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宋诏桥中学、曙光中学、钟公庙中学等2023-2024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科学培优联考试卷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1.(2024八下·宁波月考)如图所示,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甲和乙,使甲带负电,乙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棒把甲和乙连接起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中的两金属箔张开一定的角度,是因为两金属箔带有异种电荷B.甲中的负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乙,甲金属箔的张角增大C.甲中的负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乙,甲、乙带上异种电荷D.金属棒接触两验电器的瞬间,电流的方向从乙流向甲【答案】D【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电流和电流的单位换算【解析】【分析】A.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BCD.物理学中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解答】 A.甲中的两金属箔带有同种电荷,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箔片能够张开,故A错误;B.甲中的负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乙,甲金属箔所带的负电荷减少,张角减小,故B错误;C.甲中的负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乙,乙金属箔带负电荷,甲、乙带同种电荷,故C错误;D.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金属杆和金属球接触的一瞬间,金属杆中电流方向是从乙到甲,故D正确。故选D。2.(2024八下·宁波月考)如图所示,一个闭合线圈摆动时,经过一个有限范围的均匀磁场(“×”表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则此线圈的摆动将( )A.越来越剧烈 B.越摆越衰减C.按原来情况摆动 D.没有规律【答案】B【知识点】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解析】【分析】闭合线圈会切割磁感线,线圈中会产生感应电流;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及磁场方向有关。【解答】 如图所示,当闭合线圈从右侧摆动刚进入磁场时,只有线圈的左边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根据右手定则可以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因为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所以左边同时又受到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力的作用,摆动会变慢。当闭合线圈完全进入磁场时,线圈的左右两边同时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互相抵消,此时闭合线圈不受力的作用,摆动不变。当闭合线圈摆动离开磁场时,线圈的右边切割磁感应线产生感应电流,同时右边受到和运动方向相反的安培力,摆动会变慢。如此往复,闭合线圈越摆越衰减。故选B。3.(2024八下·宁波月考)即将进站的列车发出一鸣号声,持续时间为t.若列车的速度为v1,空气中的声速为v2,则站台上的人听到鸣号声持续的时间为( )A. B. C. D.t【答案】A【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设鸣号时列车与站台上人的距离为s,则鸣号开始发出的声音传到站台上人在的位置用的时间,从鸣号开始到人听到声音结束用的总时间等于持续鸣号时间t、鸣号结束声音传播剩余距离用的时间,则人听到声音的时间等于总时间减去开始声音传播的时间t0。【解答】 设鸣号时列车与站台上人的距离为s,鸣号期间车走的路程为s1,则鸣号结束时车到人的距离为:s2=s-s1=s-v1t,从鸣号开始到人听到声音结束用的总时间:;开始声音传播的时间:,站台上的人听到鸣号声持续的时间:。故选A。4.(2024八下·宁波月考)如图所示,凸透镜的下半部分被截去,其上半部分的高度为L。在其左焦点F处放有高为L的发光物AB,在右焦点F处放有一平面镜MN。则关于AB通过凸透镜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成一个正立等大的虚像和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B.成一个正立等大的虚像和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C.AB的上半部分成一个等大倒立的实像,下半部分不成像D.AB的下半部分成一个等大倒立的实像,上半部分不成像【答案】D【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解析】【分析】 取AB物体的中点P分析,P点以上各点发出的光线,P点以下各点发出的光线三种情况进行分析。【解答】 (1)如图2(a)所示,取AB物体的中点P分析:从该点发光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应为平行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仍为平行光。但所有这些光线的位置均在凸透镜光心以下,所以这些光线不可能直接会聚成像,也不可能通过凸透镜会聚成像。P点以上各点发出的光线,情况与P点相似,但反射光线的位置更要向下移。P点以下各点发出的光线,情况虽与P点也相似,但反射光线的位置向上移,这些平行光可经凸透镜第二次折射,折射光线应会聚在左侧焦平面上的某点处。(2)如图(b)所示,点Q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平面镜反射、再经凸透镜折射后,在Q点正下方距主光轴相同距离的Q’处会聚成像,该像显然是倒立的、等大的。故选D。5.(2024八下·宁波月考)焦距为f1的凸透镜与焦距为f2的凹透镜的主光轴重合,光心间为15cm。平行于主光轴的一束平行光通过两透镜后得到一束宽为d的平行光束,如图(a)所示,若将两透镜位置互换,将得到一束宽度为4d的平行光束,如图(b)所示,则( )A.f1=30cm,f2=15cm B.f1=15cm,f2=15cmC.f1=30cm,f2=20cm D.f1=45cm,f2=30cm【答案】A【知识点】透镜的光路图【解析】【分析】设平行光束宽度为D,根据两个透镜焦点在透镜右侧重合,可得出两个焦距与D之间的关系式,再根据光心间为15cm。可求得f1和f2的数值。【解答】 设平行光束宽度为D,根据两个透镜焦点在透镜左侧重合,则有----①;由图(b)所示的两个透镜焦点在两透镜之间重合,则有----②,已知“焦距为f1的凸透镜与焦距为f2的凹透镜的主光轴重合,光心间为15cm”,由①②得:D=2d,f1=2f2。故A正确,而B、C、D错误。故选A。6.(2020七下·越城期末)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不透光物体(足够大)中紧密嵌有一凸透镜,透镜左侧两倍焦距处,有一个与主光轴垂直的物体AB,在透镜右侧三倍焦距处竖直放置一平面镜MN,镜面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垂直,B、N两点都在主光轴上,AB与MN高度相等,且与透镜上半部分等高.遮住透镜的下半部分,则该光具组中,物体AB的成像情况是( )A.两个实像,一个虚像 B.一个实像,两个虚像C.只有一个虚像 D.只有一个实像【答案】D【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判断即可。【解答】如下图所示,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上时,此时肯定会在凸透镜另一侧二倍焦距上成一个等大、倒立的实像。此时平面镜在主光轴的上方,而实像成在主光轴的下方,因此没有光线射到平面镜上,自然不会形成虚像,故D正确,而A、B、C错误。故选D。7.(2024八下·宁波月考)如图所示,把由同种玻璃制成的正方休玻璃砖A和半球形玻璃砖B放在报纸上,若正方体的棱长和半球的半径相同,则从正上方沿图中虚线(中心线)方向往下看中心线对准的文字( )A.A和B中看到的都比实际的高B.A中看到的比实际的高,B中看到的比实际的低C.A中看到的比实际的高,B中看到的与实际的一样高D.A和B中看到的都与实际一样高【答案】C【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解析】【分析】 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改变,这是光的折射,当光线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改变。【解答】 从半球形玻璃砖B正上方沿图中虚线(中心线)方向往下看中心线对准的文字,字反射的光进入玻璃时都经过球心,沿法线传播,光的传播方向不变,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仍在字处,位置不变;但正方体玻璃砖A下的字反射的光除垂线那条外,都是斜射入玻璃砖中,在界面处会折射,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就是字的像,比字的位置高。即:A中看到的比实际的高,B中看到的与实际的一样高。故选C。8.(2024八下·宁波月考)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为滑动变阻器,为定值电阻,且为电压恒定的电源.当开关闭合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时,流过三个电流表、的电流将发生变化,其变化量的大小(绝对值)分别为;电阻、两端的电压也发生变化,其变化量的大小(绝对值)分别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B.C. D.【答案】B【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根据电路图可知,R0、R2并联后与R1串联,电流表A0测量R0中的电流,电流表A1测量R1中的电流(即干路中的电流),电流表A2测量R2中的电流;AC.根据并联电路两端电压相等可知ΔU1与ΔU2的关系;BD.先根据滑片移动的方向确定电路总电阻的变化,然后根据欧姆定律可知干路电流的变化,再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和欧姆定律可知通过R2电流的变化,最后并联电路电流规律可知ΔI0、ΔI1、ΔI2的关系。【解答】 根据电路图可知,R0、R2并联后与R1串联,电流表A0测量R0中的电流,电流表A1测量R1中的电流(即干路中的电流),电流表A2测量R2中的电流;AC.因为R0、R2并联,所以无论滑片如何移动,ΔU0和ΔU2的变化量相等,即ΔU0=ΔU2;在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压之和等于电源电压,而电源电压不变,因此ΔU0=ΔU2=ΔU1,故A、C错误;BD.当滑片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由欧姆定律可知,干路电流I1变大;由U=IR可知,R1两端电压变大,则并联电路部分两端电压变小,由欧姆定律可知,通过定值电阻R2的电流I2变小;因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即I1=I0+I2,且I1变大,I2变小,所以通过滑动变阻器中的电流I0增大得更多,则ΔI0>ΔI1;因为R1<R2,且ΔU1=ΔU2,所以由可知ΔI1>ΔI2,故B正确,D错误;故选B。9.(2024八下·宁波月考)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和皆为定值电阻,为可变电阻,电源的电压不变,设电流表的读数为,电压表的读数为,当的滑动触点向图中端移动时( )A.I变大,U变小 B.I变大,变大C.I变小,变大 D.I变小,变小【答案】C【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由电路图可知,R2与R4串联后再与R5并联,它们再与R、R1、R3串联,电压表测电路图中电压表右侧总电阻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R5支路的电流。