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子陵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2月联考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2023九上·余姚月考) 2023年11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旧金山同( )举行了元首会晤。A.美国总统拜登 B.日本首相岸田文雄C.斐济总理兰布卡 D.墨西哥总统洛佩斯【答案】A【知识点】2023年时事热点【解析】【分析】根据时事, 2023年11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旧金山同 美国总统拜登 举行了元首会晤,所以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对时事的认识, 两国元首就事关中美关系的战略性、全局性、方向性问题以及事关世界和平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坦诚深入地交换了意见。2.(2023九上·余姚月考) 大埃及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大的考古博物馆,该博物馆预计将收藏约10万件古代文物。下列最有可能出现在该博物馆的是( )A.佛教 B.《汉漠拉比法典》C.象形文字 D.甲骨文【答案】C【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埃及博物馆”,结合所学分析;A:佛教是古代印度文明成果,排除A项。B:《汉漠拉比法典》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排除B顶。C: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排除C项。D:甲骨文是中国商朝时期文字,标志中国文字的成熟,排除D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古埃及文明成果。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古埃及文明的相关史实。3.(2023九上·余姚月考)图像史料在证史研究中有重要作用。以下是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的一组图像资料。据此,推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克里特王宫遗址 雅典卫城遗址 掷铁饼者A.古代希腊文明 B.古代日本文化C.古代罗马法制 D.古代阿拉伯文明【答案】A【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古希腊罗马文明【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克里特王宫遗址是早期希腊克里特文明的代表,雅典卫城遗址坐落希腊首都的,石灰岩山岗上,耸峙着帕特农神庙,是希腊建筑的典型代表, 掷铁饼者是古希腊雕塑艺术中的杰作之一,综上分析可知, 他们探究的主题是古代希腊文明,故选A项。材料反映探究的主题是古希腊文明,与日本文化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探究的主题是古希腊文明,与罗马法制无关,排除C项。材料反映探究的主题是古希腊文明,与阿拉伯文明无关,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古代希腊文明。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古代希腊文明的相关史实。4.(2023九上·余姚月考) 下列关于古代两河流域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大约在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B.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C.摩亨佐·达罗遗址反映了两河流域早期的文明成就D.古巴比伦王国奴隶制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答案】C【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古代两河流域”“表述不正确的”,结合所学分析:A:大约在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表述正确,不合题意,排除A项。B: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表述正确,不合题意,排除B项。C:摩亨佐·达罗遗址反映了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成就,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项。D:古巴比伦王国奴隶制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表述正确,不合题意,排除D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相关史实。5.(2023九上·余姚月考) 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苏格拉底终生探讨美德等问题,去认识人的内心世界。这说明东西方文化( )A.完全一致 B.存在共性 C.对立矛盾 D.同源同根【答案】B【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百家争鸣【解析】【分析】据材料“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可知,意为看见有德行、有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看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三思反省,体现了对美德与人本身的关注,据“苏格拉底终生探讨美德等问题,去认识人的内心世界”,由引可知,孔子和苏格拉底都强调美德,说明东西方文化存在共性,故选B项。材料主要体现了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主张的共性,但不代表完全一致,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主张存在共性,不矛盾对立,排除C项。孔子代表东方文化,苏格拉底代表西方文化,不可能同源同根,排除D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孔子与苏格拉底,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相关史实。6.(2023九上·余姚月考)“城市运动,比任何其他中世纪运动更明显地标志着中世纪时代的消逝和近代的开端。”能为此观点提供支撑的史实是( )A.农业技术提高、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等B.城市居民采取金钱赎买、武力斗争的方式争取自治C.国王给封建主领地上的城市颁发“特许状”D.市民阶层逐渐形成,出现早期的资产阶级【答案】D【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据材料“城市运动......标志着中世纪时代的消逝和近代的开端”,结合所学可知,10世纪以来,中世纪城市的兴起,逐渐形成了市民阶级,随着城市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故选D项。据所学可知,农业技术提高,反映了农业的发展,是农村经济的表现,排除A项。城市居民采取金钱赎买、武力斗争的方式争取了城市自治权,体现了城市管理形式的变化,排除B项。国王颁发特许状是授予城市自治权的表现,不能体现资本主义的兴起发展,排除C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世纪城市的兴起,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中世纪城市兴起的相关史实。7.(2023九上·余姚月考)下列表格中,历史现象与原因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历史现象 原因A 公元前 5世纪后半期,雅典一度达到全盛 克里斯提尼改革B 630年左右,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C 阿拉伯数字传遍了全世界 《马可·波罗行纪》D 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拜占庭帝国灭亡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A.A B.B C.C D.D【答案】B【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历史现象与原因的对应关系正确”,结合所学分析:A:据所学可知,公元前 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执政时期,雅典一度达到全盛,对应错误,排除A项。B:据所学可知,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推动一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到630年左右,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对应正确,故选B项。C:据所学可知,阿拉伯人将印度人发明的10个计数法加以改造,形成现在通用的阿拉伯数字,传遍了全世界,对应错误,排除C项。D:1453年,奥斯曼帝国不断西征,最终君士坦丁堡陷落,拜占庭帝国灭亡,对应错误,排除D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半岛统一。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阿拉伯帝国的相关史实。8.(2023九上·余姚月考) 16世纪在英国流传着一首歌谣:“一屋宽且长,织机二百张,织工二百人…自晨至深夜,各得一便士。…染工八十人,齐将颜色施。二十扦制匠,将呢折成匹…”该歌谣表明英国( )A.雇工分工合作兴起 B.棉纺织业兴盛C.租地农场逐渐发展 D.城市获得自治【答案】A【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据材料“一屋宽且长,织机二百张,织工二百人”“染工八十人,齐将颜色施”“二十扦制匠,将呢折成匹”可知,材料反映了英国手工工场集中生产,分工协作,体现了雇工分工合作兴起,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故选A项。据“将呢折成匹”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制呢业, 16世纪英国还未兴起棉纺织业,排除B项。租地农场兴起于14世纪中叶以后,反映了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而材料反映的是手工业经营方式的变化,排除C项。13世纪以来,西欧城市通过金钱赎买或武力斗争争取了城市自治权,与材料歌谣反映了手工业生产不符合,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英国手工工场的发展,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9.(2023九上·余姚月考) 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总统是选民间接选出:参议院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任期6年:众议院由选民直接选出,每州所选出的众议员人数与该州的人口成正比。这项规定体现了( )A.联邦制 B.分权制衡 C.君主立宪制 D.民主共和制【答案】D【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解析】【分析】提取答题关键词“美国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结合所学可知, 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总统不能世袭,由选民选举产生,参众两院的议员也由选举产生,体现了民主共和制的特点,故选D项。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联邦政府行使中央权力,高于地方政府,允许地方各州有一定的自主权,排除A项。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美国实行三权分立体制,总统掌握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彼此分权,互相制衡,排除B项。根据1787年美国宪法,美国实行民主共和、三权分立制等,并非君主立宪制,排除C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美国民主共和制度,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美国政治制度的相关史实。10.(2023九上·余姚月考) 英、美、法三国在资产阶级革命中,分别颁布了《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人权宣言》与前两部法律文献相比,其突出特点表现在( )A.在法律上限制了国王权力B.提出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C.国家政权实际由议会执掌D.宣告脱离殖民统治,成为自由独立国家【答案】B【知识点】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解析】【分析】据材料“《人权宣言》与前两部法律文献相比,其突出特点”,结合所学可知,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了《人权宣言》,宣扬人权、自由、法治、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而不可侵犯等原则,而《权利法案》是限制王权,《天赋人权》宣扬人民主权,北美独立思想,故选B项。英国《权利法案》在法律上限制了国王权力,排除A项。英国《权利法案》确立议会权力至上原则,排除C项。美国《独立宣言》宣告北美脱离殖民统治,成为自由独立国家,排除D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法国《人权宣言》。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法国《人权宣言》的相关史实。