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至2010学年度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09至2010学年度八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资源简介

朱河镇初级中学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
教 学 计 划
学 科: 数   学
班 级: 八年级( )班
姓 名: 史 又 成
朱河镇初级中学教导处制
二〇〇九年八月三十一日
指导思想
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
基本情况分析
在学习能力上,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为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与课业负担,不提倡学生买教辅参考书,学生自主拓展知识面,向深处学习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应在合适的时候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少数几个学生对数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堂作业,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这一少数学生也成为老师的重点牵挂对象,课堂家庭作业,学生完成的质量要打折扣;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至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考试、作业后)错误的习惯,部分学生不具有,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本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 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首先介绍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然后探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并且利用这些方法解决几何证明。第十二章《轴对称》由生活中的轴对称入手,学习轴对称及其基本性质,在此基础上,利用轴对称变换,探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学习它的判定方法,并进一步学习等边三角形。第十三章《实数》理解和掌握平方根、立方根及实数的定义与运算。第十四章《一次函数》以探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为背景,引出了常量、变量和函数的概念,从中体会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进一步研究一次函数和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进一步讨论一次函数与方程(组)及不等式的关系与实际应用。第十五章《整式的乘除和因式分解》理解并掌握好本章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本期总体教学目的要求
(1)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的思想观念。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沟通和“对话”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努力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学生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提倡研究性学习、发现性学习、参与性学习、尝试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以实现向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转变,把要我学变我要学,从而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为培养未来需要的人才打下基础。
(3)促进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交融。重视实践经验在书本知识学习的作用,加强书本知识与所在学区的专业知识的相互联系,既要重视教学的结论,又要重视教学的过程和教学中的主体的体验过程。
本期教材重点、难点
(1)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进行几何证明.
(2)轴对称的应用.
(3)实数的有关概念与应用.
(4)一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及应用它们解决问题.
(5)乘法公式的运用与因式分解.
完成本期教学任务的具体措施
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备课组统一进度,统一练习,进行教学,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的每一个环节,争取每节课达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增大课堂容量组织学生人人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使每个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及时反馈信息提高课堂效益。课后反馈。精选适当的练习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
七、 教学进度安排
单元章节
教 材 内 容
课时
预测时间
机动安排
月日
周次
月日
周次
第一章 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
2课时
第一周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0课时
第二周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2课时
第二周
小结
6课时
第三周
第二章 轴对称
轴对称
10课时
第四周
等腰三角形
8课时
第五周
小结
4课时
第六周
第三章 实数
平方根
6课时
第七周
立方根
4课时
第八周
实数
4课时
第八周
小结
4课时
第九周
第四章 一次函数
变量与函数
8课时
第十周
一次函数
10课时
第十二周
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
6课时
第十三周
小结
6 课时
第十四周
第五章
整式
整式的乘法
12课时
第十六周
乘法公式
6课时
第十七周
整式的除法
4课时
第十七周
因式分解
6课时
第十八周
期末复习
10课时
第十九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