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绝密★启用前怀仁市大地学校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6月月考高一生物(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Ⅰ卷一. 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支原体是目前人类已知的最小的单细胞原核生物,某些支原体感染人体后会引起发烧、咳嗽等症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支原体主要以RNA作为遗传物质B. 支原体与其他细胞生物共用同一套密码子C. 组成支原体的蛋白质在人体细胞核糖体上合成D. 支原体的DNA上含有多个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2. 下列有关某雄性生物体中各细胞分裂示意图的判断,正确的是( )A. 图①处于减数分裂Ⅰ的中期,细胞内有2对姐妹染色单体B. 图②处于减数分裂Ⅱ的后期,细胞内有2对姐妹染色单体C. 图③处于减数分裂Ⅱ的中期,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为8条D. 四幅图可排序为①③②④,出现在该生物体精子的形成过程中3. 某一个双链DNA分子的一条链上的鸟嘌呤与胞嘧啶之和占DNA全部碱基数的19%,胸腺嘧啶占该链碱基数的20%,则相对应的另一条链上的胸腺嘧啶占DNA全部碱基数的( )A 20% B. 21% C. 40% D. 42%4. 某生物含有3对同源染色体,分别用A/a、B/b和C/c表示,不考虑互换,其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和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分别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的种类数比为( )A. 4:1 B. 2:1 C. 1:2 D. 1:15. 如图为某RNA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的增殖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①过程需要逆转录酶B. ①③过程所需原料相同C. 该病毒的RNA不能直接做为翻译的模板D. ①②③过程都遵循中心法则6. 下列有关动物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叙述,错误的是( )A. 初级精母细胞含两条×染色体,初级卵母细胞含四条X染色体B. 精子的形成过程需要经过变形,而卵细胞的形成不需要经过变形C. 精子产生过程与雄性激素有关,卵细胞的产生过程与雌性激素有关D. 一个精原细胞和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数量不同7. 某班级分组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时,采用了如下流程:制作脱氧核苷酸→制作脱氧核苷酸链→制作双链DNA→螺旋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制作脱氧核苷酸时,将磷酸和碱基连在脱氧核糖的特定位置B. 制作脱氧核苷酸链时,相邻脱氧核苷酸的磷酸基团直接相连C. 制作双链DNA时,两条链之间碱基A与T配对,G与C配对D. 各组DNA模型的碱基序列往往不同,反映了DNA分子的多样化8. 图为人体某早期胚胎细胞生长发育示意图,图中甲~戊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b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丁与戊因遗传物质不同而发生分化B. 乙和丙的染色体组成不同C. a过程是有丝分裂,b是细胞分化D. 甲、丁、戊中的蛋白质完全不相同9. 下列能说明细胞已发生分化的依据是( )A. 细胞中有胰岛素的mRNA B. 缺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C. 具有天花病毒抗体的基因 D. RNA聚合酶结合到DNA上10. 如图所示为某真核生物多聚核糖体合成肽链的过程,下列有关该过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图中有三条肽链,根据肽链长短可以判断,核糖体移动方向是从右向左B. 因为模板相同,所以多聚核糖体合成的多条肽链的氨基酸排列顺序相同C. 若合成某条肽链时用到了45个密码子,则该肽链中至少含有44个氨基酸D. mRNA上结合的核糖体越多,合成一条肽链所需的时间越短11. 下图表示同一生物体内不同体细胞的基因表达状况,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图中黑色方框表示表达的基因B. 图中3种细胞的基因组成具有特异性差异C. 图解可说明细胞的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 图中白色方框表示“沉默”的基因12. 下列表示某同学制作的脱氧核苷酸结构模型(表示脱氧核糖、表示碱基、表示磷酸基团),其中表示正确的是( )A. B. C. D.13. 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②在次级精母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③着丝点在第一次分裂后期一分为二④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减半,DNA数不变⑤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⑥联会后染色体复制,形成四分体⑦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第二次分裂的末期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①⑤ D. ⑥⑦14. 如欲观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可选用的材料是( )A. 马蛔虫受精卵 B. 桃花雌蕊 C. 小鼠睾丸 D. 叶芽15. 艾弗里做了如图所示的若干组重复实验,对其结果的分析最合理的是A. 每组培养皿中的全部菌落都是光滑型B. 每组培养皿中都长有部分光滑型菌落C. 只有部分培养皿中全部菌落都是光滑型D. 