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课件(共21张ppt+1个内嵌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课件(共21张ppt+1个内嵌视频)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第七课: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7.1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思:结合课本P88-91思考以下问题
1.文化的内涵(重点)
2.文化的产生与核心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难点)
4.文化与文明的区别和联系(难点)
5.文化载体:含义、形式与文化的联系
6.文化的功能(重点)
舞蹈《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那么,什么是文化?
1.文化的内涵
(1)广义的文化:
指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2)狭义的文化:
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
主体
不包含经济、政治现象
(本单元用的是狭义的文化)
客体
客体
≠物质活动
(3)(文化的实质)
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补充)
注意:在阶级社会,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
非意识形态不具有阶级性。
意识形态:
指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从而也反映一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观念体系,在阶级社会中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如:世界观。
非意识形态:
指不反映一定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意识形式,不具有阶级性。如:语言学、自然科学、逻辑、技术、语言和文字等。
【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名词解释:
思考:黄河、珠穆朗玛峰、三江源等自然景观能不能称为文化?
不能。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类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因此,黄河、珠穆朗玛峰、三江源等自然景观不能称为文化。
2.文化的产生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武夷山自然风景
万里长城,华山碑刻
党的二十大的召开
第四届海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
参加自然博物馆的各种展览
到银行贷款买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判断技巧
第一,经济现象或活动不属于文化。比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
第二,政治现象或活动不属于文化。
第三,纯自然的事物不属于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
第四,文化既包括静态的文化产品(如书),也包括动态的文化活动(如读书)。




×
政治
经济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支配和影响不等于“决定”,文化不能“决定”社会发展。
3.文化的核心:
《长津湖》影片票房一路飙升,已刷新近30项中国影史纪录。10月23日,在上映第24天,票房突破52亿元。截至目前,已有超过1亿人次观众走进影院感受这部战争史诗,“长津湖效应”席卷全国,还在持续发酵……
电影《长津湖》在建党100周年的大背景下,挣钱当然是次要的,给党献礼,激起国人爱国热情,团结一心、砥砺前行、努力奋斗创造新的中国梦才是影片需要追求的最终目标。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文化反作用于政治
电影《长津湖》的爆火让和平年代的我们窥探到了历史悲壮的一角,原来我们如今的幸福生活是如此的来之不易。我们应该铭记那些葬身在长津湖的先辈,在严寒、艰苦中作战英雄。全影片176分钟,耗资13亿人民币,你看的每一分钟都要花740万。雇佣80家电影特效公司,7万名群演,仅核酸就花费500万......
文化反作用于经济
思考:文化与经济政治是什么样的关系?
(一)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4、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
(二)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①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②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三)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文化发展与经济、政治的发展并不完全一致。(不能认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思考:以上文化是通过什么展现出来的
刺绣
爱国思想
传统节日
音乐
传统美德
乐器
衣物
民俗
行为
文化体制
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
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需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
(1)含义:
(2)功能:
(3)形式:
是指文化的记录、记载、标识、传承和表现的物化形式。
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
文化的载体多种多样,有器物、行为、制度等。
注意:文化载体不是文化本身,但可以体现和传导文化。
5、文化的载体
文 明 文 化(狭义)
区 别 含义 文明与野蛮相对立,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 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
性质 文明都是积极向上的 反映先进的经济政治的文化形成先进文化;
反映腐朽和落后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落后文化。
类型 物质文明 物质方面的进步 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
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
精神文明 精神方面的进步 政治文明 制度方面的进步 生态文明 生态方面的进步 联系 ①文化与文明都是实践的产物,创造主体都是人。 ②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 6、文化与文明的关系
文化与文明的关系——小结
(1)区别:
①文明与野蛮相对立,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文明是积极向上的。
②文化有先进与落后的区分。
(2)联系:
①文化与文明都是实践的产物,其创造主体都是人。
②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
文化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养。
文化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服务社会,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文化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①: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7.文化的功能
引领风尚
教育人民
服务社会
推动发展
②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①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积极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③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①当代中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为前提。
②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2)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 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先进的文化促进经济、政治的发展。反之,起阻碍作用。
(4)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总结:文化的功能
注意: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参与
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总结: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
(3)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
(4)个人的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
(5)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而文明都是积极向上的
(6)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课堂小结:



内涵和功

文化的内涵
文化的功能
对社会:引领风尚、教育人民
服务社会、推动发展
对民族: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对个人:优秀的文化塑造人生
广义、狭义
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核心
文化需要文化载体
易错易混
1.广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意识形态的内容,又包括非意识形态的内容。
2.纯自然的东西也能成为文化。
3.文化对经济、政治有时起决定作用。
4.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
×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
× 纯自然的东西不能能成为文化。
× 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意识形态的内容,又包括非意识形态的内容。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
5.文化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进步,只要是文化都是积极向上的。
6.器物、行为、制度等是文化本身。
7.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8.文化具有主导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9.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只要经济发展了,文化自然而然就进步了
×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先进健康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器物、行为、制度等是文化的载体,而不是文化本身.
×文明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进步,只要是文明,就是积极向上的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