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第7课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教学目标 了解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的基本史实;阐述三角贸易的过程、掌握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中的重要概念;理解并熟记殖民扩张的影响等。根据史料,概括殖民扩张的背景、主要国家、方式手段等基本史实,提高自主进行史料实证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小组讨论殖民扩张的三方影响,培养多角度参与历史解释的学习观念。通过中西历史走向的差异比较,联系如今我国的海洋强国战略,引导学生树立包容开放的文明观与世界观,完成情怀的课程目标。依据:课标要求、学生的认知结构及本课内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的史实;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殖民扩张的主要国家及影响。教学难点: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殖民扩张的主要国家及影响依据:课标要求、学生的认知结构及本课内容
学生情况 学生们在第6课刚刚完成《全球航路的开辟》内容的学习,而全球航路的开辟正是全球联系加强与世界格局演变的前提和基础,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对相关知识学习的难度。另外,大量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以及贴近生活实际的常识性知识,使得学生对这一部分 内容并不陌生。“00后”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兴趣点较多,思维活跃,敢于质疑,乐于表现,还具有一定的团结协作能力,便于开展“互动自主一合作探究” 教学方式的实施。但是,他们在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上还需要教师进行进一步引导, 以便激发其理性思考的潜能。此外,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有所不同,应在教学设计中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需求,突出学生个性成长又能做到面向全体。
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谈话法、史料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情境创设法等
教学媒体 以多媒体课件为主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一、课前预习 教师设置预习任务:通读教材,预习本课设计意图:熟悉教材,总体上把握本课,利于教学。
二、课堂导入 教师向学生展示下列图片:教师提问:“大家知道是什么事使地图改变了吗?”学生回答:“新航路开辟。”教师:“对,新航路开辟改变了我们认识世界的方式,那它具体改变了是什么,我们这节课一块来看看。”设计意图:采取图片导入,使学生意识到随着全球航路的开辟,欧洲人的世界观正在发生重大的转变,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时空观念,引出本课主题。
三、讲授新课 板块一:人口迁移原因教师:“新航路开辟后,世界成为一个整体,海上交通也非常便利,这就促使人口迁移,我们具体来看看他们迁到了哪里?这种人口迁移有什么影响?”教师组织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板块一的相关部分。 教师讲解:“大家通过阅读教材可以得知人口迁徙的主要对象是美洲,美洲既有欧洲人,也有非洲人,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回答:“黑奴贸易”、“美洲地大物博”......教师回答:“大家说的都很对。黑奴贸易是非洲一个被动的迁移,而美洲地域辽阔、种植业发达、劳动力众多、资源丰富等则是主动吸引欧洲人、亚洲人等人种迁移的因素。”影响教师过渡:“我们从上面原因中就可以看出人口迁徙的影响时双重性的,而且结合今天美国严重的民族歧视我们也可以看出人口的迁移是一个双重性的。那哪位同学可以结合下面的材料来总结一下人口迁移的影响呢?”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教师选取两名同学进行回答,最后进行总结: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史料与创设问题探究教学内容,以表格形式展现历史结论,使历史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板块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印度洋贸易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结合上面地图,教师进行讲解:“很明显,这个时期的商业贸易是在海上进行的,而且以‘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三大洋为主,而且通过阅读教材我们也知道在印度洋上是谁打败了谁?”