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3.桂花雨【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会写重点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语文要素】4.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乡情怀。【教学重点】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感情。【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对家乡的怀念之情。2.理解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的含义。【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会认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会写重点词语。2.理清文章脉络,能说出桂花给“我”带来的回忆。【教学过程】谈话导入,激发兴趣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事情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你的童年时期,有哪些令你印象深刻的事情呢?谁愿意给大家简单分享一下呢?(教师指名学生分享)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也是作者回忆她童年时候的一件趣事,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小院,感受让作者及她的母亲魂牵梦绕的桂花吧。(板书课题,相机补充琦君的资料)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1.学习认字。(1)教师引导交流:课前让大家预习了课文,看看下面的词语都会读吗?请在小组内交流你识记生字的方法吧!(2)学生组内交流学习。(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2.学习写字。(1)出示本课生字。(2)学生练写生字,教师相机指导。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预设: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童年故乡的桂花和与桂花相关的生活场景。2.想一想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预设1:作者小时候在故乡,喜欢的就是桂花,还喜欢桂花的香气。在文中照应的段落是1、2自然段。预设2:地点还是在故乡,作者描写了童年时与桂花有关的记忆。主要写了作者与母亲和乡亲们一起摇桂花的事情。在文中对应的段落是3-6自然段。预设3:这个时候作者离开了家乡,来到了杭州,在杭州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时时想起故乡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对应的段落是7-8自然段。3.教师引导:利用取小标题的方法给本课的每部分取个小标题。预设:爱桂花、摇桂花、思桂花。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小结:读这篇散文,就像翻阅我们小时候一张一张的旧照片,能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勾起我们无限的情思。作者曾经说过:“桂花,真让我魂牵梦萦。”作者魂牵梦萦的桂花雨到底是什么?是什么让“我”和母亲久久不能忘怀?下节课我们继续品读。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体会作者借桂花表达的思乡之情;2、学习课文借事物表达情感的写法。【教学过程】一、衔接导入经过上节课的学习,哪位同学能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小时候和父亲赏桂花,给乡亲们送桂花、摇桂花,泡桂花茶和做桂花糕饼,在杭州捡桂花给母亲……)二、借助具体语句,体会情感1.师:读第2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么写桂花的。(与梅花进行对比来突出桂花的香气迷人。)如果让你用一组关联词来连接句子,你会怎么说?桂花树(虽然)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样子笨笨的,(但是)桂花的香气很迷人。2.师:那么,桂花的香气到底是怎样迷人呢?文中哪些语句最能体现桂花的香?说说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1)出示句子: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①思考:从哪些词中可以体会出桂花的香?(从“不说、至少”体会到桂花的香气传的范围广,从“浸”字中体会到桂花的香气浓郁。)②思考:为什么用“浸”,不用“泡”或者其他的词?(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浓郁,其他词则体现不出这种情境。)3.指导朗读,带着对桂花的喜爱之情,朗读描写桂花香气的句子。(1)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写了桂花摇落后的花香。这时候有桂花的香气,更有作者因为爱桂花而产生的美好感受。这一个“浸”字,则写出了桂花香早已渗透在作者心里,渗透在作者对故乡的美好记忆里。)(2)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杭州的桂花也是香飘十里,但是即使这样,依然不是家乡院子里的那种桂花香。)4.过渡:听了同学们刚才的朗读,老师都沉醉在浓郁的桂花香里了。那么在作者的记忆里难以忘怀的仅仅是桂花香吗?不,桂花带给作者的快乐很多,但作者觉得最快乐的是“摇花乐”。(1)师:下面老师带你们一起去享受摇桂花的快乐,欣赏桂花雨的美丽。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桂花纷纷落下的情景,此刻的你就站在这棵桂花树下,这缤纷的桂花雨飘落在你的头上、身上,就像沐浴着温和、舒适的春雨,你情不自禁地大声喊起来——“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2)从这幅画面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和摇桂花的快乐。)(3)师:此时此刻,我们也都沉浸在摇桂花的快乐之中,你们能把这种快乐读出来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三、体会情感1.家乡的桂花树才一棵,而杭州的小山上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香飘十里。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是为什么呢?(家乡院子里的那棵桂花树浸透了母亲的心血和汗水,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是无可替代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母亲爱自己的家乡,所以特别爱家乡的桂花。)2.“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它们已经成为作者幸福童年里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它们寄托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思念。)小结:作者就是通过描写这一件又一件美好的回忆,一个又一个和桂花有关的事情,来寄托自己思念故乡的情感的。现在你再看到桂花雨这个题目时,眼前又会浮现怎样的画面呢?我想你可能看到了一位满眼都是乡愁的老人,时时回忆着自己的故乡,用颤抖的手记录下来童年美好的回忆,这就是琦君笔下的桂花雨。3.小练笔。[教学板书][教学反思]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用抒情的笔调写下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童年生活无比怀念的感情。文笔疏淡有致,令人回味。文首开篇明旨,写小时候“我”喜欢桂花,因为它的香气、童年的“摇花乐”,文章后半部分,写母亲思家乡的桂花。上课时,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以下两点:一、谈话营造阅读期待,感受桂花迷人的香。在具体教学中,抓住一个“浸”字,扣住花香,感受桂花香已经融入到了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二、享受“摇花乐”,体悟母亲的思乡情怀。借助朗读,把文字化成一幅幅画面,从画面中点出这是思乡之雨、回忆之雨。这样的处理,主要是抓住了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牵出对童年的怀念,对故乡的留恋,以上种种让作者魂牵梦萦。3.桂花雨预习目标一: 生字新词 音 给下列画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盛开 (shènɡ shēnɡ) 浸入( jìn qīn) 缠着(chán cán) 糕饼 (bǐnɡ bǐn ) 杭州( hánɡ kànɡ )形 观察下面的字,并组词。 箩( ) 缠( ) 浸( ) 检( ) 萝( ) 厘( ) 侵( ) 捡( )义 比较下面两句中画线词语的意思。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大家以全新的姿态迎接新年的到来。预习目标二: 整体感知 朗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桂花雨的作者是 。本文以 为线索,分别写了 桂花、 桂花、 桂花,作者借此表达了 之情。预习目标三: 思考质疑 我还有不懂的问题。拓展资料 我查找的资料 (1)桂花: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是集绿化、美化、香化于一体的观赏与实用兼备的优良园林树种,桂花清可绝尘,浓能远溢,堪称一绝。 (2)杭州满觉陇:因桂花而闻名,早在1985年“满陇桂雨”就被评为西湖十景之一。这座小山上,共种植桂花7000多株,树龄长达200多年。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