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掏洋芋 教案 苏少版 音乐六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 掏洋芋 教案 苏少版 音乐六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掏洋芋
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掏洋芋》
教材分析:这是苏少版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它是一首风格独特的山西民歌,表现了农民丰收时候的喜悦情景。歌曲中演唱和念白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歌曲充满生活的气息。全曲2个声部,4个乐句,有切分、大跳音程等教学重点。
教学目标:1.分别学会两个声部,准备演唱大跳音程。2.能边唱边模念掏洋芋动作,体验唱念结合的乐趣和劳动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点:1.轻松愉悦地体会歌曲的风格。2.准备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1.两个声部的准备配合。2.大跳音程唱准确。3.句末2拍唱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好,快乐的音乐课又开始了,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欣赏。(《人说山西好风光》阿宝演唱)
这位歌手,大家都熟悉,人称山西民歌王,那有没有注意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人说山西好风光,是啊,山西,不仅风光好,那里的民歌种类、数量也是非常多的。
二、初步感受:
1.听赏。
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山西民歌《掏洋芋》,我们一起来欣赏。
2.感受速度。
听完这首歌曲,你觉得它的演唱速度是怎样的?
生(缓慢、速度是慢的)
师(是啊,舒缓自由的节拍、速度,音乐里称它为散板。PPT出示散板 舒缓自由。)
让我们再来感受这种舒缓自由的散板。(听第二遍,同学们跟着音乐划拍,由于曲子速度较慢,老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做)
3.理解题目。
这首歌曲的名字是《掏洋芋》,什么是洋芋啊?
生说。(预设:如果说错了,你的猜想够大胆,不过,洋芋是洋芋,芋头是芋头,老师来给大家正确解释。如果对了,哇,这你都知道,真是见多识广。)
教师解释:洋芋也叫土豆或马铃薯,它既是重要的粮食,又可以作为蔬菜,由于它营养价值高,因而有地下苹果的美称,受到人们广泛喜爱,在中餐中有醋溜土豆丝、土豆烧肉等,在西餐中有土豆泥、薯片薯条等等。
“掏”在这里就是挖掘的意思,大家在地里掘地挖土豆,用了这个字更生动地表现了山西人民劳动时生动场境。歌曲里唱的山西农民用的工具是钁头,跟我们熟悉的锄头差不多(出示图)。同学们,掘地的动作你们会吗?跟老师一起来学一学掘地的动作。(要有图片,学生就有工具的形象)
三、二声部学习
1.感受歌曲表现形式,每声部的表现方式、表现内容。
听一听,这首歌曲是由几个人表现的,他们的表现方式、表现内容分别是怎样的?带着这些问题再来欣赏歌曲。(第三遍听歌曲,PPT出示以上问题和谱子)
两个人表演,一个是大人,一个是小孩。大人在演唱,小孩呢?(念)。小孩子正看着大人在掏洋芋,开心地跟着大人的歌声念了起来。那么念白内容与一声部的演唱内容有没有什么联系?(一是重复了大人的后半句歌词,二是模仿了大人的节奏来念的)
2.学说念白。
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二声部的念白。(色块显示)引导学生读,“哎呀”是在前一个是用力,后一个是惊喜的。“翻过来瞧一瞧”表示他很想看到土下面的的洋芋到底大不大。“满呀哈满山跑”好多蚂蚱,好想抓着它们玩。
老师唱大人的,请学生说念白。
(跟音乐再念一遍,教师指着谱子上面,作适当指挥提示开始念)
3.学习动作。
这个孩子不仅学说歌词,手上也情不自禁地学起了掏洋芋的动作。(教师示范这种情不自禁)我们一起感受孩子们的情不自禁,当听到孩子的念白时,我们一起做掏洋芋的动作,比一比谁的耳朵听得仔细,动作做得形象。(第四遍听,在念白处做动作。听、念、做结合。)
四、一声部学习
1.乐句及旋律相同相似。
我们跟着音乐轻声地哼唱,想一想演唱部分可分为几个乐句,找一找其中旋律相同或相似的乐句。
跟琴唱一唱相同或相似的乐句。(注音每句末的两拍唱足)
2.切分节奏。
老师发现歌曲中出现了×× ×这样的节奏(PPT出示),像这种把后两个相同的音符(第一个红色,后两个一样的蓝色)合二为一,也是一种切分节奏(PPT出示),改变了前强后弱的规律,突出强调后面一个字。你能找到在哪儿有老师说的这种节奏吗?学生找出
、。
强调后面一个字,说明心里满怀希望,希望土里有更多更大的洋芋,希望丰收。
其实第一句的蚂蚱儿,是儿话音,虽然没有同音连线,但也要唱出切分感觉。
3.大跳音程。

这两句切分讲完后,同时进行大跳音程教学。
哇,你看农民们正因为充满希望而心情兴奋的,高音2—中音3,钁头提得老高,离地足有这么多,老师手势并唱高音2—中音3,教学生唱了这句歌谱歌词后。而高音2—中音6处是一钁头下去,虽然要用力,可不能太深啊,别把地下的洋芋给搞坏了,要一点点小心地刨开土。
唱到最后一个乐句,“”“哟!”处的惊喜;高音1—中音3,这表示心里看到这么大个的土豆,比心里原来想像的还要大得多啊,突出大跳的感觉。休止一拍,是开心得不知道说什么了,所以愣了一下,感叹一声“哎呀!你说妙不妙”。
4.完整跟琴唱一遍。
5.跟伴奏唱(看老师指挥,注意跟上节奏。轻声地,保证我们的耳朵都清晰地听到伴奏)。
6.生唱,教师念白。
7.教师唱,生念白(加动作)。
8.生生分两声部合作,配上动作。
(也可以改变原曲速度尝试不同感觉来唱一唱)
五、拓展
刚才我们学习了山西民歌《掏洋芋》
今天老师还带了一些其他地方的民歌,我们一起来听听,看看你能否说出是什么地方的民歌。新疆民歌、内蒙民歌、江苏民歌。
六、小结
同学们,中国的民歌种类繁多、风格各异,今天我们接触到的只能说是大海中的一滴水、大漠中的一粒沙,课后希望同学们继续收集相关资料,让我们对民歌有进一步的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