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2024年初中毕业升学适应性检测 科学试题卷(三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2024年初中毕业升学适应性检测 科学试题卷(三模)

资源简介

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2024年初中毕业升学适应性检测 科学试题卷(三模)
一、选择题
1.(2024·金东模拟)2024年中考体育在四月份进行,有篮球、长跑、跳远等项目,体育考试时对下列各个量的估测中,你认为最接近实际的是
A.考生正常的体温约为22℃
B.正规篮球场的宽度为150m
C.大多女生跑步的速度约为5m/s
D.考生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2500Pa
【答案】D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A、考生正常的体温约为37℃,且变化幅度很小,故A错误。
B.正规篮球场的宽度为15m,故B错误。
C.大多女生跑步的速度约为7m/s,故C错误。
D.中学生双脚面积S=0.04m2;中学生的质量大约为50kg,压力F=G=mg=50kg×10N/kg=500N,压强,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2.(2024·金东模拟)中国科研人员近日在广东莲花山脉发现了新物种“莲峰角蟾”,经系统的形态学比较和分子系统发育学分析,莲峰角蟾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山溪石头间,用皮肤、口腔黏膜和肺囊呼吸。据此判断莲峰角蟾属于

A.鱼类 B.两栖类 C.鸟类 D.哺乳类
【答案】B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 五大类脊椎动物,由高等到低等分别是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和鱼类;哺乳类体温恒定,胎生哺乳,全身被毛,用肺呼吸;鸟类全身被羽毛,体温恒定,卵生,用肺呼吸;爬行类,体温不恒定,卵生,用肺呼吸;两栖类,皮肤裸露,体温不恒定,卵生,幼年用鳃呼吸,成年用肺呼吸,皮肤辅助;鱼类卵生,体温不恒定,终年生活在水中;
【解答】 莲峰角蟾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山溪石头间,用皮肤、口腔黏膜和肺囊呼吸。 属于两栖类的生活特征;
故答案为:B
3.(2024·金东模拟)2024年4月15日,是第9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创新引领10周年”。下列关于安全的做法正确的是
A.煤矿的矿井要加强通风,严禁烟火,防止发生瓦斯爆炸
B.大型节日演出时,可以喷撒黄色玉米粉等来制造舞台气氛
C.厨房煤气泄漏时,须立即打开油烟机排气,防止煤气中毒
D.久未开启的地窖,通过灯火燃烧可防过高浓度二氧化碳中毒
【答案】A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A、煤矿的矿井可能含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
B、黄色玉米粉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或遇电火花等可能发生爆炸。
C、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或遇电火花等可能发生爆炸,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分析。
【解答】A. 煤矿的矿井可能含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煤矿的矿井要加强通风,防止发生爆炸,故做法正确;
B. 黄色玉米粉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或遇电火花等可能发生爆炸,所以大型节日演出时,禁止喷撒黄色玉米粉等来制造舞台气氛,故做法错误;
C. 厨房煤气泄漏,煤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后的气体遇明火、静电、电火花或加热易发生爆炸,打开抽油烟机排气可能会产生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故做法错误;
D. 久未开启的菜窖中容易积聚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可以先做灯火实验以检验二氧化碳含量是否过高,故做法错误;
故答案为:A。
4.(2024·金东模拟)去年一副残荷倒影照片 (左)与吴冠中“留得残荷听雨声”图(右)的对比,引发了网友艺术源于生活的讨论。左图中残荷在水中形成倒影的原理是
A.光的色散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直线传播
【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分析】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解答】残荷在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故答案为:B。
5.(2024·金东模拟)小科在学习“练习使用显微镜”内容后,对显微镜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对应的解决方法作了如下总结,其中正确的是
A.物像偏左方——向左移动玻片
B.物像太小———换用凹面反光镜
C.视野较暗——换高倍目镜或高倍物镜
D.物像不清晰——调节粗准焦螺旋
【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镜筒先下后上)-观察。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显微镜使用时,低倍镜下的像换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是:(1)移装片,因为显微镜的成像是倒像,所以才用在哪移哪的方式,使像呈现在视眼正中央;(2)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3)换用大光圈和凹面镜,使视眼变亮;(4)调节细准焦螺旋,是图像变清晰;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成倒立的像,可以将课本转过180度看,看到的图像为像的图像。
【解答】A.物像偏左方——向左移动玻片 ,可以是图像呈现在视野的正中央,因为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倒立的实像,A正确;
B. 物像太小———换用高倍物镜,B错误,反光镜是用来调节视野亮暗的,B错误;
C. 视野较暗——换用凹面镜,改用大光圈,目镜和物镜是用来调节像的大小的,C错误;
D. 物像不清晰——调节细准焦螺旋,D错误;
故答案为:A
6.(2024·金东模拟)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不规范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除去杂质气体CO2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闻气味
【答案】B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A、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
B、图中装置起洗气功能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
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分析。
D、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招气入鼻法)分析。
【解答】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慢慢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一氧化碳不能,图中装置起洗气功能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图中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错误,故错误,符合题意;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7.(2024·金东模拟)北京时间2024年5月3日10时22分,太阳爆发了一个强耀斑。耀斑对我国上空电离层产生了影响。国家空问天气监测预警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阳大气层由内往外分别色球层、光球层和日冕层
B.太阳耀斑主要发生在太阳的光球层
C.常见的太阳活动主要有黑子、耀斑和日珥
D.太阳耀斑对居民生活几乎没有影响
【答案】C
【知识点】太阳的结构与概况
【解析】【分析】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太阳大气层从内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太阳活动主要有黑子、耀斑、太阳风,其中黑子分布在光球层,耀斑分布在色球层,太阳风分布在日冕层。
【解答】A、太阳大气层自里到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A错误。
B、太阳耀斑主要发生在太阳的色球层,B错误。
C、常见的太阳活动主要有黑子、耀斑和日珥,C正确。
D、太阳耀斑会对航空、通信等行业产生影响,D错误。
故答案为:C。
8.(2024·金东模拟)家庭厨房抽油烟机主要是由排气扇和照明灯泡组成,它们既能同时工作,又能分别独立工作。小科设计了抽油烟机的简化电路图,其中合理的是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解析】【分析】根据排气扇和照明灯既能同时工作,又能分别独立工作,分析排气扇(电动机)和灯泡的连接方式及开关情况,从而选择正确答案。
【解答】由题意知,排气扇和照明灯既能同时工作,又能分别独立工作,所以排气扇(电动机)和灯泡是并联关系,且各自的支路有一个开关控制,干路上没有开关;由各选项可知,AB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9.(2024·金东模拟)黄栌是重要的观赏树种,到了秋季温度降低后,叶绿素分解,叶片转为鲜艳夺目的红色。园林工作者研究北京香山红叶林中的黄栌发现,进入秋季后黄栌的光合速率逐步下降,下列有关光合作用下降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叶绿素被分解,光合作用功能减弱
B.北京秋季降水少,光合作用原料缺乏
C.北京秋季温度较低,酶的活性减弱
D.随着香山海拔上升,空气中减少
【答案】D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在活细胞,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因为进入秋季后 叶绿素被分解,光合作用功能减弱 , 北京秋季降水少,光合作用原料缺乏 ,因为二氧化碳微溶于水, 北京秋季温度较低,酶的活性减弱 ,光合作用弱。随着香山海拔上升,空气中氧气减少,但是二氧化碳的量不变,D错误;
故答案为:D
10.(2024·金东模拟)平板支撑属于肌肉等长收缩的运动,人需要用上肢支撑在地面上静止时,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人在平板支撑时的杠杆示意图是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杠杆及其五要素
【解析】【分析】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和阻力臂。
【解答】从图示可知,0是支点,动力和阻力在支点的同一方,故它们的方向应该相反,故选A。
故答案为:A。
11.(2024·金东模拟)如图所示为小科模拟火山喷发的课外实验。他将实验药品倒入火山模型内,再慢慢注入水,两者就会剧烈反应, “红色气泡”开始从火山模型中喷涌而出,如同火山喷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火山是导致地壳运动的原因之一
B.全球火山带与地震带的分布相对独立
C.岩浆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结构中的地幔
D.人类活动是导致火山喷发的主要原因
【答案】C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火山;地震;地震的预报和防范
【解析】【分析】火山是火山喷发形成的,由熔岩和火山碎屑组成的地貌景观,通常火山形状为锥形,主要由火山锥、火山口和喷出口组成。火山根据火山喷发物质和火山地形特点,可分为盾火山、火山渣锥、复合火山、熔岩穹窿、熔岩高原和大洋中脊6类;依据喷发时间则可分为活火山、休眠火山和死火山3类 。火山在全球呈带状分布,形成太平洋火山带、地中海-印度尼西亚火山带、东非裂谷带3大火山带 ;火山在中国则以台湾一带最为活跃,东北地区、内蒙古高原东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腾冲、羌塘高原、昆仑山、太行山东麓及华北平原等地亦有分布;
【解答】A. 火山是导致地壳运动的形式之一,A错误;
B. 全球火山带与地震带的分布相似,都在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以及环太平洋地区的陆地和周围海区,B错误;
C.岩浆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结构中的地幔 ,C正确;
D. 地球的内部运动是导致火山喷发的主要原因,D错误;
故答案为:C
12.(2024·金东模拟) 30℃时, 每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NaCl为36g, 最多能溶解KNO3为45.8g。取这两种盐各 20g, 按图示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盐A既可能是NaCl, 也可能是KNO3
B.①中加足量的水可使未溶的盐A溶解
C.②中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
D.②中溶液表明盐B此时的溶解度为44g
