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名著精读 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名著精读 素材

资源简介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
一、作家作品
卞毓麟,江苏泰州人,1943年7月生。196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学系,在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今国家天文台)从事科研工作30余年,1998年前往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致力于科技出版。卞毓麟从事科普创作20多年,参与编著、翻译的科普图书有70余种,发表的科普文章约400篇,累计字数400余万。作品曾获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等多项奖励。代表作品有《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挑战火星》《宇宙风采》《梦天集》《走近火星》等。
二、内容提要
【全书概览】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是科普作家卞毓麟创作的科普著作。全书包含《序曲》至《尾声》共十一篇。其中《序曲》侧重介绍星座和亮星,《大地的尺寸》侧重介绍“地球子午线”长度的测量方法,《明月何处有》侧重介绍测定月地距离的有关知识,《太阳离我们多远》侧重介绍测量日地距离的历程和方法,《间奏:关于两大宇宙体系》侧重介绍确定“日心说”的过程,《测定近星距离的艰难历程》侧重介绍如何测定近星距离,《通向遥远恒星的第一级阶梯》侧重介绍利用分光视差法测定恒星距离的方法,《再来一段插曲:银河系和岛宇宙》侧重介绍发现银河系的过程,《通向遥远恒星的第二级阶梯》侧重介绍利用“造父视差法”测定恒星距离的过程,《欲穷亿年目 更上几层楼》侧重讲述利用新星、超新星、亮星、大小、累积星等、光谱等测定星团和星系距离的方法和过程,《尾声》侧重介绍人类利用飞船和探测器探访宇宙的发展历程。
【分篇简介】
《序曲》 从郭沫若的诗歌《天上的街市》和牛郎织女的神话传说引入,简要介绍星座的概念、起源、发展演变、划分与命名等有关知识。
《大地的尺寸》 西方科学家在研究星星的距离的过程中,首先弄懂了地球是圆形,并且初步测出了地球的周长;接着中国唐代科学家第一次进行了子午线的实测工作;后来的科学家们利用三角网,测定出了子午线的长度,更精确地测出了地球的形状。
《明月何处有》 公元前3世纪小亚细亚的阿里斯塔克初步推算出了月球的大小,指出地球不是宇宙中最大的天体;古希腊的天文学家伊巴谷初步测量出了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法国天文学家拉卡伊和他的学生拉朗德利用三角法测量出了月亮到地球的距离;后来的科学家先用雷达,再用激光精确地测量出了月亮到地球的距离。
《太阳离我们多远》 介绍测量太阳离我们有多远要用新的“法宝”——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在研究中发现的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接着介绍“视差”的概念,意大利天文学家卡西尼领导筹建了巴黎天文台,并测量出了火星视差;后来哈雷、潘格雷、恩克等天文学家利用“金星凌日”的机会测定了太阳视差。
《间奏:关于两大宇宙体系》 主要介绍“地球中心说”和“日心地动说”这两大宇宙体系。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完成了巨著《天体运行论》,布鲁诺支持他的这一观点。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自制天文望远镜,观测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金星绕着太阳转,观测视角伸向了银河系。
《测定近星距离的艰难历程》 人类弄明白了:恒星原来并不是“固定的行星”,满天的星星原来离我们有近有远,地球绕着太阳转动;什么是恒星的“视差”,科学家布哈雷泛舟泰晤河上的时候,偶然发现恒星位置偏移是由于光线的运动和地球的公转所造成的;介绍“光年”的概念,科学家们利用先进仪器测定恒星视差,“日心说”取得胜利;天文学家们利用三角法测定出了恒星视差。
《通向遥远恒星的第一级阶梯》 介绍“星等”对测定恒星距离的作用、恒星光谱的分类知识、赫罗图和利用赫罗图推求恒星视差的“分光视差法”、分光法的妙用。
《再来一段插曲:银河系和岛宇宙》 从德谟克利特到康德,几位思想家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推论出了“恒星系统”的存在,赫歇尔兄妹发现了银河系的存在,科学家们发现了大小麦云和仙女座大星云的存在。
《通向遥远恒星的第二级阶梯》 介绍变星的概念和发现的变星,一根新的测量标杆“造父视差”出现,介绍球状星团和银河系的大小,介绍发现的河外星系和星系团。
《欲穷亿年目 更上几层楼》 可以利用新星或超新星测定某些天体的距离;更远的天体的距离可以利用亮星来测量;对于远得无法分辨其中的单个恒星的球状星团或河外星系,可以采用近大远小的方法来测定。
《尾声》 介绍“类星体”有关知识;人类利用宇宙飞船飞出太阳系,探索神秘的星际空间,期待邂逅外星文明。
三、思想内涵
《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是一部科普著作,这部著作按照天文学的发展历史,从古到今,一步步揭示了人类探索宇宙、揭示天体奥秘的过程。本书的思想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表明作者对浩渺宇的探索和赞美之情。作者带着我们将视线从地球转移到月球,然后关注更远的太阳及其所在的银河系,最后延伸到更辽阔的太空。视角越是广阔,地球和人类越是显得渺小,整个宇宙都是人类需要探索的奥秘。
2.作者希望通过此书培养青少年学科学、爱科学的精神,吸引更多青少年投身到天文学的研究当中。本书在讲求科学性、知识性的同时也兼顾趣味性,运用生动的比喻和有趣的提问吸引读者继续探究下去,并对天文知识产生兴趣。
四、艺术特色
1.语言平实简洁,通俗易懂。《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是一本普及天文学知识的书,作者旨在让更多读者了解天文学的发展史,了解天文学的有关知识,所以作者没有采用专业性很强的语言进行解说,而是把深奥的天文学知识用浅显的语言表达了出来。在遣词造句方面,作者也多使用浅显的词语来进行解释说明;同时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在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特征等方面,表述都力求准确无误。
2.说明方法多种多样。本书采用了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列图表等多种说明方法,把深奥的天文学术语解读清楚,把复杂的天文计算公式解读明白,把人类探索天体的发展足迹一点点清晰地勾勒出来。如在涉及距离、速度等方面,作者使用了精确的数字来说明;在《接力棒传给了新星和超新星》一文中,作者就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测量天体的距离比作一场漫长的接力赛。
3.行文生动有趣。作者为了把事物的特点说得更加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启发性和感染力,在文中适当地穿插了一些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名人事迹等,这样就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结构安排得当。作者在整体上是按照由近及远的原则来安排说明顺序的:由月亮到太阳,再到银河系以及更远的太空。这样就使得整本书在内容安
排上逻辑清楚,有条不紊。
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