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教学目标】1. 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语文要素】2.体会排比句的特点和表达效果。3.说说句子中分号的作用,掌握分号的具体用法。4.了解人名和地名拼音的拼写规则。5.积累并背诵《过故人庄》,体会诗歌意境,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1.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2.体会排比句的好处,掌握句子中分号的用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2.体会排比句的特点和表达效果。说说句子中分号的作用,掌握分号的具体用法。◆教学过程一、交流平台:回顾阅读方法1.谈话导入。师:我们在读书的时候,看到书本上所写的内容,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它们和别的事物联系起来,人们把这种思维活动叫“联想”。阅读文章,首先要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还要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学习了本单元课文时,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你是怎样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2.指名反馈。预设:(1)可以从课文内容联想到更多。(2)可以展开想象,进入课文描绘的世界中。3.交流经验。说说自己在阅读时想开去的经历。(1)学生交流。①阅读《草原》,读到课文中主客相聚与惜别的内容,我可以联想生活中自己与别人相聚和惜别的情景。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加深对课文思想感情的理解。②《丁香结》写到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由此可以想到其他有象征意义的植物,如梅、兰、竹、菊,想到这些植物象征着什么,由这些植物想到人生的追求。4.提炼好处,进行总结思考:你觉得阅读时用上“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这个方法有什么好处?(可以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活跃思想,激发创造力。)小结:阅读文章时想开去有很多好处,我们应该在这方面多下功夫。二、词句段运用:排比句1.观察句式,了解句意。读一读,看看这些句子有什么特点?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1)句1的句式:连用了三个“我是……”的句式,强调了花无私奉献的精神。(2)句2的句式:连用了三个“漓江的水真……啊”的句式,强调了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3)句2的句式:连用了三个“……了,就像……”的句式,强调了园子里的生机。2.认识排比,明白作用(1)讲概念:把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就叫排比,这样的句子就叫排比句。我们刚才读过的这三段话都是排比句。(2)理清排比句的特点。(3)用示例说排比句的作用。①用排比来说理,可以使条理分明;②用排比来抒情,可以使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气势更为强烈;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3.练习运用。(1)比较阅读,感受不同。溪流的两岸,到处都是高过马头的野花,有红色的、黄色的、紫色的、白色的,真是五彩缤纷,好看极了!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天空的彩虹那么绚烂。句1虽然说好看极了,但究竟怎么好看还是感受不明。句2用了一组排比句描写野花的五彩缤纷,形象多了。排比句读起来更顺口,更流利。排比句表达感情更强,有气势。(2)教师出示练习题:以田野景色或花园景色为描写对象,写一个排比句。(3)学生互评,教师指导。把自己写的排比句与同学交换,互相评价,提出合理化的修改建议。教师从学生作业中抽出一两份作例子,先评价,再讲一讲修改意见。三、词句段的运用:分号的用法1.认识分号并了解分号的用法。(1)出示两个句子,让学生整体读一读。(2)再读一读,第一段话中前一部分,看看分号前后分别写了什么?(花的摇曳和花的呼吸)前后的表达顺序是怎样的(都是先写“我”做什么,再写产生的效果)这种并列关系的句子之间应使用分号。(3)(课件出示第一段话中后一部分)观察并分析分号前后两部分的内容和关系。(分别写了“我微睡时”和“我醒来时”天空的情形。)(4)(课件出示第二段话)这段话是讲地区之间吸收热量多少不同而形成风这个道理的。两个分句分别两种相反的情况。2.分号的用法。(1)分号是一种介于逗号和句号之间的标点符号,主要用以分隔存在一定关系(并列、转折、承接、因果等,通常以并列关系居多)的两句分句。