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素养评估卷(测试时间:60分钟)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1 请给下列能源分类:①太阳能 ②风能 ③石油 ④煤可再生能源:______________,不可再生能源:______________。【答案】 ①. ①② ②. ③④【解析】【详解】可再生能源: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并有规律地得到补充的能源。不再生能源:经过亿万年形成的、短期内无法恢复的能源。题干中太阳能和风能是可再生能源,石油和煤是不可再生能源。2. 观察下图,在铜棒的A、B、C、D四个位置上面各放置一个蜡烛环,最后熔化的是___________点的蜡烛环。【答案】D【解析】【详解】热传递是物理学上的一个物理现象,只要有温度差存在,热传递就会出现。热传递主要存在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三种基本形式。酒精灯加热过程中,铜棒右侧的四个蜡环,最后熔化的是D,这个现象说明热在铜棒上的传递规律是从高温部分传向低温部分。3. 小红分别用①加盖塑料杯②外包毛巾的加盖塑料杯和③嵌入塑料泡沫的加盖塑料杯携带相同大小的冰块,1小时后,剩余冰块最多的塑料杯是___________(填“①”“②”或“③”),理由为塑料泡沫为热的___________(填“良导体”或“不良导体”),能减缓通过___________(填“热传导”“热对流”或“热辐射”)散失热量。【答案】 ①. ③ ②. 不良导体 ③. 热传导【解析】【详解】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金属的导热性比非金属的导热性要好很多,固体的导热性比液体的导热性好,气体的导热性最差。小红分别用①加盖塑料杯②外包毛巾的加盖塑料杯和③嵌入塑料泡沫的加盖塑料杯携带相同大小的冰块,1小时后,剩余冰块最多的塑料杯是③,理由为塑料泡沫为热的不良导体,能减缓通过热传导散失热量。4. 将绑着皮筋的一块橡皮泥(如下图),缓缓放入装了水的烧杯中,可以看到橡皮筋______;将橡皮泥捏成船型后在水中所受的浮力______(填“变大”或“小”)。【答案】 ①. 缩短 ②. 变大【解析】【详解】将绑着皮筋的一块橡皮泥水中,水会对橡皮泥产生一个向上的浮力,会使橡皮筋缩短;所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水的体积,将橡皮泥做成船型后排开水的体积增大,浮力也增大。5. 自然界中很多植物的种子深秋成熟后会落到土壤中,等到第二年春天的时候才能发芽,这说明了种子发芽需要________。【答案】适宜的温度【解析】【详解】种子萌发的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还需要种子是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且不处在休眠期。在大自然中,许多种子在春天才开始发芽,因为春天温度开始上升,达到种子萌发需要的温度,这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温度,春天温度适宜种子的萌发。6. 如下图,小科在封闭的盒子里种了一盆植物,然后放入十条蚯蚓。一个星期后,她发现植物朝___________生长(填“黑色卡纸端”或“透明薄膜端”),大多数蚯蚓生活在___________,(填“黑色卡纸端”或“透明薄膜端”),此实验说明蚯蚓喜欢___________的生活环境。【答案】 ①. 透明薄膜端 ②. 黑色卡纸端 ③. 阴暗【解析】【详解】植物具有向光性,封闭的盒子里的植物会朝着透明薄膜端生长。蚯蚓,通常生活于潮湿、腐殖质丰富的地方,如潮湿的土壤中。所以本实验中蚯蚓会选择生活在黑色卡纸端,此实验说明蚯蚓喜欢阴暗的生活环境。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7. 在一棵枯树上生长着苔藓、木耳,生活着蚂蚁、蜗牛等,这些生物共同组成了( )。A. 生态环境 B. 生物群落 C. 生态系统 D. 生物种群【答案】B【解析】【详解】A.生态环境包含非生物,故A不符合题意;B.在一棵倒伏的朽木上,生长着蕨类、苔藓、真菌、蚂蚁等生物,它们是同一试卷聚集在一定区域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为群落,故B符合题意;C.生态系统是有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统一整体,这里不包括无机环境,故C不符合题意;D.多个种群不是单个生物个体,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8. 苹果不宜在热带栽种,柑桔不宜在北方栽种,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 )。A. 阳光 B. 温度 C. 水和风 D. 人【答案】B【解析】【详解】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橘不宜在北方栽种,主要是南方、北方温度不同造成的,苹果是温带水果,适宜生长在温暖的北方,南方温度高不适宜苹果的生长,故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而柑橘是热带水果,适宜生长在高温的热带,北方温度低不适宜柑橘生长,因此柑橘不宜在北方栽种。