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我们的校园》教学设计一、课程基本信息学科:道德与法治年级:一年级学期:第一学期课题:我们的校园教科书:书名: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授课教师:[姓名]二、教学目标学生能够准确说出校园中常见设施的名称和位置,如办公室、食堂、图书馆、广播室等。学生了解校园设施的基本功能和使用规则,能够正确、安全地使用相关设施。过程与方法目标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校园环境和设施,包括其名称、位置、功能和使用规则。帮助学生掌握在校园中安全、文明地活动的方法和技巧。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认识校园的过程中,产生对校园的深厚情感,从而主动去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怎样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校园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5 分钟)播放欢快的音乐,展示校园的美丽景色图片,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学习和生活了一段时间,你们对它了解多少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开启校园探秘之旅,去发现更多校园的秘密吧!”(二)认识校园设施(15 分钟)教师播放校园设施的图片,依次展示办公室、食堂、图书馆、广播室等场所,每展示一张图片,就提问学生:“这是什么地方?你们去过吗?”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和讲解。办公室:介绍老师在办公室备课、批改作业等工作,强调进入办公室要先敲门,有礼貌地打招呼。食堂:讲述食堂工作人员为大家准备饭菜的辛苦,教育学生要珍惜粮食,文明用餐。图书馆:说明图书馆的藏书丰富,是知识的宝库,提醒学生要保持安静,爱护书籍。广播室:解释广播室的作用,如播放通知、音乐等,让学生知道要听从广播的指挥。(三)校园设施大揭秘(15 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放一张校园地图。教师提出任务:“在这张地图上,标注了一些校园设施的位置,但还有一些是空白的。请你们小组合作,根据自己的观察和记忆,把空白的地方补充完整,并在旁边写上这些设施的名称和功能。”学生小组讨论,互相交流自己对校园设施的了解,共同完成地图的补充。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小组完成的校园地图,并向全班同学介绍他们所标注的校园设施。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提问和补充,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四)校园文明我知道(10 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在校园中不文明行为的图片,如在图书馆大声喧哗、在食堂浪费食物、在教室乱涂乱画等。教师提问:“同学们,这些行为对吗?为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学生自由发言,表达自己对这些不文明行为的看法,提出正确的做法。教师总结校园文明行为的重要性,强调要爱护校园设施,遵守校园规则,做文明的小学生。(五)课堂小结(5 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校园设施的名称、位置、功能和使用规则,以及校园文明行为的要求。教师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对校园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学生回答问题,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教师布置作业:“回家后,向爸爸妈妈介绍我们的校园,让他们也了解我们的学校。”第二课时(一)分享喜欢的校园角落(5 分钟)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一起探索了校园的设施,那在校园里,有没有哪个角落是你特别喜欢的呢?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学生两两交流,分享自己喜欢的校园角落。教师邀请几位学生站起来向全班同学分享,说一说喜欢的原因。(二)校园趣事大分享(15 分钟)教师引导:“在我们美丽的校园里,每天都发生着各种各样有趣的事情。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回忆一下那些让你开心、难忘的瞬间。”学生闭上眼睛,回忆校园趣事。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互相分享自己的校园趣事。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在全班讲述小组内最有趣的故事。教师对学生分享的趣事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感受校园生活的美好。(三)我是校园小主人(15 分钟)教师提问:“作为校园的小主人,我们应该怎样爱护校园呢?”学生自由发言,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如保持校园卫生、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公共设施等。教师展示一些校园中被破坏的设施和不整洁的环境的图片,让学生讨论应该如何改进。学生分组讨论,制定爱护校园的行动计划。各小组展示行动计划,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补充。(四)制作校园爱护公约(10 分钟)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总结出一份校园爱护公约的初稿。教师将初稿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学生共同修改完善校园爱护公约,最终形成一份大家都认可的公约。教师将公约张贴在教室的墙上,提醒学生时刻遵守。(五)课堂总结(5 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爱护校园的重要性。教师鼓励学生在今后的校园生活中,按照校园爱护公约的要求,用实际行动爱护校园,让校园变得更加美丽。(六)课后拓展(布置作业)开展“校园文明小使者”活动,让学生在一周内观察并记录同学们在校园中的文明行为和不文明行为,在下周的道德与法治课上进行汇报和交流。让学生以“我爱我们的校园”为主题,画一幅画或者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校园的喜爱之情。七、教学反思通过这两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校园的环境和设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爱护校园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了直观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在引导学生分享校园趣事时,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流畅,今后需要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此外,在制定校园爱护公约时,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思考和讨论的时间,让公约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校园生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