只有部分培养皿中有少数光滑型菌落16. 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碱基间的氢键共有260个。该DNA分子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多次后共消耗游离的嘌呤类脱氧核苷酸1500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DNA分子经复制后产生了16个DNA分子B. 若一条链中(A+G)/(T+C)<1,则其互补链中该比值也小于1C. 若一条链中A:T:G:C=1:2:3:4,则其互补链中A:T:G:C=4:3:2:1D. 该DNA分子片段中共有腺嘌呤60个,复制多次后含有14N的DNA分子占7/817. 假定某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4,下图中②③④⑤⑥细胞所处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为③⑤⑥B. ②③④为减数分裂,分别为第一次分裂的前、中、后期C. ④⑥分别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 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④⑤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18. 某精原细胞(8 条染色体)的 DNA 分子用 15N 标记后置于含 14N 的培养基中培养,经 过细胞分裂得到 4 个子细胞。下列推断正确的A. 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含 15N 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为 50%B. 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含 15N 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为 100%C. 若进行有丝分裂,则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中含 14N 的染色单体有 8 条D. 若进行减数分裂,则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中含 14N 的染色单体有 4 条19. 如图为DNA复制可能的两种方式,甲组实验用15N(无半衰期)标记细菌的DNA后,将细菌 放在只含14N的培养基中繁殖一代,提取子代细菌的DNA进行离心分析;乙组实验用甲组培养的子代细菌放在只含14N的培养基中繁殖一代,提取子代细菌的DNA进行离心分析。 下列有关甲、乙两组实验结果与结论的分析,正确的是( )A. 只分析甲组离心管中条带的数量与位置可确定复制方式B. 只分析甲组离心管中放射性分布的位置可确定复制方式C. 只分析乙组离心管中条带的数量可确定复制方式D. 只分析乙组离心管中放射性分布的位置可确定复制方式20. 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受精卵中全部染色体来自父母双方且各占一半B. 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双方的细胞核可相互融合C. 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相同D. 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的识别是通过细胞膜流动性完成的第Ⅱ卷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50分。21. 果蝇的翅有长翅和残翅两种,分别由A和a控制。遗传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长翅果蝇幼虫正常的培养温度为25℃,将孵化后4~7天的长翅果蝇幼虫放在35~37℃的环境中处理6~24小时后,得到了一些残翅果蝇,这些残翅果蝇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请回答下列问题:(1)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一对__________性状。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互为__________。(2)残翅果蝇的遗传物质__________(填“发生”或“未发生”)改变,因为__________。(3)温度影响果蝇翅的发育,主要是因为温度影响果蝇发育过程中__________的活性。而这种物质又是由基因经__________过程合成的。(4)此实验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__________控制的。22. 作为生物学的核心规律之一,中心法则反映了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a表示__________过程,需要的原料为__________, 需要解旋酶、__________酶参与。(2)RNA复制酶可以参与________(用字母表示)过程。该过程需要的原料为______(3)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内可发生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过程。菠菜根尖分生区细胞中可发生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过程。(4)1970年,科学家在致癌的病毒中发现了逆转录酶,则此酶参与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过程,该过程的模板是__________,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____________。(5)b过程为_____,需要________酶参与。23. 下图为某家系单基因遗传病(基因用A、a表示)的系谱图,据图回答:(1)此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2)Ⅲ2和Ⅲ5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3)若Ⅲ1与一个该病女性携带者婚配,则他们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是_____。