故选B。9. 5月份的时候,小科发现自己家的狗狗掉了很多毛。狗狗换毛是为了( )。A. 适应温度的变化 B. 减少能量流失 C. 换新鲜的毛 D. 没有作用【答案】A【解析】【详解】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够生存。动物能够适应季节的变化进行迁徙、冬眠、换毛。小科发现自己家的狗狗掉了很多毛。狗狗换毛是为了适应温度的变化,故选A。10. 完全浸没在水里的种子不容易发芽的原因是( )。A. 缺少阳光 B. 缺少空气 C. 缺少土壤 D. 水温太低【答案】B【解析】【详解】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完全浸泡在水中的种子,不容易发芽的主要原因是缺少空气,故选B。11. 在制作生态瓶时,最好选用( )。A. 消过毒的自来水 B. 干净的小溪水C. 泥坑里的雨水 D. 烧过的茶水【答案】B【解析】【详解】生态瓶就是把一些小动物、植物(提供氧气)放入一个玻璃瓶中,自给自足,短时间内不加任何食物,生物皆能生存,这就是生态瓶。为了让生态瓶中的生物生存得更好,我们要选择合适的材料来做生态瓶,应该选择干净的小溪水,消过毒的自来水、泥坑里的雨水、烧过的茶水不适合生物生存。12. 渡船的船底特别宽阔,这样设计的主要原因是( )。A. 使小船行驶得更快 B. 提高船的稳定性 C. 控制船的行驶方向 D. 为了更加美观【答案】B【解析】【详解】在小船的质量和制作材料相同的条件下,底面积越大的小船越稳定。渡船的船底特别宽阔,这样设计的主要原因是提高船的稳定性。13. 小科制作了一个生态瓶(如下图),在出门旅游前将它放在了阴暗的角落,一周后他会看到( )。A. 小鱼集中在水面 B. 水草生长旺盛C. 水中有绿色的藻类繁殖 D. 水位大量降低【答案】A【解析】【详解】生态瓶就是把一些小动物、植物(提供氧气)放入一个玻璃瓶中,自给自足,短时间内不加任何食物,生物皆能生存。将它放在了阴暗的角落植物不能见到阳光进行光合作用,水中缺少氧气,鱼儿集中在水面。故选A。14. 下面哪种折法做成的船的载重量最大(单位:cm)?( )A. B. C. D.【答案】C【解析】【详解】A.体积:4×4×4=64立方厘米;B.体积:6×6×3=108立方厘米;C.体积:8×8×2=128立方厘米;D.体积:10×10×1=100立方厘米;上述几个选项中最大体积为128立方厘米,体积越大在重量越大,故选C。15. 有同学自制的小船在行驶过程中容易偏离方向,下列改进方法最合理的是( )。A. 调整小船的形状,采用流线型的船身 B. 调整动力系统提供动力的方向C. 给小船装上船舵,并调试船舵的方向 D. 加宽小船的船身【答案】C【解析】【详解】科学技术在改变着船的动力系统,推动着船的发展。船可以通过舵来控制行进的方向。A、调整小船的形状,采用流线型的船身,有利于减小水的阻力,对控制方向影响不大,故A错误;B、调整动力系统提供动力的方向,对控制方向影响不大,故B错误;C、船可以通过舵来控制行进的方向,给小船装上船舵,并调试船舵的方向,符合要求;D、加宽小船的船身能够提高稳定性,但不能控制方向,故D错误。16. “蛟龙号”潜水器(如下图)在马里亚纳海沟创造了下潜7062米的中国载人深潜纪录,下沉时“腹下”有四块压载铁,完成任务后丢弃这四块压载铁就会上浮,主要是因为( )。A. 浮力增大了 B. 浮力减小了C. 重量增大了 D. 重量减小了【答案】D【解析】【详解】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蛟龙号丢弃压载铁就会上浮的主要原因是重量减小了,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所以上浮。浮力是由潜水器排开的水的体积决定的,与丢弃压载铁无关,浮力大小没有发生变化。故选D。17. 钢铁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货船却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 )。A. 在水里货船的重力变小了 B. 在水里货船的重力变大了C. 货船排开的水量很大 D. 货船有强大的发动机【答案】C【解析】【详解】排开的水量越大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因为轮船好像一个很大的铁碗,它的体积比铁块大得多,排开的水量也大得多,船受到的浮力就大大超过了它所受到的重力,所以船就可以浮在水面上了,故C正确。18. 小科将一块橡皮切成大小不一的三块,把切成的三块橡皮放在水中发现都沉在水底,( )受到的浮力最大。A. 中橡皮 B. 大橡皮 C. 小橡皮 D. 一样大【答案】B【解析】【详解】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主要与物体排开的水量有关。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排开的水量就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将一块橡皮切成了大小不一的三块,把这三块橡皮完全浸入水中,大橡皮浸入水中的体积最大,排开的水量就最大,受到的浮力也最大。故选B。19. 人类面临很多环境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A. 污水经过无害化处理后,排放到自然水域中 B. 禁止围海造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C. 