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精读《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名著精读《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资源简介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一、作家作品
乔安妮·凯瑟琳·罗琳,1965年7月31日出生于英国格温特郡,毕业于英国埃克塞特大学。英国作家,J.K.罗琳是她的笔名。
1989年,24岁的罗琳有了创作哈利·波特的念头。1997年6月,她推出哈利·波特系列第一本《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获英国国家图书奖、儿童小说奖和斯马蒂图书金奖章奖。随后,罗琳又分别于1998年与1999年创作了《哈利·波特与密室》和《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的囚徒》。2003年6月,她再创作出第五部作品《哈利·波特与凤凰社》,2005年7月推出了第六部《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2007年7月推出终结篇《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她还创作了与《哈利·波特》系列相关的《神奇的魁地奇》《神奇动物在哪里》和《诗翁彼豆故事集》三部作品,以及《偶发空缺》和《布谷鸟的呼唤》。她被称为“哈利·波特之母”,以天才的想象力孕育了风靡全球的小魔法师“哈利·波特”。2017年12月12日,罗琳被英国皇室授予“荣誉勋爵”。
二、内容提要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是《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终结篇,主要讲述了哈利·波特即将迎来自己17岁的生日,本应在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继续最后一年的学业,成为一名魔法师。但为了完成已故魔法学校前任校长邓布利多留给他的消灭伏地魔的任务,不得不离开生活了17年的女贞路4号。凤凰社的成员精心谋划了转移哈利的计划,以防哈利遭到伏地魔及其追随者食死徒的袭击,然而意外还是发生了。
卷土重来的伏地魔已经染指霍格沃茨魔法学校,控制了半个魔法界,形势急转直下。哈利在罗恩、赫敏的陪伴下,开始了逃亡。为了完成校长的遗命,一直寻找机会的哈利,意外获悉如果他们能拥有传说中的三件死亡圣器,伏地魔将必死无疑。但伏地魔也开始了行动,并布下天罗地网追捕哈利。
哈利与伏地魔最终相遇了,哈利倒在了伏地魔抢先到手的一件致命的圣器之下。然而,魂器没能战胜纯正的灵魂,哈利赢得了这场较量的最终胜利。
哈利和好朋友罗恩的妹妹金妮结婚生子,罗恩和赫敏也走上红毯。两家人重聚九又四分之三站台,送孩子们去霍格沃茨。
内容概要:伏地魔在食死徒卢修斯·马尔福的家中召开会议。作为背叛者的西弗勒斯·斯内普也来到了这里。大家纷纷向伏地魔汇报哈利·波特转移的时间。霍格沃茨的上任校长阿不思·邓布利多曾经给哈利的姨父姨母家施了个魔法,在他十七岁成年(魔法世界的成年岁)那天,魔法将会失效,伏地魔就能找到他。斯内普向他的主人说了哈利真正转移的时间,于是,他们确定了一个计划。