学生回答:“欧洲人打败传统的阿拉伯人。”教师回答:“大家说的很对,欧洲人占据优势,并通过非洲好望角向亚洲进行贸易。”大西洋贸易 教师:“大家可以从上面的地图看出大西洋上的箭头是不是成三角状的,这就是我们熟悉的三角贸易,我们结合教材和大家先前对三角贸易的印象来动手画一画三角贸易的流程图。”教师随机抽取两名学生进行作品展示,教师再进行讲解。教师:“大家想一想这种贸易是好的还是坏的,我们先来看一则材料。”材料: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马克思《资本论》教师:“马克思说这是“罪恶”,又是“曙光”,那大家认为呢?大家先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我们待会一块来看一下。”教师选取两名同学进行回答,教师总结:1、对非洲:使非洲丧失了近亿的精壮劳动力,造成了非洲的贫穷与落后。2、对美洲:充足的劳动力促进了美洲经济的发展。3、对欧洲: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太平洋贸易教师:“大家通过读教材会了解到西班牙所操纵的太平洋贸易主要在其两大殖民地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进行的,那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首先先来看看它们运往的船。”教师:“这个船叫什么呢?”学生:“马尼拉大帆船。”教师讲解:“事实上,马尼拉即现菲律宾首都及第一大城市,由1517年西班牙殖民者占领开发,为西班牙殖民统治当局的首府。那大家通过阅读教材会了解西班牙的太平洋贸易得流程,那他的流程图大家可以画出来吗?”教师展示学生作品,教师进行课件展示:教师讲解:“据研究自1571 年马尼拉大帆船航线开通,平均每年有150吨白银运到马尼拉,20年间共运输白银2000吨。与印度洋贸易相似的是,这些白银又基本流入了中国。毫无疑问,西班牙努力经营为自己赢来了“发展的春天”;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作为一门心思纺纱制瓷的大作坊却意外的成为了多番贸易的最大获利者。”(四)以澳门为中转站的葡萄牙贸易教师:“中国澳门在殖民扩张时成为了葡萄牙的殖民地,而葡萄牙以澳门为中转站进行经济贸易。我们具体来看看是怎样进行贸易的。我们先找位同学来讲一下。”教师选取一名同学来阐述贸易流程,教师进行点评并总结:“葡萄牙商人把中国的生丝、瓷器等货物经澳门运往印度果阿,再转到欧洲各国进行贸易。”教师:“毫无意外,这又扩大了中国的市场,促进中国的白银流入,促进经济发展。”板块小结: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参与对贸易流程的制作,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度与积极性,避免“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板块三:殖民扩张发展进程教师:“在进一步学习之前,我们先来解决一个问题,什么是殖民扩张?”学生纷纷进行回答,教师进行总结:“所谓殖民主义就指是资本主义强国对力量弱小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压迫、统治、奴役和剥削的统治。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大家课前预习也知道了西班牙、葡萄牙是16世纪的两大殖民国,葡萄牙钟情于亚非,西班牙着眼于美洲,但他们都是昙花一现,这是为什么呢?”学生回答:“他们太享乐了。”教师回答:“西班牙和葡萄牙贪图享乐,掠夺的财富被挥霍、浪费,太不争气了。那后来谁又发展起来了呢?”学生回答:“荷兰、英国、法国等。”教师组织:“事实上,西葡两国的殖民霸主地位在17 世纪让位于“海上马车夫”—荷兰,到了18 世纪,英国也不甘示弱,以“日不落帝国”的实力一举夺过了殖民霸主的交接棒。可以说,后起的三个国家在17 世纪以后建立了遍及亚洲、非洲与北美洲的多个殖民地。”(二)影响教师:“这些国家广建殖民地有什么好处,他们能从当中得到什么,被殖民国家会失去什么,我们一块结合下面的史料来分析一下。”材料一:西班牙征服者用最残酷的死刑和武力胁迫当地土著皈依基督教,并接受西班牙国王的统治,拒不服从者,立刻被屠杀。安的列斯岛原有300万印第安人,1514年减至1.4万人,最后只剩下200人。外国征服者出现的时候,美洲印第安人总共不少于7000万,也许还要多,一个半世纪以后就减少到总共只有350万。材料二:在三个世纪里,西班牙从拉丁美洲掠取了255万公斤的黄金和1亿公斤的白银,葡萄牙仅从巴西就掠夺了至少价值6亿美元的黄金和3亿美元的钻石。材料三:美国学者杜波伊斯估计:6-18世纪欧洲奴隶贩子向美洲大陆贩运的黑奴共计1500万人。