将原始森林改造成风景区,增加地区收入 D. 垃圾分类处理,减少资源消耗【答案】C【解析】详解】A.污水经过无害化处理后,可以排放到自然水域中,故A不符合题意;B.禁止围海造陆,可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故B不符合题意;C.将原始森林改造成风景区,会破坏当地的环境,故C符合题意;D.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减少资源消耗,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0. 下列用水方式值得提倡的是( )。A. 减少每个人每天的饮用水量 B. 用大量的水冲洗马桶C. 直接排放无色透明的废水 D. 农业生产中推广滴灌技术【答案】D【解析】【详解】水是重要的资源,能直接被人们生产和生活利用的水有限,我国是缺水国家之一,因此我们要节约用水。随手关紧水龙头、刷牙洗脸时,尽量用杯子和盆子装水、循环用水,做到一水多用、用洗菜的水洗拖地、农业生产中推广滴灌技术都是节约用水的行为。减少每个人每天的饮用水量可能使人生病,用大量的水冲洗马桶、直接排放无色透明的废水都是不合理行为。故选D。21. 下列是我国电能来源占比前四位的发电方式,其中会造成大气污染的是( )。A. 火力发电 B. 水力发电C. 风力发电 D. 太阳能发电【答案】A【解析】【详解】A.火力发电需要燃烧,会产生多种气体污染大气,故A符合题意;B.水力发电利用水流的力量发电,不造成污染,故B不符合题意;C.风力发电是利用自然风发电,不会造成污染,故C不符合题意;D.太阳能发电是利用太阳的热量发电,不造成污染,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2. “光盘行动”倡导餐厅不多点、食堂不多打、厨房不多做。“光盘行动”可以减少( )垃圾的产生。A. 厨余 B. 有害 C. 其他 D. 可回收【答案】A【解析】【详解】生活垃圾一般分四类: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要有效地回收垃圾,必须改变垃圾混装的习惯,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和分装。厨余垃圾是指居民日常生活及食品加工、饮食服务、单位供餐等活动中产生的垃圾,吃剩的饭菜、香蕉皮等属于厨余垃圾;倡导“光盘行动”可以减少厨余垃圾的产生。故选A。23. 科学家在某冰川融化后发现了28种新的病毒,给人类带来了新威胁。大家推测冰川融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雪崩 B. 气候变暖 C. 生物被破坏 D. 北极熊没有生存空间【答案】B【解析】【详解】在生产和生活中,由于人们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使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大量增加,因而造成了温室效应,使地球气温逐渐升高,温室效应可以使全球气候变暖,造成南北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B符合题意。24. 科学课上,关于哪种材料传热快,班里同学各抒己见,小科认为:金属的传热速度应该比塑料和木头快。小科的说法属于探究过程中的( )。A. 提出问题 B. 作出假设 C. 收集证据 D. 得出结论【答案】B【解析】【详解】探究实验的设计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收集证据,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等,猜测也叫假设,提出假设是科学探究中非常重要的一步。科学史上很多重要的结论都是从假设开始的。小科发表观点属于探究实验过程中的作出假设。故选B。25. 如图所示,常温的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上方分别盖上玻璃片a、b,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玻璃片表面出现小水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水珠在a的上表面,b的下表面B. 小水珠在a的下表面,b的上表面C. 玻璃片b温度升高,这是由于水蒸气凝结吸热形成的D. a烧杯中的冰块融化过程中要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答案】A【解析】【详解】如图所示,常温的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上方分别盖上玻璃片a、b,一段时间后观察。a杯中放的是冰块,杯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b杯中装的是热水,杯内温度高,杯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小水珠在a的上表面,b的下表面,所以A符合题意。26. 水沸腾之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变化是( )。A. 不断上升 B. 开始下降 C. 保持不变 D. 先升后降【答案】C【解析】【详解】把水在正常压强下加热到约100℃时,水会沸腾。水沸腾时烧杯内有大量气泡产生,气泡越往上越大,烧杯中的水在减少,但是温度保持不变。