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猎人笔记》一、作家作品屠格涅夫(1818—1883),生于贵族家庭,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诗人和剧作家。早期写诗,发表了《帕拉莎》《地主》等。1847年至1852年创作了《猎人笔记》,揭露了农奴主的残暴和农奴的悲惨生活,屠格涅夫因此被放逐,并在监禁中写成中篇小说《木木》,对农奴制表示抗议。后又发表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中篇小说《阿霞》《多余人的日记》等。长篇小说《罗亭》塑造了一个具有革命激情,但缺乏行动的小贵族的叛逆者形象。长篇小说《前夜》塑造了一个保加利亚革命者英扎罗夫的形象。在后来发表的长篇小说《父与子》中,表现了贵族自由主义者同平民知识分子之间的思想冲突。后期的长篇小说《烟》和《处女地》,反对贵族反动派和贵族自由主义者,批评不彻底的民粹派,但流露出悲观的情绪。此外,他还写有剧本《村居一月》等。屠格涅夫的创作忠实于现实主义原则,善于把握时代的脉搏,敏锐地发现新的重大的社会现象,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贵族知识分子和平民知识分子的生活和命运上,以擅长女性形象塑造而著称于世。二、背景知识《猎人笔记》的问世,正值俄国解放运动从贵族革命向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过渡的时期,是俄国社会生活处于大转变的历史时期。此时资本主义在俄国逐渐地发展起来了,猛烈地冲击着农奴制度,使农奴制经济逐渐解体。同时,农民反对农奴制度的斗争也在不断加强。这时平民知识分子出身的革命家,正在逐渐取代贵族革命家,成为革命运动的领导力量。屠格涅夫正是在俄国解放运动的深刻影响下创作了《猎人笔记》。三、内容提要《猎人笔记》包括25个故事,以一个猎人的狩猎活动为线索,刻画了地主、管家、磨坊主妇、城镇医生、贵族知识分子、农奴、农家孩子等众多的人物形象,真实地展现了农奴制背景下城乡各阶层人民的生活风貌,描述了大自然美丽的景色中所发生的种种人间悲剧,体现了作者对黑暗的农奴制度无情的控诉和对农民深切的同情。同时,作品也生动地描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第一篇《“黄鼠狼”霍尔与卡里内奇》“我”以猎人的身份访问瑞兹德林县,在旷野里结识了小地主鲍卢台金。他邀请“我”到他那里过夜,因为路远,“我们”先步行到了“黄鼠狼”霍尔的家,但霍尔进城去了。于是由他十五岁的小儿子瓦夏驾车送“我们”回鲍卢台金家过夜。第二天,鲍卢台金被迫进城跟邻居皮丘可夫打官司去了。于是“我”一个人出外打猎,傍晚前“我”返回途中,顺便来到霍尔的家。“我”在霍尔的柴草房里住了三天,与他多次长谈,了解了许多情况,学到了许多东西,恰好有一次卡里内奇也来看朋友霍尔。第四天傍晚,鲍卢台金派卡里内奇来接“我”,于是“我”跟霍尔依依告别。“次日,我离开了鲍卢台金先生好客的家”。第二篇《猎人叶尔莫莱与磨坊主妻子》“我”带着雇佣的猎人叶尔莫莱,傍晚日落前在树林里狩猎。为了第二天黎明日出前狩猎,他们想在附近一个磨坊里过夜。磨坊主怕引起火灾,所以拒绝了他们的请求,但最后还是安排他们住在距离磨坊一百步远的一个四面敞开的小棚里。后来,磨坊主叫他妻子阿丽娜出来招待这两位不速之客。原来阿丽娜是一个地主太太的贴身丫头,由于要求与地主老爷的贴身男仆结婚而被撵到乡下。是她现在的丈夫花钱为她赎的身。看来叶尔莫菜与她有旧情。第三篇《从草莓泉水到伯爵管家》在初秋八月的一天,“我”带着猎犬来到伊斯塔河畔打猎。在“草莓甘泉”喝水时,见到了“我”早就认识的那两个农民。