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丁香结教案(含反思和预习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丁香结教案(含反思和预习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教学目标】
1. 会写“缀、窥”等14个生字,会写“宅院、幽雅”等19个词语。
2. 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的,品味优美的语言。
3. 体会由事物引发联想的表达方式,并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丁香的美,体会作者对丁香的喜爱之情。
2. 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最后一句话,说出自己由此所想到的人、事或对人生的思考。
【教学准备】
丁香花的图片;查找有关丁香的诗句;观察自己喜欢的花;优翼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预习要求】完成本节课“预习卡”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 会写“缀、窥”等14个生字,会写“宅院、幽雅”等19个词语。
2.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入新课
1. 出示图片:许多花草树木在文学作品中都象征着某种品格,比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花,“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青松,那么丁香又被赋予了什么寓意呢?让我们走进《丁香结》。(板书课题)
2.预习反馈
(1)作者简介。宗璞,1928年出生,女,原名冯钟璞,当代作家,笔名有任小哲、丰非等,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她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髓,学养深厚,气韵独特。文学成就:《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主要作品: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
(2)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3)小组分享重点字词及词语理解。
3.指导书写:“缀、幽、雅、薄”四个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围绕课文思考:哪几个自然段写丁香花,哪几个自然段写“丁香结”?
3.交流讨论:课文第1—3自然段写的是丁香花,写了花的颜色、气味、外形;第4—6自然段写的是丁香结,并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明确第一部分是“赏花”。第二部分就是“悟花”。)
三、聚焦“赏花”,体会花的美
1.朗读课文1—3自然段,说说作者写了哪些场景中的丁香,并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画面。
(1)学生交流:丁香生长在哪里呢?
①城里城外;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城里丁香图)
②城外校园里丁香更多。(城外丁香图)
③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斗室外三棵白丁香图)
(2)这样的生长环境,你对丁香有怎样的印象?(丁香平常、普通、无处不在;花开得也格外茂盛。)
2.默读课文1—4自然段,批画丁香美。
请学生默读第1—4自然段。画出描写丁香花美的语句,批注自己认为最美的画面。
3.从和谐的色彩感受“美”。
师:从你们批画的语句看,文中有不少描写丁香色彩的语句:月光下的丁香,春来窗前的丁香,雨中的丁香,呈现出不同的色彩美。
(1)创设情境,感受月光下丁香的色彩美。
最好的是图书馆北面的丁香三角地,种着十数棵的白丁香和紫丁香。月光下白得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
①这句话从哪些方面写丁香的?(颜色和气味)
②师:白色的丁香花和紫色的丁香花相互映照,各自显出不同的风采,一个是潇洒的男子,一个是朦胧害羞的少女。这里就表现了丁香花娇俏灵动的特点。
在晚间能辨出是丁香花的原因是什么?(丁香花独特的淡淡的幽雅的甜香,能使人一下子辨别出来。)什么气味呢?“淡淡的”“幽雅的”是清新淡雅的芳香。这也正突出了丁香花可爱芬芳的特点。
③创设情境读:一轮明月挂在夜空中,洁白的月光像流水一样倾泻而下。看那白丁香,好像更有光泽了,它们—(学生接)还有那紫丁香,紫得更柔和了,它们—(学生接),还有怎样的甜香。
(2)想象画面,感受窗前丁香的色彩美。
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
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
①抓颜色想象:莹白、绿、红,各种色彩交相辉映,是一幅多美的画面啊!
②抓对比想象:一片莹白中透出参差的绿,可见花团锦簇,绿叶只能从花的缝隙里钻出来!
③抓顺序想象:作者从外面回来,她的观察顺序是怎样的呢?最先看到的是花,然后是叶,最后才是两扇红窗,这红窗恰似画框一般。赏花就成了赏画。
(3)借助图片,感受雨中丁香的色彩美。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珠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①展示印象派的画,发现雨中丁香特点。
②理解“渗”过来,感受色彩的交融。
这紫色因为线条模糊,没有了限制,仿佛流动起来,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于是两种颜色交融在了一起。(指名读)
③联系上下文,说一说,为什么作者说“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因为雨中的丁香朦胧,紫色与白色自然交融,犹如一幅色彩朦胧、形态模糊的画作。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十分打动人心,令人不得不感叹,丁香应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4.从生动的描写感受“美”。
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1)这里将花写成了什么?你从哪些词语读到的?
预设:枝头的小花比作星星,小巧、色泽明亮的特点。
“探”“窥”,像孩童般样活泼、灵动。
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豪端。
(3)“积雪”指的是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还能想到哪首诗?