故C符合题意。27. 小科用保温杯做对比实验,绘制了下边的统计图,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A. 时间对保温杯中水温的影响 B. 有无杯盖会影响保温效果吗C. 保温效果与水量有关吗 D. 保温效果与材料有关吗【答案】B【解析】【详解】分析统计图发现:有两杯水,一个有盖一个无盖,起始温度都是80摄氏度,放在一起一同观察了40分钟,40分钟以后,无盖的水温降到30摄氏度左右,有盖的水温降到55摄氏度左右。因此,我们发现整个实验过程中只有有无盖子这一个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探究的问题是有无杯盖会影响保温效果吗,与水量、时间、材料等无关,故选B。28. 下列关于热量传递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热量必须通过物体间直接接触才能传递 B. 热量只能在一个物体内部进行传递C. 热量可以不通过物体的直接接触进行传递 D. 热量可以在两个物体间随意传递【答案】C【解析】【详解】A.热必须通过和物体的直接接触才能传递,错误;热辐射可以不通过介质来传播;B.热只能在一个物体内部进行传递,错误;热可以在一个或多个物体进行传播,只要有温度差;C.热可以不通过物体的直接接触进行传递,正确;D.热可以在两个物体间随意传递,错误;热从温度高的物体传到温度低的物体。故选C。29. 冬天,用手摸户外的铁块和木块,会感到铁块比木块冷,这是因为( )。A. 铁块比木块温度低 B. 铁块比木块容易传热C. 铁块表面比木块光滑 D. 人体产生的错觉【答案】B【解析】【详解】不同物体的传热快慢不同。金属等物体传热能力强,称为热的良导体,塑料、橡胶、木头等物体传热能力弱,称为热的不良导体,适合做隔热材料。金属制品的导热能力比木头的强,手上的热量很容易被传递出去,使手的温度降低,所以在寒冷的冬天,摸金属制品比木头冷是因为金属的导热能力强,故选项B正确。30. 在进行实验时,当一个小组的实验结果与其他小组不一致时,正确的做法是( ) 。A. 少数服从多数 B. 认真思考后觉得其他组有道理,修改实验结果C. 认真思考后再做一次实验 D. 老师说什么就记录什么【答案】C【解析】【详解】在小组实验活动中,当一个小组的实验结果与其他小组不一致时不能盲听盲从,要认真对比思考后重新做一遍实验记录实验数据,故选C。三、探究题(每题10分,共40分)31. 为了顺利开展绿豆种植活动,学校科学研究小组对绿豆种子的发芽条件进行如下研究:处理方法结果 不萌发 不萌发 萌发 不萌发(1)选择②和③实验,发现___________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选择③和④实验,发现___________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2)如果想要研究光照是不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他们应该选_______和_________作为对比实验,假如种子发芽需要阳光,实验⑤的结果应该是____________(填“萌发”或“不萌发”)。(3)实验②水面上的油起到什么作用?(4)实验③中有一颗种子没有发芽,其中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什么?(5)绿豆苗逐渐长大,同学们发现绿豆园中有落叶,绿豆苗上有蚜虫出没,还发现有瓢虫、蜘蛛、蜗牛、蚯蚓等动物,还能听到小鸟唱歌。请据此写出一条食链:(6)该绿豆园中,如果瓢虫数量减少,一段时间后,蚜虫的数量会___________,间接危害到___________,可能导致这个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答案】(1) ①. 充足空气 ②. 适宜的温度(2) ①. ③ ②. ⑤ ③. 发芽(3)隔绝空气 (4)种子的胚受损、种子被虫咬了等(5)绿豆苗蚜虫瓢虫小鸟(6) ①. 先增加后减少 ②. 绿豆苗【解析】【分析】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一粒种子就是一个幼小的植物体。只有条件合适时,种子才能萌发成幼苗。【31题详解】对比实验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②和③唯一的变量是空气,所以可以得出空气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③和④唯一的变量是温度,所以可以得出温度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32题详解】对比实验只有一个变量,由于研究的是光照是不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唯一的变量是光照,所以应该选择③和⑤进行研究,假如种子发芽需要阳光那么⑤号实验的种子应该是不萌发,因为⑤号没有阳光。【33题详解】实验②中的油可以隔绝空气,保持没有空气的环境。【34题详解】可能是种子被虫咬了、胚受损等原因,种子只有在胚完整的情况下才能萌发。【35题详解】一条食物链中必须要油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在题目中可以得出生产者是绿豆苗,其他动物是消费者。食物链是吃与被吃的关系:绿豆苗蚜虫瓢虫小鸟。【36题详解】如果瓢虫数量减少,一段时间后,蚜虫的数量会增加,天敌减少蚜虫会持续繁殖,需要更多的食物,间接危害到绿豆苗,导致生态系统被破坏。