根据滑片的移动可知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然后得出电路中总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R、R1、R3两端的电压变化,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判断出电压表示数的变化和并联部分的电压变化,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可知R2与R4串联支路的电流变化,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R5支路的电流变化。【解答】 由电路图可知,R2与R4串联后再与R5并联,它们再与R、R1、R3串联,电压表测电路图中电压表右侧总电阻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R5支路的电流。当R5的滑动触点向图中b端移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电路的总电阻变大,由可知,电路中的总电流变小,R、R1、R3两端的电压均变小,因电压表的示数等于电源的电压减去R两端的电压,所以,电压表的示数变大,即U变大,故A、D错误;因并联部分的电压等于电源的电压减去R、R1、R3两端的电压之和,所以,并联部分的电压变大,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所以,由可知,R2与R4串联支路的电流变大,因R5支路的电流等于总电流减去R2与R4串联支路的电流,所以,R5支路的电流变小,即I变小,故B错误、C正确。故选:C。10.(2024八下·宁波月考)在图(a)所示的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为定值电阻,为滑动变阻器,闭合电键,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右端滑到左端的过程中,电压表、的示数随电流表示数变化的完整图线如图(b)中①、②图线所示,在图(c)中能正确反映该过程的电压表随电流表示数变化的完整图线是( )A. B.C. D.【答案】A【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1)由电路图可知,R1、R、R2串联,电压表V1测R1两端的电压,V2测R两端的电压,V3测电源的电压与R1两端的电压之差;根据滑片的移动判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R1两端的电压变化,从而判断①、②图线表示的电压表。(2)当滑片位于左端时,R1与R2串联,根据图像得出R1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R1的阻值,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表示出电源的电压。当滑片位于右端时,R1、R、R2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表示出电源的电压,联立等式求出电源的电压;(3)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得出电压表V3与V1之间的关系,即可判断图像。【解答】 (1)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右端滑到左端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根据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根据U=IR可知,R1两端的电压变大,故①表示电压表V1、②表示电压表V2。(2)当滑片位于左端时,R1与R2串联,由(b)图像可知:R1两端的电压U1=4V,通过的电流I1=0.4A,则;电源的电压U=U1+I1R2=4V+0.4A×R2--------①当滑片位于右端时,R1、R、R2串联,由(b)图可知,I2=0.2A,R两端的电压UR=3V,U1'=2V,则电源的电压U=UR+U1'+I2R2=3V+2V+0.2A×R2--------②由①②两式可得:U=6V。(3)因V3测电源的电压与R1两端的电压之差,所以,当U1=4V、I1=0.4A时,V3的示数为U-U1=6V-4V=2V;当U1'=2V、I2=0.2A时,V3的示数为U-U1'=6V-2V=4V;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二、多选题(每空3分,共9分)11.(2024八下·宁波月考)编钟是我国的瑰宝,如图所示,敲处发出的声音音调比敲处的高,比敲处的低,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编钟发出的声音频率只与其质量有关B.敲处发出的声音频率高于敲处的C.敲处时,钟的振幅一定比敲处时大D.敲处时,发出的声音响度一定比敲处时大【答案】A,C,D【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解析】【分析】AB.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发声体的频率大小有关;CD.声音的大小叫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大小有关。【解答】 A.编钟发出的声音频率与编钟的位置等因素有关,故A错误符合题意;B.敲P处比敲M处时,振动的频率大,音调高,敲M比敲N处时,编钟振动的体积小,振动的频率大,音调高,所以敲P处发出的声音频率高于敲N处的,故B正确不合题意;CD.响度的大小与振幅有关,振幅的大小与敲击的力的大小有关,所以敲P处时,钟的振幅不一定比敲M处时大;敲N处时,发出的声音响度不一定比敲M处时大,故C、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ACD。12.(2024八下·宁波月考)如图所示,虚线框内为一透镜,为透镜的主光轴,是透镜的光心,(双箭头)和(并箭头)是射向透镜的两条光线。已知光线通过透镜之后与交于P点,光线通过透镜之后与交于点,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此透镜的焦距一定大于OP间距离B.此透镜的焦距一定小于OQ间距离C.物体经此透镜只能成虚像D.物体经此透镜成像的情况取决于物体所处的位置【答案】A,B,D【知识点】透镜的光路图【解析】【分析】 根据光线经透镜后会聚的特点,可判定此透镜为凸透镜,再根据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焦点,可知P点在焦点的左侧,然后即可判定OP和焦距的关系;同时可判断OQ和焦距的关系。【解答】 A.光线a若平行主光轴,OP恰好等于焦距;根据图中光线a传播方向,可判断点P应在焦点的左侧,所以此透镜焦距一定大于OP间距离,故A正确;B.光线b若平行主光轴,OQ恰好等于焦距;根据图中光线b传播方向,可判断点Q应在焦点的右侧,所以此透镜焦距一定小于OQ间距离,故B正确;C.根据光线折射后方向判断,光线发生了会聚,所以透镜是凸透镜,凸透镜所成的像可以是虚像,也可以是实像,故C错误;D.物体在距离光心O距离不同,像的性质、大小、位置等都会发生变化,成像情况取决于物体所处的位置,故D正确。故选ABD。13.(2024八下·宁波月考)在图(1)的电路中,均为定值电阻,,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a端移动到b端的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与对应关系所得到的完整图线如图(2),其中C点位图线最低点,对应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为1.0A和点对应的横坐标为,则( )A.电源电压的大小为 B.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C.图2中点对应的纵坐标为 D.图2中点对应的纵坐标为【答案】A,C【知识点】电阻和电阻的串联、并联;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滑片P滑到a点时R1和滑动变阻器R2并联,电阻最小,流过电源的电流最大,对应图像的B点;滑片滑到b点时,R1被短路,电阻比滑到a点时电阻大,电流比滑到a点时小,对应图像的A点;根据欧姆定律列式结合图像即可求出电源电压和定值电阻R0与R2电阻的和;(2)由(1)知,滑动头滑到b点时得到图2中的A点,R1被短路,电流表A1和A2示数相等,根据图2得出I1与I2的关系,从而得出A点的纵坐标;(3)因为R1和R2的并联的总电阻小于R2的电阻,R1和R2的并联分得的电压小于R2分得的电压,根据知图2中B点对应的纵坐标小于0.75A。【解答】 滑片P滑到a点时R1和滑动变阻器R2并联,电阻最小,流过电源的电流最大,对应图像的B点;滑片滑到b点时,R1被短路,电阻比滑到a点时电阻大,电流比滑到a点时小,对应图像的A点;A.根据欧姆定律知,当滑动头P位于b点时,电源电压U=0.75(R2+R0)①图2中的C点,I1=1.0A,所以I2=0.5A,并联部分两支路电流相等,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得RPb=R1=4Ω,并联部分的总电阻为:;设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为R2,则电源电压有:U=1.0A(R0+R2-4Ω+R并)=1.0A(R0+R2-4Ω+2Ω)②联立①②得:U=6V,R2+R0=8Ω,故A正确;B.由A知R2+R0=8Ω,所以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小于8Ω,故B错误;C.由分析知,滑动头滑到b点时得到图2中的A点,R1被短路,电流表A1和A2示数相等,根据图2知I1=0.75A,所以I2也为0.75A,即图2中A点对应的纵坐标为0.75A,故C正确;D.图像在B点时,滑片P在a点,R1和滑动变阻器R2并联,再和R0串联;图像在A点时,滑片P在b点,R0和滑动变阻器R2串联;因为R1和R2的并联的总电阻小于R2的电阻,所以R1和R2的并联分得的电压小于R2分得的电压,根据知在R2电阻不变时,图2中B点对应的纵坐标小于图2中A点对应的纵坐标,即小于0.75A,故D错误。故选AC。三、填空题(第20~23题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33分)14.(2024八下·宁波月考)如图所示,球为均匀带负电的绝缘球体,当它绕着自己的轴做逆时针旋转(由上往下看)时,则球上方的小磁针的极将 ,A球左侧的小磁针的极将 (均选填:“指向左”,“指向右”,“指向上方”,“指向下方”)。【答案】指向下方;指向上方【知识点】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解析】【分析】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由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来判定出电流磁场方向,然后判断小磁针N极的移动方向,从而即可求解。【解答】 均匀带负电的绝缘球体A,绕着自己的轴做逆时针旋转,形成顺时针方向的电流。由安培定则可知,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竖直向下,则A球上方小磁针的N极将指向下方,A球左侧的小磁针N极将指向上方,15.(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学期7.4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呼吸道感染、皮肤烧伤等都容易引起发热,发热是人体抵抗疾病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反应。发热时,体内白细胞数量增多,代谢速度加快,有利于身体战胜疾病。但持续高烧是有危险的,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正常人体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时,体温一般维持在 ℃左右。这个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受人体脑干中的 控制。【答案】37;体温调节中枢【知识点】体温的控制【解析】【分析】人体体温调节主要是神经调节,辅以体液调节,维持产热和散热相对平衡,保持体温正常。【解答】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要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之下,如人体的体温之所以能维持稳定,主要是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正常人体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时,体温一般维持在37℃左右。 这个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受人体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控制的。故答案为:37;体温调节中枢16.