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金字塔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 金字塔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金字塔》
一、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学段目标与内容”的“第三学段”中“识字与写字”部分提出高年级学生应该“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在“阅读”部分提出“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关于阅读教学的教学建议”中指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但不能脱离语文运用的实际去进行“系统”的讲授和操练,更不应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定义。”
二、设计思路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自主预习、小组合作学习与阅读理解的能力。在本课的学习中,意图以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问题引领的学习方式为主,在学生展示自学、合作学习的同时,教师加以点拨、提升。作为五年级学生,对写景状物文章并不陌生,接触过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但是在学会运用这些方法方面需要提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体会状物类文章事物的特点同时,体会说明方法的妙用,并学会运用。
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解决难读、难写易错、难理解的字词。
2.引导学生在读通顺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顺序、把握文章脉络,并能够入情入境的朗读。
3.通过对本单元两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理解状物类文章的写作方法。在单元推进课中,借助对比阅读,明晰两篇文章写作方法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4.通过本单元的完整学习,培养学生在写状物类文章时,能运用恰当的方法展现事物不同方面的特点。
5.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世界古代劳动人民的尊敬和赞叹。
四、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五、教学难点
能根据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一、直接揭示课题单元回顾,引出课题。 齐读课题通过回顾单元、齐读课题,引导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带着喜悦兴奋的语气范读题目 用生动形象的画面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内探究 师: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很爱读书,特别爱读历史类的、侦探类的小说等。但却没有同学提到爱读这一类文章:说明性文章(板书)。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不是散文,不是童话,而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齐读课题。 检查预习。师:课前,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现在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师:出示生词,请小老师领读,出示曝,强调多音字。 师:男女同学比赛读生词,师:出示生字,仔细观察,哪个字容易写错,需要提醒大家。生交流。出示:厦,强调这也是一个多音字。范写,强调里面两个横。生描一个,写一个。 师:生字词没有问题了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这篇文章围绕金字塔都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生默读,交流(板书:名字;外形;建造。)师:文章从这三方面介绍了金字塔,谁起来说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师:像这类说明性的文章,我们在概括主要内容的时候,只要抓住每个段意的主要意思,并将其串联合并起来就可以了,这种方法叫“段意合并法”同学们学会这种方法了吗?谁再来试试?师:提到埃及,人们自然会想到金字塔,它在埃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课文中有一句话也直接写出了他的地位与价值,同学们找到了吗?课件出示:生齐读,它们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师:为什么说它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带着这个问题仔细品读课文,不动笔墨不读书,圈圈画画,标记出来。师:请两个学生交流,评价,你交流的真好,看来你走进课文里了。 师:还有谁说?其实有一句话特别能体现古埃及人民的智慧课件出示:刀片 练习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从中找到所需要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的能力。 同时,要想快速完成,小组合作的分工及和做更是必不可少的。
思维延伸 同学们,用砖垒的房子我们见过吧,它们之间的接缝刀片能不能放进去?再看看建金字塔的石块有多重,它们之间能不能放上刀片?这就体现了埃及人民的智慧。没有智慧,能建造如此精巧的金字塔吗?师:谁用朗读表现出它的精巧?评价:你关注了作者举例子的部分,读的特别美。师:孩子们,连刀片都发不进去,这体现了什么?作者运用了哪种方法来说明的?生交流,这是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板书:举例子师:我们一起聚焦外形描写这一段,看看哪些地方还可以体会到埃及人民的智慧。(外观宏伟、建造工程浩大、结构精巧、坚固) 倾听、思考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打开。
课堂小结 学生讨论小结,互相补充回忆巩固本节课知识,进一步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七、教学反思
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课文着重介绍埃及金字塔的外形及其建筑历史;写出了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聪明和超人的才干。整篇课文条理清楚,语言平实,描写细致。但是埃及金字塔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对理解“金字塔是古埃及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有一定的障碍,缺乏学习的兴趣,缺乏知识的链接,缺乏与文本的共鸣,容易让学生产生乏味的情绪。需要学生学习用联系上下文、抓句中关键词语等方法理解有关句子。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这一部分课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来表现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在教学的过程中,我还注意联系学生身边的实际来帮助学生理解,例如,讲到埃及金字塔的高时,我让学生联系我们学校周围的大夏,通过比较,学生理解埃及金字塔的高大就比较容易了。
在教学“最大的一块重160吨”时,学生对吨几乎没有概念,我把学生平时经常能看到的卡车进行打比方,由于是和学生生活经验相联系,学生就能体会出金字塔的宏伟。在体会金字塔的精巧时,抓住关键词句“很平整、很紧密、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方便学生去理解。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三分文章七分朗读”,朗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而朗读与感悟紧密结合,读是为了感悟,感悟是为了更好地朗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多次与文本交流,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去体会金字塔的宏伟、精巧。理解了宏伟、精巧,再融入感情去读,使学生真正懂得埃及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从而对埃及人民产生敬佩之情,激发学生对埃及金字塔的兴趣。在学生展示过程中,我重点引导学生阅读了第三自然段,感受了胡夫金字塔外形的宏伟、结构的精巧,并学习了举例子、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方法。在解决金字塔如何建造这个问题时,学生从文中描述了解了古埃及人民运石头、垒石头的方法后,有效运用了学生的课前预习、模拟实验与多媒体视频,让学生在直觉感受中,轻松地了解了金字塔的建造过程。通过学生谈感受,体会到了古埃及人民的勤劳与聪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