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 天气与气候(专项训练)-【必刷题】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专项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03 天气与气候(专项训练)-【必刷题】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专项训练(原卷版+解析版)

资源简介

【必刷题】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专项训练
专题03 天气与气候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3-24高三上·浙江台州·阶段练习)盐城市地处江淮沿海地区, 图1为盐城市多年平均与丰水年平均日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图2为盐城市多年平均与枯水年平均日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盐城市年降水的丰枯变化主要体现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盐城市降水年际变化较大,对其影响最小的是( )
A.副高 B.季风 C.气旋 D.洋流
【答案】1.B 2.D
【解析】1.读图可知,丰水年和枯水年平均日降水量曲线均在180-240之间与多年平均日降水量曲线差异较大;图中0-30代表1月份,依次类推可得:180-240代表6月和7月份。6月和7月正值北半球的夏季,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盐城市地处江淮沿海地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度与我国江淮梅汛期入梅、出梅及梅雨强度关系密切,A错误;盐城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的年际变化与夏季风强弱的年际变化相关,B错误;台风是夏秋季影响我国沿海地区的重要天气系统,台风属于气旋的一种,一般来讲台风强度越大带来的降水量越大,不同年份台风强度和发生频率不同,降水年际变化存在差异,C错误;洋流常年的流向较稳定,对降水年际变化的影响不大,D正确。故选D。
(22-23高三下·福建福州·阶段练习)我国甲、乙两地相距约20km,但降水日变化差异很大.下图示意两地年降水量的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影响甲地降水日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天气状况 C.植被 D.气温
4.与乙地相比,甲地降水的日变化特点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原因主要是( )
A.降水量较多 B.空气湿度较大 C.土壤水分较多 D.病虫害较少
5.甲,乙两地最可能位于( )
A.海南省 B.福建省 C.甘肃省 D.河北省
【答案】3.A 4.C 5.A
【解析】3.“我国甲、乙两地相距约20km”,说明两地距离很近,因此可以把纬度引起的气温排除,D错误;根据甲乙两地降水的日变化图可以看出,甲地降水白天少,晚上多,这样的现象多发生于谷地。夜间谷地由于地形较闭塞,白天积蓄的热量不易散失,山地则正好相反,于是在夜晚形成了山地的相对冷高压与谷地的相对热低压,山地气流下沉,谷地气流上升,水汽在抬升过程中凝结成雨,因此谷地夜间降水较多,影响甲地降水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形,A正确;天气状况不会有很强的规律性,B错误;植被对降水的日变化很小,C错误。故答案选A 。
4.甲、乙两地年降水量相当,甲地降水的日变化特点是多夜雨。甲地夜间降水较多,位于山谷中,夜间温度低,蒸发弱,水分消耗少,所以土壤水分较多,利于农作物的充分吸收;乙地白天降水多,白天气温高,蒸发量大,下渗较少,不利于保持土壤水分,C正确;由图可知甲乙两地降水量没有明显的差异,A错误;空气湿度对农业生产的的影响较小,B错误;山谷中空气湿度大,病虫害应较多,D错误。故答案选C。
5.根据材料可知该地区白天的降雨多出现在午后,由此可知该地区降雨以对流雨为主,海南省、福建省、甘肃省、河北省中海南省纬度低,多对流雨,A正确;福建省、甘肃省、河北省多以锋面雨为主,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
(23-24高三上·江苏扬州·开学考试)俄罗斯奥伊米亚康位于东西伯利亚地区,最冷月月均温-50.1℃,年平均积雪日数约229天,有北半球“寒极”之称。该市位于迪吉尔卡河上游,房屋建筑为木质结构,建在木桩上面(木桩深埋地下,木屋与地面最少有0.9米的间隔),木屋多东倒西歪,甚至半埋进泥土中。图为“奥伊米亚康区域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奥伊米亚康成为北半球“寒极”的主要原因有( )
