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一、作家作品朱光潜(1897—1986),字孟实,安徽桐城(今安徽枞阳)人。现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1925年留学英国爱丁堡大学,致力于文学、心理学与哲学的学习与研究,后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1946年后一直在北京大学任教,讲授美学与西方文学。主要著作有《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谈美》等。他的《谈文学》《谈美书简》等理论读物,深入浅出,内容切实,文笔流畅,对提高青年的写作能力与艺术鉴赏能力颇有启迪。有《朱光潜全集》。朱光潜不仅著述甚丰,他本人更具有崇高的治学精神和高尚的学术品格,勇于批判自我,反对老化、僵化,提倡不断进取。二、背景知识20世纪二三十年代,整个中国都笼罩在反动统治的黑暗中。此时远在大洋彼岸的朱光潜先生清醒地认识到“学生们、学者们和革命家都太贪容易,太浮浅粗疏,太不能深入,太不能耐苦”,于是他毅然投身于培养和辅助青年的工作中去。1926年11月到1928年3月,旅欧的朱光潜在《一般》杂志(后改名为《中学生》)上发表了总题为《给一个中学生的信》的有关青年修养的十二篇文章。这些文章后来辑成《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一书。朱光潜先生以书信的形式,结合文艺、美学、道德等,以一般人为对象,从实际生活出发来介绍学术思想,为青年指点迷津。三、内容提要这十二封信以中学文化程度的青年为对象,以青年们正在关心或应该关心的事项如读书、修身、作文、社会运动、爱恋、哲理等为话题,叙述其意见,字里行间无处不充满着作者的忠告。统观全体,却似乎也有一贯的出发点可寻,就是劝青年眼光要深沉,要从根本上做功夫,要顾到自己,勿随了世俗图近利。他没有高高在上、面目严肃的道德说教,只亲切地娓娓道来,却达到“传道授业解惑”之效,令人豁然开朗、心境澄明。《谈读书》中,作者先指出养成读书习惯,并通过读书在学问中寻出一种趣味的重要意义;接下来阐述培养读书兴趣应从读课外书入手的道理;然后指出哪些书不值得读,并结合自己的调查情况和读书经验,向青年朋友提出了如何寻找自己想要读的书的建议;最后介绍了实用并十分具有价值的读书方法。《谈动》是针对青年朋友易生烦恼忧愁而写的。作者先设身处地地和青年朋友谈烦恼忧愁的起因,然后提出解决的方法在于“动”的建议,鼓励青年朋友多活动。《谈静》则阐述人生的乐趣还得之于感受。一个对大千世界有敏锐感受力的人,能从生活中寻出种种趣味,这样的人生不会枯燥。作者特别提到诗歌中的静趣,并强调静的修养对领略趣味、求学处事都有极大帮助。《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中,对于中学生参与社会运动,作者提出了“到民间去”的主张。他建议青年学生应该从身边事做起,从小事做起,要放下学生架子,融入社会生活中。《谈十字街头》中,作者针对学术思想到了十字街头后流于俗化的问题阐发议论。他提醒青年要戒备十字街头的种种流俗,并对十字街头的最大权威——习俗做了深刻的分析,鼓励青年要崇尚自由思想,敢于打破偶像,冲破习俗。《谈多元宇宙》是针对恋爱问题和青年朋友谈人生的多面性。作者希望青年朋友认识到恋爱是神圣的,恋爱是人格的交感共鸣,对恋爱应该有纯真的态度。《谈升学和选课》中,作者主张选校应以有无诚恳和爱的空气为准,在选课上,所选科目应和自己的资禀兴趣相近,不能一味迎合社会需要。作者还提醒青年不要为了做学问而忘记生活,做学问不能奢谈专门,要把根落打得宽博稳固。《谈作文》中,作者通过举托尔斯泰、小泉八云的事例阐述修改之于作文的重要作用,又以学画作比,强调作文需模仿和写生。《谈情与理》中,作者运用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对理智支配生活的观点进行驳斥,并联系现实生活,提出情感的生活胜于理智的生活的观点。《谈摆脱》由黑格尔讨论悲剧《安提戈涅》入手,说明认定一个目标,专心致志向那里走,方能有所成就,也可消除烦恼的道理。