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零诊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零诊语文试题(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度下期高2025届零诊模拟测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学批评从来就不是自说自话。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被认为是寻找“知音”,刘勰在
《文心雕龙》中就设专章讨论“知音”问题。西方有学者则认为,文学活动仅有作家和“某
个特定的读者”(批评家)的关系,还不能“超脱私人的范围”,只有当“第三者”即“读
者公众”介入的时候,文学才能“进入社会领域”,对社会人群发生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
文学批评只有面向读者,才能显示出它特有的意义和价值。
与其他人文学科不同,文学影响于人的社会文化思想,不是以直白的方式告诉读者,而
是隐含在具体的文学形象之中。因此,文学批评对文学作品的意义阐释,就显得尤为重要。
读者从具体的文学形象中,固然也能直接受到“熏、浸、刺、提”的感发振奋作用,但要从
中得到理性的认识和启示,就离不开文学批评家的工作。西方有批评家说:“批评之所以有
在,就是为了说明隐藏在艺术家创作内部的意义。”没有这种“说明”,鲁迅的《狂人日记》
就只是一个“狂人”的胡言乱语,《祝福》《孔乙己》和《阿Q正传》等作品主人公的遭遇,
也只能博人同情,都不可能具有反封建的意义。
文学批评向读者揭示文学作品的这些意义,不是凭空杜撰,也不是生硬拼贴,而是依靠
批评家对读者所处时代及其社会历史文化情境的了解。在整个文学批评活动进程中,批评家
首先是作为一个文学接受者,参与普通读者的文学接受活动,而后才运用他的专业知识和技
能,把从文学接受活动中所得的经验和感受,进行归纳、提炼,上升到理性高度,形成批评
意见。在这种情况下,批评家告诉读者公众的,就不应该是个人的主观好恶,而应该是根据
一个时代的“普遍的理性法则”(别林斯基语),对文学作品所进行的判断和评价。这种“普
遍的理性法则”,就包含这个时代读者公众的意志、愿望和要求,包括他们的文学趣味和审
美倾向等。这就需要批评家站在时代的高度,深入了解现实关系的各种变动,把握历史发展
的进程,把对现实人生和社会历史文化问题的思考,凝聚成一种理性的判断力,以作为解读
作品、评论得失的思想利器。文学批评被人称之为“运动着的美学”,也是这个意思。也只
有在这个意义上,文学批评家才称得上是一个“有思想的人”,或如普列汉诺夫所说,“既
是美学家,又是思想家”。批评家应该是读者公众的代言人,或美学上和思想上的代表。
惜乎,一个时期以来的文学批评,不是站在读者本位的立场上,而是偏离了这个立场。
批评的出发点,不是读者的阅读需求,而是批评家的专业选择,从这种专业选择出发,对批
第1页共8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