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课程标准 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早期联系教材分析 文明是如何交流和传播的?武力扩张还是海外殖民,大河流域兴起农耕文明,为了养活这些人,人们就必须开垦更多的土地,于是更多的地方出现农业,所以,农业是一种扩张的力量;被海洋包围的古希腊选择背井离乡,反而开出另一番新天地。农耕文明的优势使其具备扩展潜能,古代文明各自的扩展,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促进了大帝国的兴起。本节课主要阐述波斯帝国、马其顿帝国以及古罗马帝国统治,透过其统治分析政治文明,认识帝国兴衰的特征以及帝国扩张对于文明交流的影响。认识文明在交流,融汇中逐步推广、发展。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本节课《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对应初中统编版九年级(上)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内容,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对于古文明的产生以及辉煌的文化有深刻的了解。这是学习本节课的知识基础。思维能力:基于初中学习的知识基础,经过高一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于历史核心素养有基本理解和掌握。基于此通过对于古代帝国的学习,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早期联系,这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学习态度:对于古文明的学习,学习内容非常丰富,史料事物相对较多,有利于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新学期的第一课对新学期、新环境有强烈的求知欲。教学目标 1.依托历史资料——波斯鎏金壶,“一个文物,联系三个文明”。了解文明扩张、交流的方式。透过史料,分析海洋文明与农耕文明产生的原因,对比其不同,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2.立足时空,展示波斯、埃及、马其顿以及古罗马地图,借用史料,配合问题设置。理解帝国扩张的基本政策以及帝国扩张对于文明交流、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以及历史解释的能力;3.通过对古代文明产生和发展的梳理与分析,概括不同文明的各自特点,产生这些特点的不同的时空条件,以及各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从而强化学习历史所应具备的时空观念,深化对历史的理解,提升历史解释能力。重点难点 重点:古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难点:古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方法手段 方法:问题探究法、史料分析法、讲授法 (辅助:多媒体、)手段:多媒体教 学 流 程环节步骤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赏析文物图片——波斯·鎏金壶》师:同学们,请看课件展示文物,这是一件距今1500年产自波斯专供贵族使用的鎏金壶。1983年出土于中国宁夏市固原南郊的一座带有壁画的大型贵族墓。问题来了,原产波斯的文物为什么会出现中华大地上呢?生:(略)师:我们再看,鎏金壶的壁上绘画的是古希腊的神话问题又来了“古希腊的文化是如何影响波斯的艺术呢?”文明与文明之间是如何传递与交流的?本节课我们学习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生:(略)课件展示 了解文物——波斯鎏金壶,调动学习兴趣,学习新课 一件文物串联三段文明。配合课件以及问题设计,扩充知识储备,调动学习兴趣以及启发本节课的探索与与求知欲。第一部分:古代文明的扩展第二部分:古代世界的帝国知识点拓充罗马法第三部分 文明的交流 第一部分:文明的扩展师:请同学们,阅读书本P8-P9页内容,思考文明的扩展需要几种方式?生:(略)师:准确的是古代恩铭扩展重要方式包括武力扩张和海外殖民。生:(略)师:请回答推动文明拓展的经济基础是什么?通过阅读书本,我们发现文明拓展方式不同背后经济基础也是不一样。生:(略)史料展示由于有了农业,食物有了保障,人们定居下来,生活比较安定了,可以养活更多的孩子,为了养活这些人,人们就必须开垦更多的土地,于是更多的地方出现农业,所以,农业是一种扩张的力量,它要求越来越多的土地。 ——钱乘旦《西方那块土》师:为什么说农耕文明具有扩张潜能?海洋文明文化拓展确实通过海外殖民方式呢?阅读史料,同时结合当时地环境思考。生:(略)师:农耕文明下,农业发展需要更多的土地;(1)社会分工较发达;(2)劳动生产率较高(3)社会组织和管理系统复杂完备。相比较农耕文明对于文明拓展这种“主动出击”形式,海洋文明就显得相对比较被动,因为古希腊时期海外殖民与近代资本主义殖民扩张完全不同,结合史料思考,理解海外殖民拓展的含义,同时,也思考其必要性和存在的偶然性。生:(略)史料展示约公元前630年前后,铁拉岛七年无雨,颗粒无收,于是铁拉人用抽签的办法从每两兄弟中选一人到非洲殖民。中签者泪流满面地离开家乡,结成生死与共的患难弟兄,终于在异乡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希罗多德《历史》,徐松岩译师:结合第一节课学习的内容,我们知道由于古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是以农耕的环境较少,小国寡民,各邦长期独立自治。