(2)分号和顿号、逗号一样,是句内停顿符号,但又不太一样,我们可以用数学上的大于号来表示它们在标明句子内部停顿的层次关系:分号>逗号>顿号。(3)当我们进行不同事物间同类状况的类比时,可以用分号;当我们描写同一事物不同方面时,也可以用分号。3.不能滥用分号。(1)出示例题,让学生判断。(2)教师小结:这句话中冒号后的五个小分句是并列关系,但是简单,所以不用分号而用逗号。可见,分号是比逗号稍大的句中停顿的标志,一般分句中没有使用过逗号的,分句之间不必用分号,用逗号就可以了。4.出示小练笔。第2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人名和地名拼音的拼写规则。2.积累并背诵《过故人庄》,体会诗歌意境,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一、词句段运用:借助拼音认识地名1.课件出示路牌标志。(1)师:在路上行走时或者坐车到外地时,你注意过路牌吗?路牌上的地名拼音的拼写规则是怎样的?(2)明确地名拼写规则:所有字母全部大写,没有声调。省、市、县、街、路、山、河等要与前面的名字隔开。专用名词(特指的)连写,不分开。如,WUHAN SHI(武汉市) WUYI LU(五一路) DONGTING HU(洞庭湖) HUATAN(花坛)专用名词2.课件出示。指名归纳人名拼音的拼写规则。明确人名拼写规则:姓在前名在后,姓和名分开写。姓和名中的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其他的字母一律小写、连写。复姓或双字名,字间不空格不用半字连接线。由双姓组合作为姓氏部分,双姓中间加半字连接线,每个姓氏开头字母大写。3.引导学生练习用拼音拼写自己及同桌的名字。二、日积月累1.释诗题,知作者。师:今天学习一首新诗,孟浩然的《过故人庄》。(1)解诗题:“过”拜访;“故人”老朋友。“庄”村庄。诗题的意思是到村庄拜访老朋友。(2)让学生交流与孟浩然相关的资料和创作背景。①作者简介:孟浩然,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②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作者隐居鹿门山时,对被友人邀请去田舍做客的描写。作者心旷神怡,赞叹着美丽的田园风光,创作出这首诗。(3)出示全诗,指名读,随机正音。(注意“还”的读音为“huán”。)(4)教师范读节奏,全班齐读,读出节奏。师:读了此诗,你知道它讲述了一件什么事?(孟浩然接受一位老朋友的邀请,来乡村做客的事。)2.明诗意,悟诗情。(1)借助资料,用自己的话试着翻译诗句。(2)小组成员针对诗句的理解进行检查交流。(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3)帮助学生疏通诗意。首句有一种亲切的味道。老朋友相聚不必讲排场,何况这位是农夫,简朴是农家生活的写照。3、四句运用了对仗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农村的景致,抱着悠闲的心情赴约,边走边欣赏田园风光,田庄隐藏在青葱翠绿的树林中,青山由外城斜伸过来,虽然只用二句描绘,已能引人入胜。五、六句说明主人已经准备好酒菜,殷勤相待,面对晒谷场和菜园,边喝酒边谈论农作物生长的情况。相聚总有结束的时候,因此主人借“重阳节”再次相邀,点出主客间的感情深厚。(3)引导学生结合插图,想象画面。师:想象诗人和老朋友会聊一些什么?预设1:真是太感谢你为我准备了这么丰富的菜肴,下次欢迎你到我家去做客。预设2:你们这儿真美,真想一直住在这个啊!预设3:今年的收成怎么样?还好,有可能是个大丰收。(4)主题探究:写诗人应邀到乡村老朋友做客的情景,表现出朋友情谊的真挚和田家生活的简朴亲切。诗中最能集中表达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喜爱及主客间深厚情谊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引导学生带着理解,想象着画面,背诵古诗。【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交流平台的内容意在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四篇课文所学习的单元要素(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由于在前面的教学环节中落实较好,学生掌握较好,在以后的阅读中只需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即可。在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后,学生能够列出具体事例,来说明使用排比句的好处。通过学习,绝大部分学生能够自己动手写出语言生动优美的排比句。另外,学生在反复 品读句段,查看句子中标点符号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了分号的用法,并能说出分号的用处。在学习古诗《过故人庄》时,学生不仅能结合搜集的资料自己翻译古诗,还能围绕主题展开想象,改编古诗。第一单元 语文园地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