四、理解提升,回味丁香
1.朗读美的语句、回味丁香美。
读作者笔下的丁香,更能触摸到自然的可爱
2.质疑引入“丁香结”。
师:作者不止写了丁香花的美,在赏花美之后,还展开联想,感悟了“丁香结”,这“丁香结”到底有什么深刻的含义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丁香结》,去感悟“丁香结”背后的人生启示。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描写丁香结的部分,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语句。
2.体会由事物引发联想的表达方式,并能说出自己的理解。(难点)
一、直接引入,初读“丁香结”
1.直接引入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丁香结》这篇课文。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丁香花的美,这节课我们聚焦丁香结,看看它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2.朗读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说说丁香结这部分作者都写了些什么呢?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古人为什么发明了丁香结这样的说法?
为什么说丁香结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呢?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聚焦主问题: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怎样的思考?
二、聚焦“悟花”,感悟主题
1.感受形似
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1)请你观察图片,看一看丁香花苞的形状,你有什么发现?
(2)欣赏古代服饰,再结合古代服饰中女子衣服上的盘花扣,你又有什么发现?
师:原来,丁香花苞,小小的,圆圆的,鼓鼓的,恰如盘花扣,正是丁香结。
2.了解象征
(1)品读文中诗句,这些诗句描写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释义:芭蕉的蕉心尚未展开,丁香花
蕾,丛生如结。同是春风吹拂,而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释义:青鸟无法传递远方思念的人的音讯,那绵绵的春雨中绽开的丁香花蕾让我想起凝结的愁怨。
(2)拓展链接诗句。不仅这几句诗,我们还可读到:
殷勤解却丁香结,纵放繁枝散诞春。——陆龟蒙《丁香》
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冯延巳《醉花间》
可见,自古以为,丁香结都有愁怨难解的象征意义。
(3)根据诗意想一想,古人对丁香寄寓着怎样的情感?这里作者为什么要引用诗句?
3.领悟思考
从古至今,有关丁香结的诗句被传承着,丁香结的意象被继承着,人的情
感有许多的共通之处。正如作者所写:“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但是,作者对丁香结却有了新的感悟: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
①联系上下文,朗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
既然人生难免遇到困难,那不防用乐观豁达的心态面对,积极解决问题,并把它看作一种人生的味道。
②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你懂了什么?
预设:学习压力大 考试中失利 与朋友发生争吵
联系生活实际,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你和作者是不是也有共鸣?既然“结”是难免的,我们何不积极面对?如果生活总是一帆风顺,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面对“结”,解开“结”,这也是生活的滋味。
三、知识积累,作业设计。
1.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积累。
2.小练笔: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娇俏灵动、繁密耀目,请你体会学习本文的
写法,想象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其他植物,选择你最喜欢的一种小花,写一个小片段。(可以从你所喜爱事物的颜色、外貌、气味、姿态等方面进行描写。)
2. 自读宗璞散文《紫藤萝瀑布》,由文章内容想开去,比较和《丁香花》有何共同之处。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在进行本课的教学设计时,我基于单元人文主题,以第一课为起点,导入第二课,体现上挂下联。通过自由朗读课文,初步感受优美语句,感受丁香的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由于本文是一篇散文,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不足,难以全面、准确地回答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这个课后问题。我引导学生课前质疑,梳理主问题,同时,对文章的结构进行整体把握。此环节,抓住关键点,找准着力点,从两个方面提升学生整体感知的能力。逐步深入文本,引导学生从和谐的色彩和生动的描写两个角度品味语言,欣赏丁香之美。通过再现经典语句片段,回味丁香的美,并由“丁香美”自然过渡到“丁香结”。引导学生读懂“丁香结”意象的文化内涵,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读懂了文章主旨的深刻内涵,解决了学生的人生经历尚不丰富,对文章中“丁香结”引发的人生思考体会不深的问题。
2 丁香结
掌握字词 音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把文中提到“丁香结”的相关语句用“——”画出来。给下列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点缀( zhuì chuò ) 参差( cān cēn ) 笨拙( zhuó zhuō) 衣襟( jǐn jīn) 恍然( huǎnɡ huànɡ) 花蕾(lěi lèi)
形 比一比,再组词。
缀( ) 拙( ) 案( )掇( ) 咄( ) 按( )
义 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
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了解内容:
资料查找 作者资料查找。找与丁香有关的古诗词写一写。
——————————————————————————————————
——————————————————————————————————
问题质疑 关于文章,我最想问的问题是:
第一单元 第2课 丁香结
预习目标
1.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丁香的,品味优美的语言。2.体会由事物引发联想的表达方式,并能说出自己的理解。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