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威尼斯的小艇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8 威尼斯的小艇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威尼斯的小艇》
一、教材分析
《威尼斯的小艇》是小语五下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组教材的训练重点是“揣摩作者是怎样写出景物、风情特点的,学习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课文通过介绍威尼斯小艇的样子、船夫驾驶小艇的高超技术以及小艇的重要作用,为我们展示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特有的风光。本文清新、隽永,是马克·吐温的一篇写景散文,语言优美,内容易懂。课文从“我”的所见所感入手,首先交待了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接着介绍了小艇独特的构造特点,然后讲了船夫的高超驾驶技术,最后详细介绍了小艇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二、设计思路
抓住事物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进行描写,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了解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学习作者是怎样描写事物的。难点是使学生了解威尼斯小艇的特点及小艇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抓住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的。明白作者之所以能把威尼斯小艇及与小艇有关的事物写具体,是同仔细观察分不开的。课文融入了作者多次观察的体验和感受,因而能写得如此形象、生动、具体。读过课文,使我们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三、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包括会认的和会写的。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前四个自然段。
3.认识小艇在威尼斯水城的作用,了解威尼斯美丽独特的风情。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4.了解小艇的特点及它同威尼斯水城的关系,领会抓住事物特点并同人们活动联系在一起及动静结合描写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五、教学难点
能根据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一、明确教学方向,导入教学课题 师:同学们,请用你端正的坐姿、饱满的精神、自信的眼神告诉我你已经做好了上课的准备。(同学们个个端正坐姿,精神抖擞。)师: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语言文字,去领略异域的风情,齐读课题——生:威尼斯的小艇 课前已经和同学们见面了,所以直接导入新课,干净利落。导入一开始切入到“语言文字”,目标明确,教学方向清晰。 用生动形象的画面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内探究 二、交流自主预习,定教学习内容 师:(大家后鼻音发音很到位)。“艇”是我们这课要求会写的字,根据 同学们自主学习卡的书写情况来看,有不少的同学写“舟”字旁的时候,这一横露出了头,你想啊同学们,“艇”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字,左边的“舟”字旁为了让着右边的“廷”不但这一横不能露头,它还要让自己变得窄窄的,多会谦让啊!这就是中国汉字的特点——穿插避让!现在,就请你根据老师的提示,写一个规范漂亮的“艇”,注意写字的姿势,头正、身直、肩平、足安。(生认真写,师巡查。) 师:还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翘”这个字,同学们注意了:“乚”一定要写的舒展,只有这样,才能托住上面的“羽”,(边说边在田字格里板书)最后加不加点儿?生:不加师:是啊,加上那一点就重了,或许就翘不起来了,想到这些你以后就不会加点儿了。来,也写一个规范漂亮的“翘”,写字每一笔每一画都要用心。(学生用心书写) 师:用端正的坐姿告诉我你写完了。(学生写完后坐端正了。) 以学定教,根据学生自主学习生字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指导,效率高,效果好。尤其是在生字教学中时刻注意激发学生的习字兴趣,传承汉字的文化,渗透思想教育,培养学生书写的习惯,可谓一举多得。师:自主学习时,让大家搜集了有关威尼斯这个城市的资料,谁愿意把你搜集的资料同大家一起分享?(学生可能是紧张,没举手的) 师:分享也是一种幸福。谁来同大家一起分享你的学习成果?你来!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也为学生的课外实践提供反馈与展示的机会,更为今天教学所用,一句“分享也是一种幸福”润物无声——适时进行思想教育。(生读搜集资料)。师:感谢你同大家分享。谁再来? (生读搜集资料)。 师:咱提高点儿难度,请把你搜集的资料简明扼要地介绍给大家,别人介绍过的就不要重复了。语文课,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即使简单到搜集资料的交流,也由学生读转换成复述,而且要求由易到难,逐步提高标准。一句“别人介绍过的就不要重复了”, 看似简单,却是在考验同学们的倾听力。一个常用的资料交流的教学环节,在老师的巧妙引导下,变成了听说读能力有机整合的教学契机,又是一举多得的巧妙设计。(生简明地说)。师:其他同学搜集的资料咱就不一一分享了,但我相信它一定会对你今天的学习有所帮助。下面我想考考大家的倾听能力,威尼斯有多少条河道?生:177条师:多少座桥梁? 生:401座。师:401座桥梁连接着多少个岛屿?生:118个岛屿。师:(不错),倾听是很有用的一种学习方式,养成注意倾听的好习惯,对同学没的成长很有好处。倾听既可以让我们获取有用信息,又是对别人的尊重。像威尼斯这样一座水上城市,小艇就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所以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提到小艇就相当于——生:大街上的汽车。师:同学们,如果让你来写小艇的话,你会围绕小艇写些什么?生1:我要写小艇的样子。 生2:我想写小艇怎么行驶的。生3:我要写写小艇的特点。评:立足学生的写作实践指向写作构思,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由单纯学课文转向学语文。 师:这是你的构思,快来看看马克·吐温先生,他围绕小艇主要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哪位是王睿同学,把你的自主学习情况介绍给大家吧! 生(王睿):他先写了小艇的特点,接着写了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师:好的,请大家看到写船夫驾驶技术特别好的那个自然段。很显然,这个自然段就是围绕“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句话来写的,所以这句就是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所以找中心句是概括课文内容的一个好办法。继续说。 同时,要想快速完成,小组合作的分工及和做更是必不可少的。
思维延伸 语文教学要关注方法的引领,实现教课文到教语文的“美丽转身”更需要学习方法的指导。 生:又写了人们与小艇的关系息息相关。师:息息相关这个词用得好,还有同学说是小艇和人们的关系非常密切,可以吗?关注孩子们的表达用语。这是真正用语文。生:可以。师:看来,作者在写小艇时,既抓住了小艇的特点,还跟人们的活动联系在了一起,这一点是不是值得大家学习啊!(同学们点头)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打开。
课堂小结 学生讨论小结,互相补充回忆巩固本节课知识,进一步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七、教学反思
教学设计时,通过学生自己对威尼斯的小艇的构思与作者的构思进行对比,丰富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通过对两组句子的描写,感受生动形象的比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通过对学生课前搜集资料的交流,训练学生的概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认真倾听的能力。五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语文能力,能“独立读懂一篇课文”,并且能“从内容中体会思想”。通过本课的教学,应让学生在“自能读书”的基础上向“表达”迁移。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更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更关注作者的表达特点,更重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