晚,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一个苦行僧走到一个荒僻的地方,看到一盏昏黄的灯光正从巷道的深处亮过来。走至近处,却发现挑灯者是一个盲人。苦行僧百思不得其解,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挑一盏灯岂不是多此一举?
僧人问:“敢问施主,既然你什么也看不到,为何还要挑一盏灯?”
盲人挑灯
盲人缓缓答道:“虽然我是盲人,但挑了这盏灯笼,为别人照亮了路,别人就不会撞到我。”
“盲人挑灯”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在社会生活中,善待他人其实就是善待自己。如果人人心里都燃起一盏爱的明灯,用爱来照亮别人,那我们就能拥有一份充满爱意的光明。
探究新知
3.亲社会行为的含义及主要表现是什么?
(1)亲社会行为的含义
(2)亲社会行为的主要表现:
主要表现: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等
亲社会行为又叫利社会行为,是指符合社会希望对行为者本身无明显好处,而自愿利他人、帮助他人的行为。
探究新知
4.我们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
①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
一位15岁的少年在网络上火了,网友盛赞他为“中国好少年”。他义务当“单车猎人”,一有空就去巡视共享单车,进行车况检查、整理单车并劝阻未满12岁的孩子骑车。
少年是河南郑州人,目前还是一位在校学生。他称曾看到几个孩子飙单车摔倒了,从此开始劝阻孩子骑行并义务维修单车,以后还会坚持义务当“单车猎人”。
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养成这种行为有什么好处?
探究新知
“燃灯校长”张桂梅,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她矢志不渝四十多年来扎根在边疆一线, 为打下脱贫战做贡献,2008年8月,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级中学在华坪建成。创办12年毕业10届学生,综合排名始终保持全市第一,社会认同度不断提高。1800余名贫困女孩子在这里放飞了梦想、走进了大学,让大山离摆脱贫困又近一步。
多年来,张桂梅以“红梅傲雪,大爱无疆”的精神,帮助贫困山区孩子走出大山,她深知“扶贫”先“扶智”,带着这份初心,她在教育扶贫路上风雨兼程,托起无数家庭和学生“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 作为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她奋战在脱贫一线不仅圆了大山里的梦,也圆了国家的脱贫梦。她就如一枝报春的红梅,带给贫困山区孩子们无限的希望,谱写着新时代发展的绚丽篇章。
②养成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探究新知
全国优秀教师——刘秀祥
③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究竟那个先到来,生活总是会给人出各种各样的难题。刘秀祥,出生在一 个贫苦家庭,一家五口人的日子过的紧巴巴的,但是即使这样-家人在一 起也是其乐融融的,然而现实却无情的将这些打破了。因为父亲的突然高世,家里变得更加困难,母亲也因此疯了,外出打工的哥哥姐姐也再也没有回来,最小的儿子一人承担起了这个家庭的责任,到哪里上学就把自己的母亲背到哪里,不过令人欣慰的是这位孝子最终如愿的考上了大学。大学毕业之后放弃高新留在大城市而是选择带着母亲回到家乡当一名教师,助力千名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教学之余,他积极开展公益活动,全国巡回励志演讲2000多场,听众上千万人,牵线一对一资助贫困学子4800多人。他先后荣获过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教师、贵州省十大杰出青年、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贵州省五四青年奖章、县级骨干教师、省级德育讲师、高考教学质量特殊贡献奖等荣誉,曾两次入选"中国好人榜"。
归纳新知
(1)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必要性)
(2)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重要性)
(3)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重要性)
4.我们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
探究新知
5.我们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美化环境
爱心捐助
志愿服务
①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探究新知
5.我们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3年7月20日21时40分,经过约8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支持下,圆满完成出舱活动全部既定任务,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已安全返回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航天员出舱活动期间,完成了核心舱全景相机B在轨支架安装及抬升、梦天舱全景相机A和B解锁及抬升等任务,全过程顺利圆满。四度飞天的航天员景海鹏从神舟七号时舱内配合到此次出舱活动,用15年的执着坚守圆了“太空漫步”的梦想;航天员朱杨柱成为我国首个出舱活动的航天飞行工程师。
②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探究新知
5.我们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③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所想,急他人所急。
八年级(4)班的学生小明在学习了“在社会中长大”的内容后,决定用实际行动做个亲社会的人。他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做了这样几件事:看到有个老人骑三轮车上坡困难,他主动帮助;在公共场所,他不再乱丢垃圾;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
归纳新知
5.我们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①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
②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③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④我们要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
教师寄语
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应当看他为他人、社会贡献了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了什么。人只有现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意义。
—— 爱因斯坦
课堂总结
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养成亲社会行为
在社会中成长
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什么是亲社会行为
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
如何养成亲社会行为
课堂练习
1.歌德说:“人不能孤独地生活,他需要社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①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②社会离不开个人,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③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④社会为个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C
课堂练习
2.青少年在社会中成长,应养成亲社会行为。下列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
A .将捡到的100元钱捐献给受灾群众
B .就垃圾分类问题向环保部门提建议
C .在风景区的石壁上刻励志语
D .在观看球赛时给对手喝倒彩
B
课堂练习
3.在我省各地开展的"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不乏中学生的身影,他们清洁社区卫生,劝导文明通行,发放"创文"手册……中学生参与此项活动是( )
①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主要途径
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③热心社会的表现,属于亲社会行为
④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表现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D
课堂练习
3.(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统考中考真题)每个人都需要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因此,我们应( )
A.关爱他人,不必考虑他人感受 B.关注、了解社会,参加社会实践
C.首先对自己负责,少付出多索取 D.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B
课堂练习
4.(2023·内蒙古呼和浩特·统考中考真题)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故意在一个犹太人社区丢下两个粘在一起的信封,其中一个信封上面显示了失主的信息(有的是以色列裔,有的是阿拉伯裔),另一个信封中是需要寄出的信。结果发现,社区中的随机被试更愿意帮助以色列裔失主。下列关于这项研究得出的结论合理的是( )
①个体会根据所处环境的界定决定是否做出亲社会行为
②相似他人表现的亲社会行为促进了个体的亲社会行为
③助人者和求助者之间的相似性会促进亲社会行为的产生
④社会比较过程促进了亲社会行为的产生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课堂练习
5.(2023·黑龙江牡丹江·统考中考真题)2023年5月11日,牡丹江市首届中小学生核心体能大比武活动成功举办。同学们对此次活动纷纷发表看法,你不赞同的是( )
A.小刚:浪费时间影响学习
B.小方:可以激发我们的潜能
C.小龙:能提升我们的体质健康
D.小波:有利于营造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
A
课堂练习
6.(2023·四川眉山·统考中考真题)“光明影院”是我国首个以高校师生为志愿者主体的无障碍电影公益项目。截至目前,“光明影院”在31个省区市进行公益放映和推广,将无障碍影视产品送到2000多所特殊教育学校,让许多视障人士领略到光影世界的魅力。材料说明,亲社会行为的养成需要做到( )
A.守信重诺,推己及人 B.身体力行,热心友善
C.为人着想,合作谦让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课堂练习
7.“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置身于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我们要主动融入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我们要关心身边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积极为解决这些问题献计献策 ②我们要关心城市的发展和建设,自觉地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③我们现在年龄还小,国家的事、社会的事与我们无关
④积极参与社会调查,有利于发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C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