在离这儿很远的地方,凤凰社成员来到了哈利的家中,将他的姨父一家人带到了安全的地方,他也将转移。在转移的途中,伏地魔与食死徒来追杀他们,却没能成功。但是,哈利心爱的猫头鹰海德薇与最厉害的傲罗穆迪葬身于他们的手下,罗恩(哈利的好朋友)的哥哥乔治,也被咒语击中,失去了一只耳朵。
魔法部部长来到罗恩的家中,将波特和他的好朋友赫敏·格兰杰与罗恩·韦斯莱叫了出来,并给了他们邓布利多的遗嘱上写的东西:一本书、熄灯器和一个金色飞贼(一个小球),但另外一件东西格兰芬多的宝剑却不能给他们。在罗恩的另一个哥哥比尔要与芙蓉结婚那天,一群食死徒冲了进来,他们马上反应过来,拉着哈利就跑。他们逃到了哈利的教父小天狼星布菜克的家中,那所房子其他人是看不见的。
他们在那里生活了一段时间,并且从小精灵克里切那儿知道了一个魂器(灵魂碎片,这里指伏地魔的,总共有七片)——斯莱特林的挂坠盒的去向,于是将其夺了回来。他们跑到了一个森林里。然而,罗恩却因为嫉妒并憎恨哈利而离他们而去。孤独的他们为了寻找格兰芬多的宝剑来到了戈德里克山谷,却在那儿遭遇了伏地魔与他那条大蛇的袭击。赫敏拼命将哈利救回,却在无意中折断了哈利·波特的魔杖。待哈利醒来之后,觉得一切都没了,罗恩,他的魔杖……
他们来到了迪安树林,在那里,他们看到了一个守护神,是一头美丽的牝鹿。波特独自一人跟着它来到一个湖旁边,在湖底,放着格兰芬多的宝剑。他没入水中,试图拿出宝剑,却被脖子上的挂坠盒勒得喘不过气来……忽然,一双手抓住了他,是罗恩,他救了他。他们拿出了宝剑,销毁了挂坠盒,终于消灭了一个魂器。罗恩向哈利讲述了自己的故事:罗恩来到了比尔的新婚小屋中,说了他出走的事。圣诞节的清晨,罗恩的熄灯器指引他方向,最终找到了他们。
赫敏在邓布利多送给她的书上看到了一个标志,于是,他们来到了同学卢娜的家中请教,却只看到了她的父亲。他们知道了死亡圣器的故事后,遭遇了食死徒,但再一次逃走。后来,他们在森林里被食死徒抓住,被带到了马尔福庄园。在那里,他们看到了其他的好友,包括卢娜。还看到了背叛哈利父母的小矮星彼得。然而,彼得因为一丝怜悯而被伏地魔赐给他的银手活活掐死。这时,哈利的镜片中闪过一道蓝光,那很像邓布利多的眼睛。可是,他不是已经……这道蓝光曾经多次闪过,十分不可思议。在紧急关头,家养小精灵多比出现并救出了他们,却牺牲了自己。
他们来到了比尔的贝壳小屋歇息了几天,就在那段时间中,伏地魔得到了死亡圣器中的老魔杖,那是从邓布利多的坟墓里夺出来的。哈利·波特他们又决定到古灵阁的金库中寻找魂器——赫奇帕奇金杯。这并没有成功,反而被妖精拉环夺走了宝剑。他们坐着一只火龙离开了。
哈利他们决定到霍格沃茨学校去,却碰到食死徒。在危急时刻,一个人让他们藏在了猪头酒吧里,掩护了他们。哈里看到了那个人的眼睛,是蓝色的,和在他在镜子里看到的蓝光一模一样……原来,他是邓布利多的弟弟——阿不福思·邓布利多。哈利在那里见到了他的许多好朋友,并潜入了学校,碰到了格兰芬多学院的院长——麦格教授,向她说明了情况。
麦格教授组织了全校老师与部分学生来抵抗伏地魔与他的追随者,提供哈利所需要的时间。哈利知道了拉文克劳的冠冕在哪,并找到销毁。之后,哈利目睹了背叛者斯内普的死。他是被伏地魔的大蛇咬死的。斯内普看到哈利后,用一个瓶子装了一种银色的东西,哈里知道那是什么——是记忆。哈利看到了他眼中的某种东西正在消逝。哈利将记忆放入了冥想盆里……真相大白了。斯内普是个好人,他一直在做间谍,为邓布利多提供情报,并且从孩提时代就爱上了哈利的母亲,莉莉·伊万斯。原来,他自己也是伏地魔的一个魂器,只有他死,伏地魔才有可能倒下……一切都结束了,只剩下一件事:死。但哈利并没有畏惧,他面对强大的伏地魔,没有丝毫反抗。他倒地后,来到了一个梦境。在那里,他见到了邓布利多,与他交谈,安慰他。随后,他又醒来,与伏地魔展开战斗。他向着天空喊出他最热切的希望:除你武器。这是一个人人都会的魔咒。而伏地魔出的魔咒:阿瓦达索命,则是无人能抵挡的杀戮咒。但是,伏地魔倒下了,像个凡人一样死去……