11.(2023九上·余姚月考) “19世纪上半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大机器生产逐渐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生产力极大提高,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社会财富日益增多,但给社会财富的制造者一工人,带来的却是巨大的伤害和灾难。资本家延长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降低工人工资,把工人推向了贫困的深渊。”通过对这段史料的分析,我们可以提取到的历史知识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 )A.经济基础 B.阶级基础 C.理论来源 D.实践基础【答案】A【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工业革命【解析】【分析】提取答关键信息“工业革命既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也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说明工业革命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经济基础,故选A项。工人阶级力量壮大,并且登上历史舞台,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排除B项。空想社会主义、古典政治经济学、古典哲学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排除C项。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与革命实践斗争和理论创作,为马克思主义奠定了实践基础,排除D项。故答案为:A。【简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马克思主义诞生,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史实。12.(2023九上·余姚月考) 网上购物、网约车出行、外卖平台订餐、线上看房租房…今天,一部手机连上网络,几乎就可以解决一个人的衣食住行问题:中小学生坐在教室里,就可以通过网络直播观看一场来自太空的实验课;无人机从田间一飞而过,施肥撒药变得轻松、高效…这些表明( )A.网络无所不能 B.创新改变生活C.中国人最具有智慧 D.我国已建成科技强国【答案】B【知识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解析】【分析】 一部手机连上网络,几乎就可以解决一个人的衣食住行问题:中小学生坐在教室里,就可以通过网络直播观看一场来自太空的实验课;无人机从田间一飞而过,施肥撒药变得轻松、高效…这些表明随着时代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将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表明创新改变生活 ,创新让生活更美好,所以B正确。A错误, 网络无所不能的观点太绝对,夸大了网络的作用。C错误, 中国人最具有智慧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D错误,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任重道远。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创新及其作用的认识,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13.(2023九上·余姚月考)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揭示了( )①改革、开放、发展是相互关联、内在统一的②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③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中心工作④开放水平决定改革、发展水平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知识点】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基本路线【解析】【分析】 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这表明 改革、开放、发展是相互关联、内在统一的,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所以①②正确。③错误,经济建设是当代中国的中心工作。④错误,选项观点夸大了开放的作用,应排除。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对改革开放的认识,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只有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才能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才能奏响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最强音!14.(2023九上·余姚月考) 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这表明(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②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③选举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④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D【知识点】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解析】【分析】 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这表明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 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所以②④正确。①错误,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③错误,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新型民主的认识,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充分彰显人民主体地位,使人民意志得到更好体现、人民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创造活力进一步激发。15.(2023九上·余姚月考)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一2025年)》确立了五年法治政府建设总体目标,其中强调到2025年,政府行为要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建设法治政府,政府要( )①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持续提高政府公信力②公正司法,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应提高依法治理能力③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④按照法治原则运作,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知识点】依法治国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建设法治政府必须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持续提高政府公信力,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所以①③④正确。②错误,公正司法是对司法机关的要求,与建设法治政府不符,应排除。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建设法治政府的认识,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16.(2023九上·余姚月考)“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与之一一对应正确的价值要求分别是(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爱国、自由、诚信、和谐C.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D.诚信、敬业、爱国、友善【答案】D【知识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解析】【分析】“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体现诚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体现敬业。“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体现爱国,“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体现友善,所以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选项内容与题干中的诗句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应排除。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要求。17.(2023九上·余姚月考)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该意见要求,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扎实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下列对这一举措理解正确的是( )①是落实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需要②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需要③能够让我国生态环境彻底改善④是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需要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知识点】资源、环境问题及对策;可持续发展【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扎实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这是落实保护环境基本国策,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需要,也是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需要,所以①②④正确。③错误,选项观点夸大了这一举措的作用,应排除。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和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认识,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18.(2023九上·余姚月考)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和五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都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这表明( )①国家富强、民族振兴,需要各族人民守望相助②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民族关系③维护民族团结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④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知识点】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解析】【分析】根据所学, 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 维护民族团结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需要各族人民守望相助,所以习近平 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都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因此,①③④正确。②错误,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维护民族团结的认识,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载入宪法和法律,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19.(2023九上·余姚月考) 2022年5月8日,李家超在香港特区第六任行政长官选举中高票当选。5月20日他发表声明说:“我将不负中央和香港市民所托,带领新一届特区政府按照香港基本法全面准确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以上材料表明( )①李家超爱国爱港立场坚定②李家超获得香港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③中央坚持“爱国者治港”得到落实④“港人治港”是解决祖国统一的方针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知识点】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解析】【分析】 李家超在香港特区第六任行政长官选举中高票当选, 这说明李家超获得香港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李家超声明“我将不负中央和香港市民所托,带领新一届特区政府按照香港基本法全面准确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这表明了 李家超爱国爱港立场坚定,中央坚持“爱国者治港”得到落实,所以①②③正确。