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名著精读 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聊斋志异》-名著精读 素材

资源简介

《聊斋志异》
一、作家作品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区)人。清代小说家、文学家。蒲松自幼聪慧,学识渊博,19岁应童子试,接连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但以后屡试不第,尽管其学识名闻乡里,但追求功名却始终没能如愿。直至71岁时才按例补为贡生。其一生穷困潦倒,为生活所迫,他除了应同邑人宝应县知县孙蕙之请,为其做幕宾数年之外,主要是在本县西铺村毕际友家做塾师,舌耕笔耘,近42年。曾以数十年时间创作出著名的文言文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并不断修改增补。郭沫若曾这样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所著又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及关于农业、医药等的通俗读物多种。
二、背景知识
蒲松龄出生于书香世家,他早年也曾想借助科举入仕,可惜屡试不第,他个人科场蹭蹬的不幸固然可悲,但他却由此而对科考制度有了深切的体验,从而促使他把满腔孤愤倾注在自己的创作中,将揭露和抨击科举弊端作为《聊斋志异》的重要内容,并塑造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应试士子形象。他自幼便对民间的鬼神故事兴致浓厚,喜爱民间文学,喜好搜集民间奇闻异事。大约在四十岁时,他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创作《聊斋志异》。据说,蒲松龄曾为了搜集素材,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来喝茶的人可以用一个故事代替茶钱。借助这个方法,蒲松龄搜集了大量离奇的故事,经过整理、加工过后,他都将其收录到了《聊斋志异》中。
三、内容提要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小说史上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全书近五百篇,或讲民间的民俗民习、奇谈异闻,或讲世间万物的奇异变幻,题材极为广泛,内容丰富。“聊斋志异”的意思是在书房里记录奇异的故事,“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斋的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多谈狐、鬼、花、妖,并以此来影射当时的社会现实,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书中既有对漆黑如墨的现实的不满,又有对怀才不遇、仕途难攀的不平,既有对贪官污吏狼狈为奸的鞭答,又有对勇于反抗、敢于复仇的平民的赞叹;而数量最多、质量上乘、写得最美、最动人的是那些人与狐妖、人与鬼神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纯美爱情。小说中有充满人情味的花妖鬼狐,也有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妇村媪;有对社会的尖锐批判,有对丑恶人性的鞭挞,也有对美好、健康生活理想的热情讴歌。《聊斋志异》继承和发展了我国魏晋以来志怪、传奇的优秀传统,用传奇法而以志怪,以浪漫主义的笔触、奇特诡谲的故事情节、异彩纷呈的艺术形象,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表现出高尚的审美追求。
四、人物梳理
1.聂小情
聂小倩是一个美貌女鬼,生前只活到18岁,死后葬在浙江金华城北的荒凉 古寺旁,不幸被妖怪夜叉胁迫害人。后浙江人宁采臣暂居寺院,小倩受妖怪指使,前来谋害,却被采臣的正气打动,便以实相告,助采臣转危为安。采臣也不负小倩重托,助她逃脱魔爪,并收留她侍奉母亲和久病的妻子,小倩勤劳善良,深受宁家人喜爱。小倩因长期接触活人,逐渐犹如常人,宁家人亦绝口不提她的身份。宁妻病逝后,小倩嫁给宁采臣做鬼妻,之后,又指点采臣除掉前来报复的金华妖怪。几年后,宁采臣考中进士,小倩也生下一子,宁采臣还纳一小妾,小倩、小妾又各生一子,三个儿子长大后也都成了有名望的人。
2.宁采臣
宁采臣,浙江人,为人慷爽正直。某日他借宿浙江金华北郊的一座古寺,先后结识陕西剑客燕赤霞和女鬼聂小倩。聂小倩被夜叉妖怪驱使害人,但本性善良,不愿助纣为虐。妖怪欲杀害宁采臣,幸在聂小倩和燕赤霞帮助下躲过一劫。宁采臣也助聂小倩逃离魔掌,并收留她侍奉母亲和久病的妻子。宁妻病逝后,宁采臣娶聂小倩做鬼妻。后在聂小倩指点下,宁采臣用剑袋消灭夜叉。几年后,宁采臣考中进士,聂小倩也生下一个儿子。之后他还纳了一个小妾,小倩、小妾又各生一子,一家人其乐融融,三个儿子长大后也都成了有名望的人。
3.燕赤霞
燕赤霞是一位降妖除魔的侠义之士,为人正气凛然,宽和从容,颇有仙风道骨之姿,是一位性格怪异的降魔者,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
4.辛十四娘