一个叫斯交布什卡,是一个祖宗四代就不知道有姓、来历不明、无家可归、流落在外、吃了上顿、不知下顿的、“既不能认为是人 ( http: / / www. / s q=%E6%98%AF%E4%BA%BA&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 ),也不能认为是家仆” 的“二溜子”,他现在“寄住”在给主人管菜园的米托洛方的菜园,不知他到底靠什么活着的;另一个叫米哈伊洛·萨魏里甫·“涂蛮”。 此人曾经是已故伯爵彼得·伊里奇家的管家,在伯爵生前就“已放归为自由人”,他现在七十左右,如今寄住在县城里一个得痨病的旅店老板 ( http: / / www. / s q=%E6%97%85%E5%BA%97%E8%80%81%E6%9D%BF&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 )那里。从他口里,读者知道那个曾经风光,后来逐渐败落,死于旅馆的客房里的伯爵的故事。第四篇《县医奇缘》除了第一段,全文都是这位“县医”的自述:他对“我”讲述他本人在给一个小地主家的姑娘治病过程中亲身经历的一段终生难忘的恋爱故事。县城的医生应邀下乡,去离城四十多里远的“一个女地主、一个寡妇”家,为她的一个女儿治病。在治病过程中,两人产生了感情。姑娘很感激医生,医生为姑娘的美貌所吸引。双方的文化修养相配,看来也起了不小作用。但不幸的是,天公不作美,有情人未成眷属,由于农村医疗条件差,离城虽只有四十多里,但道路泥泞,进城买药,来回一次需要几天,姑娘一病不起,折腾几天几夜后一命呜呼。临死前姑娘勇敢地向医生表白爱情,而医生似乎接受,但仍然保持一定距离。爱情就这样不了了之。在医生心里留下了终生的遗憾和永久的记忆。第五篇《我邻村的地主拉其洛夫》主人公是小地主拉其洛夫。他至多五十来岁,年富力强,为人慷慨,待人和善。他参过军,见多识广,谈吐自由,性情内向。他曾结过婚,但妻子因难产病故。现在他带着妻子的妹妹奥丽佳私奔,抛下了他的母亲和家 ( http: / / www. / s q=%E6%AF%8D%E4%BA%B2%E5%92%8C%E5%AE%B6&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 )。第六篇《富农奥夫谢尼科夫》第一主人公是富农奥夫谢尼科夫。从他口里,读者知道一批地主贵族,大的和小的,好的坏的,老式的和新式的,开明的和吝啬的,俄国土生土长的,外国后来的,各种类型 ( http: / / www. / s q=%E7%B1%BB%E5%9E%8B&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 )都有,其中包括“我”的外公和外婆。此外,小说还写到富农奥夫谢尼科夫的亲侄子米加。第七篇《李郭甫村外芦苇荡遇险》写“我”和猎人叶尔摩莱到距离李郭甫村十里的芦苇荡里撑船打野鸭遇险的故事。在此过程中,我们先遇到华而不实的猎人符拉基米尔,“他是地主家一个解除了奴隶身分的仆人”;然后又找到看管一个破木船的渔夫、绰号“干树枝”的老人舒乔克。“蓬头垢面、破衣烂裳、光着双脚的舒乔克,一看就是辞退了的地主家仆,年纪六十岁左右。”他先后为地主贵族老爷当过仆从、厨子、车夫,现在是渔夫。“我们”四人就是坐着他那只破旧不堪的平底木板船在芦苇荡打猎的。第八篇《河湾草地上的五个小孩儿》“我”因为贪恋打猎晚归,回家途中迷了路,后来只好跟五个小孩儿在河湾大草地的篝火旁边过夜,“我”假装睡着了,听到了孩子们的谈话。“我”如实地记录了他们谈话的内容:主要是关于家神 ( http: / / www. / s q=%E5%AE%B6%E7%A5%9E&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 )、美人鱼 ( http: / / www. / s q=%E7%BE%8E%E4%BA%BA%E9%B1%BC&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 )的迷信和神话 ( http: / / www. / s q=%E7%A5%9E%E8%AF%9D&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 ),以及当地发生过的一些传说 ( http: / / www. / s q=%E4%BC%A0%E8%AF%B4&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 )。