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秦统一中国》说课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第九课《秦统一中国》,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第一学生在哪?说学情;第二本课到哪儿?说课程分析;第三如何到达?说教学过程;最后是否到达说教学反思。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在知识储备上具备一定优势。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经过了两个单元的学习有一定历史基础,特别是《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课,让学生对秦统一的大背景,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思维活跃在课堂上敢于表现。不过对于知识的理解,他们具有片面化,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缺乏系统性和客观性。
课程分析
中国历史上下两册书在中考考试比例中占35%,七年级历史上这册书在整个初中历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次,第9课属于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既承接了第二单元春秋战国时期,又在本单元中起到一个总起作用。本课主要分为秦灭,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三个子目。
部编版教材最突出的特征,是时序性。秦王嬴政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的混战局面,完成了封建国家的统一。统一完成之后,秦始皇又通过中央集权制度与经济文字、军事等方面的各项措施来巩固统一。这一系列措施,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学好它对整个中国古代政治模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1年的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是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而2022年的课标走变为了了解秦的统一,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
因此基于学情和课程,我将本课的学习目标定为:1、通过史料阅读,了解并简述出秦灭六国统一中国的史实。2、通过学习归纳秦中央集权制度与巩固统一的措施,认识秦实行的制度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这对应的是我们五大核心素养当中的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素养,。。对应的是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两大素养的培养。3、通过分析识读《秦朝形势图》,辨认秦朝疆域与当今中国疆域的区别,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
基于以上分析,我将教学重点定为巩固统一的措施,教学的难点定为理解中央集权制度。本课以统一为主线,秦灭六国作为第一子目对应的就是疆域的统一;第二个子目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就是制度的统一;第三个子目,巩固统一的措施,也就是经济和文字上的统一。这个板块也将成为我的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解决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在导入部分,以实物铜车马和课本封面图片作为导入。激起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本课的第一部分秦灭六国属于基础知识较多,我将采用地图法、史料探究法,让学生了解秦能够灭六国的原因,知道秦灭六国的顺序以及秦灭六国的意义,借此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能力,最后我将通过秦朝的形式图,秦北击匈奴南征百越这一历史事件,让学生知道秦朝的疆域在此时得到了拓展,如何治理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顺势引出情景剧。
这就进入了本课的第二部分:确立中央集权制度。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我将通过学生角色扮演的方式,一方面提高课堂趣味性、学生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中央集权制度。
皇帝制度的特点我将采用材料研读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归纳,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通过材料学生可以感受皇帝权力很大,再以一个问题当皇帝好不好?过渡到三公九卿制的讲解。以框架图的方式直观展现三观九卿制下皇帝对权力的控制。中央皇帝的权利得到集中,地方又该如何管理,过渡到郡县制的讲解。郡县制在中央集权制度中是比较难理解的。我选取了里耶秦简中关于御史询问军服价格这一事件的记载,让学生理解郡县制是如何层层传达中央旨意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控。通过简牍让学生切实感受出土文物,对于历史研究的重要意义,最后在分封制与郡县制中,采用表格法对比,让学生将旧知与新知联系起来,复习旧知的同时更好理解新知识。
第三部分是巩固统一的措施,这部分包括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等等,比较枯燥。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我将创设一个情境。首先呈现战国、秦朝的地图,通过提问:战国到秦朝长城发生了什么变化?引出修建长城会遇到的困难。让学生小组合作完成长城修建计划书。情境可以使学生更好理解当时出现的问题,根据书本,找出相应的措施,培养学生从文字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最后课堂小结我将再次提问:学完本课的知识之后,相信同学们对于秦朝铜车马能够作为中国历史整本书封面,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前后呼应。并出示史料和地图,让学生明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课堂小结之后,设计几个检测题,快速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最后课后作业,请同学们通过表格或思维导图的形式总结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学生把握知识的内在脉络达到巩固的效果。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学生对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结合教师语言引导以及史料、地图,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统一”这一主线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但是不足之处在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教师的无效提问较多,因此我会继续深入了解学情增加更多的启发式提问来进行改进。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感谢各位老师的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