(4)如果Ⅲ1患有红绿色盲(基因b),其双亲色觉正常,则Ⅱ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若Ⅱ1和 Ⅱ2再生一个孩子,两病兼患的概率是__________。24. 某小组利用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进行两组杂交实验,杂交涉及的四对相对性状分别是:红果(红)与黄果(黄),子房二室(二)与多室(多),圆形果(圆)与长形果(长),单一花序(单)与复状花序(复)。实验数据如下表:组别 杂交组合 F1表现型 F2表现型及个体数甲 红二×黄多 红二 450红二、160红多、150黄二、50黄多红多×黄二 红二 460红二、150红多、160黄二、50黄多乙 圆单×长复 圆单 660圆单、90圆复、90长单、160长复圆复×长单 圆单 510圆单、240圆复、240长单、10长复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控制甲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上,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乙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填“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某同学若用“长复”分别与乙组的两个F1进行杂交,结合表中数据分析,其子代的统计结果不符合的__________________的比例。25. 下图表示人体内苯丙氨酸的代谢途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导致苯丙酮尿症的直接原因是患者的体细胞中缺少____,致使体内的苯丙氨酸不能沿正常途径转变为酪氨酸,只能转变为苯丙酮酸。苯丙酮酸在体内积累过多就会对婴儿的_____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使其智力低下,且患者尿味异样。(2)如果一对患白化病的夫妻(酶①基因均正常)生了2个正常的孩子,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由此可见,基因与性状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3)若在其他条件均正常的情况下,直接缺少酶③易使人患_____症。(4)从以上实例可以看出,基因通过控制______来控制______,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绝密★启用前怀仁市大地学校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6月月考高一生物(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Ⅰ卷一. 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支原体是目前人类已知的最小的单细胞原核生物,某些支原体感染人体后会引起发烧、咳嗽等症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支原体主要以RNA作为遗传物质B. 支原体与其他细胞生物共用同一套密码子C. 组成支原体的蛋白质在人体细胞核糖体上合成D. 支原体的DNA上含有多个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答案】B2. 下列有关某雄性生物体中各细胞分裂示意图的判断,正确的是( )A. 图①处于减数分裂Ⅰ的中期,细胞内有2对姐妹染色单体B. 图②处于减数分裂Ⅱ的后期,细胞内有2对姐妹染色单体C. 图③处于减数分裂Ⅱ的中期,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为8条D. 四幅图可排序为①③②④,出现在该生物体精子的形成过程中【答案】D3. 某一个双链DNA分子的一条链上的鸟嘌呤与胞嘧啶之和占DNA全部碱基数的19%,胸腺嘧啶占该链碱基数的20%,则相对应的另一条链上的胸腺嘧啶占DNA全部碱基数的( )A. 20% B. 21% C. 40% D. 42%【答案】B4. 某生物含有3对同源染色体,分别用A/a、B/b和C/c表示,不考虑互换,其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和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分别产生的精子和卵细胞的种类数比为( )A. 4:1 B. 2:1 C. 1:2 D. 1:1【答案】D5. 如图为某RNA病毒侵入宿主细胞后的增殖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①过程需要逆转录酶B. ①③过程所需原料相同C. 该病毒的RNA不能直接做为翻译的模板D. ①②③过程都遵循中心法则【答案】A6. 下列有关动物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初级精母细胞含两条×染色体,初级卵母细胞含四条X染色体B. 精子的形成过程需要经过变形,而卵细胞的形成不需要经过变形C. 精子产生过程与雄性激素有关,卵细胞的产生过程与雌性激素有关D. 一个精原细胞和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数量不同【答案】A7. 某班级分组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时,采用了如下流程:制作脱氧核苷酸→制作脱氧核苷酸链→制作双链DNA→螺旋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制作脱氧核苷酸时,将磷酸和碱基连在脱氧核糖的特定位置B. 制作脱氧核苷酸链时,相邻脱氧核苷酸的磷酸基团直接相连C. 制作双链DNA时,两条链之间的碱基A与T配对,G与C配对D. 各组DNA模型的碱基序列往往不同,反映了DNA分子的多样化【答案】B8. 图为人体某早期胚胎细胞生长发育示意图,图中甲~戊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b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丁与戊因遗传物质不同而发生分化B. 乙和丙的染色体组成不同C. a过程是有丝分裂,b是细胞分化D. 甲、丁、戊中蛋白质完全不相同【答案】C9. 