①纬度高,气温低②锋面雨持续时间长③地形封闭,冷空气集聚④盆地口向北敞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7.奥伊米亚康的房屋建在木桩上面是为了防止( )
A.大风侵袭房屋和地基 B.河水泛滥冲击地基
C.暴雪重压倒塌房屋 D.房屋热气融化冻土地基
8.奥伊米亚康村的木屋多东倒西歪,甚至半埋进泥土的主要原因是( )
A.特有的民族风情 B.半埋进泥土中,有利于保温
C.为抵御强风,顺势而为 D.冻土的冻融作用
【答案】6.B 7.D 8.D
【解析】6.奥伊米亚康接近北极圈,纬度高,获得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这是奥伊米亚康成为北半球“寒极”的主要原因之一,①对。奥伊米亚康纬度高,暖湿气团不够活跃,锋面雨日数并不多,年降水量较少,②错,故选项A、C、D错。奥伊米亚康位于盆地之中,地形封闭,且盆地口向北敞开,极地冷气团到达此处时,容易在此集聚,不易扩散,导致该地气温低,这也是奥伊米亚康成为北半球“寒极”的主要原因,③④对,故选项B正确,ACD错误;故选B。
7.奥伊米亚康的房屋建在木桩上面更不易抵抗大风侵袭,选项A错误。材料信息表明,奥伊米亚康位于因迪吉尔卡河上游,出现河水泛滥的可能性较小,选项B错误。奥伊米亚康的房屋建在木桩上面并不能防止暴雪重压使房屋倒塌,选项C错误。奥伊米亚康位于高纬度地区,气温低,地下多冻土,如果冻土融化会导致地基不稳,奥伊米亚康的房屋建在木桩上面是为了防止房屋热气融化冻土地基,选项D正确;故选D。
8.房屋东倒西歪是地基不平导致的,而地基不平是由于该区域冻土层广布,在气温较高6-8月份,冻土会随着昼夜温度的变化发生冻融,进而导致地基不平。D正确。房屋东倒西歪不是该地区的特有民族风情, 也没有保温作用,更不是为了抵御强风,故A、B、C错误。故选D。
(23-24高三上·全国·开学考试)奥运会不仅是体育盛会,而且是世界文化盛会。2014年、2018年冬奥会分别在俄罗斯索契和韩国平昌举办。2022年我国北京将举办第24届冬奥会。读图“三届冬奥会举办城市位置及气候资料图”,完成各题。
9.三个城市的共同特点是( )
A.都位于北半球 B.都是温带季风气候 C.都是临海城市 D.都是国家政治中心
10.和北京、平昌相比,索契适宜发展冰雪运动的有利条件是( )
A.冬季气温低 B.冬季降水(雪)多 C.地形更平坦 D.交通更便捷
【答案】9.A 10.B
【分析】9.据纬度和海陆分布判断,三地都位于北半球,A正确。从气候资料判断索契是地中海气候,北京和平昌为温带季风气候,B错误。据海陆位置判断,北京、平昌不临海,C错误。三地只有北京是政治中心,D错误。故选A。
10.由降水柱状图和气温曲线图可知,索契为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雪)多,更有利于冰雪运动,B正确。故选B。
(23-24高三·重庆渝中·阶段练习)读图“曼德海峡及其周边地区年降水量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曼德海峡( )
A.附近地热能较丰富 B.两岸岩石较为古老
C.连接大西洋与印度洋 D.分隔了欧洲与非洲
12.图中N地降水量可能是( )
A.600mm B.400mm
C.200mm D.800mm
13.影响图中东部与西部区域年降水量分布规律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A.海陆位置、大气环流 B.地形地势、大气环流
C.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D.地形地势、纬度位置
【答案】11.A 12.A 13.B
【分析】11.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曼德海峡连接亚丁湾与红海,分隔亚洲与非洲,地处两大板块生长边界,岩层形成时间较晚,BCD错误。岩浆活动活跃,周边地区地热能较为丰富,A正确。故选A。
12.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N地位于阿拉伯高原山地,抬升海洋水汽多地形雨,其降水量多于周边地区;根据等值线分布规律,可知降水量为介于500至750mm间,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3.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西部地区热带草原向热带沙漠过渡,主要是因为受不同气压带风带影响的差异;东部地区的高原地区降水较多,低地平原降水较少,决定因素为地形,因此影响图中东部与西部区域年降水量分布规律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地势与大气环流,B正确。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关系不大,ACD错误。故选B。
(23-24高三上·辽宁朝阳·阶段练习)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部,有世界“雨极”之称,最大年降水量达到26000mm,降水集中在6~9月。雨季过后,居民要长途跋涉几十公里运水解决生活用水问题。下图示意乞拉朋齐的地形和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乞拉朋齐成为世界“雨极”的主要原因是( )