【答案】B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分析】根据30℃时, 每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NaCl为36g, 最多能溶解KNO3为45.8g分析。
【解答】A、30℃时, 每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NaCl为36g, 最多能溶解KNO3为45.8g。则3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18gNaCl,50g水中最多能溶解22.9gKNO3,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则盐A是NaCl,盐B是KNO3,故错误;
B、①中加足量的水可使未溶的盐A溶解,故正确;
C、30℃时,KNO3的溶解度为45.8g/100g水,则3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22.9gKNO3,则②中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故错误;
D、②中溶液没有判断为饱和溶液, 不能表明盐B此时的溶解度为44g,故错误;
故答案为:B。
13.(2024·金东模拟)手静脉识别是新兴的生物识别技术。该技术利用红外线照射,流动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吸收红外线形成静脉分布图像,提取其特征并储存,然后用于比对。其过程示意如图:
静脉识别被认为具有活体识别、不可复制、唯一稳定等特点,是安全、精准的生物识别技术。下列有关人体静脉的描述中,不支持上述观点的是
A.成年人手部静脉特征通常不会改变
B.静脉分布于体内,受外界影响很小
C.静脉分布在皮肤之下,形状复杂
D.若手长时间处于较冷的环境中,则手部静脉会收缩,产生结构性变化
【答案】D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 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运到全身各处的血管。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动脉多分布在身体较深处;静脉:将身体各部们位血液运回心脏的血管。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血流速度很慢。静脉中有瓣膜,防止血液倒流。静脉多分布在身体浅处。毛细血管:是连通微小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它的管壁极薄,公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径极小,细胞只能单行通过,管内血流速度也最慢,毛细血管的这些得血液与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
【解答】 静脉识别被认为具有活体识别、不可复制、唯一稳定等特点,是安全、精准的生物识别技术。
A. 成年人手部静脉特征通常不会改变 ,所以唯一稳定,A正确;
B. 静脉分布于体内,受外界影响很小 ,所以唯一稳定,B正确
C. 静脉分布在皮肤之下,形状复杂,所以不可复制 ,C正确;
D.若手长时间处于较冷的环境中,则手部静脉会收缩,不会产生结构性变化,因为具有唯一稳定的特点,D错误;
故答案为:D
14.(2024·金东模拟)越剧小生陈丽君凭借出色的人物塑造迅速成为全网关注的焦点,并将越剧这一传统文化再次带入到观众的精神视野中来,如图所示是2023年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陈丽君的演出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伞离开陈丽君的手后,如果速度越大,那么惯性越大,飞得更远
B.抛出伞后,陈丽君受到的重力和地面给陈丽君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在伞离开陈丽君的手前,伞相对于手是运动的
D.伞被倾斜向上抛到最高点时,若一切外力同时消失,伞将保持静止状态
【答案】B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惯性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2)平衡力的特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判断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择一个参照物,然后来比较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变化就是物体相对于该参照物是运动的,否则就是静止的。
(4)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解答】A、惯性只与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在伞离开陈丽君的手后,其质量不变、惯性不变,故A错误。
B、抛出伞后,陈丽君受到的重力和地面给陈丽君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故B正确。
C、在伞离开陈丽君的手前,伞相对于手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是静止的,故C错误。
D、伞被倾斜向上抛到最高点时,若一切外力同时消失,伞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5.(2024·金东模拟)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中,切实可行的是
①用酚酞试液鉴别 NaCl溶液和盐酸 ②用氯化钡溶液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③用燃烧的木条鉴别空气和二氧化碳 ④用水鉴别NH4NO3和CaCO3固体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解答】 ① 氯化钠溶液显中性,盐酸显酸性,都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用酚酞试液无法鉴别 NaCl溶液和盐酸,故不可行;
② 稀盐酸不能与氯化钡反应,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用氯化钡溶液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故可行;
③ 燃烧的木条在空气中燃烧现象不变,在二氧化碳中会熄灭,用燃烧的木条能鉴别空气和二氧化碳,故可行;
④ 硝酸铵溶于水会吸热,溶于温度会降低,碳酸钙不能溶于水,用水能鉴别NH4NO3和CaCO3固体,故可行;
故答案为:C。
二、填空题
16.(2024·金东模拟) 2024年4月 25日(农历三月十七) 20时59分,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发射取得圆满成功。飞船入轨后,按照预定程序与空间站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与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进行在轨轮换。请回答下列问题:
(1)4月25 日这一天地球运行到图中的   (填序号)两位置之间;
(2)从A 到B位置的过程中,金华的白昼时间慢慢变   。
【答案】(1)BC
(2)长
【知识点】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为3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等长;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为9月23日前后,此时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1)读图可知,4月25日这一天地球运行到B春分和C夏至之间,位于公转轨道示意图中的BC两位置之间。
(2)地球公转到图中的A(冬至)到B(春分)位置的过程中,位于北半球的我国浙江省金华市的白昼时间慢慢变长。
17.(2024·金东模拟)为落实劳动教育课程,同学们在劳动实践基地上种植蔬菜。某校科学小组还收到了科技馆寄的太空种子。同学们为了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特向菜农请教,获得了一些经验分享。回答下列问题:
(1)“太空种子”长成的新植株所具备的新性状,是因为宇宙射线辐射后改变了种子中的   而形成;
(2)菜农建议将家禽、家畜的粪便及杂草等堆积一段时间“发酵”成肥料,肥料可被分解者分解后,产生水、二氧化碳和   ,从而避免化肥的大量使用,提高了蔬菜的品质;
(3)菜农建议往菜地的土壤中掺入一定比例沙子,目的是增加土壤的透气性,促进根的   。
【答案】(1)基因
(2)无机盐
(3)呼吸作用
【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植物的呼吸作用;遗传和变异现象;遗传物质的传递
【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在活细胞,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1)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所以“太空种子”长成的新植株所具备的新性状,是因为宇宙射线辐射后改变了种子中的基因而形成;
(2)菜农建议将家禽、家畜的粪便及杂草等堆积一段时间“发酵”成肥料,肥料可被分解者分解后,产生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从而避免化肥的大量使用,提高了蔬菜的品质;
(3) 菜农建议往菜地的土壤中掺入一定比例沙子,目的是增加土壤的透气性,促进根的呼吸作用;
故答案为:(1)基因(2)无机盐(3)呼吸作用
18.(2024·金东模拟) 《热辣滚烫》讲述了一个肥胖女孩到勇猛拳击手蜕变的故事,主演贾玲通过运动及控制饮食瘦身了 50 千克。如图所示拉力器是常见的健体瘦身器材,配重由若干金属块(每块质量为5千克)组成,锻炼者站立在地上,根据自己实际选择合适的金属块数量,向下拉动拉杆,达到健体瘦身的效果。 (杆重、绳重、摩擦均不计)
完成下列问题:
(1)拉力器的机械是定滑轮,它的作用是   ;
(2)若小科的质量为80千克,他一次最多能拉起   块金属块:
(3)小科训练时配重为 10块金属块,每次均把拉杆竖直向下拉动1米。若要完全消耗1 克蔗糖释放的能量,小科需要拉动17次的金属块(假设1 克蔗糖完全氧化释放的能量的50%用于拉力做功),则完全氧化l克蔗糖大约能产生   焦耳的能量。
【答案】(1)改变力的方向
(2)16
(3)17000
【知识点】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
【解析】【分析】 (1)(2)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力的方向,人拉起的金属块的总总量等于人的最大拉力(人的体重)。
(3)使用的是定滑轮,拉力移动的距离s=h,求出拉力对配重块做的功。
【解答】(1)(2)由图可知,该滑轮为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杆重、绳重、摩擦均不计,则人能提供的最大拉力:F最大=G人=m人g=80kg×10N/kg=800N,
每个金属块的重力:G金属=m金属g=5kg×10N/kg=50N,最大能拉起的金属块的数量:,所以人最多能拉起16块金属块。
(3)10块金属块的重力G总=10G金属=500N,杆重、绳重、摩擦均不计,则人的拉力F=G总=500N。
人拉动10块金属块,使杆竖直向下拉动1米做功:W=FS=500N×1m=500J,完全氧化l克蔗糖大约能产生 :Q=17×500J×50%=17000J,
故答案为:(1)改变力的方向;(2)16;(3)17000。
19.(2024·金东模拟)火炬燃料随着时代发展在不断变迁,图甲为部分大型运动会火炬燃料的变迁示意图。
(1)天然气主要成分是   ;
(2)杭州亚运会火炬取名为“薪火”,所用燃料为甲醇。通过先进技术将甲醇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重新转化为甲醇,实现了“零排放”。图乙为微观示意图,请在答题卷上画出图乙方框内微粒的模型;
(3)甲醇燃烧时参加反应的甲醇和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是   .
【答案】(1)甲烷
(2)
(3)1:1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简单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1)根据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分析。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分析。
(3)根据甲醇燃烧会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分析。
【解答】(1)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
(2)杭州亚运会火炬取名为“薪火”,所用燃料为甲醇。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通过先进技术将甲醇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重新转化为甲醇,实现了“零排放”。图乙为微观示意图,图乙方框内微粒的模型为 。
(3)甲醇燃烧会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甲醇燃烧时参加反应的甲醇和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2 ;2=1:1。
20.(2024·金东模拟) 为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2023—2030年) 》和《浙江省加速消除宫颈癌工作方案》,保护和增进广大妇女健康,我省各地正通过多种途径开展适龄女生接种意愿摸底、登记工作,预计6月启动免费接种:二价HPV(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服务工作。
(1)接种疫苗后,疫苗随血液循环先到达心脏的   ;
(2)从免疫学角度看, HPV疫苗属于   ;
(3)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析,适龄女生接种疫苗属于   .