④错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对“一国两制”的认识,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坚持依法治港治澳,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落实中央对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原则,落实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特别行政区社会大局稳定。20.(2023九上·余姚月考) 河北唐山市的“大钊路”经过青春广场通往“富强街”,安徽合肥的以革命烈士陈延年和陈乔年兄弟俩命名的“延乔路”尽头就是“繁华大道”。这样的道路命名方式体现了( )①英烈精神成为指引我们继续奋进的路标②道路穿越历史,辉映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③我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④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如此深切的渴望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知识点】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解析】【分析】河北唐山市的“大钊路”经过青春广场通往“富强街”,安徽合肥的以革命烈士陈延年和陈乔年兄弟俩命名的“延乔路”尽头就是“繁华大道”。这体现了 英烈精神成为指引我们继续奋进的路标,使 道路穿越历史,辉映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说明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如此深切的渴望,所以①②④正确。③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我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应排除。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识,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60分)21.(2023九上·余姚月考)用文学和档案的笔触记录历史,用历史的眼光还原真实。请欣赏下列作品和档案中的情节,回答相关问题。情节一:民间故事:倾听历史声音一位理发师的儿子爱上了一名少女。他父亲告诫他说:“儿子,你不要把愿望寄托在办不到的事情上。你是理发师的儿子,属于首陀罗,而那个女孩属于刹帝利。刹帝利的女儿是不能与你结婚的。”结果,理发师的儿子在绝望中忧郁而死。情节二:西欧庄园法庭档案:领主与佃户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被罚款20先令。无权享用公共牧场但仍在牧场内放牧的人,侵犯了全体村民的权益,判令他们从牧场牵走他们的牲畜,从此不得占用牧场,违者还要被罚款;不按规定价格卖酒的人,也要被罚款。情节三:《神曲》:但丁得到启示贝雅特丽齐对我(但丁)说:“为了使误入歧途的人类得到启示,你注意看看这象征教会的车子,记得记录你所有看到的东西。”…没多久,我(但丁)就看到有只上帝的鸟儿如闪电般从浓云中飞下…接着啄坏那辆车…车子便散架了。(1)根据情节一和所学回答,导致理发师的儿子“忧郁而死”的根源是什么?(2)根据情节二分析,中世纪的西欧庄园法庭的作用及惩罚的手段。(3)根据情节四和所学回答,“车子便散架了”体现了但丁的什么主张?你是如何评价但丁的?(4)综合上述情节并结合所学,谈谈文学和档案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关系。【答案】(1)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等级森严,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2)作用: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庄园法庭主要是为了维护领主的利益;手段:通常是处以罚金。(3)主张:率先抨击教会神权至上评价: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是文艺复兴“文学三杰”之一。(4)关系:文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历史;档案比较真实地记录了历史;文学和档案都是了解历史的途径;要善于从文学和档案中辨别真实的历史。【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启蒙运动【解析】【分析】(1)根源:据材料一“你是理发师的儿子,属于首陀罗,而那个女孩属于刹帝利。刹帝利的女儿是不能与你结婚的”,结合所学可知,古代印度社会等级森严,盛行种姓制度,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故导致理发师的儿子“忧郁而死”的根源是古代印度种姓制度。(2)作用:据材料二“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结合所学可知,庄园法庭主要是为了维护领主的利益,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手段:据材料一“被罚款6便士”“被罚款20先令”“违者要被罚款”可知,中世纪西欧庄园法庭惩罚的主要手段是处以罚金。(3)但丁:据材料三“你注意看看这象征教会的车子”“我(但丁)就看到有只上帝的鸟儿如闪电般从浓云中飞下…接着啄坏那辆车…车子便散架了”,结合所学可知,《神权》是但丁的代表作品,抨击了教会神权至上的精神独裁。评价:结合所学可知,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是文艺复兴“文学三杰”之一。(4)关系: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文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历史;档案比较真实地记录了历史;文学和档案都是了解历史的途径;要善于从文学和档案中辨别真实的历史。【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种姓制度。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种姓制度的相关历史知识。(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西欧庄园法庭,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西欧庄园法庭的相关史实。(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但丁与《神曲》,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文艺复兴的相关史实。(4)本题以文学和档案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相关历史知识,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22.(2023九上·余姚月考)法治是人类历史不懈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法律文献一 《十二铜表法》 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铜板上,内容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等。 法律文献二《 》 由四部法律文献构成,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改善了奴隶地位。 法律文献三 《独立宣言》 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 法律文献四 《人权宣言》 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公元前450年 公元6世纪 公元1776年 公元1789年(1)法律文献一由哪个政权颁布?并说说该法律文献在法学史上的地位。(2)请写出法律文献二的名称,请你评价这部法律文献。(3)请你比较法律文献三和法律文献四,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并分析原因。(4)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指出人类政治文明的演进趋势,并谈谈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启示。【答案】(1)政权:罗马共和国地位:《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2)名称:《罗马民法大全》 评价: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3)相同点:都是资产阶级的法律文献;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和原则;都宣扬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民主等思想;都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原因:都诞生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4)趋势: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启示:坚持依法治国,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提高人们的法治观念。【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古希腊罗马文明;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解析】【分析】(1)据材料法律文献一“《十二铜表法》”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450年,罗马共和国颁布了《十二铜表法》,标志罗马成文法诞生,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2)据材料法律文献二“由四部法律文献构成……”并结合所学可知,法律文献二是东罗马帝国时期汇编的《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3)据材料法律文献三“《独立宣言》……”,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颁布的法律文献,宣告北美独立建国;“法律文献四《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革命性纲领。结合所学可知,《独立宣言》《人权宣言》都是资产阶级的法律文献;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和原则;都宣扬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民主等思想;都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这两部法律文献都诞生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反映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在我国社会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中,应坚持依法治国,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提高人们的法治观念。【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十二铜表法》。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十二铜表法》的相关历史知识。(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罗马民法大全》 ,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罗马民法大全》的相关史实。(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独立宣言》《人权宣言》。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的相关历史知识。(4)本题主要考查人类政治文明的演进趋势。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23.(2023九上·余姚月考)英国在世界近代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是首先进入现代化的国家。英国崛起发展的历史值得研究与思考。材料一:图一 克伦威尔在战场上 图二 威廉和玛丽加冕材料二:16世纪至18世纪中期,英国商业资本在资本原始积累中起主要作用。商业资本家成为殖民扩张的主要推动者,他们陆续组织了许多贸易公司,进行海盗式掠夺、奴隶贸易…这些活动是英国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材料三:(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四:“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为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儿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儿却几乎变成了野蛮人。”——1835年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到访英国曼彻斯特的评价(1)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后哪位国王被推上断头台?图二反映的事件被称为什么革命?