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同步 背书提纲 政治必修三 第七课(第一框)(含高频主观题考点、章目框架、书本重点难点、课外相关补充)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一同步 背书提纲 政治必修三 第七课(第一框)(含高频主观题考点、章目框架、书本重点难点、课外相关补充)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第一框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1、知识框架
( http: / / www.21cnjy.com / )
2、知识点Ⅰ(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1、 ▲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2、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机统一的。治理国家和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的最大规矩,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以理性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佳途径。21cnjy.com
◎简答题切忌将关键理论表述错误,例如“法治”与“法制”的区分:
a. “法治”:动态概念,依法治理国家。 b.“法制”:静态概念,法律和制度。
3、知识点Ⅱ(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不用背)
1、 产生: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属于历史范畴。
◎阶级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判断:阶级和法律都是人类社会一开始就有的。(×)
2、 本质:法律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
◎法=统治阶级意志=国家意志,法≠个人意志≠社会所有成员意志。
◎判断:法律体现人民/公民/全民的意志。(×)
3、 作用:既维护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
4、 发展进程:
①古代社会,法律确认和保护人剥削人的等级制度,特权阶层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
◎判断:人治社会没有法律。(×)理由:古代社会人治大于法治,但存在法。
②近代,法律的地位和权威不断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渐成为现实,法治代替了人治,成为一种全新的国家治理方式。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判断:近代社会,法治代替了人治。(√)
5、 中华法系:
①特点: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独树一帜(有特色)
②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开始制定成文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铸刑鼎、书竹简方式发布法律。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政治生活的主导思想,强调礼法结合。唐朝时,我国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封建法典,并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传承与发展。1840年鸦片战争后,仁人志士将西方法治模式移植失败。www.21-cn-jy.com
③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在中国古代法律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法律文明,它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其代表性法典为《唐律疏议》。中华法系是在我国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有很多优秀的思想和理念值得我们传承。
◎判断:我们要继承传统文化。(×) 理由:缺少“优秀”。
4、知识点Ⅲ(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
1、 产生: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2、 ▲本质: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3、 ▲决定性因素:生产方式
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生产方式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也是法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法属于上层建筑。21教育网
( http: / / www.21cnjy.com / )
4、 历史类型: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社会主义法。(原始社会没有形成法律)
5、 职能:法在国家治理中既具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治职能,又具有社会职能。法所具有的这两种职能体现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领域中。
①法的政治职能是指法维护一定阶级统治的作用。
②法的社会职能是指法管理一定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
6、 现状:我国当代的法是社会主义法。我国社会主义法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体现。2·1·c·n·j·y
7、 ▲基本特征:(主观题,重点背三句话)
①“内容”角度: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
体现:a. 法反映并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法确认、保护和发展 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21·世纪*教育网
b. 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集体和个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既平等地享有权利,也平等地履行义务。
c. 社会规范包括法律规范、道德规范、职业规范等。
◎判断:公民是主人。(×) 理由:人民是主人。
◎判断:权利就是义务。(×) 理由:相统一。
◎判断:每个人权利与义务都相同(×) 理由:公民权利与义务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②“创制”角度: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规范的两种基本形式。
a. 制定,是指国家根据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通过相应的国家机关(人大)按照法定程序制订、修改和废止各种规范性文件以确立规则的活动。21*cnjy*com
b. 认可,是指国家以一定形式赋予在社会生活中已经存在的某种行为规则(道德规范+风俗习惯)以法律效力的活动。【来源:21cnj*y.co*m】
◎客观题注意“制定”与“制订”的概念,由“制订”“修改”“废止”均可推出“制定”。
③“实施”角度: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在任何国家,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都将由专门国家机关(司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责任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21·cn·jy·com
5、知识点Ⅳ(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1、 原因:(考客观题)
①一国的法治总是由该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的。
②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
2、 重要节点:
1954年,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初步奠定了我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1982年,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奠定了依法治国的基础。
2012年,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2020年,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出处:21教育名师】
3、 总结: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义法治事业蓬勃发展。这是一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参与的、史无前例的伟大社会实践。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正在民主与法治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努力开创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新境界。【版权所有:21教育】
4、 ▲成就:(重点背三句话)
①“立法”角度: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a. 在现行宪法基础上,制定并完善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一大批法律、法规,法律体系日趋完备,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了有法可依。
b. 立法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和立法质 ( http: / / www.21cnjy.com )量不断提高,法律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民权利、确保国家权力正确行使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
◎中国现行宪法是在1954年宪法的基础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1982年由第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的。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在中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首先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www-2-1-cnjy-com
②“人权”角度:人权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
a. 在通过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的生存权和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展权的同时,国家高度重视通过宪法和法律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我国将人权保障贯穿法治建设的各个环节,使人权法治保障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2-1-c-n-j-y
b. 事实表明,中国人民享有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充分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权利。
人权包括财产权、生存权、人格权、发展权。
③“执法”角度:依法行政(政府)和公正司法(司法机关)水平不断提高。
a. 通过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行政执法和司法体制,保证了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b. 行政机关不断简政放权、优化服务(强化服务职能)、严格规范文明执法,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推进。
c. 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 ( http: / / www.21cnjy.com )权、检察权(合称“司法权”),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维护和实现司法公正和权威。
◎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伟大进程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立法的一项重要原则,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依法行政深入推进,行政权力运行更加规范;深化司法改革,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法治社会建设向纵深发展,全社会法治观念和人权法治保障意识显著增强;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为人权法治化保障提供了坚强保证。【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