这使得许多古希腊“不得不”“背井离乡”,这也促成古希腊海外贸易发达,航海业技术先进也推动形成了以古希腊为中心的“海洋文明”生:(略)师:总结受地理环境,农耕经济,商品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古代世界形成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经济形态:以农业为主;·政治特征:疆域辽阔,多实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对外交往:文明传播和军事扩张。逐渐形成一个个“帝国”,例如:埃及帝国、亚述帝国以及古巴比伦。相反古希腊位于地中海沿岸;·经济形态:以工商业为主;·政治特征: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多种政治形态,民主政治是基本趋势;·对外交往:海外殖民。生:(略)师:这里老师请问同学一个问题,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哪一个更加的“强势”、“厉害”呢?生:(略)师:农耕文明的优势使其具备扩张的潜能,使文明的区域不断扩大。古代文明各自的扩展,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促进了大帝国的兴起。生:(略)师:除了之前我们展示的帝国书本中还介绍哪些帝国?第二部分:古代世界帝国师:帝国意为统治区域、统治权力,特别是一个民族通过武装征服统治其他部落或族群建立的范围比较广大的国家。书本中着重讲授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以及罗马帝国。立足时空思考,此时中国是什么时期?生:(略)师:春秋战国乃至秦的统一。生:(略)课件展示师:给大家5分钟时间P9-P11页的内容,了解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以及古罗马帝国形成时间、政权形式、统治方式以及文明成就。生:(略)波斯帝国师:公元前6世纪,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迅速征服了包括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和巴尔干半岛北部在内的广 大地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它继承了西亚 地区传统的君主专制制度。国王是整个政权的核心和最高 主宰,他的权力被认为来自神授。地方实行行省制,行省总督和军事长官相互监督和制约。帝国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波斯人担任最重要的职务,以统治社会发展水平和风俗都非常不同的广大地区。生:(略)亚历山大帝国(马其顿王国)师:公元前4世纪末,马其顿亚历山大入侵波斯帝国。历10年征战,亚历山大击败波斯军队的抵抗,先后占领小亚细亚、埃及、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灭亡了波斯帝国,并进一步向东扩张,征服了印度河流域,继波斯之后再次建立了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亚历山大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宣布君权神授,将政治、军事等大权集于一身。地方实行行省制,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推广希腊文化。生:(略)古罗马帝国师:(1)公元前8世纪:罗马城建立;)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公元1-2世纪:空前繁荣,除了拥有基本的官僚体制外,罗马帝国维持长久的重要措施就是罗马法。生:(略)古罗马帝国——罗马法课件展示师:罗马法始终伴随罗马帝国的成长。《十二铜表法》就是第一成文的公民法。公民法仅适用于罗马城邦公民内部。但是在公元前3世纪左右,罗马开始对外扩张。从蕞尔小邦步步走向大帝国。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在领土空前扩充的背景下,公民法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包括不适应经济发展,造成民族间的矛盾。总之,公民法无法是一个应对这些问题的新变化。公元3世纪,罗马推出了适应罗马境内全体自由民的万民法。罗马法的发展历程又向前推进一步。生:(略)师:历史的进程有向前推进,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东罗马与西罗马。随后,受少数民族入侵影响,476年西罗马灭亡。而东罗马依旧存在,并延续了1000多年,后又称其为“拜占庭帝国”。6世纪(东罗马帝国时期),查士丁尼命人编纂民法大全,后人称为《查士丁尼法典》或者“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查士丁尼新敕》。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的丰富与完善。生:(略)师:调节社会矛盾,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消极:维护奴隶主的压迫生:(略)师:总结古代帝国统治内容,完成表格生:(略)课件展示师:思考:这三大帝国兴衰的共同特点是?生:(略)师:依靠军事征服建立;.疆域辽阔、地跨欧亚非;依靠军队与官僚体系维持;实行君主专制,帝国的维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君主能力与制度运行的效率;文明不断传承与发展。