下列能说明细胞已发生分化的依据是( )A. 细胞中有胰岛素的mRNA B. 缺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C. 具有天花病毒抗体的基因 D. RNA聚合酶结合到DNA上【答案】A10. 如图所示为某真核生物多聚核糖体合成肽链的过程,下列有关该过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图中有三条肽链,根据肽链长短可以判断,核糖体移动方向是从右向左B. 因为模板相同,所以多聚核糖体合成的多条肽链的氨基酸排列顺序相同C. 若合成某条肽链时用到了45个密码子,则该肽链中至少含有44个氨基酸D. mRNA上结合的核糖体越多,合成一条肽链所需的时间越短【答案】D11. 下图表示同一生物体内不同体细胞的基因表达状况,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图中黑色方框表示表达的基因B. 图中的3种细胞的基因组成具有特异性差异C. 图解可说明细胞的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 图中白色方框表示“沉默”的基因【答案】B12. 下列表示某同学制作的脱氧核苷酸结构模型(表示脱氧核糖、表示碱基、表示磷酸基团),其中表示正确的是( )A. B. C. D.【答案】D13. 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减数分裂包括两次连续的细胞分裂②在次级精母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③着丝点在第一次分裂后期一分为二④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减半,DNA数不变⑤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⑥联会后染色体复制,形成四分体⑦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第二次分裂的末期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①⑤ D. ⑥⑦【答案】C14. 如欲观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可选用的材料是( )A. 马蛔虫受精卵 B. 桃花雌蕊 C. 小鼠睾丸 D. 叶芽【答案】C15. 艾弗里做了如图所示的若干组重复实验,对其结果的分析最合理的是A. 每组培养皿中全部菌落都是光滑型B. 每组培养皿中都长有部分光滑型菌落C. 只有部分培养皿中全部菌落都是光滑型D. 只有部分培养皿中有少数光滑型菌落【答案】D16. 用15N标记含有100个碱基对的DNA分子片段,碱基间的氢键共有260个。该DNA分子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多次后共消耗游离的嘌呤类脱氧核苷酸1500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DNA分子经复制后产生了16个DNA分子B. 若一条链中(A+G)/(T+C)<1,则其互补链中该比值也小于1C. 若一条链中A:T:G:C=1:2:3:4,则其互补链中A:T:G:C=4:3:2:1D. 该DNA分子片段中共有腺嘌呤60个,复制多次后含有14N的DNA分子占7/8【答案】A17. 假定某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4,下图中②③④⑤⑥细胞所处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图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为③⑤⑥B. ②③④为减数分裂,分别为第一次分裂的前、中、后期C. ④⑥分别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 ②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④⑤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答案】C18. 某精原细胞(8 条染色体)的 DNA 分子用 15N 标记后置于含 14N 的培养基中培养,经 过细胞分裂得到 4 个子细胞。下列推断正确的A. 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含 15N 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为 50%B. 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含 15N 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为 100%C. 若进行有丝分裂,则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中含 14N 的染色单体有 8 条D. 若进行减数分裂,则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中含 14N 的染色单体有 4 条【答案】B19. 如图为DNA复制可能的两种方式,甲组实验用15N(无半衰期)标记细菌的DNA后,将细菌 放在只含14N的培养基中繁殖一代,提取子代细菌的DNA进行离心分析;乙组实验用甲组培养的子代细菌放在只含14N的培养基中繁殖一代,提取子代细菌的DNA进行离心分析。 下列有关甲、乙两组实验结果与结论的分析,正确的是( )A. 只分析甲组离心管中条带的数量与位置可确定复制方式B. 只分析甲组离心管中放射性分布的位置可确定复制方式C. 只分析乙组离心管中条带的数量可确定复制方式D. 只分析乙组离心管中放射性分布的位置可确定复制方式【答案】A20. 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受精卵中全部染色体来自父母双方且各占一半B. 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双方细胞核可相互融合C. 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染色体数相同D. 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的识别是通过细胞膜流动性完成的【答案】D第Ⅱ卷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50分。21. 