(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手段,分析英国殖民活动在英国崛起过程中起的作用。(3)根据材料三,概括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的条件。工业革命对英国有何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英国的崛起对我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启示。【答案】(1)国王:查理一世 事件:光荣革命(2)手段:海盗式掠夺、奴隶贸易作用:促进英国资本原始积累,促进资本主义发展。(3)条件:不断扩大的市场、大量流动的资金、大批自由劳动力。影响:促进了英国生产力水平极大提高,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4)启示: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带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解析】【分析】(1)国王:据材料一“图一、克伦威尔在战场上”,结合所学可知,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了断头台,英吉水利共和国成立,但权力却落到了以克伦威尔为首的军队手中。革命:据材料一“ 图二、威廉和玛丽加冕”,结合所学可知,1688年,英国发生政变,议会废黜詹姆士二世,迎请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入主英国,史称光荣革命。(2)手段:据材料二“他们陆续组织了许多贸易公司,进行海盗式掠夺、奴隶贸易…这些活动是英国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由此可知,英国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手段主要有海盗式掠夺、奴隶贸易作用。作用:结合所学可知,英国的海外殖民活动,促进英国资本原始积累,促进资本主义发展。(3)条件:据材料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可作工业革命资金用的流动资本……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材料反映了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的条件主要包括不断扩大的市场、大量流动的资金、大批自由劳动力。影响: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生产力水平极大提高,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4)启示: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比如: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带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光荣革命。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光荣革命的相关历史知识。(2)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崛起。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3)本题以工业革命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相关历史知识,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主要知识考点是英国的崛起对我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启示,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24.(2023九上·余姚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教育】2022年9月9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教育部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有关情况:教育普及水平不断提高,教育公平取得新成效,教育质量实现新提升,教育保障达到新水平…(1)请你从教育重要性的角度,谈一谈我国重视教育对发展的意义?(2)【文化】从文化综艺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热播到舞蹈《只此青绿》“破圈”,从三星堆“上新”万众瞩目到海昏侯墓文物展人气爆棚…当前,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国人青睐。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唤醒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中华文化具有哪些特点?如何坚定文化自信?(3)【法治】◎2022年6月,《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立法部门共收到1.2万余人提出的2.8万条意见。◎公安部开展专案攻坚。2021年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44.1万余起,止付涉案资金3200余亿元,有效遏制犯罪势头。◎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典型案例,加强司法办案,依法打击犯罪,并积极引导公众提升法治意识和识骗能力。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从厉行法治的角度,为各方点赞。【答案】(1)重要性: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意义:重视知识,发展教育,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满足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人才的舆论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2)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做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3)立法部门公开征求意见,促进科学立法;公安部门加大对电信犯罪的打击力度,做到严格执法;人民检察院通过司法惩治犯罪分子,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体现公正司法。【知识点】依法治国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 我国重视教育对发展的意义可以从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重视知识,发展教育,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等方面回答即可。(2)分析材料结合所学,材料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特点。根据所学,坚定文化自信可以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3)根据所学,本题可以从立法部门科学立法,公安部门严格执法,人民检察院公正司法等方面结合材料分析回答即可。【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华文化,厉行法治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25.(2023九上·余姚月考)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航天梦也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2023年10月26日,中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中华民族的航天梦又历史性地跨越了一大步。回想上世纪九十年代,美俄等国推出了人类历史上合作最广的航空航天项目,即国际空间站项目,但中国却被无情地排斥在外。面对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1992年1月,党中央批准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制定了以载人飞船起步、以空间站为目标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开启了我国独立自主研发载人航天的艰辛历程。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我国航天科技工作者胸怀航天报国理想,实践科技强国的艰辛探索,突破和掌握了许多重大关键技术,取得了一大批自主创新技术成果: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从太空短期停留到中长期驻留…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一次次在浩瀚太空刷新“中国高度”,同时也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1)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怎样的品格?简述载人航天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在联系。(2)结合材料,从精神角度阐释我国载人航天事业能够取得举世瞩目伟大成就的原因。(3)请你说说中国梦的实质。在距离实现中国梦越来越近的今天,如何做一个自信的中国人?【答案】(1)品格:与时俱进内在联系:载人航天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民族精神内容的丰富与发展,具有鲜明的先进性和时代性。(2)航天人铸就了载人航天精神,说明这为载人航天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航天工作者突破关键技术,取得自主创新技术成果,说明航天工作者发扬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根本保证,说明党的领导为航天事业发展起到了精神引领作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为航天事业提供了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要求结合材料,必须从精神角度分析,否则不给分。一点2分,共4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3)实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做法:要对国家有认同、对文化有底气、对发展有信心;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态;既要胸怀理想又要求真务实,既要满怀激情又要锲而不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知识点】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我们的理想与责任【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人航天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在联系可以从 载人航天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2)本题要求从精神角度回答我国载人航天事业能够取得举世瞩目伟大成就的原因,因此可以从 载人航天精神 为航天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载人航天精神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 航天工作者发扬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党的领导为航天事业发展起到了精神引领作用; 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 提供了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3)根据所学,中国梦的实质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做自信的中国人可以从 对国家有认同、对文化有底气、对发展有信心, 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态;既要胸怀理想又要求真务实,既要满怀激情又要锲而不舍, 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华民族 精神,中国梦,中国精神,党的领导,中国力量,中国人自信的底气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让中国人更加自信。1 / 1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子陵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2月联考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2023九上·余姚月考) 2023年11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旧金山同( )举行了元首会晤。A.美国总统拜登 B.日本首相岸田文雄C.斐济总理兰布卡 D.墨西哥总统洛佩斯2.(2023九上·余姚月考) 大埃及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大的考古博物馆,该博物馆预计将收藏约10万件古代文物。下列最有可能出现在该博物馆的是( )A.佛教 B.《汉漠拉比法典》C.象形文字 D.甲骨文3.(2023九上·余姚月考)图像史料在证史研究中有重要作用。以下是某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的一组图像资料。据此,推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克里特王宫遗址 雅典卫城遗址 掷铁饼者A.