32. 小科团队参加了校园项目化学习大赛——未来造船师,项目任务:在60秒内将200克的“货物”运送到100厘米外的目的地。(1)根据项目任务,小科团队选择了部分材料设计并制作了小船(如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这艘船的动力是___________。(2)小船做好后,小科团队对船进行调试后发现:在小船上放上200克“货物”后航行,小船容易侧翻,他们思考后决定改变“货物”的放置位置,以下放置位置,你认为最不容易侧翻的是( )。A B. C. D.(3)放上200克重物后,小船受到的浮力和没放重物前相比( )。A. 变大了 B. 变小了 C. 不变 D. 无法确定(4)小科团队将小船改进后能平稳航行了,但是发现航行的速度太慢,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5)项目在进行评比过程中,小科团队的小船得分如下:项目 要求 得分(满分5分)设计图纸 图文结合,标注清楚,设计合理,有动力系统 4成本控制 列出所需材料及价格,控制在预算以内 3方案调整 采纳合理建议,及时调整方案 5组内合作 分工明确,合作愉快 5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该船存在的优点有__________;存在的不足有:__________。【答案】(1)电动风力 (2)A (3)A(4)阻力太大,动力不足等(5) ①. 会采纳意见、及时改正不足、小组会分工合作 ②. 成本过高【解析】【分析】一个成功的设计,往往要经历反复实验和不断改进的过程。制造一艘小船时,在重量相同的材料中选择体积大的,在体积相同的材料中选择重量轻的,还要把船尽量造得大些。这样船排开的水量就会大些,受到水的浮力就会更大,装载的货物也会多一些。【小问1详解】根据题目中给出的图片可以发现小船上有电动机,小船的动力系统是用了电动风力推动系统,这一动力系统动力强劲,无污染。【小问2详解】为了防止小船侧翻,货物要均匀地放在船中,不能堆积在一处。货物是球体易翻滚,不能放在船的甲板部位,故选A。【小问3详解】小船的受到的浮力等于小船本身的重量加上所运载的货物的重量,放上200克重物后重量增加受到的浮力增加,故选A。【小问4详解】航行速度慢可能原因是动力不足或阻力太大,可以增加电池的数量加强动力或者将船体改造成流线型。【小问5详解】工程设计一般会经历以下几个过程:明确任务→制订方案→制作→测试→评估与改进。小科团队设计的船优点有会采纳意见、及时改正不足、小组会分工合作,存在的不足有成本过高,超出预算。33. 观测数据表明,自19世纪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3~0.6℃,1990年以来温度升高幅度加大。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温室效应引起的,工业革命以来,大量化石能源被开采,用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居民生活,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加剧了温室效应,打破了原有的平衡,使地球接收来自太阳的热量多于地球散放到太空中的热量,从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1)如图所示,1900年至1970年,二氧化碳进入大气中的量呈___________趋势。(2)资料表明,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___________引起的。(3)从短文信息中可得知,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植物的___________需要二氧化碳,植物越多,吸收的二氧化碳就越多。因此,___________是预防温室效应加剧的一条重要的途径。(5)小科做模拟温室效应的小实验,他将两支同样的温度计(其中一直放在密封的无色透明塑料瓶中)静置在阳光下,半小时后,瓶外温度计的读数如下图所示,则塑料瓶内温度计的读数可能是( )。A. 17℃ B. 20℃ C. 23℃ D. 35℃【答案】(1)上升 (2)温室效应(3)化石能源的利用 (4) ①. 光合作用 ②. 植树造林 (5)C【解析】【33题详解】如图所示,1900年至1970年,二氧化碳进入大气中的量呈上升趋势,尤其是1960年以后上升的速度非常快。【34题详解】资料表明,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温室效应引起的。在生产和生活中,由于人们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使得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大量增加,因而造成了温室效应,使地球气温逐渐升高。【35题详解】从短文信息中可得知,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主要来自居民生活、工业生产、交通运输所使用的化石能源。【36题详解】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因此,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植物越多,吸收的二氧化碳就越多。因此,植树造林是预防温室效应加剧的一条重要的途径。