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我是什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一篇科普短文。课文采用拟人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态和与人的利弊关系。文中始终不点明“我”就是水,而是通过水的形态变化和与人类关系的描写,让读者去猜,更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二、学情分析这篇课文是科普知识性的课文,对于水的多种变化,多数二年级学生的知识面不够宽,也很少仔细观察水在自然界中的变化。所以在板书上,我采用简单的简笔画出水变成云、雨、雹子、雪等不同形态的图画,学生易于理解,可以制作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等。三、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2、了解拟人描写手法,并能够独立完成拟人造句。3、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与探究,激发学生了解气象科学的兴趣。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了解水的变化及与人类的关系,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教学难点:了解水在自然界中的变化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教师请同学介绍自己的特点、优势长处、缺点,让同学介绍“我是什么”2、教师出示谜语,通过谜语:他们是什么,导入新课,学生猜谜,教师板书课题:我是什么?(二)生字学习1、会读、会写生字教师检查学生的识字情况,学生认读生字,词语。学生开火车读生字并选一生词说一句话。2、词语积累找出近义词、反义词、理解词语。(三)感知课文1、诵读课文,初次感知学生自主放声、正确、流利读课文。回答问题:说说“我”是什么?“我”会变成些什么。2、第1、2自然段导读第1、2自然段,体会水变成云、雨、雹子、雪的过程。(1)汽。太阳一晒,就会变成汽。(2)云。在空中飘浮,白衣服、黑衣服、红袍。思考:白衣服、黑衣服、红袍指的是什么?(3)雨、雹、雪。雨。小水滴聚在一起落下来,人们叫我“雨”。雹。有时候变成小硬球打下来,人们就叫我“冰雹”。雪。到了冬天我变成小花朵飘下来,人们又叫我“雪”。体会:读一读,体会加点词“落”、“打”、“飘”的意思,再用它们各说一句话。3、第3自然段学生有感情朗读。感悟第三自然段,体会水在不同的地方的变化。(1)思考:水居住在哪里?在池子里怎么样?在小溪、江河、海洋又怎么样?(2)指导朗读。再集体读。如睡觉时请其读得轻一点,散步时可读得轻快一点等等。(3)介绍拟人手法。“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是模拟人,是拟人手法。4、第4自然段开火车朗读与小组讨论。学习第四小节。(1)我会变,所以有时候我很温和,有时候我又很暴躁。请读读第四小节,说说我性格温和时做了哪些好事,脾气暴躁时又做了哪些坏事?(2)你知道人们是怎样管住我,让我只做好事,不做坏事的?(3)小组讨论,交流。(四)总结拓展师总结:读着课文,我们不知不觉地走进了课文描述的情景之中,自己仿佛也变成了千变万化的“水”:乘着阳光的空中漂浮,连片为云;遇冷凝结,或为雨,或为冰雹,或为雪,落在地面,就在“家”——江河湖海中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我们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让它光做好事,不做坏事。生思考:你们还能想出哪些办法,让水多做好事,少做坏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