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3级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计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 在孟德尔利用豌豆进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可能具有1∶1∶1∶1比例关系的是( )①杂种子一代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②杂种子一代自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比例 ③杂种子一代测交后代的性状比例 ④杂种子一代产生配子种类的比例 ⑤杂种子一代测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比例A.②③⑤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②④2.在研究茄子果皮颜色的遗传规律时,研究人员发现某亲本表型为紫色果皮和白色果皮的茄子杂交,其F1全表现为紫色果皮。F1自交,F2中紫色果皮:绿色果皮:白色果皮=12:3:1。若用F1进行测交,则其后代中紫色果皮:绿色果皮:白色果皮为( )A.1:1:1B.1:2:1C.2:1:1D.1:4:13.某种植物的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某同学用全缘叶植株(植株甲)进行了下列四个实验。①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②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③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1∶1④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3∶1其中能够判定植株甲为杂合子的实验是( )A.①或② B.①或④ C.②或③ D.③或④4.水稻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将一株高秆抗病的植株(甲)与另一株高秆易感病的植株(乙)杂交,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植株的基因型为DdRrB.乙两植株的基因型为DdrrC.子代有6种基因型、4种表型D.子代中矮秆抗病个体能稳定遗传5. 有关下列遗传图解的说法,错误的是( )A.Aa 能产生数目相等的雌雄配子B.子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2C.③是子代性状分离比为 3∶1 的必要条件D.①②能体现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6.用豌豆甲(AABB)、乙(aabb)两品种杂交得F1, F1测交:当F1作父本时,后代AaBb∶Aabb∶aaBb∶aabb=1∶2∶2∶2;当F1作母本时,后代上述四种遗传因子组成比例为1∶1∶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豌豆的测交实验需要对母本进行人工去雄B.测交后代有4种表型,说明F1产生4种配子C.F1产生的AB花粉50%不能萌发,不能受精D.这两对遗传因子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7. 如图表示孟德尔揭示两个遗传定律时所选用的豌豆植株体内相关基因控制的性状、显隐性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分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丙、丁都可作为研究基因分离定律的材料B.甲、丙个体杂交可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C.图丙个体减数分裂时可揭示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实质D.图丁个体自交后代基因型2种,表型2种8.如图所示,甲、乙两位同学分别用小球做遗传规律模拟实验,甲同学每次分别从Ⅰ、Ⅱ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每次分别从Ⅲ、Ⅳ小桶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他们每次都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来小桶后再多次重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中Ⅰ、Ⅱ桶小球总数可不相等B.甲同学的实验模拟的是基因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C.乙同学的实验可模拟遗传因子自由组合的过程D.乙重复100次实验后,统计的AB组合的概率约为50%9.在减数分裂I中会形成四分体,每个四分体具有( )A.2条同源染色体,4个DNA分子B.4条同源染色体,4个DNA分子C.2条姐妹染色单体,2个DNA分子D.4条姐妹染色单体,2个DNA分子10.果蝇的体细胞有8条染色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一只雄果蝇在不同时期产生的精子,染色体数目一般都是4条B.一只雌果蝇在不同时期产生的卵细胞,其染色体组合相同C.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Ⅰ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前后代的染色体数目稳定起决定作用11. 有研究者采用荧光染色法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拟南芥(2n=10)花药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位置和数目,以下为镜检时拍摄的4幅图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甲中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B. 图丙中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C. 图乙细胞中5个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上D. 减数分裂先后顺序为甲→乙→丁→丙12.已知果蝇的红眼和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红眼(A)为显性性状,长翅和残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长翅(B)为显性性状。现让基因型为BbXAXa的雌果蝇和基因型为BbXAY的雄果蝇相互交配,下列关于F1表型及比例的叙述,错误的是( )A.雌果蝇全为红眼B.雄果蝇中有白眼个体C.雄果蝇中长翅:残翅=1:1D.雌果蝇中红眼长翅:红眼残翅=3:113. 鸡的性别决定类型为 ZW 型,其控制毛色芦花(B)与非芦花(b)的基因仅位于 Z 染色体上。下列杂交组合能直接通过毛色判断子代性别的是( )芦花雌鸡×非芦花雄鸡B. 非芦花雌鸡×芦花雄鸡芦花雌鸡×芦花雄鸡D. 非芦花雌鸡×杂合芦花雄鸡14. 一对夫妇表现正常,却生了一个患红绿色盲的孩子,在妻子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色盲基因数目和分布情况最可能是( )A. 1 个,位于一条染色单体中B. 2 个,分别位于一对姐妹染色单体中C. 4 个,分别位于一个四分体的染色单体中D. 2 个,分别位于一对性染色体上15.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群体中的性别比例为1:1,原因之一是( )A.雌配子:雄配子=1:1B.含X染色体的配子:含Y染色体的配子=1:1C.含X染色体的精子:含Y染色体的精子=1:1D.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含Y染色体的卵细胞=1:116.科研人员将感染了烟草花叶病毒的烟草叶片的提取液分成甲、乙、丙、丁四组,甲组不做处理,乙组加入蛋白酶,丙组加入RNA酶,丁组加入DNA酶。然后分别接种到正常烟草叶片上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烟草叶片上病斑的数量。最可能正确表示结果的图示是( )17. 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B.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 C.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是DNA 18.如果用32P、35S 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能够找到的同位素为( )A.可在外壳中找到32P和 35SB.可在 DNA 中找到32P和 35SC.可在外壳中找到 35SD.可在 DNA 中找到 32P19. 下列关于“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格里菲斯的实验,R型菌未全部转化成S型菌B. 