三、重要情节
篇章 情节提要 感悟评价
感化克利切(第十章) 克利切是哈利从小天狼星那里继承来的家养小精灵,但是对于哈利只是表面服从,哈利吸取了小天狼星的教训,善待克利切,并将雷古勒斯的挂坠盒送给了它,换来了克利切的效忠。 表现了哈利的宽宏大量,并不因为克利切告密使他失去教父而对克利切怀恨在心;众生平等,我们要常怀一颗谦卑的心,不可对人轻慢。
混入魔法部(第十三章) 哈利、赫敏和罗恩混入魔法部,从乌姆里奇手上拿到挂坠盒(伏地魔的一个魂器),并解救了二十多名受审巫师。 做事之前要充分调查,妥善安排,遇到突发情况要随机应变,灵活处理;面对强权和不合理的制度,要勇于反抗,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而不是忍气吞声,任人宰割。
勇闯古灵阁(第二十六章) 哈利以格兰芬多之剑为交换条件,获得妖精拉环的帮助。哈利一行人克服重重阻碍,进入古灵阁的莱斯特兰奇金库,最终找到金杯,并借助火龙的力量闯出古灵阁。 表现了哈利为实现目标,不畏艰难,一往无前的精神;我们要善于利用外界条件,化阻力为动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寻找拉文克劳的王冠(第三十~三十一章) 哈利在霍格沃茨寻找失踪的冠冕(伏地魔的一个魂器),得到邓布利多军以及凤凰社成员的支持,也遭到马尔福等人的阻止,最终找到并毁掉了冠冕。 哈利原本不知道下一个魂器是什么,受到邓布利多军成员的启发,觉得可能是失踪的冠冕,这说明要充分相信和运用群众的力量;虽然马尔福等人极力阻挠哈利寻找冠冕,但危机时刻哈利仍然救了马尔福和高尔的命,这充分体现了哈利的善良和大度。
哈利赴死(第三十四章) 哈利知道了真相——自己也是伏地魔的一个魂器,自己不死,伏地魔也不会死,哈利毅然赴死。 本章表现了哈利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灵魂对话(第三十五章) 哈利的灵魂和邓布利多的灵魂进行了一场真诚对话,好多谜团被解开。 邓布利多年轻时由于对家庭的忽略造成了一生无法弥补的遗憾。这一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平衡好学习和生活、亲情和友情,不给自己留下遗憾;邓布利多是伟大的,不是因为他从不犯错,而是因为他肯承认自己的错误。每个人都会犯错,但对所犯错误的不同态度会决定你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最后对决(第三十六章) 哈利和伏地魔进行最后对决,哈利用了缴械咒,而伏地魔用了死咒,却没想到咒语反弹到自己身上。伏地魔毙命。 生死关头,面对最凶恶的敌人,哈利仍然只是用缴械咒,可见其本性良善;多行不义必自毙,杀死伏地魔的不是别人,正是伏地魔自己;做人做事要留有余地,不可太极端。放过别人亦是放过自己。
四、思想内涵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主要讲述了主人公哈利·波特在第二次巫界大战中,借助罗恩、赫敏等人的帮助,一起寻找并销毁魂器,最终与伏地魔展开惊心动魄的较量的故事。小说探讨了爱与拯救、忠诚与背叛、善恶共生等话题,在跌宕起伏的故事主线下,信任与宽容、恐惧与迟疑等思想情感围绕着主人公和他的伙伴们展开,人物性格的多面化被着重刻画,最终诠释了正义必将战胜邪恶这一真理,点明了真正主宰死亡的办法是永不畏惧死亡、爱与忠诚的伟大力量超越任何魔法的主题思想。
五、人物形象