【答案】(1)右心房
(2)抗原
(3)保护易感人群
【知识点】血液循环;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免疫功能
【解析】【分析】预防传染病有三种措施: 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源;体循环:左心室(心脏)→主动脉→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心脏);肺循环:右心房(心脏)→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心脏);
【解答】(1) 接种疫苗后,疫苗进入体循环中的静脉血管,所以随血液循环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
(2) 从免疫学角度看, HPV疫苗属于抗原;
(3) 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析,适龄女生接种疫苗属于 保护易感人群 ;
故答案为:(1)右心房(2)抗原(3)保护易感人群
21.(2024·金东模拟)如图甲是一种“潜水自救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乙所示,力敏电阻 R1的阻值随潜水深度的改变而改变,当达到设定的安全深度时,电磁铁吸引衔铁,反应盒中两种物质混合并开始反应产生气体,气囊快速充气上浮,将潜水运动员拉回到水面,其中 U 为电源电压,Ro为定值电阻。请完成下列问题:
(1)电磁铁工作时上端是   极;
(2)为实现以上功能,在图丙中选出力敏电阻R 的阻值随深度变化的大致曲线是   (选填“A”或“B”) ;
(3)其他条件不变,若增加电磁铁线圈匝数,请推断安全深度如何变化并说出依据   。
【答案】(1)S
(2)B
(3)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加电磁铁的线圈匝数,磁性增强,则在较小深度时的电流就能吸引衔铁,故安全深度变小
【知识点】电磁铁的其他应用
【解析】【分析】 (1)根据安培定则可判断磁极。
(2)随深度的增大,压力增大,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力敏电阻的电阻减小,电磁铁的磁性增强,吸引衔铁,反应盒中的开关闭合,反应盒内物质开始反应,气囊快速充气,浮力增大,将潜水员拉回到水面,根据欧姆定律可知力敏电阻Rx的阻值随深度如何变化。
(2)当控制电路的电流增大时,电磁铁的磁性增强,力敏电阻Rx的阻值随潜水深度的改变而改变,当达到设定的安全深度时,电磁铁吸引衔铁,据此分析。
【解答】(1)由安培定则判断出电磁铁工作时上端为S极。
(2)由题意可知在衔铁被吸引下来之前,电路是力敏电阻Rx的简单电路,因为力敏电阻Rx的阻值随潜水深度的改变而改变,当达到设定的安全深度时,电磁铁吸引衔铁,即深度增大时,电磁铁的磁性增强,电路的电流减小,故力敏电阻Rx的阻值减小,因此力敏电阻Rx的阻值随深度的增大而减小,故选B。
(3)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加电磁铁的线圈匝数,磁性增大,在较小深度时的电流就能吸引衔铁,故安全深度变小。
故答案为:(1)S;(2)B;(3)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加电磁铁的线圈匝数,磁性增强,则在较小深度时的电流就能吸引衔铁,故安全深度变小 。
22.(2024·金东模拟)洗衣史上的第一个奇迹发生在公元前 600 年,当时腓尼基人把山羊脂和草木灰混在一起造就了最原始肥皂,也就是洗衣皂。已知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小科做了如图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钾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化学性质相似,A试管中溶液变   色;
(2)C试管中有白色沉淀产生,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A、B、C 三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洁净烧杯中,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为无色透明的溶液。无色溶液中除酚酞外,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答案】(1)红
(2)K2CO3+Ca(OH)2=CaCO3↓+2KOH
(3)KCl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1)根据酸碱指示剂变色规律分析。
(2)碳酸钾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
(3)根据实验现象和离子共存问题判断溶质组成。
【解答】(1)碳酸钾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化学性质相似,溶液显碱性,加入酚酞后溶液变红,所以A试管中溶液变红色。
(2)碳酸钾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沉淀符号,所以为K2CO3+Ca(OH)2=CaCO3↓+2KOH。
(3)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A、B、C 三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洁净烧杯中,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为无色透明的溶液。 此时溶液为无色,说明不存在碱;
另外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不存在酸,所以B中盐酸与碳酸钾反应生成了氯化钾,C中碳酸钾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而溶液不显碱性,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因此氯化钾一定存在,氯化钾的化学式为KCl。
三、实验与探究题
23.(2024·金东模拟)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验证水分和无机盐在茎木质部的导管中能自下而上地向枝端运输,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和器具】新鲜带叶的木本植物枝条若干,烧杯(或矿泉水瓶),红墨水,清水,刀片,放大镜等。
【实验步骤】
①取粗细大小相似、叶片数相同的同种木本植物枝条 3 根,将每根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面积相似的斜面,再分别按表中的3种处理方法处理。
②处理好后,将每组枝条分别插入3 瓶盛有等量稀释红墨水的烧杯中,并用3 个夹子将各组枝条分别固定(B 组枝条只将剥去树皮的木质部部分浸入红墨水中),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10 分钟后取出枝条,用刀片横切、纵切枝条的中上部,用放大镜观察横纵切面的染色部位,并将实验现象记录在表中。
【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组别 实验现象 (记录被染色的部位)
A. __ __ ×××
B. 剥去下半部树皮的带叶枝条 ×××
C. 除去木质部和髓的带叶枝条, 只留下树皮 ×××
【表达与交流】
(1)请补充表中 A 的内容中横线上的内容:   ;
(2)将每根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面积相似的斜面的目的是   ;
(3)将处理好的枝条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的原因是   ;
(4)若实验结论成立,则   组实验现象不变红。
【答案】(1)自然带叶枝条
(2)是增大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等物质的面积
(3)使实验效果更明显
(4)C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木质茎的结构组成部分:表皮: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隙比较小,起支持作用。韧皮部:在茎的横切面上呈环状排列,其中含有韧皮纤维和疏导有机物的筛管。形成层:呈环状排列,细胞扁平,能不断进行细胞分裂,产生子细胞。子细胞能吸收营养物质,从而不断长大,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加粗。水稻、小麦、竹类等植物没有形成层,因此,它们的茎不能加粗生长。木质部包括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和木纤维(坚硬)。髓:细胞壁比较薄,常有贮藏营养物质的功能。
【解答】(1)A组做对照组,是指不做任何处理的一组,所以横线上的内容是L自然带叶枝条;
(2) 将每根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面积相似的斜面的目的是增大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等物质的面积;
(3) 将处理好的枝条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的原因是增加植物的蒸腾作用,促进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
(4) 若实验结论成立,即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是茎的木质部,则C组实验现象不变红。
故答案为:(1)自然带叶枝条(2) 是增大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等物质的面积 (3) 使实验效果更明显 (4)C
24.(2024·金东模拟)锰钢(含Fe、Mn、C等)是具有优良金属性能的合金,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查阅文献得知:①锰是难溶于水的固体。②锰在水溶液中反应常显+2价,使溶液呈肉色。
兴趣小组同学为了解Mn、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了如下探究。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Fe>Cu),对Mn的金属活动性提出了三种猜想:
猜想Ⅰ: Mn>Fe>Cu; 猜想Ⅱ: Fe>Cu>Mn; 猜想Ⅲ: Fe>Mn>Cu。
(1)初步探究:
实验序号 操 作 现 象 结 论
1 将三种打磨好、粗细质量相同的金属片,分别放入相同的稀硫酸中 放入铁片溶液呈浅绿色,放入锰片溶液为肉色, 放入铜片溶液为无色 猜想    错误
2 将打磨好的锰片放入硫酸亚铁溶液中     猜想Ⅰ正确
(2)进一步探究:兴趣小组同学认为有不同的方法可以比较铁、锰的活动性,兴趣小组又进行了新的探究:在盐酸中加入铁或锰进行反应。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
实验编号 盐酸的浓度 (均取20毫升) 金属 (均取 2 克) 金属的形状 收集 50毫升氢气所需时间/秒
① 10% 锰 粉状 70
② 10% 铁 片状 120
③ 20% 铁 片状 110
①依据以上实验结果能否推断出锰、铁活动性顺序 请判断并说明依据:   。
②你认为金属与酸的反应速度除了表中的影响因素还受哪些因素影响    (说出一项即可)
【答案】(1)Ⅱ;浅绿色溶液变为肉色溶液
(2)不能,因为所加金属的表面积不同,没有控制唯一变量;酸的种类等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知,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根据控制变量法,控制唯一变量分析。
【解答】(1)铁片和锰片放入稀硫酸中溶液都变色,说明发生反应,而放入铜片溶液不变色,说明铜排在氢后面不与酸反应,得出锰的活动性比铜强,因此猜想Ⅲ不成立。
猜想Ⅰ正确,说明锰的活动性比铁强,将打磨好的锰片放入硫酸亚铁溶液中反应,溶液由浅绿色变为肉色。
(2)① 依据以上实验结果能否推断出锰、铁活动性顺序
说明依据:不能,因为所加金属的表面积不同,没有控制唯一变量。
② 认为金属与酸的反应速度除了表中的影响因素酸的种类等,金属与酸反应快慢还与酸的种类有关。
25.(2024·金东模拟)同学们在学习摩擦力时先根据书本上的实验步骤、 做“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

(1)如图1的甲、乙、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分别拉动木块做   运动;
(2)甲、乙、丙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为F1、F2、F3, 则F1、F2、F3的大小关系为   ;
(3)为了便于读数,将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 A,木块相对地面静止时弹簧示数如图 2 中 B所示,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N;

(4)小科改变传送带速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速度与时间(v-t)和拉力与时间 (F-t)的关系图像,如图C、D所示,分析图像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无关,原因是:   。
【答案】(1)匀速直线
(2)
(3)4
(4)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不变
【知识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有两个: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一个因素不变;在压力大小不变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2)丁图中,A相对地面处于静止状态,由二力平衡原理可知A在木板上运动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根据力的相互性可知A对木板的滑动摩擦力大小及方向,以木板为研究对象,分析木板受到的力,由力的平衡求出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
(3)根据图像判定摩擦力与速度的关系。
【解答】(1)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摩擦力的大小。
(2)如图1中甲、乙、丙所示,乙、丙中压力相同,丙中接触面粗糙,滑动摩擦力较大,F2<F3。
甲、乙比较,接触面粗糙相同,乙中压力大,滑动摩擦力大,F2>F1,故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F1、F2、F3的大小关系为:F1<F2<F3。
(3)木块相对地面静止时,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水平向左的摩擦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时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1N,示数为4.0N,所以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4.0N。
(4)根据图像可知,在速度不同时,摩擦力的大小是相同的,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无关,当速度发生变化时,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1)匀速直线;(2)F1<F2<F3;(3)4;(4)当速度发生变化时,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不变。
26.(2024·金东模拟)小科远程购买的十条锦鲤送到时牺牲了两条,但是发现运输袋还是鼓鼓的,他和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就利用书本所学知识,认为氧气太少,大家一致认为为了保证锦鲤远距离运输,除了充入氧气最保险的方法是增加鱼类养殖的供氧剂,最常见供氧剂是过碳酸 小组同学决定对市面上的过碳酸钠含量进行测量,讨论并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实验目的】测定过碳酸钠样品(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的纯度。
【实验原理】
【交流与讨论】
Ⅰ.甲同学认为测定产物中O2的体积即可测定样品的纯度。
(1)装置②的作用是:    ;
(2)装置③出现   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已经被除尽;
Ⅱ.乙同学认为测定产物中 CO2的质量(即反应前后装置②的质量差)就可测定样品的纯度。但利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得CO2的质量并计算样品的纯度,结果会偏高,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A.浓盐酸易挥发,产生的氯化氢气体被装置②吸收
B.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时带出的水蒸气在装置②中冷凝而被吸收
C.装置①、②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装置②吸收
Ⅲ.丙同学提出了一种新方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称取样品12.5g,滴加足量浓盐酸至样品反应完全,再将烧瓶中所有的液体蒸发、结晶、烘干,称得氯化钠固体11.7g。则该样品的纯度为   。
【答案】(1)除去二氧化碳和氯化氢气体
(2)不变浑浊;ABC;97.6%
【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化学方程式计算思路 (1)设符合题意的未知量。 (2)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不要忘记配平)。 (3)找相关物质的关系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4)列出正比例关系式。 (5)求出未知量,不要忘记单位。 (6)回答问题,写出答案。
【解答】(1) 装置②的作用是: 除去二氧化碳和氯化氢气体 ;
(2) 装置③出现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已经被除尽;
Ⅱ.乙同学认为测定产物中 CO2的质量(即反应前后装置②的质量差)就可测定样品的纯度。但利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得CO2的质量并计算样品的纯度,结果会偏高,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A因为氯化氢气体被吸收会误认为是二氧化碳的质量,所以利用二氧化碳计算碳酸钠的质量会增加;B水蒸气的质量也会被误认为二氧化碳的质量;C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吸收也会导致真实的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增加,计算的碳酸钠的质量增加;
Ⅲ.丙同学提出了一种新方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称取样品12.5g,滴加足量浓盐酸至样品反应完全,再将烧瓶中所有的液体蒸发、结晶、烘干,称得氯化钠固体11.7g。
244 234
X 11.7克
=
x=12.2克,所纯度=12.2克/12.5克=97.6%
故答案为:(1) 除去二氧化碳和氯化氢气体 (2)不变浑浊、ABC、97.6%
