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部分学校七年级期末质量检测
道德与法治、历史综合试卷
亲爱的同学,在你答题前,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注意事项:
1.本试卷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全卷共10页,两大题,满分12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2.答题前,请将你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3.答第Ⅰ卷(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在“试卷”上无效。
4.答第Ⅱ卷(非选择题)时,答案用0.5毫米黑色笔迹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5.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预祝你取得优异成绩!
第Ⅰ卷(选择题 共56分)
一、选择题(共28小题,每题2分,共56分)
在下面各题的备选答案A、B、C、D 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选出并填入“答案卡”。
1.一位著名作家说:“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这句话启示我们
A.青春是短暂的,要抓紧时间及时享乐
B.青春存在缺憾,是不完美的
C.青春是易逝的,要把握青春开拓进取
D.青春是美好的,拥有青春是幸福的
2.某老师在班级放置“烦恼盒”,让学生倾诉情绪,并帮助学生解决烦恼。老师的做法表明
①学生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指导
②学生的烦恼只有老师才可以解决
③学生的发展取决于老师的理念
④学生的情绪可通过适当方式调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从1987年6月起,每年的6月26 日是“国际禁毒日”。纪念日主题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的重要载体,在2024年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某校组织学生开展禁毒主题征文活动。下列某学生拟定的禁毒主题征文小标题,恰当的是
①法不可违,见义勇为,杜绝侵害
②珍爱生命,依法自律,远离毒品
③各美其美,美好家园,美好生活
④防毒禁毒,防微杜渐,你我同行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4.从下图的对话可以看出,同学们对美好集体的愿景是
①具有良好氛围 ②竞争意识强烈
③能够团结合作 ④个人利益优先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七年级(2)班在本学期的班干部岗位竞选活动中,除了设置有班长、中队长等常规岗位,还设置了一些特别的岗位:管花草的“花长”、管桌椅的“桌长”、管走廊的“廊长”等。班级这样设置班干部岗位,将
①让更多同学参与班级事务,产生强大合力
②发挥同学们的不同优势,强化分工与协作
③形成岗位竞争,不利于班级的团结和稳定
④分散参与者精力,影响正常的学习与生活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6.2023年5月 30日,神舟十六号乘组3名航天员成功入驻“天宫”。指令长景海鹏出征前曾说,我们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能心领神会,形成默契。我们的目标是 1+1+1=1。这表明
A.集体能够完善个性 B.美好集体是善于合作的
C.集体能够涵养品格 D.个人始终需要服务集体
7.在班会课上,同学们分享了校园生活情景。下列对情景点评正确的是
序号 情景 点评
① 参观学校举办的书画展 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② 全班同学齐心协力备战校运会 集体是个体的简单相加
③ 首次上台演讲赢得热烈的掌声 他人的肯定有助于增强自信
④ 质疑同学不合理的观点并提出建议 学会思考, 具有批判精神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8.“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下面对这句话理解不恰当的是
①个人离不开集体
②要在树林中寻找快乐和幸福
③要积极融入集体生活
④不要过高地估计自己而过低地估计别人
A. ①③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④
9.古语说:“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由此可见,集体力量来源于成员
A.获得的安全感和自信心 B.人际交往的态度和能力
C.共同的目标和团结协作 D.捍卫自己的尊严与利益
10.“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厦,庇护着我们大家;它的每一块砖石都垒在另一块砖石上。”“庇护着我们大家”说明
A.法律保护着我们的生活 B.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C.法律对犯罪分子毫不留情 D.法律惩罚违法犯罪行为
11.我国为给予未成年人特殊关爱和保护,专门颁布的两部法律为
①民法典 ②未成年人保护法
③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④义务教育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2021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强调学校要通过国旗下讲话等多种形式加强教育指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这
①有利于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②能够确保学生健康成长
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和自律能力
④能够促进学生彻底远离网络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3.2022年9月 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自2022年12月 1日起施行。这则材料体现的法律特征是
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C.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D.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将家庭教育由传统“家事”上升为“国事”,为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这部法律的实施
①体现了法律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②说明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③有利于促进父母承担对未成年人家庭教育的责任
④表明该法律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15.科举制最大的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机制,这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材料表明科举制
A.有利于形成新的价值取向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C.忽视了读书人品德的考察
D.打击了世家大族的势力
16.下列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这可以说明唐朝
A.商品经济发达 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C.尚武风气盛行 D.多彩的文学艺术
17.唐朝时期,女性常穿着薄纱、丝绸等华丽的服装,大胆展示自己的美貌和身姿。更令人惊讶的是,唐朝还允许女穿男装。此外,平民也可以穿着丝绸。这些现象反映出唐朝社会呈现的风格特点是
A.单一保守 B.包容与开放 C.奢侈浪费 D.勇于创新
18.下面是某一时期的形势图,这一时期是
A.隋朝 B.北宋 C.南宋 D.明朝
19.下图是我国古代货币演变示意图。其变化主要反映了
A.科学技术的进步 B.农业的发展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城市的繁荣
20.1333年,元朝开科取士,在所取进士百人中,有蒙古、唐兀、回回、于阗、哈喇鲁、畏兀儿等民族50名;已婚的人中有近70%娶汉人为妻。这说明元朝
A.实行民族歧视政策 B.已经完全汉化
C.科举考试更加公平 D.民族交融频繁
21.宋朝出版事业兴盛,官方图书事业获得很大发展,民间藏书之风也极为盛行,涌现出许多藏书家和藏书中心。这一现象从技术层面来看主要得益于
A.造纸术的发明 B.印刷术的成熟与改进
C.科举制的开创 D.宋词的繁荣
22.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 “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这反映了明朝