哈利·波特哈利·波特 人物简介 哈利·波特是詹姆·波特和莉莉·波特(原名莉莉·伊万斯)的独生子,也是伊格诺图斯·佩弗利尔的后裔,与伏地魔有着共同的祖先,教父为“小天狼星”布莱克。哈利黑发绿眼,额头有一道闪电形伤疤,幼时父母被伏地魔杀害,自己大难不死,被姨父德思礼一家收养,就读于霍格沃茨魔法学校格兰芬多学院。在邓布利多的指引下,哈利肩负起对抗伏地魔的使命,与好友罗恩、赫敏一起寻找销毁魂器,成为被伏地魔控制的魔法部通缉下的“头号不良分子”。
性格特点 重视友情,勇敢善良,诚实坚强;有正义感、贵任感,敢于牺牲;爱憎分明,敢于同邪恶势力做斗争;有时会冲动逞强,意气用事。
主要事件 逃离女贞路;得到金色飞贼(复活石);潜入魔法部夺走挂坠盒;前往戈德里克山谷;发现格兰芬多宝剑;逃出马尔福庄园并拿到老魔杖;潜入古灵阁拿走赫奇帕奇金杯;找到拉文克失踪的冠冕;参与霍格沃茨保卫战;战胜伏地魔。
总体评价 哈利·波特是一个带着悲剧色彩的少年英雄形象。他生来肩负使命,失去了许多深爱的亲人和朋友。但他始终坚持正义,顽强抗争,不惜以自我牺牲为代价换取魔法世界的和平。在他身上闪耀着许多宝贵的精神品质,值得每个人学习。
赫敏·格兰杰 人物简介 麻瓜出身,却在到霍格沃茨魔法学校不久后成为全年级最聪明的学生,因每堂课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并乐此不疲而出名。她不仅知道每个问题的答案,还记得读过的每本书的内容,并乐于将自己的知识告诉别人。她的知识在日后许多的冒险旅程中都被证明十分有用。她与哈利、罗恩一起寻找销毁魂器,并在霍格沃茨保卫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性格特点 天资聪颖,博闻强识;反应敏捷,重视友情,有同情心;正义感强烈,勇于担当;自尊心强,性格倔强。
主要事件 帮助哈利成功转移;得到《诗翁彼豆故事集》;潜入魔法部;前往戈德里克山谷;发现死亡圣器线索;逃出马尔福庄园;潜入古灵阁,摧毁赫奇帕奇金杯;将高尔救出有求必应屋;参与霍格沃茨保卫战。
总体评价 赫敏是霍格沃茨全年级最聪明的学生,她的智慧在反抗伏地魔的斗争中始终发挥着无比重要的作用。她胆识过人,是一个独立坚强、理智冷静的优秀女性形象。
阿不思·邓不利多 人物简介 他曾任霍格沃茨魔法学校校长,被公认为当代最伟大的巫师,一级梅林勋章获得者、凤凰社创始人和保密人、国际魔法师联合会主席、威森加摩首席魔法师。他敢于同伏地魔以及一切邪恶势力做斗争,并安排引导哈利对抗伏地魔。他和斯内普联手安排了自己的死亡,为哈利消灭伏地魔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性格特点 德高望重,睿智果敢,心胸开阔;平易近人,平等待人;深谋远虑,是智慧和正义的化身;年轻时曾因迷恋权力犯过错误,对家人愧疚终生。
主要事件 一手安排自己的死亡,保护了德拉科的灵魂,将三个藏有线索的遗物赠予哈利、罗恩和赫敏三人,为哈利战胜伏地魔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总体评价 邓布利多是一位伟大的巫师和智者,是最受学生爱戴的好校长。他并非完人,也曾被私欲所诱惑,却能及时回头并为自己的错误忏悔一生。对于以哈利为代表的反抗伏地魔的一方而言,邓布利多就是正义与光明的化身。
伏地魔伏地魔 人物简介 伏地魔,原名汤姆·马沃罗·里德尔,他是斯莱特林的后裔,也是卡德摩斯·佩弗利尔的后裔,极端纯血论恐怖组织“食死徒”的领袖,极度排斥麻瓜、麻瓜出身的巫师以及不能施展魔法的巫师后裔,两次巫界大战的发起者。他出生在孤儿院,因被孤儿院的人厌恶、误解和疏离,导致其性格偏激。由于害怕死亡,伏地魔将自己的灵魂撕裂为七个魂器,包括汤姆·里德尔的日记、马沃罗·冈特的戒指、萨拉查·斯莱特林的挂坠盒、赫尔加·赫奇帕奇的金杯、罗伊纳·拉文克劳的冠冕、大蛇纳吉尼,以及后来无意间创造出的哈利·波特。他在小矮星彼得的帮助下重生,随后掌控大半魔法界。霍格沃茨保卫战时,伏地魔对哈利发动“阿瓦达索命”咒,最终被反弹的咒语杀死。