古代希腊文明 B.古代日本文化C.古代罗马法制 D.古代阿拉伯文明4.(2023九上·余姚月考) 下列关于古代两河流域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大约在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B.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C.摩亨佐·达罗遗址反映了两河流域早期的文明成就D.古巴比伦王国奴隶制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5.(2023九上·余姚月考) 孔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苏格拉底终生探讨美德等问题,去认识人的内心世界。这说明东西方文化( )A.完全一致 B.存在共性 C.对立矛盾 D.同源同根6.(2023九上·余姚月考)“城市运动,比任何其他中世纪运动更明显地标志着中世纪时代的消逝和近代的开端。”能为此观点提供支撑的史实是( )A.农业技术提高、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等B.城市居民采取金钱赎买、武力斗争的方式争取自治C.国王给封建主领地上的城市颁发“特许状”D.市民阶层逐渐形成,出现早期的资产阶级7.(2023九上·余姚月考)下列表格中,历史现象与原因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历史现象 原因A 公元前 5世纪后半期,雅典一度达到全盛 克里斯提尼改革B 630年左右,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 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C 阿拉伯数字传遍了全世界 《马可·波罗行纪》D 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拜占庭帝国灭亡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A.A B.B C.C D.D8.(2023九上·余姚月考) 16世纪在英国流传着一首歌谣:“一屋宽且长,织机二百张,织工二百人…自晨至深夜,各得一便士。…染工八十人,齐将颜色施。二十扦制匠,将呢折成匹…”该歌谣表明英国( )A.雇工分工合作兴起 B.棉纺织业兴盛C.租地农场逐渐发展 D.城市获得自治9.(2023九上·余姚月考) 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总统是选民间接选出:参议院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任期6年:众议院由选民直接选出,每州所选出的众议员人数与该州的人口成正比。这项规定体现了( )A.联邦制 B.分权制衡 C.君主立宪制 D.民主共和制10.(2023九上·余姚月考) 英、美、法三国在资产阶级革命中,分别颁布了《权利法案》《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人权宣言》与前两部法律文献相比,其突出特点表现在( )A.在法律上限制了国王权力B.提出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C.国家政权实际由议会执掌D.宣告脱离殖民统治,成为自由独立国家11.(2023九上·余姚月考) “19世纪上半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大机器生产逐渐取代了工场手工业,生产力极大提高,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社会财富日益增多,但给社会财富的制造者一工人,带来的却是巨大的伤害和灾难。资本家延长劳动时间,提高劳动强度,降低工人工资,把工人推向了贫困的深渊。”通过对这段史料的分析,我们可以提取到的历史知识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 )A.经济基础 B.阶级基础 C.理论来源 D.实践基础12.(2023九上·余姚月考) 网上购物、网约车出行、外卖平台订餐、线上看房租房…今天,一部手机连上网络,几乎就可以解决一个人的衣食住行问题:中小学生坐在教室里,就可以通过网络直播观看一场来自太空的实验课;无人机从田间一飞而过,施肥撒药变得轻松、高效…这些表明( )A.网络无所不能 B.创新改变生活C.中国人最具有智慧 D.我国已建成科技强国13.(2023九上·余姚月考)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揭示了( )①改革、开放、发展是相互关联、内在统一的②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③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中心工作④开放水平决定改革、发展水平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14.(2023九上·余姚月考) 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这表明(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②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③选举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④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5.(2023九上·余姚月考)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一2025年)》确立了五年法治政府建设总体目标,其中强调到2025年,政府行为要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建设法治政府,政府要( )①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持续提高政府公信力②公正司法,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应提高依法治理能力③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④按照法治原则运作,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6.(2023九上·余姚月考)“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与之一一对应正确的价值要求分别是(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爱国、自由、诚信、和谐C.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D.诚信、敬业、爱国、友善17.(2023九上·余姚月考) 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该意见要求,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扎实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下列对这一举措理解正确的是( )①是落实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需要②是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需要③能够让我国生态环境彻底改善④是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需要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8.(2023九上·余姚月考)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和五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都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这表明( )①国家富强、民族振兴,需要各族人民守望相助②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民族关系③维护民族团结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④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19.(2023九上·余姚月考) 2022年5月8日,李家超在香港特区第六任行政长官选举中高票当选。5月20日他发表声明说:“我将不负中央和香港市民所托,带领新一届特区政府按照香港基本法全面准确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以上材料表明( )①李家超爱国爱港立场坚定②李家超获得香港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③中央坚持“爱国者治港”得到落实④“港人治港”是解决祖国统一的方针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0.(2023九上·余姚月考) 河北唐山市的“大钊路”经过青春广场通往“富强街”,安徽合肥的以革命烈士陈延年和陈乔年兄弟俩命名的“延乔路”尽头就是“繁华大道”。这样的道路命名方式体现了( )①英烈精神成为指引我们继续奋进的路标②道路穿越历史,辉映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③我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④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如此深切的渴望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共60分)21.(2023九上·余姚月考)用文学和档案的笔触记录历史,用历史的眼光还原真实。请欣赏下列作品和档案中的情节,回答相关问题。情节一:民间故事:倾听历史声音一位理发师的儿子爱上了一名少女。他父亲告诫他说:“儿子,你不要把愿望寄托在办不到的事情上。你是理发师的儿子,属于首陀罗,而那个女孩属于刹帝利。刹帝利的女儿是不能与你结婚的。”结果,理发师的儿子在绝望中忧郁而死。情节二:西欧庄园法庭档案:领主与佃户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被罚款20先令。无权享用公共牧场但仍在牧场内放牧的人,侵犯了全体村民的权益,判令他们从牧场牵走他们的牲畜,从此不得占用牧场,违者还要被罚款;不按规定价格卖酒的人,也要被罚款。情节三:《神曲》:但丁得到启示贝雅特丽齐对我(但丁)说:“为了使误入歧途的人类得到启示,你注意看看这象征教会的车子,记得记录你所有看到的东西。”…没多久,我(但丁)就看到有只上帝的鸟儿如闪电般从浓云中飞下…接着啄坏那辆车…车子便散架了。(1)根据情节一和所学回答,导致理发师的儿子“忧郁而死”的根源是什么?(2)根据情节二分析,中世纪的西欧庄园法庭的作用及惩罚的手段。(3)根据情节四和所学回答,“车子便散架了”体现了但丁的什么主张?你是如何评价但丁的?(4)综合上述情节并结合所学,谈谈文学和档案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关系。22.(2023九上·余姚月考)法治是人类历史不懈的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法律文献一 《十二铜表法》 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铜板上,内容涉及诉讼程序、所有权和债务权等。 法律文献二《 》 由四部法律文献构成,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改善了奴隶地位。 法律文献三 《独立宣言》 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从他们的“造物主”那边被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 法律文献四 《人权宣言》 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公元前450年 公元6世纪 公元1776年 公元1789年(1)法律文献一由哪个政权颁布?并说说该法律文献在法学史上的地位。(2)请写出法律文献二的名称,请你评价这部法律文献。(3)请你比较法律文献三和法律文献四,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并分析原因。(4)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指出人类政治文明的演进趋势,并谈谈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启示。23.(2023九上·余姚月考)英国在世界近代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是首先进入现代化的国家。英国崛起发展的历史值得研究与思考。材料一:图一 克伦威尔在战场上 图二 威廉和玛丽加冕材料二:16世纪至18世纪中期,英国商业资本在资本原始积累中起主要作用。商业资本家成为殖民扩张的主要推动者,他们陆续组织了许多贸易公司,进行海盗式掠夺、奴隶贸易…这些活动是英国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材料三:(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资金用的流动资本,源源流入英国的商业利润比流入其他任何国家的都多…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四:“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为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儿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儿却几乎变成了野蛮人。”——1835年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到访英国曼彻斯特的评价(1)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后哪位国王被推上断头台?图二反映的事件被称为什么革命?(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手段,分析英国殖民活动在英国崛起过程中起的作用。