(2024八下·宁波月考)如图所示,将电阻为的均匀裸导线首尾相接形成一个半径为的导体圆环,环上放着两根电阻不计的足够长的平行直导线a、b,相距等于圆半径。现让直导线a、b在环面上移动,移动过程中导线始终保持相互平行且距离为,并始终与导体环有很好的接触,则在a、b移动的过程中两直导线间电阻的最大值 ,最小值= 。【答案】;【知识点】电阻和电阻的串联、并联【解析】【分析】 根据导线的电阻为零可知两导轨外侧的两个弧可以剪掉了,然后分析内侧两弧并联,再判断出两弧的长度的取值范围为圆周到圆周即可求出a、b间电阻最小值与最大值。【解答】 当两根导线分别位于中间位置及与圆相切的位置时,内侧弧的长度最大,即圆周,此时a、b间电阻值最大,即;当两根导线分别距圆心为r时,内侧弧的长度最小,即圆周,此时a、b间电阻值最小,即。17.(2024八下·宁波月考)(1)如图甲所示是自制的一只正方体魔术箱,表演时把一枚硬币从空箱顶端的投币口投入,结果硬币不见了,原来魔术箱中有一块 ,它与箱底的夹角为 度。(2)如图乙所示,一个半径为5m的圆形蓄水池装满水,水面和地面相平,在池中心正上方离水面3m高处吊着一盏灯,一个人站在岸边,他的眼睛距地面的高度为1.8m,则他要看到灯在水中所成的像,人到岸边的距离不能超过 米。【答案】(1)平面镜;45(2)3m【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解析】【分析】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当人的眼睛看到灯的像时,人的眼睛和像在同一直线上;当人的眼睛,池子的边缘、灯在水中的像点在同一直线上时,此时人距离池子的距离最远,再远人就看不到灯在水中的像了,由此入手确定人到池子的最远距离。【解答】 (1)从甲图观察口看正前方时,整体好像是一个空箱子,实际上箱子中有一个倾斜的平面镜(如下图所示),人们看到的是箱子底面的像,是平面镜成像,因此镜面与箱底的夹角为45度;把纸币从空箱顶端的投币口投入,实际上纸币在平面镜后面,观众不能看见平面镜后面的纸币是因为光具有直线传播的性质,如图所示。(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以水面为平面镜做出灯S在水中的像S',因为SD=3m,所以S'D=3m。连接S'A并延长至人的眼睛,如下图所示,BC为人眼睛到地面的距离,AC为人到岸边的距离。由题意可知,DS'=3m,DA=5m,BC=1.8m,两个直角三角形ΔDAS'与ΔCAB相似。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所以;;人到池子的最远距离:。18.(2022八下·海曙竞赛)如图所示,已知R1=2Ω,R3=7Ω,电压表V1的示数为4V,电压表V2的示数为8V,则电流表的读数为 A,A、B两端的电压为 V.【答案】0.8;9.6【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分析电路可知,R1、R2、R3串联,电压表V1测量R1、R2两端总电压,电压表V2测量R2、R3两端总电压,根据串联电路分压特点计算R2的阻值,利用欧姆定律计算电路中电流,最后根据U总=I总R总计算总电压。【解答】根据图片可知,R1、R2、R3串联,电压表V1测量R1、R2两端总电压,电压表V2测量R2、R3两端总电压,在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即:;;解得:R2=3Ω;则电流表的示数为:;则总电压U总=I总R总=0.8A×(2Ω+3Ω+7Ω)=9.6V。19.(2024八下·宁波月考)为了连续改变反射光的方向,并多次重复这个过程,方法之一是旋转由许多反射镜面组成的多面体棱镜(简称镜鼓),如图所示。当激光束以固定方向入射到镜鼓的一个反射面上时,由于反射镜绕竖直轴旋转,反射光就可在屏幕上扫出一条水平线。每块反射镜都将轮流扫描一次。如果要求扫描的范围且每秒钟扫描48次,那么镜鼓的反射镜面数目是 个,镜鼓旋转的转速是 转。【答案】16;180【知识点】光的反射【解析】【分析】 已知入射光线不变,根据反射光线转过的角度求出法线转过的角度,然后利用转过一圈的角度和法线转过的角度即可求出镜面的个数;又知道每秒钟扫描的次数和镜面的个数,求出每秒转的圈数,最后转化为一分钟转的圈数即可。【解答】 因为要求扫描的范围θ=45°,入射光线不变,所以反射光线要转过45°,即法线转过的角度为×45°=22.5°;也就是每个镜面所对应的圆心角是22.5°,这样镜鼓每转22.5°就会让激光照射到下一块镜子上,又重新开始扫描,所以镜面的数目=个;又因为每秒钟扫描48次,所以每秒钟转的圈数=转。那么每分钟转的圈数为3×60=180转,故镜鼓旋转的转速为180转/min。20.(2024八下·宁波月考)如图所示9个阻值均为4欧的电阻连成的电路,现在A、B两点间加上8伏的电压,则流过直接接在E、B两点间电阻上的电流为 安,流过直接接在E、D两点间电阻上的电流为 安。【答案】1;0.2【知识点】电阻和电阻的串联、并联【解析】【分析】已知AB间的电压和流经E、B,E、D两点间电阻个数,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规律和欧姆定律解得电流的大小。【解答】 (1)从A经E流到B点的电流,经过串联后的两个电阻,故此时总电阻R1=4Ω+4Ω=8Ω,又电压U=8V,故流过直接接在E、B两点间电阻上的电流为;(2)E、D两点间电阻上的电流就是C、D两点间电流的一部分,按8Ω、4Ω、8Ω, 3路电阻的比例就是。C、D两点间等效电阻是2Ω,A-C-D-B支路总电流为,所以 E、D两点间电阻上的电流为A=0.2A。21.(2024八下·宁波月考)九根阻值均为的电阻线连接如图所示(电阻线只连接在节点处),则之间电阻为 .【答案】【知识点】电阻和电阻的串联、并联【解析】【分析】将所有电阻压到ABE平面,DC间电阻和CE间电阻没有电流通过,可视为断路,根据串并联规律即可求解等效电阻。【解答】 将所有电阻压到ABE平面如图所示:DC间电阻和CE间电阻没有电流通过,可视为断路,其等效电路图如图所示:根据串并联规律得:;解得:。22.(2024八下·宁波月考)平面镜水平放置且镜面朝上,在镜面上方竖直放置一凸透镜,在凸透镜左侧主光轴上2倍焦距处有一点光源,如图所示。则点光源在该光具组中成像数量的为 个实像, 个虚像。【答案】2;2【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解析】【分析】 根据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分析解答。【解答】 (1)由题知,凸透镜主光轴上两倍焦距处有一点光源S;首先可以确定点光源S在凸透镜右侧两倍焦距处可以成一个等大的实像S1,这个实像又可以通过平面镜成一个虚像S2(平面镜成像)(2)点光源S通过平面镜可以成一个虚像S3,形成的这个虚像S3(相当于一个发光点)又可以通过凸透镜再成一个等大的实像S4(因S3在两倍焦距处的正下方,且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由于通过S4的光线不能被平面镜反射(或不能再射向平面镜),所以S4不能在平面镜中再成一个虚像;所以,会出现两个实像,两个虚像,即S能成四个像。如下图所示:23.(2024八下·宁波月考)(1)图1的电路中,开关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为,电压表示数为.若将的位置调换,其中一个电压表的示数变为,则电源电压为 ,两湍的电压分别为 。(2)上题电路中,若将电压表、分别换为电流表,开关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分别、则中的电流分别为 。(3)物理小组制作了一个自动控制器,其中有一个调压电路如图2所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负载电阻的阻值为、B间电压为10伏,保持不变。使用过程中发现这个电路的调压范围和原设计不符,检查结果是图中处导线折断,滑动头由上向下移动时,如果电路完好,两端的电压范围应是 ;如果F点导线折断,CD两端的电压范围是 。【答案】(1)6V;1V(2)0.2A(3)10V-0V;10V-5V【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解析】【分析】 (1)分析电路的连接及电压表测量的电压,再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利用方程法可解出电源电压的值;(2)若将电压表V1、V2分别换为电流表A1、A2,分析电路的连接及各电流表测量的电流,由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求解;(3)由图可知,当滑片在上端时R'两边的电压最大,在最下端时R'两端的电压最小,根据电路的三种状态即可得出R'两端电压的变化范围;若F点导线折断时,电阻R'和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R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R'两端的电压,再结合滑片的移动分析表达式,即可得出此时R'两端电压的变化范围。【解答】 (1)三只电阻串联,则它们两端各自的电压之和等于电源电压,V1测的是L1、L2两端的电压,V2测的是L2、L3两端的电压,若将L2、L3的位置调换后,V1测的是L1、L3两端的电压,变为5V,设三灯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1、U2、U3则,U1+U2=3V…①U2+U3=4V…②U1+U3=5V…③将①②③组成方程组,解得,U1=2V,U2=1V,U3=3V,则电源电压U=U1+U2+U3=2V+1V+3V=6V。(2)上题电路中,若将电压表V1、V2分别换为电流表A1、A2,开关闭合时,三个灯并联,等效图如下所示,电流表A1测灯L2、L3的电流,电流表A2测灯L2、L1的电流,电流表A测三个灯并联的总电流;因电流表A1、A2、A的示数分别1A、1.8A、2A,由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则L2中的电流分别为:IL2=2A-1.8A=0.2A,如下所示:(3)由图可知:当滑片在上端时,滑动变阻器与R'并联接到电源上,此时R'两端的电压最大为10V;当滑片在最下端时,电阻R'短路,此时R'两端的电压最小为0V。若F点导线折断时,电阻R'和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R串联;如果F点导线被折断,当滑片P接于R上端时,R'直接接到电源上,R'获得最大电压为10V;当滑片P接于R下端时,相当于R'与R串联后接于A、B之间,由于R'=R,故此时R'获得最小电压为。四、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8分)24.(2024八下·宁波月考)通常,我们认为:电流表的内阻为零,电压表的内阻为无限大。实际上,电流表和电压表都有一定的电阻值,因而我们可以把电流表看成一个能显示通过自身电流大小的阻值很小的电阻;可以把电压表看成一个能显示自身两端电压大小的阻值很大的电阻。这样,把电流表或电压表与被测电阻Rx连接时,就相当于Rx串联或并联了一个电阻。此时,电流表的两端就会有电压,电压表中就要通过电流,因此,实际上很难同时精确地测出Rx两端的电压和通过Rx的电流。(1)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是欧姆定律。若采用图甲所示接法测电阻时,Rx的测量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采用图乙所示接法测电阻时,Rx的测量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2)一待测电阻Rx,阻值在100Ω左右,电流表的内阻为10Ω,电压表的内阻为5kΩ,若仅考虑电压表的分压或电流表的分流对测量的影响,应该选择 (选填“甲”或“乙”)电路来测量Rx的阻值。【答案】(1)偏小;偏大(2)甲【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1)电流表外接适合测量阻值比较小的电阻,此时测量的电压是准确的,测量的电流是定值电阻和电压表两部分电流之和,电流值虽然偏大,但由于电阻的阻值较小,而电压表的内阻较大,根据并联电路中电流与电阻的比例关系知通过电压表的电流比较小,对测量电阻没有影响。(2)电流表内接适合测量阻值比较大的电阻,此时测量的电流是准确的,测量的电压是定值电阻和电流表的总电压,电压值虽然偏大,但由于电阻的阻值较大,而电流表的内阻较小,根据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的比例关系知电流表分得的电压较小,对测量电阻没有影响。【解答】 (1)图甲是电流表外接电路,电压表是测量Rx两端的电压,而电流表测量的是通过Rx的电流和通过电压表的电流之和,由知电流值偏大,故Rx的测量值偏小;图乙是电流表内接电路,电流表是测量通过Rx的电流,而电压表测量的是Rx和电流表两端的总电压,由知电压值偏大,故Rx的测量值偏大。(2)当选择图甲时,由于电压表的内阻是Rx电阻的50倍,故通过电流表的电流比通过Rx的电流多出50分之一,这个多出的数值在误差的范围之内,测量值能够真实反映电阻的大小;当选择图乙时,由于Rx是电流表内阻的10倍,故电压表测量的电压比Rx两端的电压多出十分之一,这个偏差比较大,不适合用来测量Rx的电阻,即当待测电阻阻值比较小时要采取电流表外接的方式测量电阻,故应该选择甲。25.