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学二年级《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绘本教学设计【故事简介】《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是一本典型的连锁式重复叙事结构的绘本。在绘本中,小老鼠向小男孩提出要一块饼干得到满足后,便无休止地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经过一系列的连环反应,最后又回到吃饼干的需求上,而故事中小男孩不厌其烦地给予了充分的满足。这个故事最有趣的地方是故事的开头,也是故事的结局。【适用年级和学情分析】小学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一学年的小学生活,基本上已经能适应小学生活,识字写字量有所提高,具备一定的看图说话的能力。同时,这一学段的孩子想象力丰富有趣,小脑袋具有很多奇特好玩的想法,乐于和同学老师家长们分享。另一方面,二年级是正是训练看图写话的关键时刻,看图写话之前,可以先让孩子学会观察图片和进行口语表达,是衔接看图写话或三年级作文的有效做法。【教学目标】1.了解绘本的故事,感受故事循环反复的有趣和特点;2.尝试根据绘本图画和生活经验进行合理想象或情节预测;3.在互动阅读中,体会小老鼠的淘气和小男孩的善良,学会感恩他人付出。【教学重难点】1.通过情节图,感受故事循环反复的有趣和特点;2.尝试根据绘本图画和生活经验进行合理想象或情节预测;【教学准备】《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绘本和教学PPT【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古老故事:从前有个山,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讲故事。他说,从前有个山,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讲故事。他说,从前有个山,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讲故事……2.提问:你发现这个故事有什么特点?是的,循环反复,这个故事似乎可以永远这样讲下去,讲也讲不完。而且这个故事的结尾,居然还是下一个情节的开始。今天老师也带了一个情节相似的绘本,名字叫做《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给老鼠吃了饼干之后,到底会发生有趣好玩的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设计意图: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从一个小故事入手,初步感受到故事换还有这样循环反复的特点;提问的方式,实际上也是在对话,通过设置悬念来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二、观察封面,提取信息1.出示封面。拿到一本书,我们首先看到的就是它的封面。小小的封面缺藏着不少的信息。你来看看,你发现了什么?(作者、译者、出版社和书名等)再来看看封面插图,小老鼠在做什么?(画画,画饼干,吃饼干……)请你说一说。你猜谁会给小老鼠吃饼干?学会在图画中找到依据。2.出示环衬。这个环衬很有意思,上面铺满了大大小小,形状不一的饼干。你猜猜这是什么饼干?你觉得这是一只怎么样的老鼠?(会画画,淘气的)3.出示封底。这是一个追饼干的游戏。看上去,这和我们玩的什么游戏很像?(飞行棋)。这这一路上,其实就是小老鼠和小男孩走过的旅程。为什么小老鼠要吃饼干呢?吃了饼干后,小老鼠还会要什么?小男孩会给吗?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一起走进小老鼠和小男孩的故事。设计意图:绘本的封面、环衬和封底,是我们了解一本绘本的起点,也是能激发学生想象和期待的重要素材。这环节的提问互动,都是引导学生进行初步的预测,学会观察图画信息,简单的口头表达和初步进行想象和预测。三、师生互动,讲述故事1.故事开始啦!有一天,一只小老鼠要找小男孩要一块饼干吃,小男孩放下手中的书本,打开门邀请小老鼠走进家里。