他认为,每运一个黑人到美洲,至少有5个人死于猎奴战争和贩运途中,加上贩运到其他地区的黑人,总计使非洲损失了一亿精壮人口,相当于1800年时非洲人口的总和,非洲的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破坏。材料四: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下令开关,允许民间“远贩东西二洋”。明朝的这次“对外开放”迅速带来了对外贸易的繁荣。但是明朝的对外贸易呈现的是“一边倒”态势,出口量很大、进口量却很小,当时全世界白银产量的1/2流向了中国,总数多达数亿两,明朝成了名符其实的“白银帝国”。一一弗兰克《白银资本》材料五: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示小组从不同角度出发小组进行成果展示,教师进行讲解:“我们从材料一、二、三、四、五可以用八个词来概括:杀人、抢人、抢钱、得钱。而且结合我们之前所学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中国从中受益很多,获得了大量白银,欧洲也爆发了经济上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我们先来看看这两次革命是怎么回事。”商业革命 材料:地理大发现之后,欧洲商人的贸易范围空前扩大...意大利各城市的商业地位逐渐被葡萄牙的里斯本、西班牙的塞维利亚、尼德兰的安特卫新排挤。——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集》教师:“大家从这则材料里可以看出商业革命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学生进行回答,教师讲解:“贸易范围空前扩展、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商品种类与流通量也因此成倍增长。除此之外,我们可以看到材料中不止提到西葡,还提到了“尼德兰的安特卫普”,这说明是不是有新的商业强国崛起,教材中还提到了股份公司与证券贸易出现,所以我们一块来总结一下商业革命的特征。”1、商品种类与流通量增加.2、贸易范围扩大、贸易中心转移3、新兴商业强国崛起发展4、股份公司与证券贸易出现B.价格革命教师过渡:伴随着“商业革命”的世界性发展,“价格革命”也在欧洲成长、并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那么,何谓价格革命呢?我们分析一段材料。”材料: 16 世纪,欧洲的黄金从55万公斤增加到119万多公斤,....物价上涨使靠工资为生的工人实际工资下降,日趋贫困。按传统方式征收的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主,收入减少了。同时新兴的资产阶级靠使用廉价的劳动力和高价出售产品而得到好处。——孔祥民主编《世界中古史》教师讲解:“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黄金增加、 物价上涨,工人实际工资下降、封建领主实际地租减少、资产阶级得到好处。概括起来“价格革命”主要有两大核心内容。”货币贬值、物价上涨封建主衰落社会分化 工人贫困资产阶级获利教师:“通过我们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所进行的全部活动都是依靠全球的联系进行的,那我们一块来总结一下殖民扩张的影响。”1、积极影响(1)亚洲:白银流入中国;促进东南沿海经济发展。(2)欧洲:商业革命与价格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3)世界:联系加强,世界市场开始形成。2、消极影响:(1)美洲:掠夺金银、原料;种族屠杀。(2)非洲:黑奴贸易,严重破坏社会经济发展。(3)亚洲:殖民侵略、殖民据点和商业垄断。设计意图:运用小组讨论与史料分析,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观念与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
四、课堂小结 环节一:教师向学生展示两道选择题,学生进行作答,教师进行讲解。设计意图:检查评价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学习效果,教师也可以发现问题,更有利于教学。环节二:教师让学生自主归纳本节课的知识,最后教师展示思维导图。 发展进程 影 响 印度洋贸易 大西洋贸易 太平洋贸易 以澳门为中转站的葡萄牙贸易 人口迁移 原因 影响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知识。
五、板书设计 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人口迁移(一)原因(二)影响 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1、印度洋贸易2、大西洋贸易3、 太平洋贸易 4、 以澳门为中转站的葡萄牙贸易三、殖民扩张(一)发展进程(二)影响
人类社会进入大变革时代体
殖民扩张
商品的世界性流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