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7.1 自由平等的真谛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7.1 自由平等的真谛 教案

资源简介

《自由平等的真谛》逐字稿
教学设计理念
教育教学新要求,就是培养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是以适应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文化基础为需要,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为必备能力的三大基本要点构成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与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有着高度的一致性。而形成法治条件下的自由平等意识是核心素养必备的重中之重。这种关键能力使学生在实现公民权利时的必要条件。为此,教师作为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伙伴,与学生共同使用教材文本,实现:教师----教材----学生三者相互对话,教师与学生相互教育和自我教育,共同学习,共同发展。
课程要求
本节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教材设计分析
本节课是八下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第一框内容。本框阐述了自由与法治的关系,指出了无法治不自由,旨在让学生法眼看自由,树立正确的自由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法制观念、有公共精神具备法治思维。
四、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知道自由、平等在法治意义上的内涵;懂得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知道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认同法治是实现自由平等的保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道德修养:感受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体会法治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体悟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领会平等的真谛所在,树立自由、平等的意识。
法治观念:知道自由与法治的关系,明确无法治不自由,崇尚法治精神,增强自由平等观念,学会正确行使自由和权利,做尊纪守法的好公民。
责任意识:知道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望底线才享自由。初步培养学生用法律的视角认识自由和平等的真谛的意识和能力,珍视公民权利,培养责任意识, 让法治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自由平等的内涵、意义。
教学难点:自由与法治的关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
六、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一阶段阶段形成的对初步法律认识,为自由与平等的学习奠定了重要基础。但因教育内容的理论性和抽象性,在学习时既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宪法原则和精神的教育,也要从学生的经验出发,用事实说话,引导学生了解自由、平等的意义,通过学习自由与平等树立正确的自由观和平等观,做一个富有法治精神的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活动:我们这学期也快接近尾声,假期即将来临,采访一下大家假期出行时你最喜欢坐哪种交通工具?为什么?
学生活动:分享并回答。
教师点评:我们的时间安排、旅途距离、我们个人的喜爱程度都会影响交通工具的选择。
播放视频:
教师过渡:高铁快捷、舒适的特点使它往往成为很多人们出行的首选。当高铁列车从城市的高楼大厦里飞驰而过,像极了电影里才有的画面。一条条高铁线,描绘出最美的高铁经济画卷,串起了一个又一个城市圈,激活了一条又一条经济带,高铁旅游炙手可热。但同时,有的乘客选择了高铁却没有遵守或了解乘坐高铁时要注意的事项, 围绕着人们发生许多的事情与纷争(高铁霸坐、高铁噪音、高铁熊孩子),又引发着人们的讨论与思考。今天我们就通过高铁上发生的三段故事,探讨人们的权利边界,来学习《自由平等的真谛》。
(二)新课讲授
环节一:话自由—下铺挂帘,该不该?
教师展示:近日,关于火车下铺挂帘的问题引起公众关注,成为了舆论的焦点: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据杭州日报报道,4月14日,视频中,一位阿姨对在下铺挂帘子的年轻人进行拍摄,大声质问:“看看年轻人,列车上还挂帘子,看到70多岁的老年人,都不让坐。”
火车下铺到底能不能拉帘子,能不能拒绝别人坐?对此,网友看法不一。
网友1:人下铺不是公共区域,下铺乘客拥有完整使用权。现在的年轻人都非常注重隐私,挂帘子不让其他人坐是他们的自由。”
网友2:“火车硬卧本来就是6个人,加上过道,只有4个可以坐的地方,这该怎么坐?上、中铺乘客应该有坐下铺的自由,挂帘干扰正常出行”
议题1:卧铺挂帘,行不行?
议学任务:任务1:年轻人到底有没有在卧铺上挂帘子的自由?
任务2:下铺应不应该把铺位共享给上铺乘客休息?
