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田忌赛马》一、教材分析《对策问题》属于数学广角的教学范畴,数学广角是以数学的方法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传递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情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目的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当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七单元“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就是要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及运用对策论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战国时期发生的《田忌赛马》中运用的对策论体现了我国古人丰富的运筹思想,对策论的方法也是运筹思想中常用的方法之一,至今在桥牌、体育比赛中还经常用到。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玩牌游戏,从而进行较为系统、深入的探究。二、设计思路本单元人文主题: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今天、明天。语文要素: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田忌赛马》这篇课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客观条件,通过图标的形式让学生树立结合实际思考问题的意识,结合孙膑观察到的情形,揣摩孙膑的思维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获悉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注重阅读感受和体验,应注重指导学生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为完成本课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引导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圈点批画,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有感情朗读,让学生在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提问,围绕重难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展开讨论和交流,发表见解,深化人物性格特征,这样学生既学到了语文学习的方法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田忌赛马的故事。2.能借助图示,推想孙膑制定计策的思维过程。3.体会人物说话时的语气,并理解田忌胜利的原因,体会孙膑的聪明才智。四、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五、教学难点能根据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新课导入 一、复习导入 1.引导回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思考:孙膑是使田忌在这场比赛中获胜的关键,他的计策是从何而来的呢? 带着喜悦兴奋的语气范读题目 用生动形象的画面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内探究 二、学习“孙膑献计”部分 1.学生自读第 2~13 自然段,读好人物说话的语气。 (1)指名分角色读对话。 (2)让学生用概括的话说一说:孙膑对田忌说了什么?田忌的态度是怎样的? (3)引导学生抓住田忌的话以及提示语“有些不明白”和“全听”,读出田忌语气和态度的变化。 (4)引导学生联系上文思考:田忌决定“全听”孙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预设:田忌很赏识他,孙膑胸有成竹。 (5)让学生再读孙膑的话,说说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他“胸有成竹”。 (6)抓住“保证”“请放心”“一定能”等词语,指导学生读好孙膑“胸有成竹”的语气。 2.引导学生推想孙膑的思维过程:孙膑已经胸有成竹,他是如何想出计策的呢? (1)指名读课文第 2 自然段,思考并交流:孙膑的“发现”是什么?预设:马的脚力相差不多,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 (2)引导学生推测孙膑的想法,小组交流:如果你就是当时的孙膑,发现了这些客观条件,你会想到些什么?再读读描写比赛过程的内容,并借助对阵图,试着说说孙膑是怎么制定出这个计策的。 练习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从中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的能力。 同时,要想快速完成,小组合作的分工及和做更是必不可少的。思维延伸 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①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用上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中等马、下等马对下等马?预设:从刚才的情形看,两人的马脚力相差不多,而且他们的马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如果这样对阵,就不一定能保证获胜。②追问,既然不能这样对阵,孙膑想出了什么办法?这样对阵,最可能出现的结果是什么? 倾听、思考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打开。课堂小结 学生讨论小结,互相补充回忆巩固本节课知识,进一步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七、教学反思一、以“赛”统领全篇,培养学生思维。为了指导学生学会全面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从多方面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课堂上,我没有让学生按自然段的顺序逐段学习课文,而是紧扣题眼“赛”,从整篇课文入手,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思考田忌是怎样赛马的,结果怎样,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弄清楚“马的脚力相差不多,而且都能分成上、中、下三等”,田忌为什么能取胜。通过充分思考和讨论,学生明白田忌取胜的原因是因为调换了马的出场顺序。在此基础上导入“孙膑献计”一部分的学习,有利于调动学生了解人物的兴趣,加深学生对人物的印象。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关注学生独特的感悟与体会。赛马前的对话部分是教学的重点。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田忌、孙膑不同的神态、表情、语气,进而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学习,并指导学生分角色读。学生在分角色朗读时,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让学生在独立、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平等对话,以读悟情,培养学生主动领略和体会语言文字。学生在体会语言文字中积累语言,陶冶情操,实现用人物的神态、语言来体会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点,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感受孙膑的足智多谋。在本课时的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主要存在于以下两个方面:1.没有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如果针对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以图片、动画、放音乐的形式展现在多媒体设备上,既充实了教材的内容,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2.小组合作环节没有照顾到学困生。部分基础知识薄弱、反应慢的学生却不知从何想起、从何说起、从何做起。那些爱发言、愿意表现自我的孩子表现用心。结果会导致班级内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