第九篇《来自美奇河畔的侏儒卡西杨》“我”打猎(从第二篇可知他是黎明时候打猎)归来,坐在马车上,一路颠簸。上午(中午前)的天气闷热,车轮干裂得吱吱响。在路上碰到出殡的队伍,为了避开这“不祥之兆”,车夫赶马向前,结果车轴坏了。为了买新的车轴,“我们”来到了只有六户穷苦农民的“移民新村”,“我”见到了“来自美奇河畔的侏儒卡西杨”,由他陪同到了伐木场买车轴和打鸟,从和他的交谈中“我”了解到卡西杨的身世和为人。在伐木场度过了后半天,返回新村前见到了十三四岁的小姑娘小安娜——可能就是老人的私生女。最后回到家里,天已大黑。第十篇《田庄管家》本篇写的第一主人公是年轻的地主阿尔卡奇·巴夫莱契·别诺契金,此人是个表面和善、开明,内心冷酷、守旧的人物。他跟第五篇描写的那位宽厚良善的地主拉其洛夫形成鲜明的对照。他的管家聪明能干,地主老爷喜欢他,纵容他在庄园当家做主、发号施令、欺辱百姓。第十一篇《田庄管理处》一个绵绵细雨的秋天,“我”打猎归来,为了找一个避雨的地方,经一个看守窝棚的老人指点,来到安尼耶沃村洛司涅科娃夫人的田庄管理处躲雨,被管理处的主要负责人安排在隔壁的房间里睡觉、休息。“我”后来透过间壁的空隙看见和听见管理处发生的一切,特别是主要负责人的所说、所为。 第十二篇《护林神》傍晚我打猎归来时,天气突变,狂风暴雨,拉车的母马陷在泥泞中拔不出腿,就在这艰难的时刻 ( http: / / www. / s q=%E8%89%B0%E9%9A%BE%E7%9A%84%E6%97%B6%E5%88%BB&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 ),看林人皮留克帮“我”走出困境,把“我”拉到他家。天晴后,皮留克准备送“我”回家,但此时听见有人偷砍树木,于是皮留克到树林(“我” 也跟了去)一举擒获了那个农民,带回家中,经我的帮助,皮留克终于放了那个贫困可怜的农民。然后他送“我”出了树林,分手告别。第十三篇《两个地主》这两个地主出身和经历不同:一个是退伍的将军(从勤务官升到少将,但从未打过战),所以当地主后,始终不减昔日的派头;一个是土生土长、从未在外面任职的、闭目塞听、孤陋寡闻的地主。这是他们两人的共性,虽然各有自己的特点。本篇描写了将军的其人其事;而对这个土老爷,则主要用“我”的一次访问记实以揭露他的外表热情温和、内心冷酷残忍的伪君子言行。第十四篇《列别姜市场买马记》“我”在列别姜打猎后,下榻于当地的一个旅馆。回旅馆吃完午饭去马贩子家买马,但由于公爵的到来而没有成交。最后“我”在另外一家买了一匹,但“到家”后发现自己上当受骗:原来这是一匹瘸腿的病马。第十五篇《达吉雅娜·鲍里莎夫娜及其侄子》本篇写达吉雅娜·鲍里莎夫娜的为人,以及她收养与培养侄儿的情况。但这位侄儿学画没有成功,白花了她的钱和心血。第十六篇《俄罗斯人之死》作者先后写了五个俄罗斯人的死,他们的死因和临死时的心态,以及周围人的反应,以及“我”的思索和感慨。第十七篇《酒店赛歌》描写了两个歌手在郭洛托夫卡村一个孤零零的酒店赛歌的具体过程;但小说主人公除了这两个歌手——小包工和土耳其人亚什卡,酒店老板尼古拉·伊万雷莫尔等等他们是听众,也是裁判。第十八篇《小地主卡拉塔也夫的爱情故事》卡拉塔也夫爱上了一个女地主的丫鬟,想为她赎身,但遭到女地主的拒绝,并将丫鬟遣送走。后来,卡拉塔也夫驾车把玛特辽娜带回到自己家,从此两人过着甜蜜的生活。他们在一次驾车外出的路上正面碰上了女地主。事情败露,女地主状告他们,纠缠不休。最后玛特辽娜决定自首,此后缈无音讯。卡拉塔也夫负债累累,变卖家产,远走莫斯科谋事。