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中语文 作文 主题素材:书香中国主题素材:书香中国01/主题阐释/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欧阳修有言:“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意思是,安身立命之前应该以学习为主要的,在学习之前应该以读书为主要的根本。可见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影响人的一生。02/人物故事//刘向:“学无迟暮”/刘向,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曾校阅群书,撰成《别录》,为中国目录学之祖。另有《洪范五行传》《新序》《说苑》《列女传》传世。刘向在《说苑》中,收录了晋平公与师旷的一段对话,这段对话讲的是“读书无迟暮”的话题。晋平公问于师旷(春秋时盲人乐师)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暗)行乎?”从刘向的记述来看,人生读书学习,70岁开始也不晚,少年、壮年、老年时期,读书学习,各有风景,不分早晚,何谈迟暮?【解读】师旷利用“暮”字多义的特点,故意将“暮”理解为“傍晚”,让晋平公点燃烛灯。连用三个比喻巧妙地指出老年时读书虽然赶不上少年和壮年,但还是大有裨益,最终说服晋平公,达到了劝学的目的。对于学习来说,随时都可以开始,没有早晚之分,只要肯付出,就会有所收获。/习近平总书记的读书故事/书,陪伴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1969年新年刚过,辗转火车、卡车、徒步,不到16岁的习近平,从北京来到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村里人对他的第一印象是,“这个瘦高的后生有两个很沉的箱子”。直到与习近平相熟了之后,他们才知道,两个箱子里,原来装的满满都是书。乡亲们记得:炕上都是书”“有时吃饭也拿着书”,干了一天活后,晚上他还点着煤油灯看“砖头一样厚的书”。“当时的文学经典,能找到的我都看了,到现在脱口而出的都是那时读到的东西。”习近平回忆知青岁月的读书经历,听说一位从北京来的知青有《浮士德》,他徒步30里去借;读诗词读得兴奋了,干脆跑到院子里放声朗诵,读过后喜欢的诗词大多都要背下来;读到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怎么办?》,他效仿主人公磨练意志,把褥子撤了,睡在光板炕上,一到雨雪天就出去摸爬滚打。2013年五四青年节,参加主题团日活动时,总书记又谈起当年情景:“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拴到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我并不觉得农村7年时光被荒废了,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时候打下来的。”【解读】习总书记曾告诉学生们,自己在青少年时代非常喜欢阅读中华文化典籍,珍惜阅读时间,坚持一点一滴学习。“直到现在,一有空就会拿起一本翻一翻,每次都觉得开卷有益。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同一座宝藏,一旦探秘其中,就会终生受用。”/杜权成:书香由小家飘向大家/2019年7月27日,第29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十大读书人物”在西安揭晓,湖北省谷城县五山镇一中教师杜权成当选。1992年师范毕业后,杜权成志愿在谷城县最边远的张湾小学支教。看到孩子们课余生活贫乏,喜欢书画的他有意识地收集名家字画和图书,让山区孩子也能接触高雅艺术。27年来,他珍藏书画2400多件、图书3万多册,多方“化缘”,自筹200多万元建立了杜权成书画收藏馆和农家书屋,内设展览厅、创作室、图书馆、阅览室、学术报告厅等功能室。杜权成图书馆坚持免费借阅,常年向镇内各中小学免费租借图书,支持班级图书角建设。开放十几年来,已接待20余万人次来此阅读、学习书画、听报告、接受辅导,多数读者是居民和中小学生。节假日,这里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其创建的“杜老师书友会”已发展会员上千人,每月坚持开展阅读分享活动,有力带动了当地的爱读之风。“我们一家是读书的受益者。”杜权成说,他们夫妇俩都是中师毕业,然后进修了专科和本科,自学书画、写作、摄影、民间文艺等。女儿杜天娇自幼爱好读书,以谷城县中考状元身份考入襄阳五中,高考以优异成绩考入四川大学,去年被推优保研浙江大学提前攻读博士研究生。在杜权成带动下,五山镇阅读蔚然成风,去年五山镇荣获襄阳市“书香乡镇”荣誉。【解读】读书、藏书、用书、教书、写书,杜权成被人们称为“五书先生”。