(3)根据材料三,概括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的条件。工业革命对英国有何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英国的崛起对我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启示。24.(2023九上·余姚月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教育】2022年9月9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教育部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有关情况:教育普及水平不断提高,教育公平取得新成效,教育质量实现新提升,教育保障达到新水平…(1)请你从教育重要性的角度,谈一谈我国重视教育对发展的意义?(2)【文化】从文化综艺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热播到舞蹈《只此青绿》“破圈”,从三星堆“上新”万众瞩目到海昏侯墓文物展人气爆棚…当前,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国人青睐。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唤醒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中华文化具有哪些特点?如何坚定文化自信?(3)【法治】◎2022年6月,《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草案)》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立法部门共收到1.2万余人提出的2.8万条意见。◎公安部开展专案攻坚。2021年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44.1万余起,止付涉案资金3200余亿元,有效遏制犯罪势头。◎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典型案例,加强司法办案,依法打击犯罪,并积极引导公众提升法治意识和识骗能力。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从厉行法治的角度,为各方点赞。25.(2023九上·余姚月考)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航天梦也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2023年10月26日,中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中华民族的航天梦又历史性地跨越了一大步。回想上世纪九十年代,美俄等国推出了人类历史上合作最广的航空航天项目,即国际空间站项目,但中国却被无情地排斥在外。面对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1992年1月,党中央批准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制定了以载人飞船起步、以空间站为目标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开启了我国独立自主研发载人航天的艰辛历程。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大力支持下,我国航天科技工作者胸怀航天报国理想,实践科技强国的艰辛探索,突破和掌握了许多重大关键技术,取得了一大批自主创新技术成果: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从太空短期停留到中长期驻留…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一次次在浩瀚太空刷新“中国高度”,同时也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1)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怎样的品格?简述载人航天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在联系。(2)结合材料,从精神角度阐释我国载人航天事业能够取得举世瞩目伟大成就的原因。(3)请你说说中国梦的实质。在距离实现中国梦越来越近的今天,如何做一个自信的中国人?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识点】2023年时事热点【解析】【分析】根据时事, 2023年11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旧金山同 美国总统拜登 举行了元首会晤,所以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对时事的认识, 两国元首就事关中美关系的战略性、全局性、方向性问题以及事关世界和平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坦诚深入地交换了意见。2.【答案】C【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埃及博物馆”,结合所学分析;A:佛教是古代印度文明成果,排除A项。B:《汉漠拉比法典》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排除B顶。C: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排除C项。D:甲骨文是中国商朝时期文字,标志中国文字的成熟,排除D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古埃及文明成果。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古埃及文明的相关史实。3.【答案】A【知识点】学会从地图和图表中获取信息;古希腊罗马文明【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克里特王宫遗址是早期希腊克里特文明的代表,雅典卫城遗址坐落希腊首都的,石灰岩山岗上,耸峙着帕特农神庙,是希腊建筑的典型代表, 掷铁饼者是古希腊雕塑艺术中的杰作之一,综上分析可知, 他们探究的主题是古代希腊文明,故选A项。材料反映探究的主题是古希腊文明,与日本文化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探究的主题是古希腊文明,与罗马法制无关,排除C项。材料反映探究的主题是古希腊文明,与阿拉伯文明无关,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古代希腊文明。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图片的解读能力和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古代希腊文明的相关史实。4.【答案】C【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古代两河流域”“表述不正确的”,结合所学分析:A:大约在公元前24世纪,两河流域实现了初步统一,表述正确,不合题意,排除A项。B: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表述正确,不合题意,排除B项。C:摩亨佐·达罗遗址反映了印度河流域的早期文明成就,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项。D:古巴比伦王国奴隶制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表述正确,不合题意,排除D项。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相关史实。5.【答案】B【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百家争鸣【解析】【分析】据材料“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可知,意为看见有德行、有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看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三思反省,体现了对美德与人本身的关注,据“苏格拉底终生探讨美德等问题,去认识人的内心世界”,由引可知,孔子和苏格拉底都强调美德,说明东西方文化存在共性,故选B项。材料主要体现了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主张的共性,但不代表完全一致,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主张存在共性,不矛盾对立,排除C项。孔子代表东方文化,苏格拉底代表西方文化,不可能同源同根,排除D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孔子与苏格拉底,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相关史实。6.【答案】D【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据材料“城市运动......标志着中世纪时代的消逝和近代的开端”,结合所学可知,10世纪以来,中世纪城市的兴起,逐渐形成了市民阶级,随着城市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富裕的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为早期的资产阶级,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故选D项。据所学可知,农业技术提高,反映了农业的发展,是农村经济的表现,排除A项。城市居民采取金钱赎买、武力斗争的方式争取了城市自治权,体现了城市管理形式的变化,排除B项。国王颁发特许状是授予城市自治权的表现,不能体现资本主义的兴起发展,排除C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中世纪城市的兴起,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中世纪城市兴起的相关史实。7.【答案】B【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答题关键信息“历史现象与原因的对应关系正确”,结合所学分析:A:据所学可知,公元前 5世纪中后期,伯里克利执政时期,雅典一度达到全盛,对应错误,排除A项。B:据所学可知,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推动一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到630年左右,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统一的阿拉伯国家建立,对应正确,故选B项。C:据所学可知,阿拉伯人将印度人发明的10个计数法加以改造,形成现在通用的阿拉伯数字,传遍了全世界,对应错误,排除C项。D:1453年,奥斯曼帝国不断西征,最终君士坦丁堡陷落,拜占庭帝国灭亡,对应错误,排除D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半岛统一。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阿拉伯帝国的相关史实。8.【答案】A【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解析】【分析】据材料“一屋宽且长,织机二百张,织工二百人”“染工八十人,齐将颜色施”“二十扦制匠,将呢折成匹”可知,材料反映了英国手工工场集中生产,分工协作,体现了雇工分工合作兴起,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故选A项。据“将呢折成匹”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制呢业, 16世纪英国还未兴起棉纺织业,排除B项。租地农场兴起于14世纪中叶以后,反映了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而材料反映的是手工业经营方式的变化,排除C项。13世纪以来,西欧城市通过金钱赎买或武力斗争争取了城市自治权,与材料歌谣反映了手工业生产不符合,排除D项。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英国手工工场的发展,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9.【答案】D【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解析】【分析】提取答题关键词“美国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结合所学可知, 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总统不能世袭,由选民选举产生,参众两院的议员也由选举产生,体现了民主共和制的特点,故选D项。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联邦政府行使中央权力,高于地方政府,允许地方各州有一定的自主权,排除A项。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美国实行三权分立体制,总统掌握行政权,国会掌握立法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彼此分权,互相制衡,排除B项。根据1787年美国宪法,美国实行民主共和、三权分立制等,并非君主立宪制,排除C项。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美国民主共和制度,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美国政治制度的相关史实。10.【答案】B【知识点】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解析】【分析】据材料“《人权宣言》与前两部法律文献相比,其突出特点”,结合所学可知,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了《人权宣言》,宣扬人权、自由、法治、平等和私有财产神圣而不可侵犯等原则,而《权利法案》是限制王权,《天赋人权》宣扬人民主权,北美独立思想,故选B项。英国《权利法案》在法律上限制了国王权力,排除A项。英国《权利法案》确立议会权力至上原则,排除C项。美国《独立宣言》宣告北美脱离殖民统治,成为自由独立国家,排除D项。