教师引导:火车硬卧,下铺行动比较方便,而上铺和中铺的乘客回到铺位,大多只能躺着,所以多年来乘客们似乎形成了某种“默契”,上铺和中铺的乘客会坐在下铺休息,但是这两年这种默契似乎被打破了,上铺乘客可不可以坐在下铺?下铺拉上帘子不让坐就该被批评吗?对此,你怎么看?年轻人到底有没有在卧铺上挂帘子的自由?下铺应不应该把铺位共享给上铺乘客休息?
学生观点:·下铺不是公共区域,我拥有完整使用权。现在的年轻人都非常注重隐私,火车上要拉个帘子,有时我的睡姿就是不想让别人看到。
·他坐在我的铺位上是可以的,但是等我要休息时他要自觉离开。
·人家买了下铺就是为了好好休息,不打扰别人也不让别人打扰,我觉得这个方法很好,给你让座是情分,不让座也是本分。
·火车硬卧本来就是6个人,加上过道在内,只有4个可以坐的地方,这该怎么坐?这本来就是铁路留给旅客的难题。
针对任务2:说到坐火车,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坐卧铺的经历?如果上铺的陌生人想坐在您的下铺上,您会同意吗?下铺应不应该把铺位共享给上铺乘客休息?
教师点评:很好,掌声给Xx,同学们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挂帘子不打扰别人,也不让人打扰,很好。上铺乘客虽然购买了上铺的使用权,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随意占用下铺乘客的空间。如果上铺乘客想要在下铺休息,理应先征得下铺乘客的同意,让座是情分,不让座是本分。
教师过渡:我们来看一看法律是怎么规定的?法律专家怎么说?
记者拨打中国铁路12306,客服表示没有明确规定不能使用围挡,不影响其他旅客情况下可以使用,但需要跟各位旅客协商好。
“根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乘客在购买车票的时候,就是和承运人——即铁路公司之间建立合同关系。从法律的层面上来讲,上铺的乘客并没有权利直接坐在下铺上,而是需要取得使用权人——即下铺旅客的许可之后,才可以坐。”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 陈音江:既然是消费者花钱买了下铺,而且下铺的价钱本身就比中铺和上铺的价钱要高。只要他在不影响别人正常休息和正常使用的前提下,他就有权利在他购买的位置和空间内做一些合理使用,包括挂一个帘子、放一件衣服等,都是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但如果他挡住了扶梯,挡住了一些公共的设施,影响了上铺和中铺的正常使用,可能就会损害其他乘客的合法利益。
教师总结:每位乘客在购买火车票时,所获得的是相应铺位的使用权,作为乘客有合理使用自己铺位的自由和权利。
教师过度:这里提到了自由,到底什么是自由?你自由吗?觉得自己自由的同学,请举手。你有哪些自由?
议学任务:结合刚才讨论的下铺之争和法学专家的看法,请你谈谈何为自由?自由有什么特征?自由是随心所欲的吗?自由为什么不能随心所欲?
教师总结: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乘客购买了车票,拥有特定座位使用权,挂上帘子不让坐是他的自由,是其应该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权利。
我们可以通过张挂车帘给自己营造一个轻松、安静、自由的乘车环境,我们拥有了更舒适的出行体验,也增强了个人乘车的幸福感和安全感,我们人类不断的追求自由,我们的自由也在不断的拓展,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自由它是有限制的,是相对的,作为下铺有挂帘子的自由,但是不能遮挡扶梯和一些公共设施,不能影响了上铺和中铺的正常使用,做到正确、平等地行使我们享有的合法权利和自由,否则就会损害其他乘客的合法利益,导致一些冲突和纠纷。
教师过度:而在卧铺挂帘与否的争论中,让我们看到了规则意识与权利边界的主张,也看到了现实场景的复杂性。那么,为了提升卧铺乘车体验,从根源上避免类似事件发生,铁路部门和国家可以怎么做?请你提出合理的建议。
议学任务:为了提升卧铺乘车体验,从根源上避免类似事件发生,解决“铺位之争”,铁路部门和国家可以怎么做?请你提出合理的建议。
学生活动:合作讨论,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可行的措施。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回答大致可以梳理为这几条:
建议1:进行相应的优化设计,比如增加更多的休息和活动空间,让每一个旅客都能获得更舒适的出行体验;
建议2:加强车厢内的管理和服务,减少因为座位问题引发的纠纷;
建议3:在下铺旁设置互相体谅的提示语,由列车员加强对乘客矛盾的纾解和引导…
建议4: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标定界限,为类似事件提供充分的法律依据,充分保障乘客自由。
教师点评:同学们的建议都非常的全面了,近几年类似的争议变多,说明大家对个人空间和隐私自由的保护越来越看重了,铁路部门需要去考虑不同年龄层次的消费者实际需求,要去设计更加人性化和具有舒适度的乘车环境。
从长远来看,可以进一步完善相关道路交通领域法律法规,标定界限,为类似事件提供充分的法律依据,充分保障乘客自由,这启示我们法治与自由有什么关系?