他们来到了冰箱前的桌子上。看,小老鼠准备喝牛奶了!它能喝到吗?为什么?(不能!因为它太矮了……可能会掉下去等)2.继续讲故事【一边说,一边板书要的东西】等你给了他牛奶。他可能会跟你要一根吸管。等他吃饱了,喝足了,他就会要一块餐巾擦擦嘴。然后,他还要照照镜子,确保自己没有牛奶“胡子”。他往镜子里一瞧,发现自己的头发该剪剪了。于是,他就会跟你要一把剪指甲的小剪刀。等他咔嚓咔嚓理完了发,他就会要一把扫帚来打扫。他一扫起来呀,也许就停不下来了,他要把所有的房间都扫个遍。扫完后,他还要去刷地板!等他终于忙完了,他就想要打个盹儿。你只好用小盒子为他做张床,再配上毯子和小枕头。他爬上小床,舒舒服服地坐下来,再啪啪地枕头拍松。然后,他会请你给他读一个故事听。3.提问:可能会讲什么故事呢?你猜一猜看4.继续讲故事:画呀,画呀,画呀......画一幅画。等他的画画好了,他还要签上自己的大名,透明胶带。等画贴好了,他还要后退几步,好好欣赏它。这么看着冰箱,他会觉得有点儿......5.你猜猜小老鼠可能会想要什么?为什么?继续讲故事:口渴了。于是呀......他就会跟你要一杯牛奶。很可能,要是你给了他牛奶,他就会要一块饼干配着吃。6.哈哈!不知不觉,故事又回到了原来的起点!难怪这个绘本叫做《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这个故事很有趣吧!有趣的事情,可不止这一点。设计意图:这里强调师生一起合作完成讲绘本故事,主要是考虑到二年级孩子注意力不够集中的问题。一边读,一边讲,加上一些小问题,能够更好进行课堂调控,让孩子的注意力更集中。符合绘本阅读课的要求:提倡“用互动式分享阅读的方式”陪孩子读绘本。同时,这也是在激发学生的合理想象,合作完成情节后续发展,也是在后续自由阅读做铺垫。四、自主阅读,问题讨论1.故事讲完了,我们来看看,小老鼠都要了些什么?(饼干、牛奶、习惯、餐巾纸、照镜子、剪头发、扫地、睡觉、念故事、画画、签名……)我们来思考一下问题:小老鼠为什么要这些东西或者想要做这件事呀?比如吃了饼干后,为什么要喝牛奶?喝了牛奶,为什么要吸管呢?请你根据故事的情节图,带着这个问题继续阅读,可以小声和同桌说一说,等下请同学来分享。2.你觉得你想和小老鼠做朋友吗?为什么呀?那你愿意和小男孩做朋友吗?为什么呢?生活中有哪些人就像是小男孩和小老鼠那样?请你结合生活说一说,你想对他们说什么?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设置主要凸显故事循环反复的特点,情节图能够让学生更好直观感受到故事情节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图画信息细节和生活实际,完成故事情节的补白,做到合理想象,也在渗透小老鼠的要求其实是有根据的,不是异想天开的。第二个问题,尝试对人物形象进行初步的概括,使用的“想和他交朋友”符合这学段孩子特点,同时链接到生活,由文本走向生活。五、拓展延伸,推荐阅读1.这样循环反复的绘本故事,其实还有很多。比如有:《打瞌睡的房子》、《爷爷一定有办法》,课后我们可以探索循环反复结构的故事内容。设计意图:根据相关主题再去阅读思考相关的书籍,形成一条“阅读链”,是很好的阅读方式,能更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的质量。课后,我推荐了另外两本图画书《打瞌睡的房子》、《爷爷一定有办法》,让学生在书中继续感受情节结构循环反复的故事特点和魅力。六、写绘作业,续编故事1.根据图示和句式,讲故事。把这个故事说给自己的家人听,并用实际行动表达你对他们的感谢。根据固定格式,完成口头训练:例:小老鼠要了一块饼干后,(觉得觉得口渴了),于是它又要了一杯牛奶。小老鼠要了一杯牛奶后,(发现喝不到牛奶),于是它又要了一根吸管。2.续编故事。故事的结尾是小老鼠继续吃上了饼干,后续还可能会发生什么呢?请你用九宫格连环画的形式,续编故事《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2》。设计意图:作业一是为了让学生有条理,有框架复述故事,给予脚手架,在复述中感受循环反复的偶去,并且结合故事的价值用行动表达对家人的感谢。作业二使用的事九宫格连环画的形式,可以更好对展示续编故事的连续性,也符合学段学生的特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