(2024八下·宁波月考)在测量未知电阻Rx(阻值约为150Ω)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电源(电压3V)、滑动变阻器R(0~50Ω)、电阻箱R0(0~9999Ω)、电流表(0~0.6A)、电压表(0~3V)、开关及导线若干。(1)小宝同学设计了图甲所示的电路,不能较准确测出Rx的阻值,理由是 。(2)大宝同学设计了图乙所示的电路进行测量,正确连接电路后,小明先将开关S拨至 ,调节变阻器的滑片至某一位置记下此时电压表的示数U1;再将开关S拨至另一位置,调节 ,使电压表的示数恰为U1,记下电阻箱的示数为 。(3)该同学又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测量电路,同样可以测量未知电阻,其中R0是定值电阻,请在空格内把实验步骤补充完整。①闭合S、S1,用电压表测出电源的电压为U;② ,用电压表测出待测电阻Rx两端的电压为U1;③请用测量值U和U1,已知量R0来表示Rx= 。【答案】(1)电路中电流小于电流表的分度值无法精确测量(2)1;电阻箱;R(3)断开S1;【知识点】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解析】【分析】(1)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最大电流分析;(2)根据等效替代法分析;(3)在没有电流表情况下,通过开关的转换,使电压表分别测量出电源电压和待测电阻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及分压原理求解。【解答】 (1)由已知条件可知,未知电阻Rx的阻值约为150Ω,因为电源电压为3V,由欧姆定律,电路中的最大电流:,电路中电流小于电流表的分度值无法精确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太小,所以不能用伏安法测出该电阻的值。(2)正确连接电路后,小明先将开关S拨至1,调节变阻器的滑片至某一位置,记下此时电压表的示数U1;再将开关S拨至另一位置,调节电阻箱,使电压表的示数恰为U1,记下电阻箱的示数为R,根据等效替代法,R即为待测电阻的大小;(3)①闭合S、S1,用电压表测出电源的电压为U;②断开S1,用电压表测出待测电阻Rx两端的电压为U1;③在①中,电压表测电源电压U,在②中,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待测电阻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已知电阻的电压为U-U1;根据分压原理:;待测电阻。五、计算题(26题4分,27题6分,28题10分,共20分)26.(2024八下·宁波月考)如图所示,两镜面间夹角=15°,OA=10cm,A点发出的垂直于L2的光线射向L1后在两镜间反复反射,直到光线平行于某一镜面射出,则从A点开始到最后一次反射点,光线所走的路程是多少 【答案】37.3cm【知识点】光的反射【解析】【分析】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确定光线的路径,进一步作反射光线关于L1轴对称图形,根据三角形的数学知识可知光线传播的等效路径,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知识计算从A点开始到最后一次反射点,光线所走的路程是多少。【解答】 如图所示:L1第一次反射的光线为BC,根据平面反射的对称性可知BC'=BC,∠BOC'=α,同理光线BC经L2第一次反射的光线为CD,且CD'=CD,∠COD'=α,根据三角形的数学知识可知A、B、C'、D'四点在同一直线上,由图可知A点发出的垂直于L2的光线射向L1后在两镜间反复反射,与光线沿着直线AB传播是等效的,设N'是第n次反射后的入射点,且该次反射后光线平行于某一镜面射出,则n应满足的关系为nα<90°≤(n+1)α,解得:n=5,则从A点开始到最后一次反射点,光线所走的路程是:AN'=OA×tan5α=10cm×3.73=37.3cm。27.(2024八下·宁波月考)物理老师给同学们展示一个如图甲所示的黑盒子,盒内山两个定值电阻连接而成,从盒内引出三根导线接在A、B、C三个接线柱。用图乙所示的电路来研究黑盒内电阻的连接情况,电压表指针无法调零,只能准确读出电压的变化。已知电源电压恒定不变,老师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请你解答相关的问题:(1)把A、C两个接线柱接到M、N之间,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最左端时,闭合开关S,电流表示数为;将滑片移至最右端时,电流表示数为2,整个过程中电压表的示数变化了,求电源电压。(2)先用导线把A、B接线柱连接起来,再将A、C接线柱接入M、N之间,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最右端,闭合开关S,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6。请结合(1)(2)的实验操作通过推理计算,在图乙中画出黑盒子内两个电阻的连接情况,并标明各电阻的阻值(用已知量表示)。【答案】(1)2ΔU(2)【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1)把 A、C两个接线柱接到M、N之间,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最左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最大阻值,闭合开关S,电流表示数为I1,根据欧姆定律表示电压表示数,将滑片移至最右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0,电流表示数为2I1,根据欧姆定律表示电源电压即此时电压表示数,整个过程中电压表的示数变化了ΔU,进一步表示ΔU,据此计算电源电压;(2)先用导线把 A、B接线柱连接起来,再将 A、C接线柱接入M、N之间,此时接入电路的电阻为RAC',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最右端,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0,闭合开关S,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6I1,根据欧姆定律可得电源电压,进一步计算此时接入电路的电阻,比较A、C两次接入电路的电阻大小可知盒内两电阻的连接方式,进一步计算两电阻的阻值。【解答】 (1)由图可知电压表测A、C两端的电压,把 A、C两个接线柱接到M、N之间,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最左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最大阻值,闭合开关S,电流表示数为I1,根据U=IR可得电压表示数为I1×RAC,将滑片移至最右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0,电流表示数为2I1,根据欧姆定律可得电源电压即电压表示数:U=2I1×RAC,整个过程中电压表的示数变化了ΔU,所以2I1×RAC-I1×RAC=ΔU,即I1×RAC=ΔU,则电源电压U=2ΔU;(2)先用导线把 A、B接线柱连接起来,再将 A、C接线柱接入M、N之间,此时接入电路的电阻为RAC',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最右端,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0,闭合开关S,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6I1,根据欧姆定律可得电源电压U=6I1×RAC'=2ΔU,解得,由(1)可知,所以RAC'<RAC,即用导线把 A、B接线柱连接起来,A、C之间的电阻变小,所以盒内两电阻串联,盒内两电阻的阻值分别为:,,如图:。28.(2024八下·宁波月考)地磅是一种设置在地面上的大型称重设备,主要用于车辆及所载货物的计量。育才中学科技小组的小明同学自行设计了一个地磅,其原理如图甲所示。设电源两端电压U恒为定值,R0为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为R、总长度为L,滑动触头与托盘固联,开始时触头位于变阻器最上端A,并能随轻质弹簧一起上下滑动。已知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与其接入电路的长度成正比,当对地磅施加压力F时,弹簧的长度会缩短d,请回答:(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f=kx)(1)是否可以去掉R0,为什么 (2)当待测质量为m的重物放在地磅上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是多少 (3)写出电流表示数与待测物体质量m之间的关系式,并根据关系式分析此地磅的刻度特点。(4)有同学建议小明将原理图改为图乙所示,你认为这样改动好不好 请你简要说明理由。(5)请你在图乙的基础上,在图丙的方框中画出你改进后的电路图,并说明改进后的特点。【答案】(1)不可以,理由: 因为R0起到分压限流,保护电路元件的作用 。(2)因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与其接入电路的长度成正比,且对地磅施加压力F时,弹簧的长度会缩短d,所以,当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地磅上时,弹簧形变量为d',有;即此时的弹簧缩短了,设此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R'。则;所以此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值:(3),刻度特点:电流表的示数与物体的质量不成正比,所以造成刻度盘上的刻度不均匀(4)不好,因为刻度盘上的刻度仍然不均匀(5),特点:电压与质量成正比,反应质量的刻度线均匀【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1)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0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电流表有烧坏的可能,据此可知定值电阻R0的作用;(2)根据F=G=mg表示出地磅上所放物体的质量是m对磅秤的压力,进一步求出滑片下移的距离,求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3)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总电阻,根据电阻的串联求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再根据“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为R、总长度为L”求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长度,进一步求出滑片下移的距离,根据“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和“弹簧下移l时,受到的压力F求出此时地磅上所放物体的重力,再根据F=G=mg求出地磅上所放物体的质量;(4)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得出电压表的示数,然后分析表达式即可判断电压表的刻度盘上的刻度是否均匀;(5)由图4可知,滑片的移动不能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大小,但可以改变电压表所测部分的电阻,根据F=G=mg表示出地磅上所放物体的质量是m对磅秤的压力,进一步求出滑片下移的距离,求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根据电阻的串联表示出电路中的电流,进一步表示出电压表的示数即可得出答案。【解答】 (1)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0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电流表有烧坏的可能,则定值电阻R0的作用是保护电路,所以不可以去掉R0;(3)此时电流表示数的表达式:,由表达式可知,电流表的示数与物体的质量不成正比,所以造成刻度盘上的刻度不均匀;(4)电压表的示数为滑动变阻器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减去定值电阻R0的电压,故U'=U-IR0=U-,由表达式可知,电压表的示数与物体的质量不成正比,所以造成刻度盘上的刻度不均匀,故这样改仍然不好;(5)改进的电路如图所示:滑片的移动不能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大小,但可以改变电压表所测部分的电阻,设地磅上放上质量为m的物体时弹簧缩短量为d″,则,此时变阻器根据电压表并联部分的电阻,根据欧姆定律,此时电路中的总电流为,所电压表的示数为U'=IR″==;由表达式可以看出,电压与质量成正比,反应质量的刻度线均匀。