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二生物阶段性学习效果测试(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与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毛细血管壁B.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浆属于协助扩散C.②可以表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D.Ⅳ表示的器官可以是皮肤2.研究人员对突触a、b的突触前神经元给予相同的电刺激,通过微电极分别测量两个突触的突触前神经元、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静息状态下膜两侧70 mV的电位差是Na+内流所致B.电刺激后,突触a的突触后神经元出现了一个小的动作电位,但该动作电位不能传导C.突触b的突触前神经元可产生动作电位却抑制突触后神经元兴奋D.突触a、b的传递过程出现一定的延迟,与神经递质通过主动运输转运出突触前膜、扩散到后膜有关3.为研究不同温度条件对皮肤及口腔温度的影响,某人在能迅速改变温度的房间内做了相关的实验,测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从图中可以看出,口腔温度基本不变,能保证酶催化所需的适宜温度B.在50~100分钟,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C.第100分钟时,为了减少热量散失,所以皮肤不再散热D.整个体温调节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4.如图为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下列推测最准确的是( )A.抗原—抗体复合物被细胞丙吞噬消化得到的部分产物可被细胞利用B.与细胞丙相比,细胞乙的高尔基体和溶酶体都更发达C.细胞乙的来源只有B细胞,由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与细胞因子作用分裂分化形成D.人体免疫系统清除流感病毒过程中,细胞甲、乙、丙都能进行增殖分化 5.1926年,温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采用胚芽鞘尖端是通过分析前人的实验推测胚芽鞘尖端可能产生某种化学物质B.实验结果可用于解释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是因化学物质在其下部分布不均C.为了排除琼脂本身的影响,还应设置在胚芽鞘上放置空白琼脂块的对照组D.步骤T时,若在胚芽鞘右侧进行光照,相同时间后其α角将比未光照组大6.某小组开展酵母菌培养实验,下图是摇瓶中酵母菌的种群密度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初期,酵母菌因种内竞争激烈而生长缓慢B.转速为250 r/min 时,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C.该实验中计数酵母菌时应采用逐个计数法D.培养期间菌体数量变化趋势可用数学模型Nt=N0λt表示7.在互花米草入侵地栽种外来植物无瓣海桑,因无瓣海桑生长快,能迅速长成高大植株形成荫蔽环境,使互花米草因缺乏光照而减少。与本地植物幼苗相比,无瓣海桑幼苗在荫蔽环境中成活率低,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促进了本地植物群落的恢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互花米草相对集中的区域选取样方以估算其在入侵地的种群密度B.由互花米草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不属于群落演替C.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的过程中,无瓣海桑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D.应用外来植物治理入侵植物的过程中,需警惕外来植物潜在的入侵性8.热纤梭菌是一种能高效降解纤维素的嗜热厌氧细菌,可分泌一种多酶复合体将纤维素水解为可溶性糖,在农林废弃物的转化利用中具有应用价值。图是筛选该菌的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从牛粪堆的深层取样比从表层取样更加合理B.甲、丙都是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C.用平板乙统计菌落数可准确反映该菌的真实数量D.丙中纤维素的残留量可反映该菌降解纤维素的能力9.动物克隆繁殖的基本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过程的技术基础是动物细胞核移植B.甲细胞可以是胚胎细胞也可以是体细胞,乙细胞是重组细胞C.子代动物与提供细胞核的动物性状完全相同D.动物难以克隆的根本原因是分化的体细胞的基因组成缺乏完整性10.为提高大豆对磷元素的吸收能力,研究人员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水稻的耐低蹄基因OsPTF转移到大豆植株中,下图为重组Ti质粒上T一DNA的序列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以水稻RNA为模板通过逆转录及PCR扩增可获得大量OsPTF基因B.RNA聚合酶与启动子1识别并结合后,启动抗除草剂基因的转录C.可通过含除草剂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大豆愈伤组织D.用EcoRI、BamHI酶同时切重组Ti质粒后,经电泳分离至少得到两条不同长度的带二、多项选择题(共4小题,每题4分,共计16分。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全选对者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11.缩节胺(DPC)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调节大豆节间生长、矮化株高并塑造良好株型,科研人员测定不同浓度缩节胺对大豆叶片中赤霉素(GA3)含量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调控植株矮化的最适宜DPC浓度为62.5 mg·kg-1B.缩节胺对赤霉素的合成量具有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的特点C.缩节胺可以促进与赤霉素合成有关的基因的表达D.赤霉素和缩节胺的合成部位主要是幼根和幼芽12.大肠杆菌可寄生于人和动物肠道中,其代谢产物能与染料伊红—亚甲蓝(EMB)反应,使菌落呈紫黑色。检测水样是否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时,常用滤膜法测定大肠杆菌的数目,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从培养基的功能来看,EMB培养基为选择培养基B.若要检测培养基是否被污染,可将未接种的培养基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培养C.用该方法测定的大肠杆菌的数目比实际值偏小D.实验中用到的滤杯、滤膜和滤瓶都需要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13.如图表示利用棉花叶肉细胞的原生质体进行遗传改良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④过程通常会发生性状分离B.②过程能定向诱导原生质体产生优良性状的突变C.③过程是否再生出细胞壁,可以用质壁分离实验来检测D.