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届高三化学一轮专题复习讲义(11)专题三 基本理论3-4 化学平衡(一)(1课时,共2课时)【复习目标】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定量表示方法,能正确计算平衡转化率(α)。2.了解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3.掌握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重点突破】1.化学反应速率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2.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真题再现】例1.(2023·湖南卷)向一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CH4和一定量的H2O,发生反应:CH4(g)+H2O(g)CO(g)+3H2(g)。CH4的平衡转化率按不同投料比χ=\f(n(CH4),n(H2O)))) 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x1<x2B.反应速率:vb正<vc正C.点a、b、c对应的平衡常数:Ka<Kb=KcD.反应温度为T1,当容器内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解析:结合图像分析可知,A项正确,B项错误;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常数增大,结合图像可知平衡常数Ka<Kb=Kc,C项正确;该反应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相等,恒温恒容时,容器内压强不再发生变化,即达到平衡状态,D项正确。答案:B例2.(2023·江苏卷)金属硫化物(MxSy)催化反应CH4(g)+2H2S(g)===CS2(g)+4H2(g),既可以除去天然气中的H2S,又可以获得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S<0B.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C.题图所示的反应机理中,步骤Ⅰ可理解为H2S中带部分负电荷的S与催化剂中的M之间发生作用D.该反应中每消耗1mol H2S,转移电子的数目约为2×6.02×1023解析:A项,左侧反应物气体计量数之和为3,右侧生成物气体计量数之和为5,△S>0,错误;B项,由方程形式知,K= ,错误;C项,由题图知,经过步骤Ⅰ后,H2S中带部分负电荷的S与催化剂中的M之间形成了作用力,正确;D项,由方程式知,消耗1mol H2S同时生成2 mol H2,转移4mole-,数目为4×6.02×1023,错误。答案:C例3.(2022·江苏卷)用尿素水解生成的NH3催化还原NO,是柴油机车辆尾气净化的主要方法。反应为4NH3(g)+O2(g)+4NO(g) 4N2(g)+6H2O(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上述反应△S<0B.上述反应平衡常数C.上述反应中消耗1mol NH3,转移电子的数目为2×6.02×1023D.实际应用中,加入尿素的量越多,柴油机车辆排放的尾气对空气污染程度越小解析:A项,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一个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反应,即熵增的反应,反应△S>0,错误;B项,由方程式可知,反应平衡常数,正确;C项,由方程式可知,反应每消耗4mol氨气,反应转移12mol电子,则反应中消耗1mol氨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3mol×4××6.02×1023=3×6.02×1023,错误;D项,实际应用中,加入尿素的量越多,尿素水解生成的氨气过量,柴油机车辆排放的氨气对空气污染程度增大,错误。答案: B例4.(2022·北京卷)CO2捕获和转化可减少CO2排放并实现资源利用,原理如图1所示。反应①完成之后,以N2为载气,以恒定组成的N2、CH4混合气,以恒定流速通入反应器,单位时间流出气体各组分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图2所示。反应过程中始终未检测到CO2,在催化剂上有积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①为CaO+CO2===CaCO3;反应②为CaCO3+CH4CaO+2CO+2H2B.t1~t3,n(H2)比n(CO)多,且生成H2速率不变,可能有副反应CH4C+2H2C.t2时刻,副反应生成H2的速率大于反应②生成H2速率D.t3之后,生成CO的速率为0,是因为反应②不再发生解析:A项,由题干图1所示信息可知,反应①为CaO+CO2===CaCO3,结合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可得反应②为CaCO3+CH4CaO+2CO+2H2,正确;B项,由题干图2信息可知,t1~t3,n(H2)比n(CO)多,且生成H2速率不变,且反应过程中始终未检测到CO2,在催化剂上有积碳,故可能有副反应CH4C+2H2,反应②和副反应中CH4和H2的系数比均为1︰2,B正确;C项,由题干反应②方程式可知,H2和CO的反应速率相等,而t2时刻信息可知,H2的反应速率未变,仍然为2mmol·min 1,而CO变为1~2m mol·min 1之间,故能够说明副反应生成H2的速率小于反应②生成H2速率,错误;D项,由题干图2信息可知,t3之后,CO的速率为0,CH4的速率逐渐增大,最终恢复到1,说明生成CO的速率为0,是因为反应②不再发生,而后副反应逐渐停止反应,D正确。答案:C小结:主要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培养学生阅读图形、提取信息的能力。【知能整合】1.化学反应速率计算的一般方法(1)定义式法:找出各物质的起始量、某时刻量,求出转化量,利用定义式v==来计算。(2)用已知物质的反应速率,计算其他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关系式法。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物质的量浓度变化之比=物质的量变化之比=化学计量数之比。2.比较反应速率大小的常用方法:换算成同一物质、同一单位表示,再比较数值的大小。3.核心素养之“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速率常数概念模型(1)假设基元反应(能够一步完成的反应)为aA(g)+bB(g)===cC(g)+dD(g), 其速率可表示为v=kca(A)cb(B),式中的k称为反应速率常数(或速率常数),它表示单位浓度下的化学反应速率,与浓度无关,但受温度、催化剂等因素的影响,通常速率常数越大,反应进行得越快。