1 / 1浙江省宁波市宋诏桥中学、曙光中学、钟公庙中学等2023-2024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科学培优联考试卷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1.(2024八下·宁波月考)如图所示,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甲和乙,使甲带负电,乙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手柄的金属棒把甲和乙连接起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中的两金属箔张开一定的角度,是因为两金属箔带有异种电荷B.甲中的负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乙,甲金属箔的张角增大C.甲中的负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乙,甲、乙带上异种电荷D.金属棒接触两验电器的瞬间,电流的方向从乙流向甲2.(2024八下·宁波月考)如图所示,一个闭合线圈摆动时,经过一个有限范围的均匀磁场(“×”表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则此线圈的摆动将( )A.越来越剧烈 B.越摆越衰减C.按原来情况摆动 D.没有规律3.(2024八下·宁波月考)即将进站的列车发出一鸣号声,持续时间为t.若列车的速度为v1,空气中的声速为v2,则站台上的人听到鸣号声持续的时间为( )A. B. C. D.t4.(2024八下·宁波月考)如图所示,凸透镜的下半部分被截去,其上半部分的高度为L。在其左焦点F处放有高为L的发光物AB,在右焦点F处放有一平面镜MN。则关于AB通过凸透镜的成像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成一个正立等大的虚像和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B.成一个正立等大的虚像和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C.AB的上半部分成一个等大倒立的实像,下半部分不成像D.AB的下半部分成一个等大倒立的实像,上半部分不成像5.(2024八下·宁波月考)焦距为f1的凸透镜与焦距为f2的凹透镜的主光轴重合,光心间为15cm。平行于主光轴的一束平行光通过两透镜后得到一束宽为d的平行光束,如图(a)所示,若将两透镜位置互换,将得到一束宽度为4d的平行光束,如图(b)所示,则( )A.f1=30cm,f2=15cm B.f1=15cm,f2=15cmC.f1=30cm,f2=20cm D.f1=45cm,f2=30cm6.(2020七下·越城期末)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不透光物体(足够大)中紧密嵌有一凸透镜,透镜左侧两倍焦距处,有一个与主光轴垂直的物体AB,在透镜右侧三倍焦距处竖直放置一平面镜MN,镜面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垂直,B、N两点都在主光轴上,AB与MN高度相等,且与透镜上半部分等高.遮住透镜的下半部分,则该光具组中,物体AB的成像情况是( )A.两个实像,一个虚像 B.一个实像,两个虚像C.只有一个虚像 D.只有一个实像7.(2024八下·宁波月考)如图所示,把由同种玻璃制成的正方休玻璃砖A和半球形玻璃砖B放在报纸上,若正方体的棱长和半球的半径相同,则从正上方沿图中虚线(中心线)方向往下看中心线对准的文字( )A.A和B中看到的都比实际的高B.A中看到的比实际的高,B中看到的比实际的低C.A中看到的比实际的高,B中看到的与实际的一样高D.A和B中看到的都与实际一样高8.(2024八下·宁波月考)如图所示的电路中,为滑动变阻器,为定值电阻,且为电压恒定的电源.当开关闭合后,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时,流过三个电流表、的电流将发生变化,其变化量的大小(绝对值)分别为;电阻、两端的电压也发生变化,其变化量的大小(绝对值)分别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B.C. D.9.(2024八下·宁波月考)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和皆为定值电阻,为可变电阻,电源的电压不变,设电流表的读数为,电压表的读数为,当的滑动触点向图中端移动时( )A.I变大,U变小 B.I变大,变大C.I变小,变大 D.I变小,变小10.(2024八下·宁波月考)在图(a)所示的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为定值电阻,为滑动变阻器,闭合电键,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右端滑到左端的过程中,电压表、的示数随电流表示数变化的完整图线如图(b)中①、②图线所示,在图(c)中能正确反映该过程的电压表随电流表示数变化的完整图线是( )A. B.C. D.二、多选题(每空3分,共9分)11.(2024八下·宁波月考)编钟是我国的瑰宝,如图所示,敲处发出的声音音调比敲处的高,比敲处的低,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编钟发出的声音频率只与其质量有关B.敲处发出的声音频率高于敲处的C.敲处时,钟的振幅一定比敲处时大D.敲处时,发出的声音响度一定比敲处时大12.(2024八下·宁波月考)如图所示,虚线框内为一透镜,为透镜的主光轴,是透镜的光心,(双箭头)和(并箭头)是射向透镜的两条光线。已知光线通过透镜之后与交于P点,光线通过透镜之后与交于点,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此透镜的焦距一定大于OP间距离B.此透镜的焦距一定小于OQ间距离C.物体经此透镜只能成虚像D.物体经此透镜成像的情况取决于物体所处的位置13.(2024八下·宁波月考)在图(1)的电路中,均为定值电阻,,电源电压U保持不变,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由a端移动到b端的过程中,电流表的示数与对应关系所得到的完整图线如图(2),其中C点位图线最低点,对应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为1.0A和点对应的横坐标为,则( )A.电源电压的大小为 B.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C.图2中点对应的纵坐标为 D.图2中点对应的纵坐标为三、填空题(第20~23题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33分)14.(2024八下·宁波月考)如图所示,球为均匀带负电的绝缘球体,当它绕着自己的轴做逆时针旋转(由上往下看)时,则球上方的小磁针的极将 ,A球左侧的小磁针的极将 (均选填:“指向左”,“指向右”,“指向上方”,“指向下方”)。15.(华师大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学期7.4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呼吸道感染、皮肤烧伤等都容易引起发热,发热是人体抵抗疾病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反应。发热时,体内白细胞数量增多,代谢速度加快,有利于身体战胜疾病。但持续高烧是有危险的,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正常人体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时,体温一般维持在 ℃左右。这个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受人体脑干中的 控制。16.(2024八下·宁波月考)如图所示,将电阻为的均匀裸导线首尾相接形成一个半径为的导体圆环,环上放着两根电阻不计的足够长的平行直导线a、b,相距等于圆半径。现让直导线a、b在环面上移动,移动过程中导线始终保持相互平行且距离为,并始终与导体环有很好的接触,则在a、b移动的过程中两直导线间电阻的最大值 ,最小值= 。17.(2024八下·宁波月考)(1)如图甲所示是自制的一只正方体魔术箱,表演时把一枚硬币从空箱顶端的投币口投入,结果硬币不见了,原来魔术箱中有一块 ,它与箱底的夹角为 度。(2)如图乙所示,一个半径为5m的圆形蓄水池装满水,水面和地面相平,在池中心正上方离水面3m高处吊着一盏灯,一个人站在岸边,他的眼睛距地面的高度为1.8m,则他要看到灯在水中所成的像,人到岸边的距离不能超过 米。18.(2022八下·海曙竞赛)如图所示,已知R1=2Ω,R3=7Ω,电压表V1的示数为4V,电压表V2的示数为8V,则电流表的读数为 A,A、B两端的电压为 V.19.(2024八下·宁波月考)为了连续改变反射光的方向,并多次重复这个过程,方法之一是旋转由许多反射镜面组成的多面体棱镜(简称镜鼓),如图所示。当激光束以固定方向入射到镜鼓的一个反射面上时,由于反射镜绕竖直轴旋转,反射光就可在屏幕上扫出一条水平线。每块反射镜都将轮流扫描一次。如果要求扫描的范围且每秒钟扫描48次,那么镜鼓的反射镜面数目是 个,镜鼓旋转的转速是 转。20.(2024八下·宁波月考)如图所示9个阻值均为4欧的电阻连成的电路,现在A、B两点间加上8伏的电压,则流过直接接在E、B两点间电阻上的电流为 安,流过直接接在E、D两点间电阻上的电流为 安。21.(2024八下·宁波月考)九根阻值均为的电阻线连接如图所示(电阻线只连接在节点处),则之间电阻为 .22.(2024八下·宁波月考)平面镜水平放置且镜面朝上,在镜面上方竖直放置一凸透镜,在凸透镜左侧主光轴上2倍焦距处有一点光源,如图所示。则点光源在该光具组中成像数量的为 个实像, 个虚像。23.(2024八下·宁波月考)(1)图1的电路中,开关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为,电压表示数为.若将的位置调换,其中一个电压表的示数变为,则电源电压为 ,两湍的电压分别为 。(2)上题电路中,若将电压表、分别换为电流表,开关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分别、则中的电流分别为 。(3)物理小组制作了一个自动控制器,其中有一个调压电路如图2所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是,负载电阻的阻值为、B间电压为10伏,保持不变。使用过程中发现这个电路的调压范围和原设计不符,检查结果是图中处导线折断,滑动头由上向下移动时,如果电路完好,两端的电压范围应是 ;如果F点导线折断,CD两端的电压范围是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18分)24.(2024八下·宁波月考)通常,我们认为:电流表的内阻为零,电压表的内阻为无限大。实际上,电流表和电压表都有一定的电阻值,因而我们可以把电流表看成一个能显示通过自身电流大小的阻值很小的电阻;可以把电压表看成一个能显示自身两端电压大小的阻值很大的电阻。这样,把电流表或电压表与被测电阻Rx连接时,就相当于Rx串联或并联了一个电阻。此时,电流表的两端就会有电压,电压表中就要通过电流,因此,实际上很难同时精确地测出Rx两端的电压和通过Rx的电流。(1)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是欧姆定律。若采用图甲所示接法测电阻时,Rx的测量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采用图乙所示接法测电阻时,Rx的测量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2)一待测电阻Rx,阻值在100Ω左右,电流表的内阻为10Ω,电压表的内阻为5kΩ,若仅考虑电压表的分压或电流表的分流对测量的影响,应该选择 (选填“甲”或“乙”)电路来测量Rx的阻值。25.(2024八下·宁波月考)在测量未知电阻Rx(阻值约为150Ω)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电源(电压3V)、滑动变阻器R(0~50Ω)、电阻箱R0(0~9999Ω)、电流表(0~0.6A)、电压表(0~3V)、开关及导线若干。(1)小宝同学设计了图甲所示的电路,不能较准确测出Rx的阻值,理由是 。(2)大宝同学设计了图乙所示的电路进行测量,正确连接电路后,小明先将开关S拨至 ,调节变阻器的滑片至某一位置记下此时电压表的示数U1;再将开关S拨至另一位置,调节 ,使电压表的示数恰为U1,记下电阻箱的示数为 。(3)该同学又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测量电路,同样可以测量未知电阻,其中R0是定值电阻,请在空格内把实验步骤补充完整。①闭合S、S1,用电压表测出电源的电压为U;② ,用电压表测出待测电阻Rx两端的电压为U1;③请用测量值U和U1,已知量R0来表示Rx= 。五、计算题(26题4分,27题6分,28题10分,共20分)26.(2024八下·宁波月考)如图所示,两镜面间夹角=15°,OA=10cm,A点发出的垂直于L2的光线射向L1后在两镜间反复反射,直到光线平行于某一镜面射出,则从A点开始到最后一次反射点,光线所走的路程是多少 27.