《谈在卢佛尔宫所得的一个感想》中,他告诫青年人不要贪便宜,不要轻率粗疏,要能深入,要能耐苦,要肯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谈人生与我》中,作者谈自己有两种看待人生的方法,有时看到喜剧,有时看到悲剧,而悲剧尤其使人惊心动魄,他认为人生有悲剧才能算人生。四、思想内涵【内容分类】谈读书 ①《谈读书》中讨论了读书应如何选择,并介绍了两种读书方法。②《谈作文》中谈到了写作文要注重积累、不断实践。③《谈升学与选课》中讨论了升学和选课的问题,并告诫青年人要博学守约。谈修身 ①《谈动》中讨论了用“动”来解决个人烦恼问题。②《谈静》中讨论了“静”能感受到生活中的趣味这一道理。③《谈中学生与社会运动》中作者倡导中学生应敢于走入民间,敢于放下架子,敢于从自身找出个人错误。④《谈十字街头》中作者倡导人们要敢于亮出自我,敢于打破偶像。谈哲理 ①《谈多元宇宙》中讨论了人生是多方面的,每方面如果发展到极点,都自有其特殊宇宙和特殊价值标准。②《谈情与理》中讨论了情感比理智更重要这一观点。③《谈摆脱》中讨论了人生要抓住一个目标往前走,其余的都要摆脱开来。④《谈在卢佛尔宫所得的一个感想》讨论了“效率”绝不是唯一的估定价值的标准。⑤《谈人生与我》中讨论了作者对两种人生态度的看法。【思想概览】《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以青年们正在关心或应该关心的事项如读书、修身、作文、社会运动、爱恋、哲理等为话题,劝诫青年人眼光要深沉,要从根本上做功夫;要顾到自己,勿随世俗图近利;要珍惜生活,选择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世界观;用时间和实践来检验自己学到的成果;树道德、分善恶,用卓越的理智融入生活、融入学习,走向一条正确的道路。这些书信充满真知灼见,读来发人深省,对于中国当下的青年们仍然具有启迪和借鉴意义。五、艺术特色1.文字简洁而意味隽永。朱光潜先生遵循“灵性的爆发,天性的流露”的行文理念,将那些十分艰涩、谈论人生修养的哲理变得生动活泼、新鲜有趣,在平易的语言中蕴藏着内涵和韵味。(1)善于使用多种修辞手法。作者在论述个人观点时,为了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很注重修辞的更用。比如《谈动》中,在讨论人内心中的“烦闷”时,作者以自己为例,写道:“在心气和平时,我景仰希腊廊下派哲学者,相信人生当饭依自然,不当存有嗔喜贪恋;我景仰托尔斯泰,相信人生之美在宥与爱;我景仰布朗宁,相信世间有丑才能有美,不完全乃真完全。”(2)善于使用整齐的语句。比如《谈静》中,“比方路边有一棵苍松,你看见它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我见到它可以让人纳凉;旁人也许说它很宜于入画,或者说它是高风亮节的象征”,用整齐的语句表述不同的人对同一种事物的不同看法。2.运用多种论证方法,使论述更有说服力。(1)善于列举名人事例说明道理。比如《谈读书》中列举了孙中山、富兰克林等名家的读书事例证明许多人的学问都是在忙中做成的;在《谈作文》中列举托尔斯泰、小泉八云等人的事例等。(2)善于使用引用论证的手法。比如《谈静》中,引用了朱熹的诗、日本人小林一茶的俳句以及陶渊明、嵇叔夜、王摩诘等人的诗句。(3)善于使用类比论证。作者在论证自己的观点时,很注重深入浅出,通过类比论证的方式把深奥的道理用生活中大家熟知的现象加以分析。比如《谈多元宇宙》中,作者在论述“道德”时,用“说一个幻想是道德的,或者说一幅画是不道德的,是无异于说一个方形是道德的,或者说一个三角形是不道德的,同为毫无意义”来类比论证“美术的超道德”性。(4)善于使用对比论证的手法。作者讨论问题最常用的论证手法就是对比的手法。比如《谈在卢佛尔宫所得的一个感想》,就用自己认真欣赏《蒙娜·丽莎》和美国人走马观花地看《蒙娜·丽莎》对比来论证;再如《谈人生与我》中,用第一种和第二种看待人生的方法对比等。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