他决心不回家乡,而是“要死在莫斯科”。第十九篇《幽会》写一对青年情侣离别前最后一次“幽会”的情景。男方“是一个阔少爷宠爱的仆从”,女方“是一个年轻的农家姑娘”,一个“苦命、可怜的孤儿”。看来二人之间已经有了一段爱情关系,但男方的感情不深,在离别前表现冷漠,而女方的感情真挚热烈。第二十篇《希格雷县的哈姆雷特》一次打猎的旅行中,“我”得到邻村一个小地主的邀请,去他家赴宴。那天晚上,“我”和他睡一间房,两人都睡不着。于是就开始交谈,他对我敞开心怀,打开了话匣,讲了自己悲剧性的经历:他出生于一个地主贵族家庭,他父亲是个退伍的大校军官。他是母亲一手培养长大的,母亲专门为他请了一个德国人当法语家庭教师。他刚满十六岁,到莫斯科进了大 学。不久母亲去世。他的家产和几处领地被这位在当地颇有名气的检察官叔叔所“掠夺”,不过也留了小部分给他,但他几乎全部卖掉,在外国留学的三年中花掉了。他先后在德国、意大利生活过。他与一个德国教授的女儿恋爱,后来回到莫斯科,但因为受不了谣言中伤,不久就离开莫斯科。回到自己的村庄后,又很快跟邻村一个女地主的女儿正式结婚。结婚后他才发现妻子受过无法医治的心灵创伤,婚后第四年,他妻子因第一胎难产死去,从此他过着凄凉、孤独、颓废、无聊的单身汉生活,穷困潦倒之余,他只得常去邻村地主家“串门”混吃。第二十一篇《世袭贵族切尔托布哈诺夫及雷好友涅多皮尤斯金》猎人叶尔摩莱陪“我”打猎回来,在路上先后遇到了切尔托布哈诺夫和涅多皮尤斯金, “我”对他们做了一些调查之后,亲自登门拜访切尔托布哈诺夫,并参加了他们的家庭歌舞晚会,“很晚我才离开无梦村”。第二十二篇《切尔托布哈诺夫的结局》本篇写主人公切尔托布哈诺夫的结局,写他经历的三次不幸:心爱的情妇玛莎的出走;至友涅多皮尤斯金的去世;比爱人和至友更珍贵的宝马玛列克-阿泰力被盗。就是这三次不幸酿成切尔托布哈诺夫的人生悲剧。第二十三篇《露克丽雅之死》露克丽雅从前是个漂亮活泼的女仆,如今她长期瘫痪在床,骨瘦如柴,村里人给起外号叫 “活木乃伊”,但她仍然是一个聪明善良、温柔文静、虔诚的基督信徒。小说主要写她病中的思想和感情。第二十四篇《车轮嘎吱响》小说从飞洛费这个人物的“傻”写到他一路驾车过程中表现的机智和聪明;从半路遇匪的危险场面写到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刻画两个人物的同时也反映当时俄国的社会治安状况。第二十五篇《树林和草原》全篇写的是猎人喜欢的树林和草原在春夏秋冬四季的自然风光。本篇可以看成这些写景片断的归纳和总结。诗情画意,美不胜收。四、思想内涵1.内容分类展现农民的美好心灵 ①《“黄鼠狼”霍尔和卡里内奇》中作者对“黄鼠狼”浓墨重彩的描写,“我”与霍尔长谈且与他成为朋友。②《叶尔莫莱和磨坊主妇》中对猎人叶尔莫莱和磨坊主妇阿丽娜的详细介绍,流露出作者对两人的赞美。③《独院地主奥夫谢尼科夫》中的奥夫谢尼科夫叔侄二人,特别是奥夫谢尼科夫是“我”心目中的英雄。④《别任草地》中作者对五个孩子的描写,尤其是对巴夫路沙的喜爱与赞美。⑤《孤狼》中作者对绰号叫“孤狼”的护林人福玛毫不掩饰的喜爱与敬佩。⑥《歌手》中作者直接赞美两位农民歌手的艺术天赋和音乐鉴赏力。揭示农民的悲惨命运 ①《莓泉》中斯焦布什卡和米海洛·萨维里叶夫晚年悲惨的生活境遇。②《里果夫村》中渔夫苏乔克衣着破烂,看管一只破渔船。③《美丽的梅恰河畔的卡西扬》中卡西扬和女儿安奴什卡的生活一贫如洗。④《孤狼》中护林人福玛家、偷树的农民家以及全村都十分贫穷。⑤《两地主》中管餐室的仆役瓦夏,挨了打却觉得自己犯错该罚。⑥《活骷髅》中露凯丽娅躺在床上,无人照顾。揭露和批判地主 ①《独院地主奥夫谢尼科夫》中奥夫谢尼科夫对俄国各种地主的介绍。②《总管》中地主阿尔卡季·巴甫雷奇·宾诺奇金的冷酷、守旧和管家索夫伦欺压农民。③《办事处》中尼古拉·叶列梅奇对买秧苗的商人、从林场来求他的木匠的欺压。④《两地主》中赫瓦伦斯基打牌时呵斥比他身份低的人,斯捷古诺夫对庄稼人和手下的奴仆残酷无情。2.