【37题详解】由于塑料瓶相当于温室,阳光透过塑料瓶后,塑料瓶内的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升温,而塑料瓶能够阻挡地面辐射向外散发,因此塑料瓶内的温度会高于外界温度。故C符合题意。34. 热在生活中是一种常见的能量形式,我们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它。通过《热》单元的学习,小科团队打算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了一个简易保温杯。(1)小科团队制作好保温杯的杯体后,可以采取什么方法来增强保温杯的性能?请把你的设计画出来。(2)小科团队组员们提出多种方法,小组决定经过测试再确定方案,测试结果如下:保温杯编号 保温方法 开始温度 10分钟后温度 20分钟后温度1 无盖的杯子 95℃ 60℃ 45℃2 杯子外包毛巾、无盖 95℃ 72℃ 61℃3 杯子外包毛巾、有盖 95℃ 82℃ 73℃4 杯子放入塑料泡沫中、有盖 95℃ 86℃ 81℃通过分析以上数据,可知______号保温杯的保温性能是最好的。如果要研究杯子外包材料种类对保温效果的影响,应该选择______号和______号保温杯;如果要研究杯子有无外包材料对保温效果的影响,应该选择______号和______号保温杯。(3)在设计和制作保温杯的过程中,下列做法不合理的( )。A. 直接制作即可,不需要设计也可以 B. 制作过程中使用工具应注意安全C. 设计制作过程中要考虑成品的外观 D. 制作过程中发现设计有不合理之处需完善(4)通过小科团队的研究,我知道了,夏天水果店的新鲜荔枝总是装在塑料泡沫箱里,是因为____________。【答案】(1) (2) ①. 4 ②. 3 ③. 4 ④. 1 ⑤. 2 (3)A(4)泡沫塑料箱是热的不良导体,可以维持低温环境保持荔枝新鲜【解析】【分析】不同的物体传导热的本领是不同的。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良导体,吸热快,散热也快;不善于传热的物质叫做热的不良导体,吸热慢,散热也慢。【小问1详解】保温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用热的不良导体包裹住保温杯,也可将保温杯密封起来减少热量散失。小问2详解】根据实验数据可知4号保温杯20分钟后温度最高,保温效果最好;研究杯子外包材料种类对保温效果的影响应该选择3和4,这两个杯子的唯一变量是杯子外的包被材料不同;研究杯子有无外包材料对保温效果的影响应该选择1和2,这两个杯子只有杯子外有无外包材料一个变量。【小问3详解】A.设计和制作保温杯的过程中必须要先设计再制作,错误;B.制作过程中使用工具应注意安全,安全是第一位,正确;C.设计制作过程中要考虑成品的外观,在合适情况下外观审美也很重要,正确;D.制作过程中发现设计有不合理之处需完善,只有不断完善修改才能得到更好的作品,正确;故选A。【小问4详解】夏天水果店的新鲜荔枝总是装在塑料泡沫箱里,是因为夏季气温高为了保持荔枝新鲜,需要维持低温环境,将荔枝放进泡沫箱这一热的不良导体有利于保持低温环境。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素养评估卷(测试时间:60分钟)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1. 请给下列能源分类:①太阳能 ②风能 ③石油 ④煤可再生能源:______________,不可再生能源:______________。2. 观察下图,在铜棒A、B、C、D四个位置上面各放置一个蜡烛环,最后熔化的是___________点的蜡烛环。3. 小红分别用①加盖塑料杯②外包毛巾的加盖塑料杯和③嵌入塑料泡沫的加盖塑料杯携带相同大小的冰块,1小时后,剩余冰块最多的塑料杯是___________(填“①”“②”或“③”),理由为塑料泡沫为热的___________(填“良导体”或“不良导体”),能减缓通过___________(填“热传导”“热对流”或“热辐射”)散失热量。4. 将绑着皮筋的一块橡皮泥(如下图),缓缓放入装了水的烧杯中,可以看到橡皮筋______;将橡皮泥捏成船型后在水中所受的浮力______(填“变大”或“小”)。5. 自然界中很多植物的种子深秋成熟后会落到土壤中,等到第二年春天的时候才能发芽,这说明了种子发芽需要________。6. 如下图,小科在封闭的盒子里种了一盆植物,然后放入十条蚯蚓。一个星期后,她发现植物朝___________生长(填“黑色卡纸端”或“透明薄膜端”),大多数蚯蚓生活在___________,(填“黑色卡纸端”或“透明薄膜端”),此实验说明蚯蚓喜欢___________的生活环境。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7. 在一棵枯树上生长着苔藓、木耳,生活着蚂蚁、蜗牛等,这些生物共同组成了( )。A. 生态环境 B. 生物群落 C. 生态系统 D. 生物种群8. 苹果不宜在热带栽种,柑桔不宜在北方栽种,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 )。A. 阳光 B. 温度 C. 水和风 D. 人9. 5月份的时候,小科发现自己家的狗狗掉了很多毛。狗狗换毛是为了( )。A. 适应温度的变化 B. 减少能量流失 C. 换新鲜的毛 D. 没有作用10. 完全浸没在水里的种子不容易发芽的原因是( )。A. 缺少阳光 B. 缺少空气 C. 缺少土壤 D. 水温太低11. 在制作生态瓶时,最好选用( )。A. 消过毒的自来水 B. 干净的小溪水C. 