A.重视文献整理 B.科举制度完善
C.重文轻武政策 D.加强思想控制
23.某同学准备在学习公众号中推送一篇关于“梦回大明”的文章,下列内容可以出现在这篇文章中的是
A.在西藏设宣政院 B.京剧深受大众的喜爱
C.戚继光英勇抗倭 D.《红楼梦》印刷面世
24.如表是期末复习时教师幻灯片的内容,据此判断学习的主题应该是
李时珍《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
徐光启《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
宋应星《天工开物》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
A.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强化 B.世界领先的盛唐文化
C.集历代之大成的明朝科技 D.繁荣的宋代城市文化
25.从设置宣政院到澎湖巡检司,从戚继光荡平倭寇到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从册封达赖、班禅到设置驻藏大臣。上述史实反映
A.制度的创新与完善 B.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C.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外交的开放与危机
26.明朝鼎盛时期全国人口达到1亿多,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发展到3亿。顺治十八年,全国耕地面积549万余顷,到乾隆三十一年,全国耕地面积达到741万余顷。这反映了清前期
A.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B.商品经济十分活跃
C.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D.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27.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工具,对历史学习有独特价值。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思维导图,空白处应填的关键词是
A.君主专制 B.经济发展 C.思想控制 D.边疆管理
28.“明清时期,出现了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他们更多地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塑造了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材料反映了明清小说的
A.艺术水平 B.批判作用 C.深远影响 D.内容特点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64分)
二、非选择题 (共6题,共64分)
29. 【古代政治制度】(12分)
材料一
①派文官任知州 ②设军机处 ③废丞相 ④行省制度
(1)从材料一中找出下列各朝代的制度或措施,将序号填入表格。(4分)
朝代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制度或措施
材料二
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他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同时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政治上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他发展经济,改革税制……使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
(2)根据材料二,归纳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4分)
材料三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授的“阵图”行军布阵……
——以上两则材料摘编自人教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
(3)材料三反映的是宋朝的什么政策 该政策有何影响 (4分)
30.【长城与民族精神】(10分)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图1是哪一朝代的长城示意图,(2分)说明你的判断理由(写出1个理由即可)。(2分)
材料二 长城不仅是中国古代若干王朝的北部军事防线,也是中华文化圈内农耕与游牧这两大部类文明形态的分界线,它不仅仅具有军事上的防御意义,也护卫着先进的农耕文明,使其不致在游牧人无止境的袭击中归于毁灭……在长城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建立了许多农牧贸易场所,使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
——摘编自《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分界线——古代长城》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修筑长城的作用。 (4分)
材料三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 王昌龄《出塞》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长城体现了中华民族怎样的精神品质 (2分)
31.【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10分)
材料:
时间 重大事件
贞观年间 唐太宗被尊奉为各族的“天可汗”
641年 文成公主入藏
1005年 宋辽议和, 签订《澶渊之盟》
元朝 设置澎湖巡检司, 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在西藏设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由宣政院直接统辖
1684年 清朝设台湾府, 隶属福建省
1689年 中俄签订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1727年 清朝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
从材料中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围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提炼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 (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32.【学会调节情绪】(10分)
某班举行了“情绪管理”的主题班会,同学们积极发言,各抒己见,其中小明同学说:“情绪,可以分为正面情绪和负面情绪,我们只能拥有正面情绪,杜绝一切负面情绪。”
(1)请你对小明同学的观点进行评析。(6分)
(2)某校举行“和谐班集体”评选活动,你作为班级心理委员,请为同学们合理调节情绪建言献策。 (4分)
示例 方法: 改变认知评价。举例:积极自我心理暗示、 自我安慰、 自我激励等。
33.【共建美好集体】(10分)
学习过集体生活是我们青春成长的必经之路。某校九年级(1)班计划组织开展一次户外拓展活动。
活动名称:生命之旅
内容:5—10人一组。蒙上双眼,将手搭在前一位成员的肩上,走过一段曲折、有障碍物的路程。在行走的过程中不允许大家有任何的语言交流,只能借助于“带路人”的引领和搀扶回到出发点。
活动名称:珠行万里
内容:5—10人一组。选出一名学员站到起点线上放珠,其余学员手拿珠槽一个一个连接并且排成一条直线,在连接过程中,珠槽不允许重叠,如果珠掉地上了,只能允许放珠的那个人来将其捡起,同时回到起点线重新放珠。运珠的顺序每位队友交替进行,珠在最后落到地上杯子中。珠多的团队获胜。
(1)任选上述一项活动,结合所学,说明参加这项活动的意义。(4分)
为了顺利组织开展此次拓展活动,需要班里部分同学担任志愿者,为大家服务。为此,班长准备在班上召开一次动员会,号召大家踊跃报名。
(2)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帮助他拟订一份提纲,列出发言要点。(6分)
34.【建设法治国家】 (12分)
王女士在某网络平台开通贷款服务功能时留下了个人信息。近日,王女士接到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平台客服,在准确说出王女士的身份信息后,以“影响征信”为由,要求王女士将银行卡内的钱转到他们指定的“安全账户”。王女士在上初中的儿子小亮知道情况后,多次提醒妈妈“这是骗局,警察叔叔和学校老师都宣传过”,还拦下妈妈输密码的手机报警求助,帮助妈妈避免了经济损失 29万元。
(1)请你运用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案例中小亮的做法。 (6分)
(2)某班举行“法治中国,建设有我”的主题班会活动,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我们要努力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请完成下列打算。(6分)
①在学习法律方面,我打算:
②在遵守法律方面,我打算:
③在依法维权方面,我打算: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