同学们,我们如何看待帝国的武力扩张。阅读书本P10页《历史纵横》和P11页《史料阅读》,思考帝国扩张的影响?生:(略)史料展示史料1:为了报复地中海东岸中部城市提尔的坚决抵抗,马其顿人屠杀八千提尔人,被俘虏当奴隶的共约三万人!336bc,亚历山大将底比斯夷为平地,并将所有幸存的底比斯人沦为奴隶,底比斯从此灭亡。史料2:亚历山大东征使东西方文化在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大规模的冲撞和交融,这使得富于理性和逻辑的希腊哲学与古代埃及、西亚的知识相结合。东西方的艺术也相互影响,出现了崭新的艺术风格。 师:传播了先进的文明,扩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各大帝国的扩张,建立世界性的大帝国,给被征服地区人民带去了灾难。生:(略)师: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之间始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联系和影响。文明之间交往的总趋势是不断增多, 相互影响也不断扩大。阅读书本第12页内容,思考文明之间的交流有何影响?生:(略)师:西亚的农耕技术,向东传到伊朗高原;向西传入希腊,并进一步传到西欧和北欧;向南传入埃及和非洲。冶铁技术最初起源于西亚,从那里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人类从此进入铁器时代。西亚的神话曾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特别是人像雕刻,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生:(略)师:字母文字最初起源于西亚地区的腓尼基。这里地处埃及和西亚文明的交汇点,人们发明了22个字母组成的文字。它在东方演化为阿拉马字母,由阿拉马字母发展出古代西亚、埃及以及印度等地的多种字母;它向西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再演化出拉丁字母。思考问题:为什么字母文字会被广泛接受?生:(略)师:方便记录,字母文字具有书写简捷、易于记忆、有固定顺序和每个字母都有固定读音等优点,逐渐流行开来。生:(略)第三部分 文明的交流课件展示师:两汉时期东西方文明有了官方的交汇,而连接其往来的就是西汉时期的丝绸之路,透过丝绸之路的地图我们观察这条路连接几个地区?生:(略)课件展示师:请同学们,观看图片。除了开篇我们介绍的波斯鎏金壶,右侧的文物也是一件“舶来品”——镶金兽首玛瑙杯。现在展出于陕西历史博物馆,它通体是由一整块玛瑙制雕琢出来,依托玛瑙上的纹路绘制。这件文物并不是中原出土,而是借助丝绸之路传入进来。它的用途又是什么?生:(略) 阅读书本P8-P9页内容了解文明拓展的方式。阅读史料,回答问题推动文明拓展的经济基础以及地理环境的原因。理解海洋文明形成的原因。总结海洋文明与大河文明。这句话是重点阅读书本回答问题。立足时空,联系知识点回答问题。阅读书本,总结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以及古罗马帝国的基本内容,回答问题。波斯帝国马其顿帝国古罗马帝国知识点扩充——罗马法了解罗马法的基本历程和内容阅读史料,回答问题。总结三大帝国兴衰的共同特点。阅读书本,回答问题文明交流推动文化进步了解字母的渊源阅读史料,回答问题。立足时空,思考问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充知识储备。 立足时空,了解古代文明拓展的方式,循循善诱。从文物导入,阅读书本找到答案,借助史料,配合问题的设计,理解武力拓展下的农业文明,与海外殖民背后的海洋文明。过度第二部分波斯帝国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帝国。君主专制制度。地方实行行省制,帝国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亚历山大帝国非欧三洲的大帝国。继承波斯帝国的基本制度,推广希腊文化。君主制;商品经济罗马法基督教扩充知识点——罗马法。依托史料结合所学知识理解帝国对于文明扩展的意义。过度第三部分课堂小结 师:在西方这件文物(准确说这种类型的杯子)被称为“来通”是希腊语直接音译过来,“来通”是一种典型的西方试酒器。像波斯鎏金壶,以及刚刚展示的“来通”它们是丝绸之路的见证者。像这样见证文明交流的“使者”还有很多,课后同学们通过翻阅资料,借助互联网了解,扩充自己学习的知识以及素养。生:(略)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首先了解古代文明拓展的方式:1.武力扩张2.海外殖民,进而学习了大河文明以及海洋文明,然而农耕文明的优势使其具备扩张的潜能,使文明的区域不断扩大。古代文明各自的扩展,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促进了大帝国的兴起。帝国在扩张征服中给人民带去了灾难,传播了先进的文明,扩客观上成为传播文明的载体。生:(略)师:通过对古代文明产生和发展的梳理与分析,概括不同文明的各自特点,产生这些特点的不同的时空条件,以及各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从而强化学习历史所应具备的时空观念,深化对历史的理解,提升历史解释能力。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充知识储备。 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落实课程标准,完成学习任务。同时落实核心素养。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