学生活动:①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②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
教师过渡:我们乘客的合法权利需要法治来保驾护航,因为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法治标定了自由的边界,也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我们可以看到,一帘之隔,透露出拒绝的态度,也有主张权利的声音。正是这份主张权利边界的声音,告诉我们,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
教师过渡: 下铺之争,既来源于公民越来越强的规则意识,也来自我们不同群体的消费者对出行体验又越来越高的期待,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满足不同乘客群体的乘车体验?那我们一起进入第二个环节
环节二:看平等—宠物上车,行不行?
坐高铁,对普通人来说,是一种寻常而便捷的体验,那么对于视障人士呢?最近,视障UP主就记录了自己携带导盲犬乘高铁的全过程,视频发布后,引发全网围观。
教师讲解:针对导盲犬上车,网友众说纷纭,大家褒贬不一。
乘客1:一火车是密闭空间,狗携带病菌危及公共安全,而且会吓哭小朋友,不应带狗上车
乘客2:盲人也要出行的自由,我觉得早就应该让导盲犬乘火车了!
(一般来讲不能带宠物上车,将导盲犬带上车可能吓哭小朋友,伤害到其他乘客,对此你怎么看?)
教师活动:出示任务三:对此你怎么看?你支持那种观点?选择你支持的观点,并结合课本内容提出依据。
学生活动:支持乘客2的观点。
教师活动: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的相关规定,视力残疾人携带经过专业训练、具有导盲犬工作证的导盲犬,可以免费携带进入火车站候车、乘车。导盲犬需要佩戴导盲鞍,并且在乘车过程中应当妥善看管,以确保其他乘客的安全和舒适。(铁路旅客运输规程第二十二条 铁路运输企业应当为老幼病残孕旅客提供优先购票、优先乘车等服务,为老年人和其他需要帮助的旅客提供必要的人工服务。视力残疾旅客可以携带导盲犬进站乘车。)
议学任务:小组合作思考,铁路运输企业为老幼病残孕旅客提供特殊照顾(12306给老年人“优先安排下铺”),这种规定是否平等?否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为什么?
教师总结:在法律意义上,平等有两层含义: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机会上的平等),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结果的平等)。因为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等属于弱势群体,是需要帮助的特殊对象,所以对他们给予“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是对他们关心和爱护。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水准,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如何对待困难群体,而保障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平等、充分、便捷地参与和融入社会生活,这既体现了对社会特殊群体的关爱,也闪耀着文明的光辉,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教师活动:其实我们的铁路服务在不断地进行创新尝试。比如已经推出的“静音车厢”,未来可能实现的“宠物车厢”,网友呼吁的“儿童车厢”“母婴车厢”。
出示任务四:铁路服务部门为何要不断创新这么多种类的“车厢”?
学生活动:旨在以更加人性化、精细化的服务满足广大乘客的多元化需求,这体现了铁路部门对平等的价值追求,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当人类通过法治把“同等对待”与“差别对待”统一起来,将一份深挚的关爱给予社会中的特殊群体,闪耀的是文明的光辉。
教师过渡: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铁路出行服务将更加全面且完善,让旅客在出行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温暖和关怀,体会到更多的平等和自由;那么我们每一位乘客,我们又能为营造自由、平等的乘车环境做些什么呢?那我们一起进入第三个环节
环节三:思做法—下跪求饶,罚不罚?