27.(2024·金东模拟)科学兴趣小组开展“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所用电源为3节新干电池串联,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3.8V,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Ω IA”字样,小金同学根据设计好的电路图如图1 所示连接好电路。
(1)图1中,甲、乙是两只电表,则甲是   表;
(2)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亮,但电流表、电压表均有正常偏转,但偏转的角度较小。则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
A.更换小灯泡
B.检查电路是否断路
C.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观察灯泡是否发光
(3)继续实验,观察到电压表的示数为2伏,要使灯泡正常发光   端移动 (填“a”或“b”) ;
(4)小组同学为了得到比较准确的小灯泡额定功率,用同一套器材做了三次实验(电压表均调到3.8V),获得三组数据 (如表):
实验序号 电流表示数/A 额定功率/W 额定功率的平均值 N
1 0.71 2.698 P=2.698+2.622+2.584:=2.6353
2 0.69 2.622
3 0.68 2.584
请判断该处理数据的方法正确与否,并说明理由:   。
【答案】(1)电流
(2)C
(3)b
(4)正确,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少误差。
【知识点】小灯泡电功率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电表的使用分析回答。
(2)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电压表均有正常偏转,但偏转的角度较小,说明电路是通路,且灯泡没有短路,小灯泡不亮,说明小灯泡实际功率太小,据此分析。
(3)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和分压原理确定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方向。
(4)由于在进行读数时,具有误差,所以虽然用同一套器材做了三次实验,结果也会有差别,此时可以用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解答】(1)由图可知,乙表与灯泡并联是电压表,甲表串联在电路中是电流表。
(2)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电压表均有正常偏转,但偏转的角度较小,说明电路是通路,且灯泡没有短路,小灯泡不亮,说明小灯泡实际功率太小,因此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观察灯泡是否发光,故选:C。
(3)继续实验,观察到电压表的示数为2V,小于灯泡额定电压2.5V,要使灯泡正常发光,应增大灯泡两端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应减小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根据分压原理,应减小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故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b端移动。
(4)测量灯泡的额定功率时,灯泡两端电压为额定电压,但由于电压表量程太大,导致读数出现误差,从而造成电功率数值不同,可以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办法减小误差,所以取平均值的做法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1)电流表;(2)C;(3)b;(4)正确;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四、综合题
28.(2024·金东模拟)思维导图作为新型的学习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建立知识联系,挖掘科学的思维方法。研究小组调查了校园种植了马铃薯的小菜园,画了该生态系统的思维导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马铃薯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是淀粉,摄入人体后主要在消化系统的   (填写器官名称)中被消化吸收,最终通过呼吸作用氧化分解,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中 A 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
(3)该校园小菜园的生态系统不稳定、易被破坏,主要原因是   。
【答案】(1)小肠
(2)分解者
(3)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少,营养等级简单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中物种的种类越多,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为主要成分。
【解答】(1)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马铃薯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是淀粉,在小肠中被消化为葡萄糖,摄入人体后主要在消化系统的小肠中被消化吸收,最终通过呼吸作用氧化分解,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 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中 A 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因为不参与食物链,食物链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两种成分组成的;
(3) 该校园小菜园的生态系统不稳定、易被破坏,主要原因是 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少,营养等级简单 ;
故答案为:(1)小肠(2)分解者(3) 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少,营养等级简单
29.(2024·金东模拟)据报道,我国在地效翼船领域获重大突破,多方面技术性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如图所示,地效翼船停在水面像船,起飞后更像飞机,既可以在水中航行,又可以贴近水面飞行。这种“海上飞船”除了能借助机翼获得升力外,还巧妙地利用了“翼地效应”。 “翼地效应”即当运动的飞行器掉到距地面(或水面)很近时,气流流过机翼后会向后下方流动,这时地面(或水面)将产生一股向上的反推力,使整个机体的上下压力差增大,升力会陡然增加,阻力减小。我国研制成功的某型号地效翼船的部分参数如表所示。(升阻比是指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升力与飞行阻力的比值,当飞行器受到的升力大于或等于总重时才能飞行)
自重 (kg) 2500 最大载重 (kg) 1250
升阻比 20~40 单次最大飞行距离(km) 600
(1)地效翼船所增大的机翼升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填字母):
A.地球 B.水 C.空气 D.地效翼船
(2)请列式计算地效翼船满载后停在海面时的吃水体积(海水密度约为
(3)地效翼船停在水面上时,地球对所有物体引力突然增大,判断它露出水面的体积将如何变化 请你用所学知识作出判断并对你的判断进行解释。
【答案】(1)C
(2)因为漂浮在水上,所以,
(3)不变,重力和浮力同时都增大,仍在漂浮状态,重力和浮力和排开海水的重力相等,所以地效翼船的质量仍旧等于排开水的质量,所以排开水的体积也不变。
【知识点】液体的压强;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判断出翼地效应使船获得升力的施力物体。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满载时受到的浮力;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排开水的体积。
(3)利用物体的密度是本身的特性(不发生变化),把浮力的表达式(F浮=ρ水gV排)和物体重力的表达式(G=ρ物gV物)代入漂浮条件(F浮=G)进行分析。根据漂浮条件和G=mg算出地效翼船H满载后停在海面时受到的浮力。
【解答】 (1)由题意知当运动的飞行器掉到距地面(或水面)很近时,气流流过机翼后会向后下方流动,这时地面(或水面)上的空气将产生一股向上的反推力,使整个机体的上下压力差增大,升力会陡然增加,阻力减小,故C正确。
(2)地效翼船满载的质量为:m=m自身+m载=2500kg+1250kg=3750kg。
地效翼船静止时漂浮在水面上,停在水面时受到的浮力为:F浮=G物=mg=3750kg×10N/kg=37500N。
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地效翼船满载停在水面上时排开水的体积:;
(3)若航行时地球对所有物体的引力都突然增大,物体所含的物质没有变化,所以质量也不变;
因为F浮=ρ水gV排,G=ρ物gV物。
由阿基米德原理知:F浮=G。
即:ρ水V排=ρ物V物。
所以,不变,重力和浮力同时都增大,仍在漂浮状态,重力和浮力和排开海水的重力相等,所以地效翼船的质量仍旧等于排开水的质量,所以排开水的体积也不变。
答:(1)C;
(2)地效翼船满载后停在海面时的吃水体积为3.75m3;
(3)不变,重力和浮力同时都增大,仍在漂浮状态,重力和浮力和排开海水的重力相等,所以地效翼船的质量仍旧等于排开水的质量,所以排开水的体积也不变。
30.(2024·金东模拟)如图甲所示为具有3D打印功能的3D打印笔。该打印笔通电后,笔内电阻丝发热使笔内绘画材料熔化,挤出热融的塑料,然后在空气中迅速冷却,最后固化成稳定的状态。内部加热电路简化后如图乙所示,R1和R2是相同的PTC 发热电阻。单个 PTC的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如表。
  温度/℃ 电阻/Ω
1 120 880
2 250 1210
3 360 2200
(1)有一种熔点较低(为120℃)的镓基合金打印材料,当使用这种材料快速打印时,开关S2应处于   状态;
(2)当使用这种镓基合金打印材料缓慢打印时,求打印笔通过电流的大小;
(3)换了熔点为360℃合金打印材料该笔缓慢工作30分钟,求消耗的电能。
【答案】(1)闭合
(2)
(3)
【知识点】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2)由可知,当电源电压一定时,电路电阻越大,功率越小,根据电路图分析电路结构,结合并联电路电阻规律和可知各挡位时电路的连接。
(3)由表中数据可知发热电阻的阻值,根据求出打印笔的电功率。
【解答】(1)当两个开关都闭合时,电路中两个电阻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最小,当S闭合、S1断开时,只有R1工作,电路的总电阻较大,由可知并联时的总功率更大,缓慢打印时功率较低,所以S2应该处于断开状态。
(2)当使用这种镓基合金打印材料缓慢打印时,只有R1=880Ω接入电路,此时的电流'
(3)换了熔点为360℃合金打印材料,该笔缓慢工作只有R'1=2200Ω接入电路,
30分钟消耗的电能。
故答案为:(1)闭合。
(2)打印笔通过电流的大小为0.25A。
(3)消耗的电能39600J。
31.(2024·金东模拟)氯化铁可作净化絮凝剂、清水剂、线路板蚀刻剂等多种用途,是非常重要的化工产品。小金同学想测一测实验室内一瓶FeCl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利用了一定质量的NaOH固体粉末做实验。四次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 NaOH 质量/g FeCl3溶液质量/g Fe(OH)3质量/g
1 12 200 10.7
2 24 200 21.4
3 48 300 32.1
4 60 400 42.8
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有   色沉淀生成;
(2)第   次实验, FeCl3和NaOH恰好完全反应;
(3)求实验中所用 FeCl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红褐
(2)2
(3)设: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162.5 107
x 21.4g
解得 =32.5/200×100%= 16.25%
答:所用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16.25%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钠。
(2)根据第1次12g氢氧化钠粉末对应沉淀为10.7g,而第3次48g氢氧化钠粉末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应该=10.7g×4=42.8g>32.1g,说明300gFeCl3溶液完全反应,生成沉淀32.1g分析。
(3)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氢氧化钠与氯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氢氧化钠的质量,未知量是氯化铁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解答】(1)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色沉淀和氯化钠,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第1次12g氢氧化钠粉末对应沉淀为10.7g,而第3次48g氢氧化钠粉末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应该=10.7g×4=42.8g>32.1g,说明300gFeCl3溶液完全反应,生成沉淀32.1g;由数据可知,第2次实验,200gFeCl3溶液和24gNaOH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沉淀21.4g。
32.(2024·金东模拟) 2023年4月16日,中国石油对外发布消息,用现有天然气管道长距离输送氢气的技术获得了突破。这为我国今后实现大规模、低成本的远距离氢能运输提供技术支撑。用氢、制氢、储氢是氢能研究的热点。
(1)用氢:如图为某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氢能源环卫车。为了防止发动机过热,一般情况下用水来冷却,主要是利用了水的   的特点;
(2)技术专家对该车进行性能测试,环卫车以42kW的恒定功率匀速行驶25min,燃烧了0.9kg的氢燃料,氢燃料完全燃烧时,该车发动机的热效率是   ;[q=1.4×108J/kg]
(3)制氢: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太阳能产生激光,再用激光使水分解得到氢气的新技术。利用此技术使海水分解,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该反应属于   反应 (填基本反应类型);
(4)为了开发新能源,某同学设想了一个利用氢能的方案,如图所示是该同学的示意图。其他同学觉得该方案并不可行,你觉得他们的理由应该是:   。
【答案】(1)比热容大
(2)50%
(3)分解
(4)该方案违背能量守恒定律
【知识点】能量利用效率;比热容;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解析】【分析】(1)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放热本领大小的物理量;
(2)根据W=Pt计算发动机做的机械功,根据Q=qm计算氢燃料放出的热量,根据计算发动机的热效率。
(3)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种数确定反应的类型;
(4)在能量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和保持不变,这就是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解答】(1)为了防止发动机过热,一般情况下用水来冷却,主要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的特点;
(2)发动机做的功W=Pt=42000W×1500s=6.3×107J;
氢燃料放出的热量Q=qm= 1.4×108J/kg×0.9kg=1.26×108J;
该发动机的热效率:。
(3)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反应物是一种物质,生成物是两种物质,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4)根据图片可知,在从电解水到发电机发出电能的过程中,肯定会有能量损失,因此不可能实现循环利用的可能性,即该方案不可行,因为违背了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1 / 1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2024年初中毕业升学适应性检测 科学试题卷(三模)
一、选择题
1.(2024·金东模拟)2024年中考体育在四月份进行,有篮球、长跑、跳远等项目,体育考试时对下列各个量的估测中,你认为最接近实际的是
A.考生正常的体温约为22℃
B.正规篮球场的宽度为150m
C.大多女生跑步的速度约为5m/s
D.考生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2500Pa
2.(2024·金东模拟)中国科研人员近日在广东莲花山脉发现了新物种“莲峰角蟾”,经系统的形态学比较和分子系统发育学分析,莲峰角蟾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山溪石头间,用皮肤、口腔黏膜和肺囊呼吸。据此判断莲峰角蟾属于

A.鱼类 B.两栖类 C.鸟类 D.哺乳类
3.(2024·金东模拟)2024年4月15日,是第9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创新引领10周年”。下列关于安全的做法正确的是
A.煤矿的矿井要加强通风,严禁烟火,防止发生瓦斯爆炸
B.大型节日演出时,可以喷撒黄色玉米粉等来制造舞台气氛
C.厨房煤气泄漏时,须立即打开油烟机排气,防止煤气中毒
D.久未开启的地窖,通过灯火燃烧可防过高浓度二氧化碳中毒
4.(2024·金东模拟)去年一副残荷倒影照片 (左)与吴冠中“留得残荷听雨声”图(右)的对比,引发了网友艺术源于生活的讨论。左图中残荷在水中形成倒影的原理是
A.光的色散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直线传播
5.(2024·金东模拟)小科在学习“练习使用显微镜”内容后,对显微镜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对应的解决方法作了如下总结,其中正确的是
A.物像偏左方——向左移动玻片
B.物像太小———换用凹面反光镜
C.视野较暗——换高倍目镜或高倍物镜
D.物像不清晰——调节粗准焦螺旋
6.(2024·金东模拟)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不规范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除去杂质气体CO2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闻气味
7.(2024·金东模拟)北京时间2024年5月3日10时22分,太阳爆发了一个强耀斑。耀斑对我国上空电离层产生了影响。国家空问天气监测预警及时发布预报预警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阳大气层由内往外分别色球层、光球层和日冕层