不同反应有不同的速率常数。(2)正、逆反应的速率常数与平衡常数的关系:对于基元反应aA(g)+bB(g)===cC(g)+dD(g), v正=k正·ca(A)·cb(B),v逆=k逆·cc(C)·cd(D),平衡常数K= = ,反应达到平衡时v正=v逆,故K=。4.外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5.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两种方法(1)动态标志:v正=v逆≠0:①同种物质:同一物质的生成速率等于消耗速率。②不同物质:必须标明是“异向”的反应速率关系。如aA+bB===cC+dD,=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2)静态标志:各种“量”不变:①各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或浓度不变。②各物质的百分含量(物质的量分数、质量分数等)不变。③温度、压强(化学反应方程式两边气体体积不相等)或颜色(某组分有颜色)不变。【体系再构】【随堂反馈】基础训练1.X(g)+3Y(g)2Z(g) ΔH=-akJ·mol-1。一定条件下,将1 molX和3 molY通入2L的恒容密闭容器,反应10 min,测得Y的物质的量为2.4 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0 min内,Y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3 mol·L-1·s-1B.10 min内,消耗0.2 molX,生成0.4 molZC.第10 min时,X的反应速率为0.01 mol·L-1·min-1D.10 min内,X和Y反应放出的热量为a kJ2.在1 L 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N2O5,发生反应:反应1:N2O5(g) == N2O4(g)+ 1/2O2(g) 反应2:N2O4(g) 2NO2(g)现有下列情况:①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②气体压强保持不变;③ 保持不变;④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保持不变; ⑤O2的物质的量保持不变;⑥v正(N2O4)︰v逆(NO2)=1︰2。能表明反应2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②③④⑥ B.①②③⑥ C.①③⑤⑥ D.②③④⑤3.已知反应2NO(g)+2H2(g)N2(g)+2H2O(g) ΔH=-752 kJ/mol的反应机理如下:①2NO(g)N2O2(g) (快)②N2O2(g)+H2(g)N2O(g)+H2O(g) (慢)③N2O(g)+H2(g)N2(g)+H2O(g) (快)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①的逆反应速率大于②的正反应速率B.②中N2O2与H2的碰撞仅部分有效C.N2O2和N2O是该反应的催化剂D.总反应中逆反应的活化能比正反应的活化能大4.Ni可活化C2H6放出CH4,其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活化历程的说法错误的是A.涉及非极性键的断裂和生成B.Ni—H键的形成有利于氢原子的迁移C.总反应为:Ni+C2H6―→NiCH2+CH4D.决速步骤:中间体2―→中间体3拓展训练5.一定量的CO2与足量的碳在体积可变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反应:C(s)+CO2(g) 2CO(g)。平衡时,体系中气体体积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气体分压(p分)=气体总压(p总)×体积分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550℃时,若充入惰性气体,v正,v逆均减小,平衡不移动B.650℃时,反应达平衡后CO2的转化率为25.0%C.T℃时,若充入等体积的CO2和CO,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D.925℃时,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表示的化学平衡常数Kp=24.0p总6.利用液化石油气中的丙烷脱氢可制取丙烯:C3H8(g)C3H6(g)+H2(g)ΔH。向起始体积为2L的恒压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丙烷,在不同温度、压强下测得平衡时反应体系中丙烷与丙烯的物质的量分数如图所示(已知p1为0.1MP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的ΔH>0B.压强p2<0.1MPaC.升高温度有利于丙烯的生成D.556℃压强p1时,容器中通入1.2molC3H8、0.8molC3H6、0.6molH2,此时v(正)>v(逆)7.丙烷脱氢是制备丙烯的一种常见方法,如图是某催化剂催化该过程的能量变化,“*”表示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物种。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1 mol丙烷中的总键能小于1 mol丙烯及1 mol氢气的总键能之和B.在该条件下,所得丙烯中还含有其他有机物C.该过程中未发生碳碳键的断裂D.相同条件下在该催化剂表面,*CH3CH2CH3比*CH3CH== CH2脱氢更容易8.将3%NO、6%NH3、21%O2和70%N2的混合气体(N2为平衡气)以一定流速通过装有Cu基催化剂的反应器,NO去除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1)在150~225 ℃范围内,NO去除率随温度的升高而迅速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2)燃煤烟气中伴有一定浓度的HCl气体,它会造成NO去除率下降,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随堂反馈】答案1.B 2.A 3.C 4.A 5.B 6.D 7.A8.(1)随着温度的升高,催化剂的活性增大,且与温度升高共同作用,使NO的去除反应速率迅速上升。(2)烟气中的HCl与NH3反应生成NH4Cl,使得还原剂NH3的量减少,NH4Cl固体覆盖在Cu基催化剂表面,使催化剂失去活性。【课后作业】1.一定温度下,在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A(s)+2B(g)C(g)+D(g),下列叙述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①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时②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时③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变化时④B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时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⑥当v正(B)=2v逆(C)A.