上述过程中可发生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14.果酒、果醋、腐乳、泡菜的制作都离不开微生物的发酵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制作果酒时,自始至终都要保持无氧状态,这样才能提高产量B.当糖源充足时,醋酸菌可将葡萄糖直接转化为醋酸C.制作腐乳时当毛霉会将豆腐中的蛋白质摄入细胞并降解为氨基酸D.制作泡菜时,泡菜坛要尽量装满,防止空气混入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54分)15.(14分)光照、赤霉素和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对某种植物茎伸长影响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植物体内赤霉素合成的主要部位是未成熟的种子、______等。(2)赤霉素的主要作用包括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细胞______;促进______和______。(3)由实验可知,茎伸长受抑制的因素包括______。赤霉素合成抑制剂是通过抑制______(填“内源”或“外源”)赤霉素而发挥作用的。(4)实验中植物茎的______(答两点)等均是实验的无关变量。人工合成的赤霉素类调节剂相比植物体产生的赤霉素具有______(答两点)等优点。16.(14分)某生态农场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推行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可知,人类生活中所需的能源来自太阳能、沼气等。利用这些能源与利用煤炭相比,突出的优点是_____。该生态工程中的能量能够更多地被人类利用,原因是_____。(2)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_____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与传统工程相比,生态工程具有______的特点。(3)该生态农业应用了生态工程基本原理,据图分析符合生态工程原理的叙述是_____。A.物质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良性循环B.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C.生态农业比传统农业自我调节能力差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E.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F.保证主要物质或元素的转化效率较高(4)根据生态工程中的自生原理,有人认为生态农业建设中,应使食物链和营养级越长、越多则越好。请你结合所学有关生态工程原理,该结论是否正确?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5)除沼渣和粪尿等外,管理者还需向生态农田施用一定量的化肥,才能使其正常运转和长期发展,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17.(14分)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是指可同时与癌细胞和药物结合的特异性抗体。如图是科研人员通过杂交瘤细胞技术生产能同时识别癌胚抗原和长春碱(一种抗癌药物)的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部分过程。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过程①后,从小鼠的脾脏中得到_______,说明小鼠体内形成了相应的B细胞。制备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用到的技术有______、______。(2)过程②诱导细胞融合的方法是______(化学法),过程②选用的骨髓瘤细胞_____(填“能”或“不能”)在HAT培养基上生长。(3)经过程③筛选得到的细胞还需转移至多孔培养板中进行过程④,目的是筛选出足够数量的能______的杂交瘤细胞。(4)获得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做大规模培养或注射到小鼠______内增殖均可。(5)对比血清抗体,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是_________(至少答出3条)。 18.(12分)变胖过程中,胰岛B细胞会增加。增加的B细胞可能源于自身分裂(途径I),也可能来自胰岛中干细胞的增殖、分化(途径Ⅱ)。科学家采用胸腺嘧啶类似物标记的方法,研究了L基因缺失导致肥胖的模型小鼠IK中新增B细胞的来源。(1)EdU和BrdU都是胸腺嘧啶类似物,能很快进入细胞并掺入正在复制的DNA中,掺入DNA的EdU和BrdU均能与 互补配对,并可以被分别检测。未掺入的EdU和BrdU短时间内即被降解。(2)将处于细胞周期不同阶段的细胞混合培养于多孔培养板中,各孔同时加入EdU,随后每隔一定时间向一组培养孔加入BrdU,培养十几分钟后收集该组孔内全部细胞,检测双标记细胞占EdU标记细胞的百分比。图中反映DNA复制所需时长的是从 点到 点。(3)为研究变胖过程中B细胞的增殖,需使用一批同时变胖的小鼠。为此,本实验使用诱导型基因敲除小鼠,即饲喂诱导物后小鼠的L基因才会被敲除,形成小鼠IK。科学家利用以下实验材料制备小鼠IK:①纯合小鼠Lx:小鼠L基因两侧已插入特异DNA序列(x),但L的功能正常;②Ce酶基因:源自噬菌体,其编码的酶进入细胞核后作用于x,导致两个x间的DNA片段丢失;③Er基因:编码的Er蛋白位于细胞质,与Er蛋白相连的物质的定位由Er蛋白决定;④口服药T:小分子化合物,可诱导Er蛋白进入细胞核。请完善制备小鼠IK的技术路线: →连接到表达载体→转入小鼠Lx→筛选目标小鼠→ →获得小鼠IK。(4)各种细胞DNA复制所需时间基本相同,但途径I的细胞周期时长(t1)是途径Ⅱ细胞周期时长(t2)的三倍以上。据此,科学家先用EdU饲喂小鼠IK,t2时间后换用BrdU饲喂,再过t2时间后检测B细胞被标记的情况。研究表明,变胖过程中增加的B细胞大多数来源于自身分裂,与之相应的检测结果应是 。高二生物参考答案1-5CBDAC 6-10BCDAD 11BC 12CD 13ACD 14ABD15.【答案】(1)幼根和幼芽(2)分裂与分化 种子萌发、开花 果实发育(3)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和光照时间 内源(4)种类和数量(初始长度) 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或效果稳定)16.【答案】(1)减少了燃烧煤炭所产生的污染 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中的能量,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2)生态学 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 (3)ABDF (4)不正确,因为食物链越长,各营养级中的生物数量难以达到一定规模,影响经济效益;营养级越多,高营养级生物获得的能量越少,该营养级生物数量也越少 (5)农产品输出会带走大量的元素,沼渣和粪尿等不足以将元素都归还农田,因此需要施用化肥以维持输出量与输入量的平衡17.【答案】(1)抗癌胚抗原的抗体 动物细胞融合 动物细胞培养 (2)聚乙二醇(PEG)融合法 不能 (3)分泌所需抗体 (4)腹腔 (5)纯度高、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大量制备18.【答案】(1)A/腺嘌呤(2)Q R(3)将Ce酶基因和Er基因连接 饲喂口服药T(4)大多数B细胞没有被BrdU标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