(三)下跪求饶,罚不罚?
出示材料:2021年,河北一高铁列车因为暴雨延误了2个多小时才开始前进,结果没多久警报声就响起。
教师提问: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是一女子在车厢内吸烟,触发警报。该女子当场下跪认错求饶:我真错了。
(一名高铁工作人员说:“如果都像你这样的话,那要这个法还有啥用呢?大家的安全都不重要了吗?”)
角色扮演:出示任务五:议学任务:
1.面对此种情境,假如你是工作人员,你会怎么做?(你会如何劝说她?)
2.该女子会不会被罚呢?为什么?
学生活动:答出还是依据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根据《铁路安全管理条例》,危害铁路安全的行为,应被处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如果后果严重的话,或将被行政拘留甚至被追究刑事责任。
面对此种情境,假如你是工作人员,你会怎么做?劝说她:吸烟有害自己的身体健康,还会影响他人。河北这名女子在高铁一个相对狭小、封闭的空间吸烟,势必会让周围的乘客受到二手烟的危害。既影响了他人乘坐高铁的体验,又侵害了他人的身体健康。
  在高铁车厢内吸烟还会极大影响公共安全和管理秩序。高铁车厢是封闭空间,并且制造高铁的材质大多属于易燃材质。如果发生火灾险情,加上高速行进中时的风速,火势会很快蔓延开来。幸好该女子吸烟并没有造成其他危险情况,如果在当时引起了火灾,那么后果不堪设想,将会严重危害高铁上每一名乘客的生命健康,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给社会带来严重的损失。
教师总结:虽然人们常说按规定办事要有温度,但对于这种无视规定、危害他人又危害社会的行为,要坚决予以处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幸好该女子吸烟并没有造成其他危险情况,如果在当时引起了火灾,那么后果不堪设想,将会严重危害高铁上每一名乘客的生命健康,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给社会带来严重的损失。事情的后续,出于“首违不罚”的相关条例,让该女子写了检查,并做了一些其他的处理。这是处罚和教育相结合的具体体现,在惩戒的同时收到预防违法的实际效果。
教师总结:具体表现:①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②任何公民都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③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教师总结:走出狭隘的个人立场,可以让我们明白法治要求看似是束缚其实是保护,这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感受法治对自由平等的保障。它保障我们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也都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作为乘客我们对座位的使用权、我们的人身安全、我们的自由、平等的乘车环境受到法律的保护,在享有权利的同时我们也要遵守相关规定,依法规范乘车,知道权利的边界。
环节三:思做法—和谐背后的方法
教师过渡:高铁事业飞速发展,高铁线路纵横南北,让我们缩短了城市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和家人朋友之间的感情,增强了人民生活幸福感和满足感。而我们是否都成为了一名“合格”的乘车人,我们的社会文明是否与社会环境一同在进步,我们作为社会的一员可以为营造自由、平等的良好乘车环境做出哪些努力呢?
议学延伸:一位年轻人表示:最近遇到了类似的情况,但是对方笑脸相迎说明来意并表示可以补差价。本想拒绝的年轻人一听对面是个83岁的老人,立刻答应将自己的下铺与对方的中铺交换。可见,真正让这些小事“战火”升级的是一些人缺乏身处在公共场合换位思考的意识。
请你为减少火车上的这些“小摩擦”写一封倡议书,让我们共创和谐出行。
教师总结:当然良好的乘车环境需要铁路部门提高交通服务质量,满足不同乘客群体的差异化需求,良好的乘车最终还是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体谅与尊重,大家相互尊重他人的权利,相互理解个体对自由的需要,只有各个主体共同努力才能共同营造自由、平等的良好乘车环境。
教师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自由平等是人类两大文明之光,我们希望自由平等的光芒照耀在人类文明的每一个角落,但一定需要法治精神保驾护航。因为法治,我们才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一切自由和权利,才能自由而平等地追求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就是自由平等的真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