(2024八下·宁波月考)物理老师给同学们展示一个如图甲所示的黑盒子,盒内山两个定值电阻连接而成,从盒内引出三根导线接在A、B、C三个接线柱。用图乙所示的电路来研究黑盒内电阻的连接情况,电压表指针无法调零,只能准确读出电压的变化。已知电源电压恒定不变,老师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请你解答相关的问题:(1)把A、C两个接线柱接到M、N之间,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最左端时,闭合开关S,电流表示数为;将滑片移至最右端时,电流表示数为2,整个过程中电压表的示数变化了,求电源电压。(2)先用导线把A、B接线柱连接起来,再将A、C接线柱接入M、N之间,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最右端,闭合开关S,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6。请结合(1)(2)的实验操作通过推理计算,在图乙中画出黑盒子内两个电阻的连接情况,并标明各电阻的阻值(用已知量表示)。28.(2024八下·宁波月考)地磅是一种设置在地面上的大型称重设备,主要用于车辆及所载货物的计量。育才中学科技小组的小明同学自行设计了一个地磅,其原理如图甲所示。设电源两端电压U恒为定值,R0为定值电阻,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为R、总长度为L,滑动触头与托盘固联,开始时触头位于变阻器最上端A,并能随轻质弹簧一起上下滑动。已知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与其接入电路的长度成正比,当对地磅施加压力F时,弹簧的长度会缩短d,请回答:(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f=kx)(1)是否可以去掉R0,为什么 (2)当待测质量为m的重物放在地磅上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是多少 (3)写出电流表示数与待测物体质量m之间的关系式,并根据关系式分析此地磅的刻度特点。(4)有同学建议小明将原理图改为图乙所示,你认为这样改动好不好 请你简要说明理由。(5)请你在图乙的基础上,在图丙的方框中画出你改进后的电路图,并说明改进后的特点。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识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电流和电流的单位换算【解析】【分析】A.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BCD.物理学中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解答】 A.甲中的两金属箔带有同种电荷,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箔片能够张开,故A错误;B.甲中的负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乙,甲金属箔所带的负电荷减少,张角减小,故B错误;C.甲中的负电荷通过金属棒流向乙,乙金属箔带负电荷,甲、乙带同种电荷,故C错误;D.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金属杆和金属球接触的一瞬间,金属杆中电流方向是从乙到甲,故D正确。故选D。2.【答案】B【知识点】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解析】【分析】闭合线圈会切割磁感线,线圈中会产生感应电流;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及磁场方向有关。【解答】 如图所示,当闭合线圈从右侧摆动刚进入磁场时,只有线圈的左边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根据右手定则可以判定感应电流的方向,因为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所以左边同时又受到与运动方向相反的力的作用,摆动会变慢。当闭合线圈完全进入磁场时,线圈的左右两边同时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流互相抵消,此时闭合线圈不受力的作用,摆动不变。当闭合线圈摆动离开磁场时,线圈的右边切割磁感应线产生感应电流,同时右边受到和运动方向相反的安培力,摆动会变慢。如此往复,闭合线圈越摆越衰减。故选B。3.【答案】A【知识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设鸣号时列车与站台上人的距离为s,则鸣号开始发出的声音传到站台上人在的位置用的时间,从鸣号开始到人听到声音结束用的总时间等于持续鸣号时间t、鸣号结束声音传播剩余距离用的时间,则人听到声音的时间等于总时间减去开始声音传播的时间t0。【解答】 设鸣号时列车与站台上人的距离为s,鸣号期间车走的路程为s1,则鸣号结束时车到人的距离为:s2=s-s1=s-v1t,从鸣号开始到人听到声音结束用的总时间:;开始声音传播的时间:,站台上的人听到鸣号声持续的时间:。故选A。4.【答案】D【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解析】【分析】 取AB物体的中点P分析,P点以上各点发出的光线,P点以下各点发出的光线三种情况进行分析。【解答】 (1)如图2(a)所示,取AB物体的中点P分析:从该点发光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应为平行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仍为平行光。但所有这些光线的位置均在凸透镜光心以下,所以这些光线不可能直接会聚成像,也不可能通过凸透镜会聚成像。P点以上各点发出的光线,情况与P点相似,但反射光线的位置更要向下移。P点以下各点发出的光线,情况虽与P点也相似,但反射光线的位置向上移,这些平行光可经凸透镜第二次折射,折射光线应会聚在左侧焦平面上的某点处。(2)如图(b)所示,点Q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平面镜反射、再经凸透镜折射后,在Q点正下方距主光轴相同距离的Q’处会聚成像,该像显然是倒立的、等大的。故选D。5.【答案】A【知识点】透镜的光路图【解析】【分析】设平行光束宽度为D,根据两个透镜焦点在透镜右侧重合,可得出两个焦距与D之间的关系式,再根据光心间为15cm。可求得f1和f2的数值。【解答】 设平行光束宽度为D,根据两个透镜焦点在透镜左侧重合,则有----①;由图(b)所示的两个透镜焦点在两透镜之间重合,则有----②,已知“焦距为f1的凸透镜与焦距为f2的凹透镜的主光轴重合,光心间为15cm”,由①②得:D=2d,f1=2f2。故A正确,而B、C、D错误。故选A。6.【答案】D【知识点】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解析】【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像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判断即可。【解答】如下图所示,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上时,此时肯定会在凸透镜另一侧二倍焦距上成一个等大、倒立的实像。此时平面镜在主光轴的上方,而实像成在主光轴的下方,因此没有光线射到平面镜上,自然不会形成虚像,故D正确,而A、B、C错误。故选D。7.【答案】C【知识点】光的折射规律【解析】【分析】 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改变,这是光的折射,当光线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改变。【解答】 从半球形玻璃砖B正上方沿图中虚线(中心线)方向往下看中心线对准的文字,字反射的光进入玻璃时都经过球心,沿法线传播,光的传播方向不变,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仍在字处,位置不变;但正方体玻璃砖A下的字反射的光除垂线那条外,都是斜射入玻璃砖中,在界面处会折射,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就是字的像,比字的位置高。即:A中看到的比实际的高,B中看到的与实际的一样高。故选C。8.【答案】B【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根据电路图可知,R0、R2并联后与R1串联,电流表A0测量R0中的电流,电流表A1测量R1中的电流(即干路中的电流),电流表A2测量R2中的电流;AC.根据并联电路两端电压相等可知ΔU1与ΔU2的关系;BD.先根据滑片移动的方向确定电路总电阻的变化,然后根据欧姆定律可知干路电流的变化,再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和欧姆定律可知通过R2电流的变化,最后并联电路电流规律可知ΔI0、ΔI1、ΔI2的关系。【解答】 根据电路图可知,R0、R2并联后与R1串联,电流表A0测量R0中的电流,电流表A1测量R1中的电流(即干路中的电流),电流表A2测量R2中的电流;AC.因为R0、R2并联,所以无论滑片如何移动,ΔU0和ΔU2的变化量相等,即ΔU0=ΔU2;在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压之和等于电源电压,而电源电压不变,因此ΔU0=ΔU2=ΔU1,故A、C错误;BD.当滑片向右移动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大,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小,由欧姆定律可知,干路电流I1变大;由U=IR可知,R1两端电压变大,则并联电路部分两端电压变小,由欧姆定律可知,通过定值电阻R2的电流I2变小;因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即I1=I0+I2,且I1变大,I2变小,所以通过滑动变阻器中的电流I0增大得更多,则ΔI0>ΔI1;因为R1<R2,且ΔU1=ΔU2,所以由可知ΔI1>ΔI2,故B正确,D错误;故选B。9.【答案】C【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由电路图可知,R2与R4串联后再与R5并联,它们再与R、R1、R3串联,电压表测电路图中电压表右侧总电阻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R5支路的电流。根据滑片的移动可知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变化,然后得出电路中总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R、R1、R3两端的电压变化,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判断出电压表示数的变化和并联部分的电压变化,根据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可知R2与R4串联支路的电流变化,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可知R5支路的电流变化。【解答】 由电路图可知,R2与R4串联后再与R5并联,它们再与R、R1、R3串联,电压表测电路图中电压表右侧总电阻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R5支路的电流。当R5的滑动触点向图中b端移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电路的总电阻变大,由可知,电路中的总电流变小,R、R1、R3两端的电压均变小,因电压表的示数等于电源的电压减去R两端的电压,所以,电压表的示数变大,即U变大,故A、D错误;因并联部分的电压等于电源的电压减去R、R1、R3两端的电压之和,所以,并联部分的电压变大,因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所以,由可知,R2与R4串联支路的电流变大,因R5支路的电流等于总电流减去R2与R4串联支路的电流,所以,R5支路的电流变小,即I变小,故B错误、C正确。故选:C。10.【答案】A【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1)由电路图可知,R1、R、R2串联,电压表V1测R1两端的电压,V2测R两端的电压,V3测电源的电压与R1两端的电压之差;根据滑片的移动判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电阻的变化,根据欧姆定律可知电路中电流的变化和R1两端的电压变化,从而判断①、②图线表示的电压表。