B.太阳耀斑主要发生在太阳的光球层
C.常见的太阳活动主要有黑子、耀斑和日珥
D.太阳耀斑对居民生活几乎没有影响
8.(2024·金东模拟)家庭厨房抽油烟机主要是由排气扇和照明灯泡组成,它们既能同时工作,又能分别独立工作。小科设计了抽油烟机的简化电路图,其中合理的是
A. B.
C. D.
9.(2024·金东模拟)黄栌是重要的观赏树种,到了秋季温度降低后,叶绿素分解,叶片转为鲜艳夺目的红色。园林工作者研究北京香山红叶林中的黄栌发现,进入秋季后黄栌的光合速率逐步下降,下列有关光合作用下降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叶绿素被分解,光合作用功能减弱
B.北京秋季降水少,光合作用原料缺乏
C.北京秋季温度较低,酶的活性减弱
D.随着香山海拔上升,空气中减少
10.(2024·金东模拟)平板支撑属于肌肉等长收缩的运动,人需要用上肢支撑在地面上静止时,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人在平板支撑时的杠杆示意图是
A. B.
C. D.
11.(2024·金东模拟)如图所示为小科模拟火山喷发的课外实验。他将实验药品倒入火山模型内,再慢慢注入水,两者就会剧烈反应, “红色气泡”开始从火山模型中喷涌而出,如同火山喷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火山是导致地壳运动的原因之一
B.全球火山带与地震带的分布相对独立
C.岩浆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结构中的地幔
D.人类活动是导致火山喷发的主要原因
12.(2024·金东模拟) 30℃时, 每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NaCl为36g, 最多能溶解KNO3为45.8g。取这两种盐各 20g, 按图示进行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盐A既可能是NaCl, 也可能是KNO3
B.①中加足量的水可使未溶的盐A溶解
C.②中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
D.②中溶液表明盐B此时的溶解度为44g
13.(2024·金东模拟)手静脉识别是新兴的生物识别技术。该技术利用红外线照射,流动血液中的血红蛋白吸收红外线形成静脉分布图像,提取其特征并储存,然后用于比对。其过程示意如图:
静脉识别被认为具有活体识别、不可复制、唯一稳定等特点,是安全、精准的生物识别技术。下列有关人体静脉的描述中,不支持上述观点的是
A.成年人手部静脉特征通常不会改变
B.静脉分布于体内,受外界影响很小
C.静脉分布在皮肤之下,形状复杂
D.若手长时间处于较冷的环境中,则手部静脉会收缩,产生结构性变化
14.(2024·金东模拟)越剧小生陈丽君凭借出色的人物塑造迅速成为全网关注的焦点,并将越剧这一传统文化再次带入到观众的精神视野中来,如图所示是2023年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陈丽君的演出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伞离开陈丽君的手后,如果速度越大,那么惯性越大,飞得更远
B.抛出伞后,陈丽君受到的重力和地面给陈丽君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在伞离开陈丽君的手前,伞相对于手是运动的
D.伞被倾斜向上抛到最高点时,若一切外力同时消失,伞将保持静止状态
15.(2024·金东模拟)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中,切实可行的是
①用酚酞试液鉴别 NaCl溶液和盐酸 ②用氯化钡溶液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③用燃烧的木条鉴别空气和二氧化碳 ④用水鉴别NH4NO3和CaCO3固体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二、填空题
16.(2024·金东模拟) 2024年4月 25日(农历三月十七) 20时59分,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发射取得圆满成功。飞船入轨后,按照预定程序与空间站组合体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与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进行在轨轮换。请回答下列问题:
(1)4月25 日这一天地球运行到图中的   (填序号)两位置之间;
(2)从A 到B位置的过程中,金华的白昼时间慢慢变   。
17.(2024·金东模拟)为落实劳动教育课程,同学们在劳动实践基地上种植蔬菜。某校科学小组还收到了科技馆寄的太空种子。同学们为了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特向菜农请教,获得了一些经验分享。回答下列问题:
(1)“太空种子”长成的新植株所具备的新性状,是因为宇宙射线辐射后改变了种子中的   而形成;
(2)菜农建议将家禽、家畜的粪便及杂草等堆积一段时间“发酵”成肥料,肥料可被分解者分解后,产生水、二氧化碳和   ,从而避免化肥的大量使用,提高了蔬菜的品质;
(3)菜农建议往菜地的土壤中掺入一定比例沙子,目的是增加土壤的透气性,促进根的   。
18.(2024·金东模拟) 《热辣滚烫》讲述了一个肥胖女孩到勇猛拳击手蜕变的故事,主演贾玲通过运动及控制饮食瘦身了 50 千克。如图所示拉力器是常见的健体瘦身器材,配重由若干金属块(每块质量为5千克)组成,锻炼者站立在地上,根据自己实际选择合适的金属块数量,向下拉动拉杆,达到健体瘦身的效果。 (杆重、绳重、摩擦均不计)
完成下列问题:
(1)拉力器的机械是定滑轮,它的作用是   ;
(2)若小科的质量为80千克,他一次最多能拉起   块金属块:
(3)小科训练时配重为 10块金属块,每次均把拉杆竖直向下拉动1米。若要完全消耗1 克蔗糖释放的能量,小科需要拉动17次的金属块(假设1 克蔗糖完全氧化释放的能量的50%用于拉力做功),则完全氧化l克蔗糖大约能产生   焦耳的能量。
19.(2024·金东模拟)火炬燃料随着时代发展在不断变迁,图甲为部分大型运动会火炬燃料的变迁示意图。
(1)天然气主要成分是   ;
(2)杭州亚运会火炬取名为“薪火”,所用燃料为甲醇。通过先进技术将甲醇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重新转化为甲醇,实现了“零排放”。图乙为微观示意图,请在答题卷上画出图乙方框内微粒的模型;
(3)甲醇燃烧时参加反应的甲醇和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是   .
20.(2024·金东模拟) 为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2023—2030年) 》和《浙江省加速消除宫颈癌工作方案》,保护和增进广大妇女健康,我省各地正通过多种途径开展适龄女生接种意愿摸底、登记工作,预计6月启动免费接种:二价HPV(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服务工作。
(1)接种疫苗后,疫苗随血液循环先到达心脏的   ;
(2)从免疫学角度看, HPV疫苗属于   ;
(3)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析,适龄女生接种疫苗属于   .
21.(2024·金东模拟)如图甲是一种“潜水自救装置”,其工作原理如图乙所示,力敏电阻 R1的阻值随潜水深度的改变而改变,当达到设定的安全深度时,电磁铁吸引衔铁,反应盒中两种物质混合并开始反应产生气体,气囊快速充气上浮,将潜水运动员拉回到水面,其中 U 为电源电压,Ro为定值电阻。请完成下列问题:
(1)电磁铁工作时上端是   极;
(2)为实现以上功能,在图丙中选出力敏电阻R 的阻值随深度变化的大致曲线是   (选填“A”或“B”) ;
(3)其他条件不变,若增加电磁铁线圈匝数,请推断安全深度如何变化并说出依据   。
22.(2024·金东模拟)洗衣史上的第一个奇迹发生在公元前 600 年,当时腓尼基人把山羊脂和草木灰混在一起造就了最原始肥皂,也就是洗衣皂。已知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小科做了如图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钾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化学性质相似,A试管中溶液变   色;
(2)C试管中有白色沉淀产生,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A、B、C 三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洁净烧杯中,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为无色透明的溶液。无色溶液中除酚酞外,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
三、实验与探究题
23.(2024·金东模拟)某科学兴趣小组为了验证水分和无机盐在茎木质部的导管中能自下而上地向枝端运输,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和器具】新鲜带叶的木本植物枝条若干,烧杯(或矿泉水瓶),红墨水,清水,刀片,放大镜等。
【实验步骤】
①取粗细大小相似、叶片数相同的同种木本植物枝条 3 根,将每根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面积相似的斜面,再分别按表中的3种处理方法处理。
②处理好后,将每组枝条分别插入3 瓶盛有等量稀释红墨水的烧杯中,并用3 个夹子将各组枝条分别固定(B 组枝条只将剥去树皮的木质部部分浸入红墨水中),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10 分钟后取出枝条,用刀片横切、纵切枝条的中上部,用放大镜观察横纵切面的染色部位,并将实验现象记录在表中。
【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组别 实验现象 (记录被染色的部位)
A. __ __ ×××
B. 剥去下半部树皮的带叶枝条 ×××
C. 除去木质部和髓的带叶枝条, 只留下树皮 ×××
【表达与交流】
(1)请补充表中 A 的内容中横线上的内容:   ;
(2)将每根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面积相似的斜面的目的是   ;
(3)将处理好的枝条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的原因是   ;
(4)若实验结论成立,则   组实验现象不变红。
24.(2024·金东模拟)锰钢(含Fe、Mn、C等)是具有优良金属性能的合金,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查阅文献得知:①锰是难溶于水的固体。②锰在水溶液中反应常显+2价,使溶液呈肉色。
兴趣小组同学为了解Mn、Fe、Cu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进行了如下探究。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Fe>Cu),对Mn的金属活动性提出了三种猜想:
猜想Ⅰ: Mn>Fe>Cu; 猜想Ⅱ: Fe>Cu>Mn; 猜想Ⅲ: Fe>Mn>Cu。
(1)初步探究:
实验序号 操 作 现 象 结 论
1 将三种打磨好、粗细质量相同的金属片,分别放入相同的稀硫酸中 放入铁片溶液呈浅绿色,放入锰片溶液为肉色, 放入铜片溶液为无色 猜想    错误
2 将打磨好的锰片放入硫酸亚铁溶液中     猜想Ⅰ正确
(2)进一步探究:兴趣小组同学认为有不同的方法可以比较铁、锰的活动性,兴趣小组又进行了新的探究:在盐酸中加入铁或锰进行反应。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
实验编号 盐酸的浓度 (均取20毫升) 金属 (均取 2 克) 金属的形状 收集 50毫升氢气所需时间/秒
① 10% 锰 粉状 70
② 10% 铁 片状 120
③ 20% 铁 片状 110
①依据以上实验结果能否推断出锰、铁活动性顺序 请判断并说明依据:   。
②你认为金属与酸的反应速度除了表中的影响因素还受哪些因素影响    (说出一项即可)
25.(2024·金东模拟)同学们在学习摩擦力时先根据书本上的实验步骤、 做“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

(1)如图1的甲、乙、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分别拉动木块做   运动;
(2)甲、乙、丙对应的弹簧测力计示数分别为F1、F2、F3, 则F1、F2、F3的大小关系为   ;
(3)为了便于读数,将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 A,木块相对地面静止时弹簧示数如图 2 中 B所示,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N;

(4)小科改变传送带速度,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速度与时间(v-t)和拉力与时间 (F-t)的关系图像,如图C、D所示,分析图像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无关,原因是:   。
26.(2024·金东模拟)小科远程购买的十条锦鲤送到时牺牲了两条,但是发现运输袋还是鼓鼓的,他和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就利用书本所学知识,认为氧气太少,大家一致认为为了保证锦鲤远距离运输,除了充入氧气最保险的方法是增加鱼类养殖的供氧剂,最常见供氧剂是过碳酸 小组同学决定对市面上的过碳酸钠含量进行测量,讨论并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实验目的】测定过碳酸钠样品(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酸反应)的纯度。
【实验原理】
【交流与讨论】
Ⅰ.甲同学认为测定产物中O2的体积即可测定样品的纯度。
(1)装置②的作用是:    ;
(2)装置③出现   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已经被除尽;
Ⅱ.乙同学认为测定产物中 CO2的质量(即反应前后装置②的质量差)就可测定样品的纯度。但利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得CO2的质量并计算样品的纯度,结果会偏高,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A.浓盐酸易挥发,产生的氯化氢气体被装置②吸收
B.二氧化碳气体逸出时带出的水蒸气在装置②中冷凝而被吸收
C.装置①、②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装置②吸收
Ⅲ.丙同学提出了一种新方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称取样品12.5g,滴加足量浓盐酸至样品反应完全,再将烧瓶中所有的液体蒸发、结晶、烘干,称得氯化钠固体11.7g。则该样品的纯度为   。
27.(2024·金东模拟)科学兴趣小组开展“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所用电源为3节新干电池串联,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3.8V,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Ω IA”字样,小金同学根据设计好的电路图如图1 所示连接好电路。
(1)图1中,甲、乙是两只电表,则甲是   表;