①④⑤⑥ B.②③⑥ C.②④⑤⑥ D.只有④2.对于反应CO(g)+2H2(g)CH3OH(g) ΔH=-kJ·mol-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的平衡常数可表示为K=B.反应活化能:Ea(正)C.平衡后增大容器的体积,v正、v逆都减小D.1 mol CO和2 mol H2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目约为4×6.02×1023个3.在二氧化碳合成甲醇的研究中,催化剂是研究的关键。目前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于铜基催化剂,有学者提出了CO2的转化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基态铜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94s2B.甲酸乙酯是该过程的催化剂C.步骤④中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D.反应过程中,催化剂参与反应,降低了反应的焓变4.对于反应:2N2O5(g)===4NO2(g)+O2(g),R. A. Ogg提出如下反应历程:第一步 N2O5NO2+NO3 快速平衡第二步 NO2+NO3―→NO+NO2+O2 慢反应第三步 NO+NO3―→2NO2 快反应其中可近似认为第二步反应不影响第一步的平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v(第一步的逆反应)B.第二步中NO2与NO3的碰撞仅部分有效C.第三步反应活化能较高D.反应的中间产物只有NO35.T1温度时在容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只充入1.00molNO2气体发生反应:2NO(g)+O2(g)2NO2(g) H<0。实验测得:v正=k正c2(NO)·c(O2),v逆=k逆c2(NO2),k正、k逆为速率常数只受温度影响。不同时刻测得容器中n(NO2)如下表:时间/s 0 1 2 3 4 5n(NO2)/mol 1.00 0.80 0.65 0.55 0.50 0.50(1)从0~2s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NO2)= 。(2)T1温度时化学平衡常数K= L·mol-1。(3)化学平衡常数K与速率常数k正、k逆的数学关系是K= 。若将容器的温度改变为T2时其k正=k逆,则T2 T1(填“>”、“<”或“=”)。6.工业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的一项重大突破,目前已有三位科学家因其获得诺贝尔奖,其反应为:N2(g)+3H2(g)2NH3(g) △H= -92.4 kJ·mol-1 △S= -200J·K-1·mol-1,回答下列问题:(1)合成氨反应在常温下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自发。(2)___________温(填“高”或“低”,下同)有利于提高反应速率,___________温有利于提高平衡转化率,综合考虑催化剂(铁触媒)活性等因素,工业常采用400~500℃。针对反应速率与平衡产率的矛盾,我国科学家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3)方案二:M—LiH复合催化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a.时,复合催化剂比单一催化剂效率更高b.同温同压下,复合催化剂有利于提高氨的平衡产率c.温度越高,复合催化剂活性一定越高(4)某合成氨速率方程为:,根据表中数据,___________;实验1 m n p q2 n p3 m n4 m p在合成氨过程中,需要不断分离出氨的原因为___________。a.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 b.防止催化剂中毒 c.提高正反应速率7.MnO2是一种两性氧化物,用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含少量铁的氧化物)和BaS可制备高纯MnCO3。(1)软锰矿粉与BaS溶液反应生成难溶的MnO、S和Ba(OH)2。保持BaS投料量不变,随MnO2与BaS投料比增大,软锰矿还原率和Ba(OH)2的产率的变化如图1所示。当>3.5时,Ba(OH)2产率减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 图2(2)搅拌时间对Ba(OH)2产率的影响如图2所示,延长搅拌时间,Ba(OH)2产率提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甲烷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常用于制H2和CO。甲烷裂解制氢的反应为CH4(g)===C(s)+2H2(g) ΔH=+75 kJ·mol-1,Ni和活性炭均可作该反应催化剂。CH4在催化剂孔道表面反应,若孔道堵塞会导致催化剂失活。(1)向反应系统中通入水蒸气可有效减少催化剂失活,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2)在相同气体流量条件下,不同催化剂和进料比对甲烷转化率的影响如图1所示。使用活性炭催化剂,且其他条件相同时,随着进料比的增大,甲烷的转化率逐渐增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 图2(3)使用Ni催化剂,且其他条件相同时,随时间增加,温度对Ni催化剂催化效果的影响如图2所示。使用催化剂的最佳温度为________,650 ℃条件下,1000 s后,氢气的体积分数快速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后作业】答案1.A 2.D 3.C 4.B5.(1)0.0875mol·L-1·s-1(2)8(3) >6.(1)能 (2)高 低 (3)a (4) -1 a7.(1)过量的MnO2消耗了产生的Ba(OH)2(2)充分搅拌能增大固液接触面积,并不断移去表面上的固体产物,加快反应速率,提高Ba(OH)2产率8.(1)水蒸气与碳反应生成CO(或CO2)与氢气,减少固体碳对孔道的堵塞(2)进入反应的甲烷含量越低,甲烷分子与催化剂接触的概率越大,转化率越高(3)600 ℃ 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催化剂内积碳量增加,催化剂快速失活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