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手指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手指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手指》
一、教材分析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以“风趣与幽默”为主题,编排了《杨氏之子》、《手指》、《童年的发现》三篇课文。本单元意在让学生体会课文极具趣味性的语言,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和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品鉴能力。基于这样的单元背景,笔者对课文做了如下研读:1.“角色”转变《手指》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说理性散文,生动地刻画了五个鲜明的手指形象,让读者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进而懂得“团结才有力量”的道理。这篇课文原是人教版六下教材的一篇略读课文,现是统编版五下教材的一篇精读课文。单元三篇课文中,《杨氏之子》是文言文,《童年的发现》是略读课文,所以本课肩上承担着落实好单元语文要素的重任,不仅要引导学生体会内容的趣味性,增强对事物或事件的感悟力;还要引导学生聚焦文本的语言,有意识地感受作品风趣的语言特点。2.结构清晰本课共六个自然段,第1段总起全文,开门见山,2-5自然段具体描写了五根手指的样貌特点以及作用,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全文,并阐明一个道理。全文结构清晰,一目了然。笔者结合作业本上的练习题将目光锁定在语段的结构上来,课中重点指导第2自然段的学习,带领学生一起梳理文中2-5段都是通过样貌特点和作用两个方面展开描写,再通过举例具体说明作用。3.语言风趣学生在四年级学习过丰子恺先生的《白鹅》,已初步了解丰子恺先生风趣的语言特点。本课在理解五指各自特点的时候,可结合相关语句,从作者的用词来体会其风趣。比如“养尊处优”通常是指人处在优裕的地位或环境中安于享乐,用它来形容中指的地位,特别形象。基于五年级的孩子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了,教学时要尊重每个学生真实的阅读感受,自主批注,小组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自己对语言特点的感受,慢慢进行一个内心的积累,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设计思路
五年级孩子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乐于表达、愿意交流。他们已不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想法开始更加独特,对生活有所体验与感悟,思想也开始向成熟发展,正是引导他们明事理、辨是非,提高语文能力,培养人文素养的关键期。他们具有--些学习能力,更需要教师的进一步引导,关注每名学生的个性体验。用文本为学生架起通向生活的一道桥梁,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生活中学习。
三、教学目标
1.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字词。读读记记“瘙痒、窈窕、秽物、堂皇、缈小、附庸、养尊处优”等词语。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各自姿态和性格,了解作者描写手指的方法以及幽默风趣的表达方法。
3.领悟课文蕴含的道理,感悟人生哲理。
四、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五、教学难点
能根据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一、小组合作,汇报四指 过渡:大拇指的姿态和性格,我们已经从作者生动地表述中体会到了。快速默读 3—5自然段,小组合作,选择最感兴趣的手指,讨论交流他们的姿态和性格。 (小组讨论)同学们讨论交流的很激烈,哪个小组先来分享你们的成果呢? 用生动形象的画面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内探究 (一)食指 1.姿态:预设一:“不窈窕”。你真会读书,一下子就抓住了重点词语,孩子,不窈窕是什么意思?用文中的话来说一说,所以,窈窕的意思是?预设而:“都是直直落落强硬的曲线”。你真会读书,抓到了重点句子,所以他的姿态不如其他三指窈窕。联系这个句子,说说窈窕是什么意思? 2.性格:预设一:“勇敢”“机敏”,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预设二:“他的工作虽不如······复杂” (1)定位到“拿笔的时候······他消受的机会做多。”作者再一次通过举例子,运用排比的手法写食指,你感受到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2)联系我们的实际生活,想一想,是否有过这样的时刻? (3)这可真是一个勇士啊!谁来做这个小勇士,读读这段话呢?(换第一人称读) (4)正是因为他勇敢、爱冒险,所以才弄得自己伤痕累累,瞧,他现在身上还贴着创可贴呢!这样的食指,让你想到生活中的那些人呢? (二)中指 1.姿态:“堂皇”。堂皇是什么意思啊?和食指相比,哪个英俊帅气啊?所以堂皇的意思就是!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高大英俊的男子,这就是拟人的妙用。 2.如此英俊的中指,当配以保镖来保护他,找找课文是怎么写的?处理关公那处比喻句,出示图片,学生伸出手指做一做,看看是否是这样。 3.正因为如此,所以他不受外物冲撞,每逢做事,名义上参加,实际并不出力,所以过上了养尊处优的幸福生活。多有意思,谁再来读一读? (三)无名指和小指 1.姿态:秀丽可爱。让我们想到了娇小可爱的女子。 2.性格:能力薄弱。他们多做些什么事?(生谈)是啊,他们只能做一些渺小、简单的事,可也有被重用、享乐的时候。看,自问自答,用设问的方式,让我们明白了他们的能力薄弱。让我们边做兰花指,边男女合作读一读。 二、明道理。 1.孩子们,五根手指各具所长,又有所短,你们认为丰子恺偏爱哪一根呢?(生答,并无爱憎在其中)那为什么写五根手指作用有大小,却无爱憎在其中,是否矛盾啊? 2.小游戏。用正确姿势握住笔,先松开大拇指,你感受到写字怎么样?在分别松开其他手指,又有什么感觉?如果只让你用你最喜欢的一根手指,可以吗?你明白了什么? 同时,要想快速完成,小组合作的分工及和做更是必不可少的。
思维延伸 3.文中的那句话也同样告诉我们这个道理呢?(生读)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4.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团结的时刻?(师拓展疫情期间)让我们用饱满的感情,再次齐声读读这段话。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打开。
课堂小结 学生讨论小结,互相补充回忆巩固本节课知识,进一步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七、教学反思
1.识字、写字方面,借助自主学习卡,让学生课前自学圈画难读的字词,以学定教。学生课前通过查字典,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课上看图片,让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指导学生积累词语。抓住关键笔画,指导“貌”的写法,采用口诀的方式,让学生掌握撇画较多的字的写字规律。2.学生能够抓住关键词朗读感悟,体会五指的性格。学生能够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悟,积极参与到师生合作读,角色读中。通过“由五指联想到什么人?”这个问题的答案,看出学生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积极认真地思考。3.本课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主动学习得以提升。通过设计问题:讨论“其他四根手指的姿态和性格”和修辞手法,小组成员愿意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积极开展合作学习。小组内交流热烈,能通过讨论得到补充。4.此外,教师点拨和学生感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有机结合,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了教学效果。整个教学过程中,思维活跃,课堂气氛良好,实现了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