(2)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小灯泡不亮,但电流表、电压表均有正常偏转,但偏转的角度较小。则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
A.更换小灯泡
B.检查电路是否断路
C.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观察灯泡是否发光
(3)继续实验,观察到电压表的示数为2伏,要使灯泡正常发光   端移动 (填“a”或“b”) ;
(4)小组同学为了得到比较准确的小灯泡额定功率,用同一套器材做了三次实验(电压表均调到3.8V),获得三组数据 (如表):
实验序号 电流表示数/A 额定功率/W 额定功率的平均值 N
1 0.71 2.698 P=2.698+2.622+2.584:=2.6353
2 0.69 2.622
3 0.68 2.584
请判断该处理数据的方法正确与否,并说明理由:   。
四、综合题
28.(2024·金东模拟)思维导图作为新型的学习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建立知识联系,挖掘科学的思维方法。研究小组调查了校园种植了马铃薯的小菜园,画了该生态系统的思维导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马铃薯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是淀粉,摄入人体后主要在消化系统的   (填写器官名称)中被消化吸收,最终通过呼吸作用氧化分解,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中 A 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
(3)该校园小菜园的生态系统不稳定、易被破坏,主要原因是   。
29.(2024·金东模拟)据报道,我国在地效翼船领域获重大突破,多方面技术性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如图所示,地效翼船停在水面像船,起飞后更像飞机,既可以在水中航行,又可以贴近水面飞行。这种“海上飞船”除了能借助机翼获得升力外,还巧妙地利用了“翼地效应”。 “翼地效应”即当运动的飞行器掉到距地面(或水面)很近时,气流流过机翼后会向后下方流动,这时地面(或水面)将产生一股向上的反推力,使整个机体的上下压力差增大,升力会陡然增加,阻力减小。我国研制成功的某型号地效翼船的部分参数如表所示。(升阻比是指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升力与飞行阻力的比值,当飞行器受到的升力大于或等于总重时才能飞行)
自重 (kg) 2500 最大载重 (kg) 1250
升阻比 20~40 单次最大飞行距离(km) 600
(1)地效翼船所增大的机翼升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填字母):
A.地球 B.水 C.空气 D.地效翼船
(2)请列式计算地效翼船满载后停在海面时的吃水体积(海水密度约为
(3)地效翼船停在水面上时,地球对所有物体引力突然增大,判断它露出水面的体积将如何变化 请你用所学知识作出判断并对你的判断进行解释。
30.(2024·金东模拟)如图甲所示为具有3D打印功能的3D打印笔。该打印笔通电后,笔内电阻丝发热使笔内绘画材料熔化,挤出热融的塑料,然后在空气中迅速冷却,最后固化成稳定的状态。内部加热电路简化后如图乙所示,R1和R2是相同的PTC 发热电阻。单个 PTC的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如表。
  温度/℃ 电阻/Ω
1 120 880
2 250 1210
3 360 2200
(1)有一种熔点较低(为120℃)的镓基合金打印材料,当使用这种材料快速打印时,开关S2应处于   状态;
(2)当使用这种镓基合金打印材料缓慢打印时,求打印笔通过电流的大小;
(3)换了熔点为360℃合金打印材料该笔缓慢工作30分钟,求消耗的电能。
31.(2024·金东模拟)氯化铁可作净化絮凝剂、清水剂、线路板蚀刻剂等多种用途,是非常重要的化工产品。小金同学想测一测实验室内一瓶FeCl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利用了一定质量的NaOH固体粉末做实验。四次实验结果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 NaOH 质量/g FeCl3溶液质量/g Fe(OH)3质量/g
1 12 200 10.7
2 24 200 21.4
3 48 300 32.1
4 60 400 42.8
根据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有   色沉淀生成;
(2)第   次实验, FeCl3和NaOH恰好完全反应;
(3)求实验中所用 FeCl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
32.(2024·金东模拟) 2023年4月16日,中国石油对外发布消息,用现有天然气管道长距离输送氢气的技术获得了突破。这为我国今后实现大规模、低成本的远距离氢能运输提供技术支撑。用氢、制氢、储氢是氢能研究的热点。
(1)用氢:如图为某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氢能源环卫车。为了防止发动机过热,一般情况下用水来冷却,主要是利用了水的   的特点;
(2)技术专家对该车进行性能测试,环卫车以42kW的恒定功率匀速行驶25min,燃烧了0.9kg的氢燃料,氢燃料完全燃烧时,该车发动机的热效率是   ;[q=1.4×108J/kg]
(3)制氢: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太阳能产生激光,再用激光使水分解得到氢气的新技术。利用此技术使海水分解,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该反应属于   反应 (填基本反应类型);
(4)为了开发新能源,某同学设想了一个利用氢能的方案,如图所示是该同学的示意图。其他同学觉得该方案并不可行,你觉得他们的理由应该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压强的大小及其计算
【解析】【分析】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A、考生正常的体温约为37℃,且变化幅度很小,故A错误。
B.正规篮球场的宽度为15m,故B错误。
C.大多女生跑步的速度约为7m/s,故C错误。
D.中学生双脚面积S=0.04m2;中学生的质量大约为50kg,压力F=G=mg=50kg×10N/kg=500N,压强,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2.【答案】B
【知识点】常见的脊椎动物
【解析】【分析】 五大类脊椎动物,由高等到低等分别是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和鱼类;哺乳类体温恒定,胎生哺乳,全身被毛,用肺呼吸;鸟类全身被羽毛,体温恒定,卵生,用肺呼吸;爬行类,体温不恒定,卵生,用肺呼吸;两栖类,皮肤裸露,体温不恒定,卵生,幼年用鳃呼吸,成年用肺呼吸,皮肤辅助;鱼类卵生,体温不恒定,终年生活在水中;
【解答】 莲峰角蟾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山溪石头间,用皮肤、口腔黏膜和肺囊呼吸。 属于两栖类的生活特征;
故答案为:B
3.【答案】A
【知识点】燃烧与灭火
【解析】【分析】A、煤矿的矿井可能含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
B、黄色玉米粉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或遇电火花等可能发生爆炸。
C、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或遇电火花等可能发生爆炸,分析。
D、根据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分析。
【解答】A. 煤矿的矿井可能含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煤矿的矿井要加强通风,防止发生爆炸,故做法正确;
B. 黄色玉米粉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或遇电火花等可能发生爆炸,所以大型节日演出时,禁止喷撒黄色玉米粉等来制造舞台气氛,故做法错误;
C. 厨房煤气泄漏,煤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混合后的气体遇明火、静电、电火花或加热易发生爆炸,打开抽油烟机排气可能会产生电火花,可能会发生爆炸,故做法错误;
D. 久未开启的菜窖中容易积聚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可以先做灯火实验以检验二氧化碳含量是否过高,故做法错误;
故答案为:A。
4.【答案】B
【知识点】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分析】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解答】残荷在水中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故答案为:B。
5.【答案】A
【知识点】显微镜的使用;观察细胞
【解析】【分析】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片-调焦(镜筒先下后上)-观察。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小,细胞数目越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显微镜使用时,低倍镜下的像换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是:(1)移装片,因为显微镜的成像是倒像,所以才用在哪移哪的方式,使像呈现在视眼正中央;(2)转动物镜转换器,换用高倍镜观察;(3)换用大光圈和凹面镜,使视眼变亮;(4)调节细准焦螺旋,是图像变清晰;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成倒立的像,可以将课本转过180度看,看到的图像为像的图像。
【解答】A.物像偏左方——向左移动玻片 ,可以是图像呈现在视野的正中央,因为显微镜的成像特点是倒立的实像,A正确;
B. 物像太小———换用高倍物镜,B错误,反光镜是用来调节视野亮暗的,B错误;
C. 视野较暗——换用凹面镜,改用大光圈,目镜和物镜是用来调节像的大小的,C错误;
D. 物像不清晰——调节细准焦螺旋,D错误;
故答案为:A
6.【答案】B
【知识点】物质除杂或净化;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A、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
B、图中装置起洗气功能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
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分析。
D、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招气入鼻法)分析。
【解答】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慢慢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以防止酸液飞溅,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一氧化碳不能,图中装置起洗气功能时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是“长进短出”,图中进气管与出气管的方向错误,故错误,符合题意;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试管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7.【答案】C
【知识点】太阳的结构与概况
【解析】【分析】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里一切活动现象的总称。太阳大气层从内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太阳活动主要有黑子、耀斑、太阳风,其中黑子分布在光球层,耀斑分布在色球层,太阳风分布在日冕层。
【解答】A、太阳大气层自里到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A错误。
B、太阳耀斑主要发生在太阳的色球层,B错误。
C、常见的太阳活动主要有黑子、耀斑和日珥,C正确。
D、太阳耀斑会对航空、通信等行业产生影响,D错误。
故答案为:C。
8.【答案】D
【知识点】串、并联电路的设计
【解析】【分析】根据排气扇和照明灯既能同时工作,又能分别独立工作,分析排气扇(电动机)和灯泡的连接方式及开关情况,从而选择正确答案。
【解答】由题意知,排气扇和照明灯既能同时工作,又能分别独立工作,所以排气扇(电动机)和灯泡是并联关系,且各自的支路有一个开关控制,干路上没有开关;由各选项可知,ABC错误,D正确。
故答案为:D。
9.【答案】D
【知识点】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关系
【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在活细胞,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因为进入秋季后 叶绿素被分解,光合作用功能减弱 , 北京秋季降水少,光合作用原料缺乏 ,因为二氧化碳微溶于水, 北京秋季温度较低,酶的活性减弱 ,光合作用弱。随着香山海拔上升,空气中氧气减少,但是二氧化碳的量不变,D错误;
故答案为:D
10.【答案】A
【知识点】杠杆及其五要素
【解析】【分析】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和阻力臂。
【解答】从图示可知,0是支点,动力和阻力在支点的同一方,故它们的方向应该相反,故选A。
故答案为:A。
11.【答案】C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火山;地震;地震的预报和防范
【解析】【分析】火山是火山喷发形成的,由熔岩和火山碎屑组成的地貌景观,通常火山形状为锥形,主要由火山锥、火山口和喷出口组成。火山根据火山喷发物质和火山地形特点,可分为盾火山、火山渣锥、复合火山、熔岩穹窿、熔岩高原和大洋中脊6类;依据喷发时间则可分为活火山、休眠火山和死火山3类 。火山在全球呈带状分布,形成太平洋火山带、地中海-印度尼西亚火山带、东非裂谷带3大火山带 ;火山在中国则以台湾一带最为活跃,东北地区、内蒙古高原东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腾冲、羌塘高原、昆仑山、太行山东麓及华北平原等地亦有分布;
【解答】A. 火山是导致地壳运动的形式之一,A错误;
B. 全球火山带与地震带的分布相似,都在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以及环太平洋地区的陆地和周围海区,B错误;
C.岩浆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结构中的地幔 ,C正确;
D. 地球的内部运动是导致火山喷发的主要原因,D错误;
故答案为:C
12.【答案】B
【知识点】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解析】【分析】根据30℃时, 每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NaCl为36g, 最多能溶解KNO3为45.8g分析。