格里菲斯的实验,S型菌的荚膜物质使R型菌转化C. 艾弗里的实验,利用了自变量控制的“加法原理”D. 艾弗里的实验,各组均是实验组,属于对比实验20.下图所示为一段DNA空间结构和平面结构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在原核细胞中,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B.5ˊ-端的脱氧核糖连接一个磷酸基团C.与图乙中1配对的是腺嘌呤D.若在一单链中=n,在整个DNA分子中其比例为n21.DNA复制保证了亲子代间遗传信息的连续性。下列关于DNA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复制均在细胞核内进行B.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的准确性C.1个DNA分子复制1次产生4个DNA分子D.游离的脱氧核苷酸在解旋酶的作用下合成子链22.将某雄性动物细胞的全部DNA分子的两条链经32P标记(染色体数为2n)后,置于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连续两次细胞分裂后产生4个子细胞,检测子细胞中的情况。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A.若进行有丝分裂,则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可能为1/2B.若进行减数分裂,则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1C.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含32P,则一定进行有丝分裂D.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不都含32P,则一定进行减数分裂23. 下图是用集合的方法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表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选项 1 2 3 4A 染色体 DNA RNA 基因B DNA 基因 脱氧核苷酸 碱基C 核酸 DNA 脱氧核苷酸 基因D 核酸 染色体 DNA 基因24.下列关于密码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模板链上决定1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碱基叫做1个密码子B.绝大多数氨基酸都有几个密码子编码,这一现象称作密码子的简并C.密码子可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互补配对D.几乎所有的生物都共用一套密码子25.1957年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1970年他又重申了中心法则的重要性,完善了中心法则(如图),下列有关①~⑤所需原料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 脱氧核苷酸② 核糖核苷酸③ 氨基酸④⑤ 核糖核苷酸26.一条肽链有500个氨基酸,则作为合成该肽链模板的mRNA和用来转录mRNA的DNA的碱基至少有( )A.500个和1000个B.1000个和2000个C.1500个和1500个D.1500个和3000个27.人体的神经细胞和肌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是因为这两种细胞内( )A.tRNA不同B.rRNA不同C.mRNA不同D.DNA上的遗传信息不同28.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但是,当长翅品系的幼虫在35 ℃的温度条件下培养(正常培养温度为25 ℃)时,长成的成体果蝇是残翅的,这种现象称为“表现性状模拟”。现有一只残翅果蝇,要判断该残翅果蝇是正常残翅个体(vv),还是发生了“表现性状模拟”,则应选用的配种方案和培养温度条件分别是( )A.与异性正常残翅果蝇、25 ℃B.与异性正常长翅果蝇、35 ℃C.与异性正常残翅果蝇、35 ℃D.与异性正常长翅果蝇、25 ℃29.基于对基因与生物体性状关系的理解,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生物体的性状主要是由基因决定的B.每种性状都是由一个特定的基因决定的C.基因都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性状的D.基因的碱基序列相同,该基因决定的性状一定相同30.下列有关表观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表观遗传中基因表达发生改变B.生物表观遗传中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C.生物表观遗传中表型发生改变D.生物的表观遗传现象可以遗传给下一代二.非选择题(共计40分)31.(10分)如图是甲病(用A、a表示)和乙病(用B、b表示)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已知其中一种为伴性遗传。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 。 (2)4号的基因型是 ,9号是纯合子的概率为 ,若9号携带乙病致病基因,那么此基因最终来自 号。 (3)若7号与9号个体结婚,生育一个只患乙病女孩的概率为 。32.(10分)下列示意图分别表示某雌性动物(2n=4)不同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含量的关系以及细胞分裂图像。图1图2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1中a、b、c柱表示核DNA的是 。图2中表示体细胞分裂时期的是图 。符合图1中Ⅳ所示数量关系的某细胞名称是 。图1中 (填编号)细胞内可存在四分体。(3)图1中的数量关系由Ⅱ变化为 ,相当于图2中的丙→乙过程。(4)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发生在图2中的图 中。33.(10分)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完成了著名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面是实验的部分步骤,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2)若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则在图中 (填“B”或“C”)处,可以检测到大量的放射性,若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在图中C处检测到少量的放射性,其主要原因是 。 (3)T2噬菌体侵染细菌之后,合成新的T2噬菌体蛋白质外壳需要 。 A大肠杆菌的核糖体B.T2噬菌体的核糖体C.T2噬菌体的能量D.大肠杆菌的DNA(4)该实验证明DNA是 的遗传物质。 34.(10分)某动物体细胞中遗传信息传递方向如图所示,①~③表示生理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②过程表示 ,需要 酶参与。(2)③过程核糖体沿着mRNA移动的方向是 (填“a→b”或“b→a”)。图示tRNA转运的氨基酸密码子为 。(3)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过程有 (填序号),该动物的造血干细胞中能发生的过程有(填序号)。(4)在遗传信息的流动过程中, 是信息的载体,蛋白质是信息的表达产物,而ATP为信息的流动提供能量,可见,生命是物质、能量和 的统一体。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23级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计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B2.C3.B4.D5. A6.D7.D8.D9.A10.B11. D12.C13.A14.B15.C16.B17.C18.D19.A20.D21.B22.B23. C24.A25.D26.D27.C28.A29.A30.B二.非选择题(共计40分)31.(10分)(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2)AaXbXb 1/6 2 (3)1/1232.(10分)(1)c 甲 (2)卵细胞、极体(答对不全得1分) Ⅱ (3)Ⅲ(1分) (4)丙(1分)33.(10分)(1)(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 (2) C 搅拌不充分 (3)A (4)T2噬菌体34.(10分)(1)转录 RNA聚合 (2)a→b ACC (3)①②③(答对0分) ①②③(2分)(答对不全得1分) (4)DNA、RNA(2分)(答对不全得1分) 信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6届高一下期中考试答案.docx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