思想概览《猎人笔记》是一部借猎人出猎的见闻,揭露沙皇专制下广大农奴遭受农奴主残酷奴役,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现实主义作品。它用活生生的事例向读者展示了俄国农奴制下广大农奴的悲惨生活以及农奴主的残暴、伪善、奢侈、冷酷。同时,对广大农奴和下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优秀品质进行了热情的歌颂和赞美,表现了作者对俄罗斯的大自然和劳动人民的热爱。五、艺术特色1.具有浓郁的俄罗斯乡土气息。(1)擅长景物描写,景物描写饱含情感。《猎人笔记》里的故事都是发生在俄罗斯的乡下,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俄罗斯乡间美景图,色彩浓郁,韵味隽永。如,春日里,“树林里渐渐黑暗,晚霞的红光慢慢地从树根和树干上滑过,越升越高,从低低的,几乎还是光秃秃的树枝移向一动不动的、沉睡的树梢……终于树梢也暗了,绯红的天空渐渐变蓝”。炎热的夏天,清凉的莓泉旁“一片碧绿,长满了矮矮的、天鹅绒般的青草,阳光几乎从来照不到那清凉的、银色的泉水”。九月的白桦林里,“整个树林里面充满了阳光,四面八方透过快活地喧闹的树叶,透露出似乎在冒着火星的明亮的蓝天”。冬天,“呼吸着寒冷刺骨的空气,柔软的雪那耀眼而细碎的光芒使您不由得眯起眼睛,欣赏着红红的树林之上那天空的碧色”。作者对于自然景色的描写不是冷漠的、纯客观的,而是融入了主观的情感,使自然也染上了浓浓的情感色彩,达到情与景的交融。(2)社会环境描写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作者对没落地主贵族和农民住处的描绘,带有浓郁的当地生活气息。如,农民霍尔的家,“洁净的松木墙上,连一张常见的版画都没有贴。在屋角里,在装了银质衣饰的沉重的圣像前面,点着一盏神灯。一张椴木桌子,不久前才擦洗得干干净净,松木缝里和窗框上没有机灵的普鲁士甲虫在奔跑,也没有隐藏着沉着老练的蟑螂”。地主拉季洛夫的家,“小路拐了个弯,粗大的柳树和白桦树后面露出一座木板盖的灰色旧房子和歪斜的台阶”。地主的庄园、农奴的住所都能让我们感受到俄罗斯乡下那独特的乡土气息。2.擅长刻画人物。(1)善于选择有代表性的细节进行描写。例如《总管》中的侍仆菲多尔因一点小过失(忘了给主人热酒),宾诺奇金便低声下令要惩罚他,这一细节深刻地暴露了这位地主对待下人的冷酷无情。又如宾诺奇金去他的田庄什比洛夫村,全村的庄稼人马上便惶惶不安,连孩子都吓得往屋里跑,母鸡也吓得往大门底下钻。这些细节也有力地烘托出这位地主在庄稼人心目中可怕的形象。(2)善于运用对比手法,使人物形象非常鲜明。《猎人笔记》中大量运用对比手法,其中既有农民与地主不同身份人物的对比,例如在开篇便以两个聪明可爱的农民霍尔和卡里内奇同平庸可笑的波鲁德金作强烈的对比,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有农民与农民、地主与地主相同身份人物的对比,如对农民霍尔和卡里内奇进行了细致的对比描写,表现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两地主》中两个地主赫瓦伦斯基和斯捷古诺夫的言行也形成了对比,显示出不同的性格特征;还有对同一人物进行表里的对比描写,如宾诺奇金表面温文尔雅的风度与他冷酷残暴的内心形成对比;等等。(3)善于运用动植物形象去形容人物的性格。例如把那个情弱小的老奴仆库兹马称为“小树枝儿”(即苏乔克),把那个沉默、孤独而又坚强的护林人福玛称为“孤痕”,把那个性格好动而不安分的卡西扬称为“跳蚤”,等等。这种手法使作者在刻画人物性格时节省了笔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1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