【解答】A、30℃时, 每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NaCl为36g, 最多能溶解KNO3为45.8g。则3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18gNaCl,50g水中最多能溶解22.9gKNO3,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则盐A是NaCl,盐B是KNO3,故错误;
B、①中加足量的水可使未溶的盐A溶解,故正确;
C、30℃时,KNO3的溶解度为45.8g/100g水,则3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22.9gKNO3,则②中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故错误;
D、②中溶液没有判断为饱和溶液, 不能表明盐B此时的溶解度为44g,故错误;
故答案为:B。
13.【答案】D
【知识点】心脏和血管
【解析】【分析】 动脉:将血液从心脏运到全身各处的血管。管壁厚,弹性大,血流速度快。动脉多分布在身体较深处;静脉:将身体各部们位血液运回心脏的血管。管壁薄,弹性小,管腔大,血流速度很慢。静脉中有瓣膜,防止血液倒流。静脉多分布在身体浅处。毛细血管:是连通微小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毛细血管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它的管壁极薄,公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径极小,细胞只能单行通过,管内血流速度也最慢,毛细血管的这些得血液与细胞充分进行物质交换。
【解答】 静脉识别被认为具有活体识别、不可复制、唯一稳定等特点,是安全、精准的生物识别技术。
A. 成年人手部静脉特征通常不会改变 ,所以唯一稳定,A正确;
B. 静脉分布于体内,受外界影响很小 ,所以唯一稳定,B正确
C. 静脉分布在皮肤之下,形状复杂,所以不可复制 ,C正确;
D.若手长时间处于较冷的环境中,则手部静脉会收缩,不会产生结构性变化,因为具有唯一稳定的特点,D错误;
故答案为:D
14.【答案】B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1)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惯性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2)平衡力的特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判断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择一个参照物,然后来比较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变化就是物体相对于该参照物是运动的,否则就是静止的。
(4)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解答】A、惯性只与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在伞离开陈丽君的手后,其质量不变、惯性不变,故A错误。
B、抛出伞后,陈丽君受到的重力和地面给陈丽君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故B正确。
C、在伞离开陈丽君的手前,伞相对于手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是静止的,故C错误。
D、伞被倾斜向上抛到最高点时,若一切外力同时消失,伞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15.【答案】C
【知识点】物质的鉴别、推断
【解析】【分析】首先分析需要鉴别的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解答】 ① 氯化钠溶液显中性,盐酸显酸性,都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用酚酞试液无法鉴别 NaCl溶液和盐酸,故不可行;
② 稀盐酸不能与氯化钡反应,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用氯化钡溶液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故可行;
③ 燃烧的木条在空气中燃烧现象不变,在二氧化碳中会熄灭,用燃烧的木条能鉴别空气和二氧化碳,故可行;
④ 硝酸铵溶于水会吸热,溶于温度会降低,碳酸钙不能溶于水,用水能鉴别NH4NO3和CaCO3固体,故可行;
故答案为:C。
16.【答案】(1)BC
(2)长
【知识点】地球公转;昼夜长短变化;冬至、夏至、春分、秋分
【解析】【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为3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等长;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为9月23日前后,此时全球昼夜平分。
【解答】(1)读图可知,4月25日这一天地球运行到B春分和C夏至之间,位于公转轨道示意图中的BC两位置之间。
(2)地球公转到图中的A(冬至)到B(春分)位置的过程中,位于北半球的我国浙江省金华市的白昼时间慢慢变长。
17.【答案】(1)基因
(2)无机盐
(3)呼吸作用
【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植物的呼吸作用;遗传和变异现象;遗传物质的传递
【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在活细胞,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1)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所以“太空种子”长成的新植株所具备的新性状,是因为宇宙射线辐射后改变了种子中的基因而形成;
(2)菜农建议将家禽、家畜的粪便及杂草等堆积一段时间“发酵”成肥料,肥料可被分解者分解后,产生水、二氧化碳和无机盐,从而避免化肥的大量使用,提高了蔬菜的品质;
(3) 菜农建议往菜地的土壤中掺入一定比例沙子,目的是增加土壤的透气性,促进根的呼吸作用;
故答案为:(1)基因(2)无机盐(3)呼吸作用
18.【答案】(1)改变力的方向
(2)16
(3)17000
【知识点】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
【解析】【分析】 (1)(2)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力的方向,人拉起的金属块的总总量等于人的最大拉力(人的体重)。
(3)使用的是定滑轮,拉力移动的距离s=h,求出拉力对配重块做的功。
【解答】(1)(2)由图可知,该滑轮为定滑轮,不能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杆重、绳重、摩擦均不计,则人能提供的最大拉力:F最大=G人=m人g=80kg×10N/kg=800N,
每个金属块的重力:G金属=m金属g=5kg×10N/kg=50N,最大能拉起的金属块的数量:,所以人最多能拉起16块金属块。
(3)10块金属块的重力G总=10G金属=500N,杆重、绳重、摩擦均不计,则人的拉力F=G总=500N。
人拉动10块金属块,使杆竖直向下拉动1米做功:W=FS=500N×1m=500J,完全氧化l克蔗糖大约能产生 :Q=17×500J×50%=17000J,
故答案为:(1)改变力的方向;(2)16;(3)17000。
19.【答案】(1)甲烷
(2)
(3)1:1
【知识点】模型与符号;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简单的有机物
【解析】【分析】(1)根据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分析。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分析。
(3)根据甲醇燃烧会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分析。
【解答】(1)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
(2)杭州亚运会火炬取名为“薪火”,所用燃料为甲醇。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通过先进技术将甲醇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重新转化为甲醇,实现了“零排放”。图乙为微观示意图,图乙方框内微粒的模型为 。
(3)甲醇燃烧会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甲醇燃烧时参加反应的甲醇和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2 ;2=1:1。
20.【答案】(1)右心房
(2)抗原
(3)保护易感人群
【知识点】血液循环;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人体的免疫功能
【解析】【分析】预防传染病有三种措施: 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源;体循环:左心室(心脏)→主动脉→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心脏);肺循环:右心房(心脏)→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心脏);
【解答】(1) 接种疫苗后,疫苗进入体循环中的静脉血管,所以随血液循环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
(2) 从免疫学角度看, HPV疫苗属于抗原;
(3) 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分析,适龄女生接种疫苗属于 保护易感人群 ;
故答案为:(1)右心房(2)抗原(3)保护易感人群
21.【答案】(1)S
(2)B
(3)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加电磁铁的线圈匝数,磁性增强,则在较小深度时的电流就能吸引衔铁,故安全深度变小
【知识点】电磁铁的其他应用
【解析】【分析】 (1)根据安培定则可判断磁极。
(2)随深度的增大,压力增大,控制电路中的电流变大,力敏电阻的电阻减小,电磁铁的磁性增强,吸引衔铁,反应盒中的开关闭合,反应盒内物质开始反应,气囊快速充气,浮力增大,将潜水员拉回到水面,根据欧姆定律可知力敏电阻Rx的阻值随深度如何变化。
(2)当控制电路的电流增大时,电磁铁的磁性增强,力敏电阻Rx的阻值随潜水深度的改变而改变,当达到设定的安全深度时,电磁铁吸引衔铁,据此分析。
【解答】(1)由安培定则判断出电磁铁工作时上端为S极。
(2)由题意可知在衔铁被吸引下来之前,电路是力敏电阻Rx的简单电路,因为力敏电阻Rx的阻值随潜水深度的改变而改变,当达到设定的安全深度时,电磁铁吸引衔铁,即深度增大时,电磁铁的磁性增强,电路的电流减小,故力敏电阻Rx的阻值减小,因此力敏电阻Rx的阻值随深度的增大而减小,故选B。
(3)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加电磁铁的线圈匝数,磁性增大,在较小深度时的电流就能吸引衔铁,故安全深度变小。
故答案为:(1)S;(2)B;(3)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加电磁铁的线圈匝数,磁性增强,则在较小深度时的电流就能吸引衔铁,故安全深度变小 。
22.【答案】(1)红
(2)K2CO3+Ca(OH)2=CaCO3↓+2KOH
(3)KCl
【知识点】盐的性质及用途
【解析】【分析】(1)根据酸碱指示剂变色规律分析。
(2)碳酸钾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
(3)根据实验现象和离子共存问题判断溶质组成。
【解答】(1)碳酸钾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化学性质相似,溶液显碱性,加入酚酞后溶液变红,所以A试管中溶液变红色。
(2)碳酸钾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沉淀符号,所以为K2CO3+Ca(OH)2=CaCO3↓+2KOH。
(3)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A、B、C 三支试管中的所有物质倒入同一个洁净烧杯中,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烧杯底部有白色沉淀,上层为无色透明的溶液。 此时溶液为无色,说明不存在碱;
另外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不存在酸,所以B中盐酸与碳酸钾反应生成了氯化钾,C中碳酸钾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而溶液不显碱性,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水,因此氯化钾一定存在,氯化钾的化学式为KCl。
23.【答案】(1)自然带叶枝条
(2)是增大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等物质的面积
(3)使实验效果更明显
(4)C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木质茎的结构组成部分:表皮: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隙比较小,起支持作用。韧皮部:在茎的横切面上呈环状排列,其中含有韧皮纤维和疏导有机物的筛管。形成层:呈环状排列,细胞扁平,能不断进行细胞分裂,产生子细胞。子细胞能吸收营养物质,从而不断长大,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使茎加粗。水稻、小麦、竹类等植物没有形成层,因此,它们的茎不能加粗生长。木质部包括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和木纤维(坚硬)。髓:细胞壁比较薄,常有贮藏营养物质的功能。
【解答】(1)A组做对照组,是指不做任何处理的一组,所以横线上的内容是L自然带叶枝条;
(2) 将每根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面积相似的斜面的目的是增大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等物质的面积;
(3) 将处理好的枝条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的原因是增加植物的蒸腾作用,促进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
(4) 若实验结论成立,即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是茎的木质部,则C组实验现象不变红。
故答案为:(1)自然带叶枝条(2) 是增大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等物质的面积 (3) 使实验效果更明显 (4)C
24.【答案】(1)Ⅱ;浅绿色溶液变为肉色溶液
(2)不能,因为所加金属的表面积不同,没有控制唯一变量;酸的种类等
【知识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解析】【分析】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知,排在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根据控制变量法,控制唯一变量分析。
【解答】(1)铁片和锰片放入稀硫酸中溶液都变色,说明发生反应,而放入铜片溶液不变色,说明铜排在氢后面不与酸反应,得出锰的活动性比铜强,因此猜想Ⅲ不成立。