辛十四娘是一个一心为苍生奉献的小狐妖,红衣佳人,长得如同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虽身为狐妖,但心地善良,与狐狸父亲及十八个姐妹一同寄住禅院之中,因在十九个姐妹中排行第十四,故名。她着意行善积德,以助人为乐、修道成仙为志,希望追求精神层面的超脱。
五、思想内涵
《聊斋志异》有五个主要的思想主题。
1.抨击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摧残。蒲松龄创作了大量的科举题材的故事,其中书生多是才华横溢之辈,却往往科场蹭蹬,无缘功名。这类故事融入了蒲松龄很多真实的生活体验,作为科举制度的受害者,蒲松龄在这方面很有发言权,《叶生》《司文郎》《于去恶》《王子安》等都是这类名篇。表达了他对科场黑暗、考官无才的不满以及对命运不公的慨叹。
2.才子佳人式的爱情故事,占据着全书最大的比重,内容多为鬼狐花妖异类女子与平凡书生的姻缘聚散,故事的主要人物大多不惧封建礼教,勇敢迫求自由爱情。在这类故事中,蒲松龄高度肯定了“痴情”的价值,并将“知己之爱”视为一种崇高的情感理想。这类名篇有《莲香》《小谢》《连城》《宦娘》《鸦头》等。
3.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阴暗面,批判了种种不公平的现象,极具社会意义。比如《席方平》中的阴间官僚体系竟层层徇私舞弊,令含冤者控告无门,具有深刻的现实影射意味。这类作品还有《促织》《梦狼》《梅女》等。
4.歌颂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精神。如《席方平》中有“大冤未伸,寸心不死”的席方平;《向杲》中有最终变成猛虎,咬死仇人的向杲;《伍秋月》中有直入阴间、杀死两吏卒的王鼎。这些具有反抗精神的人物形象在激发被压迫者的斗争意识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5.还有一类近似寓言的讽刺不良脾性的道德训诫故事。比如《崂山道士》中的王生自私贪婪,《武技》中的李超骄傲自满,他们最终都受到了惩罚。这类作品还有《种梨》《画皮》《瞳人语》《狼》等。作者通过这些故事或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或总结生活中的经验教训教化世人,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
六、艺术特色
1.借鉴唐人写传奇小说的笔法来精心描绘、撰构一些“怪异非常之事”。《聊斋志异》作为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一反明清小说致力于用白话文描写现实生活中人情世态的现实主义的发展潮流,以“传奇法而以志怪”。《聊斋志异》部分篇目在叙事上接近唐传奇的特点。比如很多篇目都是从交代人物姓名、身份、籍贯或地域开始的,这些与唐传奇或史传的开篇十分相似。
2.曲折离奇的情节艺术。《聊斋志异》中的作品,情节离奇曲折,富于变化。每叙一事,力避平铺直叙,尽量做到有起伏、有变化、有高潮、有余韵,变化无穷;故事情节力避平淡无奇,尽量做到奇幻多姿,迷离惝恍,奇中有曲,曲中有奇,追求情节的丰富性和戏剧性。比如《西湖主》《胭脂》一波三折,悬念跌出,《婴宁》中随口编造的谎话竟然成真,这对读者形成很强的吸引力。
3.准确凝练、言约义丰的语言。《聊斋志异》中的语言,无论是叙述语言还是人物语言,都极其简洁而富于表现力。这一方面得益于文言语体本身的特点,另一方面也与蒲松龄对语言的把握能力密切相关。《聊斋志异》中的叙述语言常常连用四字、三字短语,或似对非对,形成一种整齐的韵律感。此外,文中写景的文字,还时常流露出一种诗性气质。《聊斋志异》中人物的语言很符合人物身份特点,书生、狐女、壮士、无赖,各肖其声口。作者很好地将人物口语文言化,但又不失其鲜活的韵味。比如《婴宁》中的“个儿郎目灼灼似贼”一句,既简净,又生动传神。又如写婴宁爱笑,就用了“笑容可掬”“嗤嗤笑不已”“笑不可遏”“复笑不可仰视”“大笑”“笑声始纵”“狂笑欲堕”“且下且笑”“微笑而止”“室中吃吃皆婴宁笑声”“浓笑不顾”“孜孜憨笑”“笑处嫣然”“笑极不能俯仰”“放声大笑,满室妇女为之粲然”,总共不下二十余处,但无一处相同,各有特色,且符合不同的情境。
4.大胆的想象。幻想性与现实性相结合,是《聊斋志异》在艺术上的另一个突出的特色。《聊斋志异》的艺术想象之丰富、大胆、奇异,在古今中外的小说中,都是不多见的。人物形象多为花妖狐魅、神鬼仙人,他们一般都具有超人的特点和本领,活动的环境或为仙境,或为冥府,或为龙宫,或为梦境,神奇怪异,五光十色。她们变幻莫测,行踪不定,人物活动所产生的种种景象,也是奇幻无比,令人目眩神迷。
5.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聊斋志异》中塑造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大都栩栩如生,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作者赋予花妖狐魅形象以“物的自然性”和“人的社会性”,然后通过主要特征和生动的细节描写人物,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映衬人物。如《聂小倩》写鬼女聂小倩初入宁采臣家对婆母之戒心能理解承受,尽心侍奉,对宁采臣有依恋之心,却不强求,终于使婆母释疑,变防范为喜爱,富有浓郁的生活内蕴,展示出女子的一种谦卑自安的性情。
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