泥坑里的雨水 D. 烧过的茶水12. 渡船的船底特别宽阔,这样设计的主要原因是( )。A. 使小船行驶得更快 B. 提高船的稳定性 C. 控制船的行驶方向 D. 为了更加美观13. 小科制作了一个生态瓶(如下图),在出门旅游前将它放在了阴暗的角落,一周后他会看到( )。A. 小鱼集中在水面 B. 水草生长旺盛C. 水中有绿色的藻类繁殖 D. 水位大量降低14. 下面哪种折法做成的船的载重量最大(单位:cm)?( )A. B. C. D.15. 有同学自制的小船在行驶过程中容易偏离方向,下列改进方法最合理的是( )。A. 调整小船的形状,采用流线型的船身 B. 调整动力系统提供动力的方向C. 给小船装上船舵,并调试船舵的方向 D. 加宽小船的船身16. “蛟龙号”潜水器(如下图)在马里亚纳海沟创造了下潜7062米的中国载人深潜纪录,下沉时“腹下”有四块压载铁,完成任务后丢弃这四块压载铁就会上浮,主要是因为( )。A. 浮力增大了 B. 浮力减小了C. 重量增大了 D. 重量减小了17. 钢铁在水中是沉的,钢铁造的货船却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 )。A. 在水里货船的重力变小了 B. 在水里货船的重力变大了C. 货船排开的水量很大 D. 货船有强大的发动机18. 小科将一块橡皮切成大小不一的三块,把切成的三块橡皮放在水中发现都沉在水底,( )受到的浮力最大。A. 中橡皮 B. 大橡皮 C. 小橡皮 D. 一样大19. 人类面临很多环境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A. 污水经过无害化处理后,排放到自然水域中 B. 禁止围海造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C. 将原始森林改造成风景区,增加地区收入 D. 垃圾分类处理,减少资源消耗20. 下列用水方式值得提倡的是( )。A. 减少每个人每天的饮用水量 B. 用大量的水冲洗马桶C. 直接排放无色透明的废水 D. 农业生产中推广滴灌技术21. 下列是我国电能来源占比前四位的发电方式,其中会造成大气污染的是( )。A. 火力发电 B. 水力发电C. 风力发电 D. 太阳能发电22. “光盘行动”倡导餐厅不多点、食堂不多打、厨房不多做。“光盘行动”可以减少( )垃圾的产生。A. 厨余 B. 有害 C. 其他 D. 可回收23. 科学家在某冰川融化后发现了28种新的病毒,给人类带来了新威胁。大家推测冰川融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雪崩 B. 气候变暖 C. 生物被破坏 D. 北极熊没有生存空间24. 科学课上,关于哪种材料传热快,班里同学各抒己见,小科认为:金属的传热速度应该比塑料和木头快。小科的说法属于探究过程中的( )。A. 提出问题 B. 作出假设 C. 收集证据 D. 得出结论25. 如图所示,常温的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上方分别盖上玻璃片a、b,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玻璃片表面出现小水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水珠在a的上表面,b的下表面B. 小水珠在a的下表面,b的上表面C. 玻璃片b温度升高,这是由于水蒸气凝结吸热形成的D. a烧杯中的冰块融化过程中要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26. 水沸腾之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变化是( )。A. 不断上升 B. 开始下降 C. 保持不变 D. 先升后降27. 小科用保温杯做对比实验,绘制了下边的统计图,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A. 时间对保温杯中水温的影响 B. 有无杯盖会影响保温效果吗C. 保温效果与水量有关吗 D. 保温效果与材料有关吗28. 下列关于热量传递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热量必须通过物体间直接接触才能传递 B. 热量只能在一个物体内部进行传递C. 热量可以不通过物体的直接接触进行传递 D. 热量可以在两个物体间随意传递29. 冬天,用手摸户外的铁块和木块,会感到铁块比木块冷,这是因为( )。A. 铁块比木块温度低 B. 铁块比木块容易传热C. 铁块表面比木块光滑 D. 人体产生的错觉30. 在进行实验时,当一个小组的实验结果与其他小组不一致时,正确的做法是( ) 。A. 少数服从多数 B. 认真思考后觉得其他组有道理,修改实验结果C. 认真思考后再做一次实验 D. 老师说什么就记录什么三、探究题(每题10分,共40分)31. 为了顺利开展绿豆种植活动,学校科学研究小组对绿豆种子的发芽条件进行如下研究:处理方法结果 不萌发 不萌发 萌发 不萌发(1)选择②和③实验,发现___________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选择③和④实验,发现___________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2)如果想要研究光照是不是种子发芽的必要条件,他们应该选_______和_________作为对比实验,假如种子发芽需要阳光,实验⑤的结果应该是____________(填“萌发”或“不萌发”)。