猜想Ⅰ正确,说明锰的活动性比铁强,将打磨好的锰片放入硫酸亚铁溶液中反应,溶液由浅绿色变为肉色。
(2)① 依据以上实验结果能否推断出锰、铁活动性顺序
说明依据:不能,因为所加金属的表面积不同,没有控制唯一变量。
② 认为金属与酸的反应速度除了表中的影响因素酸的种类等,金属与酸反应快慢还与酸的种类有关。
25.【答案】(1)匀速直线
(2)
(3)4
(4)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不变
【知识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有两个: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要控制另外一个因素不变;在压力大小不变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2)丁图中,A相对地面处于静止状态,由二力平衡原理可知A在木板上运动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根据力的相互性可知A对木板的滑动摩擦力大小及方向,以木板为研究对象,分析木板受到的力,由力的平衡求出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
(3)根据图像判定摩擦力与速度的关系。
【解答】(1)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摩擦力的大小。
(2)如图1中甲、乙、丙所示,乙、丙中压力相同,丙中接触面粗糙,滑动摩擦力较大,F2<F3。
甲、乙比较,接触面粗糙相同,乙中压力大,滑动摩擦力大,F2>F1,故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F1、F2、F3的大小关系为:F1<F2<F3。
(3)木块相对地面静止时,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水平向左的摩擦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时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1N,示数为4.0N,所以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4.0N。
(4)根据图像可知,在速度不同时,摩擦力的大小是相同的,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无关,当速度发生变化时,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1)匀速直线;(2)F1<F2<F3;(3)4;(4)当速度发生变化时,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不变。
26.【答案】(1)除去二氧化碳和氯化氢气体
(2)不变浑浊;ABC;97.6%
【知识点】实验步骤的探究;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实验操作
【解析】【分析】化学方程式计算思路 (1)设符合题意的未知量。 (2)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不要忘记配平)。 (3)找相关物质的关系量和已知量未知量。 (4)列出正比例关系式。 (5)求出未知量,不要忘记单位。 (6)回答问题,写出答案。
【解答】(1) 装置②的作用是: 除去二氧化碳和氯化氢气体 ;
(2) 装置③出现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已经被除尽;
Ⅱ.乙同学认为测定产物中 CO2的质量(即反应前后装置②的质量差)就可测定样品的纯度。但利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得CO2的质量并计算样品的纯度,结果会偏高,你认为原因可能是 A因为氯化氢气体被吸收会误认为是二氧化碳的质量,所以利用二氧化碳计算碳酸钠的质量会增加;B水蒸气的质量也会被误认为二氧化碳的质量;C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吸收也会导致真实的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增加,计算的碳酸钠的质量增加;
Ⅲ.丙同学提出了一种新方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称取样品12.5g,滴加足量浓盐酸至样品反应完全,再将烧瓶中所有的液体蒸发、结晶、烘干,称得氯化钠固体11.7g。
244 234
X 11.7克
=
x=12.2克,所纯度=12.2克/12.5克=97.6%
故答案为:(1) 除去二氧化碳和氯化氢气体 (2)不变浑浊、ABC、97.6%
27.【答案】(1)电流
(2)C
(3)b
(4)正确,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少误差。
【知识点】小灯泡电功率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1)根据电表的使用分析回答。
(2)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电压表均有正常偏转,但偏转的角度较小,说明电路是通路,且灯泡没有短路,小灯泡不亮,说明小灯泡实际功率太小,据此分析。
(3)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和分压原理确定滑动变阻器滑片移动方向。
(4)由于在进行读数时,具有误差,所以虽然用同一套器材做了三次实验,结果也会有差别,此时可以用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解答】(1)由图可知,乙表与灯泡并联是电压表,甲表串联在电路中是电流表。
(2)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电压表均有正常偏转,但偏转的角度较小,说明电路是通路,且灯泡没有短路,小灯泡不亮,说明小灯泡实际功率太小,因此接下来应进行的操作是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观察灯泡是否发光,故选:C。
(3)继续实验,观察到电压表的示数为2V,小于灯泡额定电压2.5V,要使灯泡正常发光,应增大灯泡两端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电压规律,应减小滑动变阻器两端电压,根据分压原理,应减小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故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向b端移动。
(4)测量灯泡的额定功率时,灯泡两端电压为额定电压,但由于电压表量程太大,导致读数出现误差,从而造成电功率数值不同,可以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办法减小误差,所以取平均值的做法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1)电流表;(2)C;(3)b;(4)正确;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28.【答案】(1)小肠
(2)分解者
(3)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少,营养等级简单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成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消化系统的组成;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解析】【分析】生态系统中物种的种类越多,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其中生产者为主要成分。
【解答】(1)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马铃薯中的主要营养成分是淀粉,在小肠中被消化为葡萄糖,摄入人体后主要在消化系统的小肠中被消化吸收,最终通过呼吸作用氧化分解,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 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图中 A 是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因为不参与食物链,食物链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两种成分组成的;
(3) 该校园小菜园的生态系统不稳定、易被破坏,主要原因是 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少,营养等级简单 ;
故答案为:(1)小肠(2)分解者(3) 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少,营养等级简单
29.【答案】(1)C
(2)因为漂浮在水上,所以,
(3)不变,重力和浮力同时都增大,仍在漂浮状态,重力和浮力和排开海水的重力相等,所以地效翼船的质量仍旧等于排开水的质量,所以排开水的体积也不变。
【知识点】液体的压强;浮力大小的计算
【解析】【分析】(1)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判断出翼地效应使船获得升力的施力物体。
(2)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满载时受到的浮力;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排开水的体积。
(3)利用物体的密度是本身的特性(不发生变化),把浮力的表达式(F浮=ρ水gV排)和物体重力的表达式(G=ρ物gV物)代入漂浮条件(F浮=G)进行分析。根据漂浮条件和G=mg算出地效翼船H满载后停在海面时受到的浮力。
【解答】 (1)由题意知当运动的飞行器掉到距地面(或水面)很近时,气流流过机翼后会向后下方流动,这时地面(或水面)上的空气将产生一股向上的反推力,使整个机体的上下压力差增大,升力会陡然增加,阻力减小,故C正确。
(2)地效翼船满载的质量为:m=m自身+m载=2500kg+1250kg=3750kg。
地效翼船静止时漂浮在水面上,停在水面时受到的浮力为:F浮=G物=mg=3750kg×10N/kg=37500N。
根据F浮=ρ液gV排可知,地效翼船满载停在水面上时排开水的体积:;
(3)若航行时地球对所有物体的引力都突然增大,物体所含的物质没有变化,所以质量也不变;
因为F浮=ρ水gV排,G=ρ物gV物。
由阿基米德原理知:F浮=G。
即:ρ水V排=ρ物V物。
所以,不变,重力和浮力同时都增大,仍在漂浮状态,重力和浮力和排开海水的重力相等,所以地效翼船的质量仍旧等于排开水的质量,所以排开水的体积也不变。
答:(1)C;
(2)地效翼船满载后停在海面时的吃水体积为3.75m3;
(3)不变,重力和浮力同时都增大,仍在漂浮状态,重力和浮力和排开海水的重力相等,所以地效翼船的质量仍旧等于排开水的质量,所以排开水的体积也不变。
30.【答案】(1)闭合
(2)
(3)
【知识点】电功计算公式的应用
【解析】【分析】(1)(2)由可知,当电源电压一定时,电路电阻越大,功率越小,根据电路图分析电路结构,结合并联电路电阻规律和可知各挡位时电路的连接。
(3)由表中数据可知发热电阻的阻值,根据求出打印笔的电功率。
【解答】(1)当两个开关都闭合时,电路中两个电阻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最小,当S闭合、S1断开时,只有R1工作,电路的总电阻较大,由可知并联时的总功率更大,缓慢打印时功率较低,所以S2应该处于断开状态。
(2)当使用这种镓基合金打印材料缓慢打印时,只有R1=880Ω接入电路,此时的电流'
(3)换了熔点为360℃合金打印材料,该笔缓慢工作只有R'1=2200Ω接入电路,
30分钟消耗的电能。
故答案为:(1)闭合。
(2)打印笔通过电流的大小为0.25A。
(3)消耗的电能39600J。
31.【答案】(1)红褐
(2)2
(3)设: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162.5 107
x 21.4g
解得 =32.5/200×100%= 16.25%
答:所用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16.25%
【知识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碱的化学性质
【解析】【分析】(1)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和氯化钠。
(2)根据第1次12g氢氧化钠粉末对应沉淀为10.7g,而第3次48g氢氧化钠粉末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应该=10.7g×4=42.8g>32.1g,说明300gFeCl3溶液完全反应,生成沉淀32.1g分析。
(3)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氢氧化钠与氯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氢氧化钠的质量,未知量是氯化铁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解答】(1)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铁红色沉淀和氯化钠,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第1次12g氢氧化钠粉末对应沉淀为10.7g,而第3次48g氢氧化钠粉末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应该=10.7g×4=42.8g>32.1g,说明300gFeCl3溶液完全反应,生成沉淀32.1g;由数据可知,第2次实验,200gFeCl3溶液和24gNaOH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沉淀21.4g。
32.【答案】(1)比热容大
(2)50%
(3)分解
(4)该方案违背能量守恒定律
【知识点】能量利用效率;比热容;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解析】【分析】(1)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放热本领大小的物理量;
(2)根据W=Pt计算发动机做的机械功,根据Q=qm计算氢燃料放出的热量,根据计算发动机的热效率。
(3)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和种数确定反应的类型;
(4)在能量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和保持不变,这就是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解答】(1)为了防止发动机过热,一般情况下用水来冷却,主要是利用了水的比热容的特点;
(2)发动机做的功W=Pt=42000W×1500s=6.3×107J;
氢燃料放出的热量Q=qm= 1.4×108J/kg×0.9kg=1.26×108J;
该发动机的热效率:。
(3)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反应物是一种物质,生成物是两种物质,符合“一变多”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
(4)根据图片可知,在从电解水到发电机发出电能的过程中,肯定会有能量损失,因此不可能实现循环利用的可能性,即该方案不可行,因为违背了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