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 欣赏 爱的协奏曲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音乐西师大版六年级下册 欣赏 爱的协奏曲 教案

资源简介

《爱的协奏曲》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中所表达的爱的情感,培养学生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和追求。
激发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聆听、分析、哼唱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音乐的结构、旋律、节奏等要素。
鼓励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如音乐创作、表演等,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3.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了解协奏曲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爱的协奏曲》的音乐情感和内涵。
帮助学生掌握协奏曲的结构特点和音乐表现手法。
2.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能够自主地感受和表达音乐所传达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 分钟)
播放一段温馨、浪漫的音乐片段,如《梦中的婚礼》,让学生在音乐中放松心情,进入音乐的氛围。
提问学生:“这段音乐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你能联想到什么样的场景或情感?”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爱的协奏曲》,并介绍协奏曲这一音乐体裁。
(二)知识讲解(10 分钟)
协奏曲的定义和特点
协奏曲(concerto)一词源于拉丁文,原意是“竞争”“比赛”。协奏曲是一种由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协同演奏的大型器乐套曲。
协奏曲通常有三个乐章,第一乐章多为快板,富有戏剧性;第二乐章多为慢板,抒情优美;第三乐章则通常为快板,欢快活泼。
协奏曲的特点在于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之间既有协作又有竞争,独奏乐器在乐队的衬托下充分展现其技巧和表现力,而乐队则为独奏乐器提供丰富的和声和节奏支持。
作曲家介绍
介绍《爱的协奏曲》的作曲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他是巴洛克时期德国著名的作曲家、管风琴家。
巴赫的音乐作品风格庄重、严谨,充满了宗教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他的作品对后世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西方音乐之父”。
(三)整体感知(10 分钟)
播放《爱的协奏曲》的完整音频,让学生安静聆听,感受音乐的整体氛围和情感。
提问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音乐的整体速度和节奏是怎样的?”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初步感受。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所表达的爱的情感,以及音乐的速度和节奏特点(如中速、平稳的节奏等)。
(四)分段欣赏(20 分钟)
第一乐章
再次播放第一乐章的音频,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和声。
提问学生:“第一乐章的旋律有什么特点?节奏是怎样的?和声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第一乐章的旋律,如优美流畅的线条、起伏较大的音程等;节奏方面,如稳定的节拍、强弱分明的力度变化等;和声方面,如和谐的和弦进行、丰富的和声色彩等。
让学生哼唱第一乐章的主题旋律,加深对音乐的记忆和感受。
第二乐章
播放第二乐章的音频,让学生感受与第一乐章不同的音乐氛围。
提问学生:“第二乐章与第一乐章在情感和音乐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第二乐章的特点,如缓慢的速度、抒情的旋律、柔和的和声等,感受音乐中所表达的深沉的爱和内心的宁静。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第二乐章所传达的情感,并请小组代表发言分享。
第三乐章
播放第三乐章的音频,让学生感受欢快活泼的音乐情绪。
提问学生:“第三乐章的节奏和旋律有什么特点?与前两个乐章相比有什么变化?”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第三乐章的节奏,如快速的节拍、活泼的节奏型等;旋律方面,如明快的音符、跳跃的音程等。
让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轻轻拍手,感受音乐的活力和喜悦。
(五)音乐分析(15 分钟)
结构分析
引导学生回顾三个乐章的音乐特点,分析《爱的协奏曲》的整体结构。
介绍协奏曲常见的结构形式,如奏鸣曲式、回旋曲式等,并引导学生判断《爱的协奏曲》所采用的结构形式。
教师总结,指出《爱的协奏曲》采用了奏鸣曲式的结构,包括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使音乐在发展和变化中保持统一和协调。
旋律分析
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主题旋律,分析其特点和发展变化。
提问学生:“主题旋律在音乐中出现了几次?每次出现有什么不同?”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主题旋律在不同乐章中的变化和发展,如旋律的加花、变奏等,体会作曲家的创作手法和音乐表现力。
节奏分析
分析音乐中的节奏特点,如稳定的节拍、节奏型的变化等。
让学生通过拍手、跺脚等方式感受音乐中的节奏,体会节奏对音乐情感表达的作用。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节奏在音乐中的重要性,以及不同节奏所带来的不同音乐效果。
(六)拓展与实践(15 分钟)
音乐创作
引导学生根据《爱的协奏曲》的音乐风格和情感,尝试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
可以让学生创作一段旋律、节奏或为一段歌词谱曲,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并进行交流和评价。
音乐表演
让学生分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简单的音乐表演。
可以用乐器演奏、歌唱、舞蹈等形式表现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邀请其他小组进行观看和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四)课堂总结(5 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协奏曲的知识、《爱的协奏曲》的音乐特点和情感表达等。
提问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音乐欣赏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和感受?”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强调音乐欣赏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多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五)课后作业(5 分钟)
让学生回家后再次聆听《爱的协奏曲》
推荐学生欣赏其他著名的协奏曲作品,如莫扎特的《A 大调钢琴协奏曲》、贝多芬的《第五钢琴协奏曲》等,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