性格特点 冷酷无情,心狠手辣;天资聪颖,邪恶无比;不懂得爱为何物,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痴迷权力,善于把握人的心理和弱点。
主要事件 控制魔法部;追杀哈利·波特;鼓吹巫师纯血论;发动巫师战争;寻找老魔杖;查看魂器的安全;攻打霍格沃茨;杀死斯内普;在决战中被哈利打败。
总体评价 伏地魔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反面人物形象,他天赋卓越,却心性邪恶,妄图用强权统治占领魔法界,实行自己的种族独裁主义。他是爱与希望的对立面,恨与绝望的象征。
斯内普 人物简介 他是斯莱特林学院院长,霍格沃茨魔法学校教师,邓布利多死后出任霍格沃茨魔法学校校长。前期曾是食死徒,伏地魔杀死哈利父母后他成为凤凰社正式成员,凤凰社派驻食死徒的间谍。一直暗中保护哈利等人,一生深爱莉莉·波特。后在尖叫棚屋被伏地魔的大蛇纳吉尼杀死,临死前留给哈利自己的记忆以助其了解真相。
性格特点 苛刻孤独,偏执敏感;既高傲又自卑,既冷漠又深情;隐忍沉默,坚守承诺;拥有为复杂的人性和一颗勇敢的心。
主要事件 担任双面间谍;协助邓布利多完成死亡计划;接任霍格沃茨校长;提出使用替身帮助哈利转移的建议;暗中指引哈利找到格兰芬多宝剑;被大蛇纳吉尼杀死;利用自己的记忆帮助哈利了解真相。
总体评价 斯内普是整本书中最具代表性的悲情人物,在他身上有着善恶并存、爱恨交织的复杂人性。他曾经邪恶,最终走向正义,以牺牲自我的方式完成了对自己前半生罪孽的洗刷和灵魂的救赎。
六、艺术特色
1.故事情节曲折,惊险刺激。小说一开始,伏地魔踌躇满志,召集众多食死徒在马尔福家开会,筹谋解决哈利·波特的方法,瞬间将读者拉入到一个气氛压抑黑暗的魔法世界中。而与此同时,凤凰社成员精心策划的伪装转移计划,也让读者感受到正邪两方暗中较量的紧张感。随着意外的发生,哈利等人侥幸逃脱,接着是一个又一个谜题的出现与破解,一次又一次危险的降临与逃离,跌宕起伏的剧情让整本书一口气读来既惊险又刺激,宛如一部宏大而壮丽的魔幻史诗。
2.丰富的想象力,传统文化与现实生活的完美结合。在作者所构建的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中,大量天马行空、精彩纷呈的描写,并非作者完全虚构,而是有很深厚的欧洲文化的背景。作者构建了一个完整而严密的魔法世界,随着故事的深入,作者严谨而富有层次地向我们展示了魔法世界的构成:政府机关(魔法部)、教育机构(霍格沃茨、德姆斯特朗、布斯巴顿)、新闻媒体(《预言家日报》《巫师周刊》《唱唱反调》)等和不同种族的魔法生物(纯种巫师、混血巫师、麻瓜出身的巫师、半人半兽及其他非人类生物等)。正是由于构建了如此严密的、类似于现实世界的魔法世界,在此发生的纷繁复杂的故事才显得有条不紊。
3.在人物塑造上,善于刻画人物复杂的多面。尽管作品沿袭了以往文学中的“正义与邪恶的较量”这一主题,但作者并没有把人物简单地分为正、反两派。在作品中,几乎每个主要人物都有其多面性。例如主人公哈利·波特,虽然他生下来就注定了其不平凡的一生,但作者没有把他当成一个“神”来塑造,而是让他像个邻家男孩一样普通地长大,身上有许多常人都会有的小缺点。再比如饱受争议的西弗勒斯·斯内普教授,他人性中亦正亦邪、充满矛盾的特点正是他最大的魅力所在。正是因为有这些复杂面的刻画,书中的每个人物才显得立体而真实。
10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