(2)当滑片位于左端时,R1与R2串联,根据图像得出R1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R1的阻值,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表示出电源的电压。当滑片位于右端时,R1、R、R2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表示出电源的电压,联立等式求出电源的电压;(3)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得出电压表V3与V1之间的关系,即可判断图像。【解答】 (1)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右端滑到左端的过程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根据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大;根据U=IR可知,R1两端的电压变大,故①表示电压表V1、②表示电压表V2。(2)当滑片位于左端时,R1与R2串联,由(b)图像可知:R1两端的电压U1=4V,通过的电流I1=0.4A,则;电源的电压U=U1+I1R2=4V+0.4A×R2--------①当滑片位于右端时,R1、R、R2串联,由(b)图可知,I2=0.2A,R两端的电压UR=3V,U1'=2V,则电源的电压U=UR+U1'+I2R2=3V+2V+0.2A×R2--------②由①②两式可得:U=6V。(3)因V3测电源的电压与R1两端的电压之差,所以,当U1=4V、I1=0.4A时,V3的示数为U-U1=6V-4V=2V;当U1'=2V、I2=0.2A时,V3的示数为U-U1'=6V-2V=4V;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11.【答案】A,C,D【知识点】响度、音调与声源振动的关系【解析】【分析】AB.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发声体的频率大小有关;CD.声音的大小叫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大小有关。【解答】 A.编钟发出的声音频率与编钟的位置等因素有关,故A错误符合题意;B.敲P处比敲M处时,振动的频率大,音调高,敲M比敲N处时,编钟振动的体积小,振动的频率大,音调高,所以敲P处发出的声音频率高于敲N处的,故B正确不合题意;CD.响度的大小与振幅有关,振幅的大小与敲击的力的大小有关,所以敲P处时,钟的振幅不一定比敲M处时大;敲N处时,发出的声音响度不一定比敲M处时大,故C、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ACD。12.【答案】A,B,D【知识点】透镜的光路图【解析】【分析】 根据光线经透镜后会聚的特点,可判定此透镜为凸透镜,再根据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焦点,可知P点在焦点的左侧,然后即可判定OP和焦距的关系;同时可判断OQ和焦距的关系。【解答】 A.光线a若平行主光轴,OP恰好等于焦距;根据图中光线a传播方向,可判断点P应在焦点的左侧,所以此透镜焦距一定大于OP间距离,故A正确;B.光线b若平行主光轴,OQ恰好等于焦距;根据图中光线b传播方向,可判断点Q应在焦点的右侧,所以此透镜焦距一定小于OQ间距离,故B正确;C.根据光线折射后方向判断,光线发生了会聚,所以透镜是凸透镜,凸透镜所成的像可以是虚像,也可以是实像,故C错误;D.物体在距离光心O距离不同,像的性质、大小、位置等都会发生变化,成像情况取决于物体所处的位置,故D正确。故选ABD。13.【答案】A,C【知识点】电阻和电阻的串联、并联;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1)滑片P滑到a点时R1和滑动变阻器R2并联,电阻最小,流过电源的电流最大,对应图像的B点;滑片滑到b点时,R1被短路,电阻比滑到a点时电阻大,电流比滑到a点时小,对应图像的A点;根据欧姆定律列式结合图像即可求出电源电压和定值电阻R0与R2电阻的和;(2)由(1)知,滑动头滑到b点时得到图2中的A点,R1被短路,电流表A1和A2示数相等,根据图2得出I1与I2的关系,从而得出A点的纵坐标;(3)因为R1和R2的并联的总电阻小于R2的电阻,R1和R2的并联分得的电压小于R2分得的电压,根据知图2中B点对应的纵坐标小于0.75A。【解答】 滑片P滑到a点时R1和滑动变阻器R2并联,电阻最小,流过电源的电流最大,对应图像的B点;滑片滑到b点时,R1被短路,电阻比滑到a点时电阻大,电流比滑到a点时小,对应图像的A点;A.根据欧姆定律知,当滑动头P位于b点时,电源电压U=0.75(R2+R0)①图2中的C点,I1=1.0A,所以I2=0.5A,并联部分两支路电流相等,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得RPb=R1=4Ω,并联部分的总电阻为:;设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为R2,则电源电压有:U=1.0A(R0+R2-4Ω+R并)=1.0A(R0+R2-4Ω+2Ω)②联立①②得:U=6V,R2+R0=8Ω,故A正确;B.由A知R2+R0=8Ω,所以滑动变阻器R2的最大阻值小于8Ω,故B错误;C.由分析知,滑动头滑到b点时得到图2中的A点,R1被短路,电流表A1和A2示数相等,根据图2知I1=0.75A,所以I2也为0.75A,即图2中A点对应的纵坐标为0.75A,故C正确;D.图像在B点时,滑片P在a点,R1和滑动变阻器R2并联,再和R0串联;图像在A点时,滑片P在b点,R0和滑动变阻器R2串联;因为R1和R2的并联的总电阻小于R2的电阻,所以R1和R2的并联分得的电压小于R2分得的电压,根据知在R2电阻不变时,图2中B点对应的纵坐标小于图2中A点对应的纵坐标,即小于0.75A,故D错误。故选AC。14.【答案】指向下方;指向上方【知识点】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判断【解析】【分析】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由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来判定出电流磁场方向,然后判断小磁针N极的移动方向,从而即可求解。【解答】 均匀带负电的绝缘球体A,绕着自己的轴做逆时针旋转,形成顺时针方向的电流。由安培定则可知,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竖直向下,则A球上方小磁针的N极将指向下方,A球左侧的小磁针N极将指向上方,15.【答案】37;体温调节中枢【知识点】体温的控制【解析】【分析】人体体温调节主要是神经调节,辅以体液调节,维持产热和散热相对平衡,保持体温正常。【解答】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要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之下,如人体的体温之所以能维持稳定,主要是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正常人体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时,体温一般维持在37℃左右。 这个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受人体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控制的。故答案为:37;体温调节中枢16.【答案】;【知识点】电阻和电阻的串联、并联【解析】【分析】 根据导线的电阻为零可知两导轨外侧的两个弧可以剪掉了,然后分析内侧两弧并联,再判断出两弧的长度的取值范围为圆周到圆周即可求出a、b间电阻最小值与最大值。【解答】 当两根导线分别位于中间位置及与圆相切的位置时,内侧弧的长度最大,即圆周,此时a、b间电阻值最大,即;当两根导线分别距圆心为r时,内侧弧的长度最小,即圆周,此时a、b间电阻值最小,即。17.【答案】(1)平面镜;45(2)3m【知识点】作光的反射光路图【解析】【分析】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当人的眼睛看到灯的像时,人的眼睛和像在同一直线上;当人的眼睛,池子的边缘、灯在水中的像点在同一直线上时,此时人距离池子的距离最远,再远人就看不到灯在水中的像了,由此入手确定人到池子的最远距离。【解答】 (1)从甲图观察口看正前方时,整体好像是一个空箱子,实际上箱子中有一个倾斜的平面镜(如下图所示),人们看到的是箱子底面的像,是平面镜成像,因此镜面与箱底的夹角为45度;把纸币从空箱顶端的投币口投入,实际上纸币在平面镜后面,观众不能看见平面镜后面的纸币是因为光具有直线传播的性质,如图所示。(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以水面为平面镜做出灯S在水中的像S',因为SD=3m,所以S'D=3m。连接S'A并延长至人的眼睛,如下图所示,BC为人眼睛到地面的距离,AC为人到岸边的距离。由题意可知,DS'=3m,DA=5m,BC=1.8m,两个直角三角形ΔDAS'与ΔCAB相似。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所以;;人到池子的最远距离:。18.【答案】0.8;9.6【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分析电路可知,R1、R2、R3串联,电压表V1测量R1、R2两端总电压,电压表V2测量R2、R3两端总电压,根据串联电路分压特点计算R2的阻值,利用欧姆定律计算电路中电流,最后根据U总=I总R总计算总电压。【解答】根据图片可知,R1、R2、R3串联,电压表V1测量R1、R2两端总电压,电压表V2测量R2、R3两端总电压,在串联电路中,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即:;;解得:R2=3Ω;则电流表的示数为:;则总电压U总=I总R总=0.8A×(2Ω+3Ω+7Ω)=9.6V。19.【答案】16;180【知识点】光的反射【解析】【分析】 已知入射光线不变,根据反射光线转过的角度求出法线转过的角度,然后利用转过一圈的角度和法线转过的角度即可求出镜面的个数;又知道每秒钟扫描的次数和镜面的个数,求出每秒转的圈数,最后转化为一分钟转的圈数即可。【解答】 因为要求扫描的范围θ=45°,入射光线不变,所以反射光线要转过45°,即法线转过的角度为×45°=22.5°;也就是每个镜面所对应的圆心角是22.5°,这样镜鼓每转22.5°就会让激光照射到下一块镜子上,又重新开始扫描,所以镜面的数目=个;又因为每秒钟扫描48次,所以每秒钟转的圈数=转。那么每分钟转的圈数为3×60=180转,故镜鼓旋转的转速为180转/min。20.【答案】1;0.2【知识点】电阻和电阻的串联、并联【解析】【分析】已知AB间的电压和流经E、B,E、D两点间电阻个数,根据串联电路的电阻规律和欧姆定律解得电流的大小。【解答】 (1)从A经E流到B点的电流,经过串联后的两个电阻,故此时总电阻R1=4Ω+4Ω=8Ω,又电压U=8V,故流过直接接在E、B两点间电阻上的电流为;(2)E、D两点间电阻上的电流就是C、D两点间电流的一部分,按8Ω、4Ω、8Ω, 3路电阻的比例就是。C、D两点间等效电阻是2Ω,A-C-D-B支路总电流为,所以 E、D两点间电阻上的电流为A=0.2A。21.【答案】【知识点】电阻和电阻的串联、并联【解析】【分析】将所有电阻压到ABE平面,DC间电阻和CE间电阻没有电流通过,可视为断路,根据串并联规律即可求解等效电阻。【解答】 将所有电阻压到ABE平面如图所示:DC间电阻和CE间电阻没有电流通过,可视为断路,其等效电路图如图所示:根据串并联规律得:;解得:。22.【答案】2;2【知识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解析】【分析】 根据凸透镜的成像特点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规律分析解答。【解答】 (1)由题知,凸透镜主光轴上两倍焦距处有一点光源S;首先可以确定点光源S在凸透镜右侧两倍焦距处可以成一个等大的实像S1,这个实像又可以通过平面镜成一个虚像S2(平面镜成像)(2)点光源S通过平面镜可以成一个虚像S3,形成的这个虚像S3(相当于一个发光点)又可以通过凸透镜再成一个等大的实像S4(因S3在两倍焦距处的正下方,且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由于通过S4的光线不能被平面镜反射(或不能再射向平面镜),所以S4不能在平面镜中再成一个虚像;所以,会出现两个实像,两个虚像,即S能成四个像。如下图所示:23.【答案】(1)6V;1V(2)0.2A(3)10V-0V;10V-5V【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解析】【分析】 (1)分析电路的连接及电压表测量的电压,再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关系,找出等量关系,利用方程法可解出电源电压的值;(2)若将电压表V1、V2分别换为电流表A1、A2,分析电路的连接及各电流表测量的电流,由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求解;(3)由图可知,当滑片在上端时R'两边的电压最大,在最下端时R'两端的电压最小,根据电路的三种状态即可得出R'两端电压的变化范围;若F点导线折断时,电阻R'和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R串联,根据串联电路特点和欧姆定律求出R'两端的电压,再结合滑片的移动分析表达式,即可得出此时R'两端电压的变化范围。