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法国《人权宣言》。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要熟练掌握法国《人权宣言》的相关史实。11.【答案】A【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工业革命【解析】【分析】提取答关键信息“工业革命既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也暴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弊端”,说明工业革命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提供了经济基础,故选A项。工人阶级力量壮大,并且登上历史舞台,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排除B项。空想社会主义、古典政治经济学、古典哲学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排除C项。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与革命实践斗争和理论创作,为马克思主义奠定了实践基础,排除D项。故答案为:A。【简评】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马克思主义诞生,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史实。12.【答案】B【知识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解析】【分析】 一部手机连上网络,几乎就可以解决一个人的衣食住行问题:中小学生坐在教室里,就可以通过网络直播观看一场来自太空的实验课;无人机从田间一飞而过,施肥撒药变得轻松、高效…这些表明随着时代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我们的生活将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表明创新改变生活 ,创新让生活更美好,所以B正确。A错误, 网络无所不能的观点太绝对,夸大了网络的作用。C错误, 中国人最具有智慧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D错误,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任重道远。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创新及其作用的认识,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13.【答案】A【知识点】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基本路线【解析】【分析】 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这表明 改革、开放、发展是相互关联、内在统一的,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所以①②正确。③错误,经济建设是当代中国的中心工作。④错误,选项观点夸大了开放的作用,应排除。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对改革开放的认识,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只有全社会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才能持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才能奏响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最强音!14.【答案】D【知识点】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解析】【分析】 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这表明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 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所以②④正确。①错误,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③错误,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新型民主的认识,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彰显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充分彰显人民主体地位,使人民意志得到更好体现、人民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创造活力进一步激发。15.【答案】C【知识点】依法治国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建设法治政府必须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持续提高政府公信力,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所以①③④正确。②错误,公正司法是对司法机关的要求,与建设法治政府不符,应排除。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建设法治政府的认识,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16.【答案】D【知识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解析】【分析】“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体现诚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体现敬业。“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体现爱国,“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体现友善,所以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选项内容与题干中的诗句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应排除。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要求。17.【答案】B【知识点】资源、环境问题及对策;可持续发展【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扎实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这是落实保护环境基本国策,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需要,也是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需要,所以①②④正确。③错误,选项观点夸大了这一举措的作用,应排除。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和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认识,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18.【答案】C【知识点】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解析】【分析】根据所学, 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 维护民族团结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需要各族人民守望相助,所以习近平 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都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因此,①③④正确。②错误,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维护民族团结的认识,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载入宪法和法律,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主人,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19.【答案】A【知识点】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解析】【分析】 李家超在香港特区第六任行政长官选举中高票当选, 这说明李家超获得香港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李家超声明“我将不负中央和香港市民所托,带领新一届特区政府按照香港基本法全面准确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这表明了 李家超爱国爱港立场坚定,中央坚持“爱国者治港”得到落实,所以①②③正确。④错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对“一国两制”的认识,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坚持依法治港治澳,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落实中央对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原则,落实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特别行政区社会大局稳定。20.【答案】B【知识点】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解析】【分析】河北唐山市的“大钊路”经过青春广场通往“富强街”,安徽合肥的以革命烈士陈延年和陈乔年兄弟俩命名的“延乔路”尽头就是“繁华大道”。这体现了 英烈精神成为指引我们继续奋进的路标,使 道路穿越历史,辉映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说明只有经历过苦难的民族,才对复兴有如此深切的渴望,所以①②④正确。③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我国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应排除。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识,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21.【答案】(1)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等级森严,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2)作用:庄园法庭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庄园法庭主要是为了维护领主的利益;手段:通常是处以罚金。(3)主张:率先抨击教会神权至上评价: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是文艺复兴“文学三杰”之一。(4)关系:文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历史;档案比较真实地记录了历史;文学和档案都是了解历史的途径;要善于从文学和档案中辨别真实的历史。【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启蒙运动【解析】【分析】(1)根源:据材料一“你是理发师的儿子,属于首陀罗,而那个女孩属于刹帝利。刹帝利的女儿是不能与你结婚的”,结合所学可知,古代印度社会等级森严,盛行种姓制度,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故导致理发师的儿子“忧郁而死”的根源是古代印度种姓制度。(2)作用:据材料二“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结合所学可知,庄园法庭主要是为了维护领主的利益,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手段:据材料一“被罚款6便士”“被罚款20先令”“违者要被罚款”可知,中世纪西欧庄园法庭惩罚的主要手段是处以罚金。(3)但丁:据材料三“你注意看看这象征教会的车子”“我(但丁)就看到有只上帝的鸟儿如闪电般从浓云中飞下…接着啄坏那辆车…车子便散架了”,结合所学可知,《神权》是但丁的代表作品,抨击了教会神权至上的精神独裁。评价:结合所学可知,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是文艺复兴“文学三杰”之一。(4)关系: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文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历史;档案比较真实地记录了历史;文学和档案都是了解历史的途径;要善于从文学和档案中辨别真实的历史。【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种姓制度。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种姓制度的相关历史知识。(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西欧庄园法庭,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西欧庄园法庭的相关史实。(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但丁与《神曲》,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文艺复兴的相关史实。(4)本题以文学和档案与真实历史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相关历史知识,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22.