他既是一位优秀的中学教师,也是一位道德楷模,严以律己,终生学习。学生时代,杜权成是读书的受益者,成年后他便回馈社会,不仅自己勤学、乐学,还带动了一大批人热爱学习。书香由小家飘向大家,杜权成无愧于“全国十大读书人物”的荣誉称号。/郑勋:“读史培养我古典朴素的心性”/郑勋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半年多,在一家企业做设计工作。他喜欢历史,就去读第一手的文献,把《三国志》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对那段遥远岁月胸中明了之后,又自己提笔把历史倒过来推演,写了一部让人称奇的《逆三国志》。郑勋上中学时就开始读《三国志》。那时,电视里放《新三国》连续剧,电脑上有三国题材的游戏,郑勋和不少同龄人一样,对那段风云激荡的历史非常神往。中学生能把120回的《三国演义》小说看下来就值得称赞了,郑勋却出人意料地买了中华书局出版的裴松之注《三国志》。真正开始啃起这本文言史乘,郑勋才发现自己的积累远远不足。历史不是孤立的片断,而是一条长河中的波纹。“三国志所记载的人物,随口说出西周、春秋战国时的历史典故,我一无所知。”靠着耐心、毅力和对三国历史的热爱,靠着各类资料的帮助,他把这部纪传体史书中的一个个人物故事都读了下来。读完一遍,再读一遍。他打趣说:“三国游戏里能力值70以上的人物,传记都看得烂熟了。”三国的时代精神是英雄辈出,郑勋心向往之的,也正是这股驰骋纵横的英雄气、奋斗劲。进入大学后,他加入国学社,指导老师是名列“杭电四大才子”之一的范江涛,他诠释的魏晋风度,让郑勋心潮澎湃。另一位“才子”杨子飞老师,每周末举办读书会,开讲国学经典,郑勋也经常跑去参加。大学期间,除了经常温习《三国志》,他还读了其他不少史书,文史积淀不断丰厚,更开笔写《逆三国志》。“希望借此重新演绎三国英雄形象,再现中华慷慨浩然之气,也是对当前一些网络文艺作品‘华而不实、虚浮于表’的矫正。”【解读】在郑勋看来,潜心读史能让人沉静,培养古典朴素的心性,提升格局,获得面对当下生活的力量。“我读《三国志》时,每每折服于那些名臣良将的人格魅力。”郑勋说,如果读完诸葛亮的生平,只是拿来卖弄、调侃甚至曲解,在碎片化阅读时代随波逐流,那就背离了读史的初衷。03/社会观察/八部门印发《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等八部门日前印发《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开展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方案》提出,把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与开展红色教育、实践体验、志愿服务等紧密结合起来。有效利用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科技馆等社会公共资源,鼓励各地遴选一批青少年学生阅读基地。《方案》提出,通过3到5年的努力,使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广泛深入开展,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得到切实加强。加强数字资源建设,有效利用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博物馆等平台,加强适宜、优质、多样、健康的阅读资源建设,服务学生处处可读、时时能读。《方案》提出,创新读书行动载体。各地各校要因地因校制宜,充分利用重要传统节日和节气、重大节庆和纪念日、国家重大活动和重要事件,有针对性地组织丰富多彩、主题鲜明的读书月、读书周、读书节活动,着力打造富有吸引力、影响力的青少年学生读书品牌项目。实施名家领读行动,邀请专家学者和大国工匠、榜样人物等进校园,利用公共文化场所等,开展领读指导。实施“典耀中华”主题读书行动,加强中华传统经典、红色经典和当代经典阅读,引导青少年学生热爱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解读】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通知,发布《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实施“典耀中华”主题读书行动,以引导学生“加强中华传统经典、红色经典和当代经典阅读”。读经典,是与人类历史上的文化巨人对话的过程,也是一个真正的、切实地与“名师大家”交流的过程。读经典就像站在巨人肩膀上。一个人的气象有多大,抱负有多宏伟,总是与他贯古今、通中外的天下情怀有着密切关系。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需要经典阅读作“底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