【解答】 (1)三只电阻串联,则它们两端各自的电压之和等于电源电压,V1测的是L1、L2两端的电压,V2测的是L2、L3两端的电压,若将L2、L3的位置调换后,V1测的是L1、L3两端的电压,变为5V,设三灯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1、U2、U3则,U1+U2=3V…①U2+U3=4V…②U1+U3=5V…③将①②③组成方程组,解得,U1=2V,U2=1V,U3=3V,则电源电压U=U1+U2+U3=2V+1V+3V=6V。(2)上题电路中,若将电压表V1、V2分别换为电流表A1、A2,开关闭合时,三个灯并联,等效图如下所示,电流表A1测灯L2、L3的电流,电流表A2测灯L2、L1的电流,电流表A测三个灯并联的总电流;因电流表A1、A2、A的示数分别1A、1.8A、2A,由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则L2中的电流分别为:IL2=2A-1.8A=0.2A,如下所示:(3)由图可知:当滑片在上端时,滑动变阻器与R'并联接到电源上,此时R'两端的电压最大为10V;当滑片在最下端时,电阻R'短路,此时R'两端的电压最小为0V。若F点导线折断时,电阻R'和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R串联;如果F点导线被折断,当滑片P接于R上端时,R'直接接到电源上,R'获得最大电压为10V;当滑片P接于R下端时,相当于R'与R串联后接于A、B之间,由于R'=R,故此时R'获得最小电压为。24.【答案】(1)偏小;偏大(2)甲【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1)电流表外接适合测量阻值比较小的电阻,此时测量的电压是准确的,测量的电流是定值电阻和电压表两部分电流之和,电流值虽然偏大,但由于电阻的阻值较小,而电压表的内阻较大,根据并联电路中电流与电阻的比例关系知通过电压表的电流比较小,对测量电阻没有影响。(2)电流表内接适合测量阻值比较大的电阻,此时测量的电流是准确的,测量的电压是定值电阻和电流表的总电压,电压值虽然偏大,但由于电阻的阻值较大,而电流表的内阻较小,根据串联电路中电压与电阻的比例关系知电流表分得的电压较小,对测量电阻没有影响。【解答】 (1)图甲是电流表外接电路,电压表是测量Rx两端的电压,而电流表测量的是通过Rx的电流和通过电压表的电流之和,由知电流值偏大,故Rx的测量值偏小;图乙是电流表内接电路,电流表是测量通过Rx的电流,而电压表测量的是Rx和电流表两端的总电压,由知电压值偏大,故Rx的测量值偏大。(2)当选择图甲时,由于电压表的内阻是Rx电阻的50倍,故通过电流表的电流比通过Rx的电流多出50分之一,这个多出的数值在误差的范围之内,测量值能够真实反映电阻的大小;当选择图乙时,由于Rx是电流表内阻的10倍,故电压表测量的电压比Rx两端的电压多出十分之一,这个偏差比较大,不适合用来测量Rx的电阻,即当待测电阻阻值比较小时要采取电流表外接的方式测量电阻,故应该选择甲。25.【答案】(1)电路中电流小于电流表的分度值无法精确测量(2)1;电阻箱;R(3)断开S1;【知识点】伏安法测电阻的探究实验【解析】【分析】(1)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最大电流分析;(2)根据等效替代法分析;(3)在没有电流表情况下,通过开关的转换,使电压表分别测量出电源电压和待测电阻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及分压原理求解。【解答】 (1)由已知条件可知,未知电阻Rx的阻值约为150Ω,因为电源电压为3V,由欧姆定律,电路中的最大电流:,电路中电流小于电流表的分度值无法精确测量电路中的电流太小,所以不能用伏安法测出该电阻的值。(2)正确连接电路后,小明先将开关S拨至1,调节变阻器的滑片至某一位置,记下此时电压表的示数U1;再将开关S拨至另一位置,调节电阻箱,使电压表的示数恰为U1,记下电阻箱的示数为R,根据等效替代法,R即为待测电阻的大小;(3)①闭合S、S1,用电压表测出电源的电压为U;②断开S1,用电压表测出待测电阻Rx两端的电压为U1;③在①中,电压表测电源电压U,在②中,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待测电阻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已知电阻的电压为U-U1;根据分压原理:;待测电阻。26.【答案】37.3cm【知识点】光的反射【解析】【分析】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确定光线的路径,进一步作反射光线关于L1轴对称图形,根据三角形的数学知识可知光线传播的等效路径,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知识计算从A点开始到最后一次反射点,光线所走的路程是多少。【解答】 如图所示:L1第一次反射的光线为BC,根据平面反射的对称性可知BC'=BC,∠BOC'=α,同理光线BC经L2第一次反射的光线为CD,且CD'=CD,∠COD'=α,根据三角形的数学知识可知A、B、C'、D'四点在同一直线上,由图可知A点发出的垂直于L2的光线射向L1后在两镜间反复反射,与光线沿着直线AB传播是等效的,设N'是第n次反射后的入射点,且该次反射后光线平行于某一镜面射出,则n应满足的关系为nα<90°≤(n+1)α,解得:n=5,则从A点开始到最后一次反射点,光线所走的路程是:AN'=OA×tan5α=10cm×3.73=37.3cm。27.【答案】(1)2ΔU(2)【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1)把 A、C两个接线柱接到M、N之间,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最左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最大阻值,闭合开关S,电流表示数为I1,根据欧姆定律表示电压表示数,将滑片移至最右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0,电流表示数为2I1,根据欧姆定律表示电源电压即此时电压表示数,整个过程中电压表的示数变化了ΔU,进一步表示ΔU,据此计算电源电压;(2)先用导线把 A、B接线柱连接起来,再将 A、C接线柱接入M、N之间,此时接入电路的电阻为RAC',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最右端,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0,闭合开关S,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6I1,根据欧姆定律可得电源电压,进一步计算此时接入电路的电阻,比较A、C两次接入电路的电阻大小可知盒内两电阻的连接方式,进一步计算两电阻的阻值。【解答】 (1)由图可知电压表测A、C两端的电压,把 A、C两个接线柱接到M、N之间,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最左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最大阻值,闭合开关S,电流表示数为I1,根据U=IR可得电压表示数为I1×RAC,将滑片移至最右端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0,电流表示数为2I1,根据欧姆定律可得电源电压即电压表示数:U=2I1×RAC,整个过程中电压表的示数变化了ΔU,所以2I1×RAC-I1×RAC=ΔU,即I1×RAC=ΔU,则电源电压U=2ΔU;(2)先用导线把 A、B接线柱连接起来,再将 A、C接线柱接入M、N之间,此时接入电路的电阻为RAC',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至最右端,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0,闭合开关S,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6I1,根据欧姆定律可得电源电压U=6I1×RAC'=2ΔU,解得,由(1)可知,所以RAC'<RAC,即用导线把 A、B接线柱连接起来,A、C之间的电阻变小,所以盒内两电阻串联,盒内两电阻的阻值分别为:,,如图:。28.【答案】(1)不可以,理由: 因为R0起到分压限流,保护电路元件的作用 。(2)因滑动变阻器的电阻与其接入电路的长度成正比,且对地磅施加压力F时,弹簧的长度会缩短d,所以,当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地磅上时,弹簧形变量为d',有;即此时的弹簧缩短了,设此时滑动变阻器的阻值为R'。则;所以此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值:(3),刻度特点:电流表的示数与物体的质量不成正比,所以造成刻度盘上的刻度不均匀(4)不好,因为刻度盘上的刻度仍然不均匀(5),特点:电压与质量成正比,反应质量的刻度线均匀【知识点】欧姆定律及其应用【解析】【分析】 (1)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0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电流表有烧坏的可能,据此可知定值电阻R0的作用;(2)根据F=G=mg表示出地磅上所放物体的质量是m对磅秤的压力,进一步求出滑片下移的距离,求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3)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总电阻,根据电阻的串联求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再根据“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为R、总长度为L”求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长度,进一步求出滑片下移的距离,根据“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成正比”和“弹簧下移l时,受到的压力F求出此时地磅上所放物体的重力,再根据F=G=mg求出地磅上所放物体的质量;(4)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得出电压表的示数,然后分析表达式即可判断电压表的刻度盘上的刻度是否均匀;(5)由图4可知,滑片的移动不能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大小,但可以改变电压表所测部分的电阻,根据F=G=mg表示出地磅上所放物体的质量是m对磅秤的压力,进一步求出滑片下移的距离,求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根据电阻的串联表示出电路中的电流,进一步表示出电压表的示数即可得出答案。【解答】 (1)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为0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大,电流表有烧坏的可能,则定值电阻R0的作用是保护电路,所以不可以去掉R0;(3)此时电流表示数的表达式:,由表达式可知,电流表的示数与物体的质量不成正比,所以造成刻度盘上的刻度不均匀;(4)电压表的示数为滑动变阻器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减去定值电阻R0的电压,故U'=U-IR0=U-,由表达式可知,电压表的示数与物体的质量不成正比,所以造成刻度盘上的刻度不均匀,故这样改仍然不好;(5)改进的电路如图所示:滑片的移动不能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大小,但可以改变电压表所测部分的电阻,设地磅上放上质量为m的物体时弹簧缩短量为d″,则,此时变阻器根据电压表并联部分的电阻,根据欧姆定律,此时电路中的总电流为,所电压表的示数为U'=IR″==;由表达式可以看出,电压与质量成正比,反应质量的刻度线均匀。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宁波市宋诏桥中学、曙光中学、钟公庙中学等2023-2024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科学培优联考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宁波市宋诏桥中学、曙光中学、钟公庙中学等2023-2024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科学培优联考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