果蝇的翅有长翅和残翅两种,分别由A和a控制。遗传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长翅果蝇幼虫正常的培养温度为25℃,将孵化后4~7天的长翅果蝇幼虫放在35~37℃的环境中处理6~24小时后,得到了一些残翅果蝇,这些残翅果蝇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请回答下列问题:(1)果蝇的长翅和残翅是一对__________性状。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互为__________。(2)残翅果蝇的遗传物质__________(填“发生”或“未发生”)改变,因为__________。(3)温度影响果蝇翅的发育,主要是因为温度影响果蝇发育过程中__________的活性。而这种物质又是由基因经__________过程合成的。(4)此实验说明生物的性状是由__________控制的。【答案】(1) ①. 相对 ②. 等位基因(2) ①. 未发生 ②. 这些残翅果蝇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3) ①. 酶 ②. 转录和翻译(4)基因和环境共同22. 作为生物学的核心规律之一,中心法则反映了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a表示__________过程,需要原料为__________, 需要解旋酶、__________酶参与。(2)RNA复制酶可以参与________(用字母表示)过程。该过程需要的原料为______(3)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内可发生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过程。菠菜根尖分生区细胞中可发生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过程。(4)1970年,科学家在致癌的病毒中发现了逆转录酶,则此酶参与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过程,该过程的模板是__________,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____________。(5)b过程为_____,需要________酶参与。【答案】(1) ①. DNA复制 ②. 脱氧核苷酸 ③. DNA聚合(2) ①. e ②. 核糖核苷酸(3) ①. b、c ②. a、b、c(4) ①. d ②. RNA ③. RNA(5) ①. 转录 ②. RNA聚合23. 下图为某家系单基因遗传病(基因用A、a表示)的系谱图,据图回答:(1)此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2)Ⅲ2和Ⅲ5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3)若Ⅲ1与一个该病女性携带者婚配,则他们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是_____。(4)如果Ⅲ1患有红绿色盲(基因b),其双亲色觉正常,则Ⅱ2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若Ⅱ1和 Ⅱ2再生一个孩子,两病兼患的概率是__________。【答案】 ①. 常染色体隐性 ②. ③. ④. AaXBXb ⑤.24. 某小组利用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进行两组杂交实验,杂交涉及的四对相对性状分别是:红果(红)与黄果(黄),子房二室(二)与多室(多),圆形果(圆)与长形果(长),单一花序(单)与复状花序(复)。实验数据如下表:组别 杂交组合 F1表现型 F2表现型及个体数甲 红二×黄多 红二 450红二、160红多、150黄二、50黄多红多×黄二 红二 460红二、150红多、160黄二、50黄多乙 圆单×长复 圆单 660圆单、90圆复、90长单、160长复圆复×长单 圆单 510圆单、240圆复、240长单、10长复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控制甲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上,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乙组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填“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某同学若用“长复”分别与乙组的两个F1进行杂交,结合表中数据分析,其子代的统计结果不符合的__________________的比例。【答案】 ①. 非同源染色体 ②. F2中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符合9∶3∶3∶1 ③. 一对 ④. F2中每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都符合3∶1,而两对相对性状表现型的分离比不符合9∶3∶3∶1 ⑤. 1∶1∶1∶125. 下图表示人体内苯丙氨酸的代谢途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导致苯丙酮尿症的直接原因是患者的体细胞中缺少____,致使体内的苯丙氨酸不能沿正常途径转变为酪氨酸,只能转变为苯丙酮酸。苯丙酮酸在体内积累过多就会对婴儿的_____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使其智力低下,且患者尿味异样。(2)如果一对患白化病的夫妻(酶①基因均正常)生了2个正常的孩子,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由此可见,基因与性状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3)若在其他条件均正常的情况下,直接缺少酶③易使人患_____症。(4)从以上实例可以看出,基因通过控制______来控制______,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答案】(1) ①. 酶① ②. 神经系统(2)这对夫妻分别为酶⑤基因、酶⑥基因缺陷(3)尿黑酸 (4) ①. 酶的合成 ②. 代谢过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