(3)实验②水面上的油起到什么作用?(4)实验③中有一颗种子没有发芽,其中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什么?(5)绿豆苗逐渐长大,同学们发现绿豆园中有落叶,绿豆苗上有蚜虫出没,还发现有瓢虫、蜘蛛、蜗牛、蚯蚓等动物,还能听到小鸟唱歌请据此写出一条食链:(6)该绿豆园中,如果瓢虫数量减少,一段时间后,蚜虫的数量会___________,间接危害到___________,可能导致这个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32. 小科团队参加了校园项目化学习大赛——未来造船师,项目任务:在60秒内将200克的“货物”运送到100厘米外的目的地。(1)根据项目任务,小科团队选择了部分材料设计并制作了小船(如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这艘船的动力是___________。(2)小船做好后,小科团队对船进行调试后发现:在小船上放上200克“货物”后航行,小船容易侧翻,他们思考后决定改变“货物”的放置位置,以下放置位置,你认为最不容易侧翻的是( )。A. B. C. D.(3)放上200克重物后,小船受到的浮力和没放重物前相比( )。A. 变大了 B. 变小了 C. 不变 D. 无法确定(4)小科团队将小船改进后能平稳航行了,但是发现航行的速度太慢,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5)项目在进行评比过程中,小科团队小船得分如下:项目 要求 得分(满分5分)设计图纸 图文结合,标注清楚,设计合理,有动力系统 4成本控制 列出所需材料及价格,控制在预算以内 3方案调整 采纳合理建议,及时调整方案 5组内合作 分工明确,合作愉快 5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该船存在的优点有__________;存在的不足有:__________。33. 观测数据表明,自19世纪以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3~0.6℃,1990年以来温度升高幅度加大。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温室效应引起的,工业革命以来,大量化石能源被开采,用于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居民生活,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加剧了温室效应,打破了原有的平衡,使地球接收来自太阳的热量多于地球散放到太空中的热量,从而导致全球气候变暖。(1)如图所示,1900年至1970年,二氧化碳进入大气中的量呈___________趋势。(2)资料表明,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___________引起的。(3)从短文信息中可得知,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植物的___________需要二氧化碳,植物越多,吸收的二氧化碳就越多。因此,___________是预防温室效应加剧的一条重要的途径。(5)小科做模拟温室效应的小实验,他将两支同样的温度计(其中一直放在密封的无色透明塑料瓶中)静置在阳光下,半小时后,瓶外温度计的读数如下图所示,则塑料瓶内温度计的读数可能是( )。A. 17℃ B. 20℃ C. 23℃ D. 35℃34. 热在生活中是一种常见能量形式,我们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它。通过《热》单元的学习,小科团队打算利用课余时间完成了一个简易保温杯。(1)小科团队制作好保温杯杯体后,可以采取什么方法来增强保温杯的性能?请把你的设计画出来。(2)小科团队组员们提出多种方法,小组决定经过测试再确定方案,测试结果如下:保温杯编号 保温方法 开始温度 10分钟后温度 20分钟后温度1 无盖的杯子 95℃ 60℃ 45℃2 杯子外包毛巾、无盖 95℃ 72℃ 61℃3 杯子外包毛巾、有盖 95℃ 82℃ 73℃4 杯子放入塑料泡沫中、有盖 95℃ 86℃ 81℃通过分析以上数据,可知______号保温杯的保温性能是最好的。如果要研究杯子外包材料种类对保温效果的影响,应该选择______号和______号保温杯;如果要研究杯子有无外包材料对保温效果的影响,应该选择______号和______号保温杯。(3)在设计和制作保温杯的过程中,下列做法不合理的( )。A. 直接制作即可,不需要设计也可以 B. 制作过程中使用工具应注意安全C. 设计制作过程中要考虑成品的外观 D. 制作过程中发现设计有不合理之处需完善(4)通过小科团队的研究,我知道了,夏天水果店的新鲜荔枝总是装在塑料泡沫箱里,是因为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2023-2024学年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原卷版).docx 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2023-2024学年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解析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