【答案】(1)政权:罗马共和国地位:《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2)名称:《罗马民法大全》 评价: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3)相同点:都是资产阶级的法律文献;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和原则;都宣扬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民主等思想;都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原因:都诞生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4)趋势: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启示:坚持依法治国,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提高人们的法治观念。【知识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古希腊罗马文明;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解析】【分析】(1)据材料法律文献一“《十二铜表法》”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450年,罗马共和国颁布了《十二铜表法》,标志罗马成文法诞生,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2)据材料法律文献二“由四部法律文献构成……”并结合所学可知,法律文献二是东罗马帝国时期汇编的《罗马民法大全》,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3)据材料法律文献三“《独立宣言》……”,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颁布的法律文献,宣告北美独立建国;“法律文献四《人权宣言》”,是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革命性纲领。结合所学可知,《独立宣言》《人权宣言》都是资产阶级的法律文献;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诉求和原则;都宣扬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民主等思想;都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这两部法律文献都诞生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反映了人类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在我国社会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中,应坚持依法治国,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提高人们的法治观念。【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十二铜表法》。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十二铜表法》的相关历史知识。(2)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罗马民法大全》 ,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分析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解题关键要理解掌握关于《罗马民法大全》的相关史实。(3)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独立宣言》《人权宣言》。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的相关历史知识。(4)本题主要考查人类政治文明的演进趋势。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23.【答案】(1)国王:查理一世 事件:光荣革命(2)手段:海盗式掠夺、奴隶贸易作用:促进英国资本原始积累,促进资本主义发展。(3)条件:不断扩大的市场、大量流动的资金、大批自由劳动力。影响:促进了英国生产力水平极大提高,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4)启示: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带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知识点】新航路的开辟;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解析】【分析】(1)国王:据材料一“图一、克伦威尔在战场上”,结合所学可知,1649年,查理一世被推上了断头台,英吉水利共和国成立,但权力却落到了以克伦威尔为首的军队手中。革命:据材料一“ 图二、威廉和玛丽加冕”,结合所学可知,1688年,英国发生政变,议会废黜詹姆士二世,迎请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威廉入主英国,史称光荣革命。(2)手段:据材料二“他们陆续组织了许多贸易公司,进行海盗式掠夺、奴隶贸易…这些活动是英国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由此可知,英国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手段主要有海盗式掠夺、奴隶贸易作用。作用:结合所学可知,英国的海外殖民活动,促进英国资本原始积累,促进资本主义发展。(3)条件:据材料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可作工业革命资金用的流动资本……由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了充裕的流动劳动力”,材料反映了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的条件主要包括不断扩大的市场、大量流动的资金、大批自由劳动力。影响: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促进了英国生产力水平极大提高,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4)启示: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比如: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带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点评】(1)本题主要知识考点是光荣革命。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光荣革命的相关历史知识。(2)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崛起。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考生作答时应紧扣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词,并紧密结合所学知识中关于的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作答。(3)本题以工业革命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并识记相关历史知识,需要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主要知识考点是英国的崛起对我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启示,主要考查学生的材料解读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仔细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信息主旨,掌握相关基础史实。24.【答案】(1)重要性: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意义:重视知识,发展教育,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有利于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满足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人才的舆论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2)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做法: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3)立法部门公开征求意见,促进科学立法;公安部门加大对电信犯罪的打击力度,做到严格执法;人民检察院通过司法惩治犯罪分子,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体现公正司法。【知识点】依法治国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 我国重视教育对发展的意义可以从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为个人人生幸福奠定基础,为人类文明传递薪火,成就民族和国家的未来。 重视知识,发展教育,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等方面回答即可。(2)分析材料结合所学,材料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特点。根据所学,坚定文化自信可以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3)根据所学,本题可以从立法部门科学立法,公安部门严格执法,人民检察院公正司法等方面结合材料分析回答即可。【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华文化,厉行法治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25.【答案】(1)品格:与时俱进内在联系:载人航天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民族精神内容的丰富与发展,具有鲜明的先进性和时代性。(2)航天人铸就了载人航天精神,说明这为载人航天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航天工作者突破关键技术,取得自主创新技术成果,说明航天工作者发扬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根本保证,说明党的领导为航天事业发展起到了精神引领作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为航天事业提供了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要求结合材料,必须从精神角度分析,否则不给分。一点2分,共4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3)实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做法:要对国家有认同、对文化有底气、对发展有信心;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态;既要胸怀理想又要求真务实,既要满怀激情又要锲而不舍;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知识点】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我们的理想与责任【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人航天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在联系可以从 载人航天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2)本题要求从精神角度回答我国载人航天事业能够取得举世瞩目伟大成就的原因,因此可以从 载人航天精神 为航天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载人航天精神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 航天工作者发扬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党的领导为航天事业发展起到了精神引领作用; 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 提供了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3)根据所学,中国梦的实质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做自信的中国人可以从 对国家有认同、对文化有底气、对发展有信心, 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态;既要胸怀理想又要求真务实,既要满怀激情又要锲而不舍, 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华民族 精神,中国梦,中国精神,党的领导,中国力量,中国人自信的底气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让中国人更加自信。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子陵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2月联考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子陵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社会法治12月联考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