①海拔高,利于水汽凝结 ②位于山地迎风坡,地形对水汽抬升作用大
③面向印度洋,夏季风带来充足的水汽 ④气温高,地面蒸发旺盛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5.乞拉朋齐及附近地区水土流失量最大的月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1月
16.乞拉朋齐年降水量丰富,但当地居民却经常用水困难,其主要原因是( )
A.政府不作为,水资源得不到开发 B.工农业生产导致水污染严重
C.技术水平低下,水资源得不到开发 D.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答案】14.D 15.C 16.D
【分析】14.读图可知,乞拉朋齐位于山地迎风坡,且该山地距离孟加拉湾(印度洋)较近,面向大洋,夏季风从印度洋带来充足的水汽,地形对水汽的抬升作用大,形成丰富的地形雨,②③正确;山地迎风坡降水量最大值一般出现在山腰地带,所以并不是乞拉朋齐海拔高,①错;如果考虑气温,孟加拉湾沿岸海拔更低,气温更高,但降水却无乞拉朋齐丰富,说明该地降水丰富并不是气温高导致地面蒸发旺盛所影响,④错。故选D。
15.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降水集中在6~9月,所以7月降水量大,地表径流量大,地表径流的冲刷力强,水土流失量大,C正确;1月、4月以及11月降水均无7月集中,水土流失量相对较小。故选C。
16.乞拉朋齐及附近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季风具有不稳定性,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旱涝灾害频发,所以在干旱的季节和少雨的年份,居民经常用水困难,D正确;材料并无信息反映当地的政府不作为,A错;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工农业生产导致的水污染不严重,B错;相比于气候而言,技术水平低下不是主要原因,C错。故选D。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23-24高三上·河北·期中)(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冷锋到来之前,暖气团一侧有时会出现压缩增温变暖的现象。2023年3月14日10时至15日6时,北京遭遇了一次强冷空气过境,西北风达到8~9级,局地超过10级,没有雨雪形成,14日冷空气来临前最高气温却飙升到21℃,15日气温又迅速下降。图为北京市及其附近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表为北京2023年3月13—15日气温变化。
日期 最高温 最低温
2023年3月13日 15℃ 3℃
2023年3月14日 21℃ 1℃
2023年3月15日 11℃ -1℃
(1)分析3月14日北京在冷空气来临前气温迅速升高的原因。(6分)
(2)分析3月15日北京气温急剧下降的原因。(6分)
(3)推测北京天气预报对居民3月14—15日生活的建议。(4分)
【答案】(1)强冷空气到来前,天气晴朗,气温升高;北京西北侧为山地,西北风翻山后下沉推动原有暖空气增温;冷空气移动速度快,挤压其前方的暖气团,暖气团受压缩急剧增温。(6分)
(2)此次冷空气势力强大,气温低;强冷空气迅速向东南移动,北京被冷空气完全控制,北京气温下降速度快;冷空气移动速度快,由地形落差带来的升温幅度相对较小。(6分)
(3)尽量减少出行;户外活动远离广告牌等临时搭建物;及时调整衣物,防止感冒;注意用火、用电和用气安全;戴好口罩,加强健康防护。(4分)
【分析】本题组以北京近期的一次天气变化为背景,涉及大气环流背景与地形共同作用下的天气变化特点,以及天气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学科素养。
【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冷空气来临之前,气温反而升高的“锋前增温”现象的原因,主要从锋前受暖气团影响、冷空气来临对暖空气的空间挤压及冷空气下沉挤压暖空气增温等角度分析。由于强冷空气到来前,受到暖空气的影响,区域天气晴朗,气温升高;北京西北侧为山地,受到焚风效应以及西北风翻山后下沉推动原有暖空气增温;由于冷空气移动速度快,密度较大,所以能挤压其前方的暖气团,暖气团受压缩急剧增温。
(2)3月15日北京气温急剧下降的原因可从此次冷空气特点、冷空气控制区域和冷空气移动速度快造成由地形落差带来的升温幅度小等角度作答。根据“北京遭遇了一次强冷空气过境,西北风达到8~9级,局地超过10级”可知,此次冷空气势力强大,气温低;局地超过10级,强冷空气迅速向东南移动,所以北京被冷空气完全控制,气温下降速度快;由于冷空气移动速度快,由地形落差带来的升温幅度相对较小,所以14日冷空气来临前最高气温却飙升到21℃后在15日气温又迅速下降。
(3)根据材料提示的3月14—15日天气特点,就大风、气温突变提出建议,另外,还要考虑到干旱季节出现大风天气,可能有风沙及火灾等安全隐患等。如尽量减少出行;户外活动远离广告牌等临时搭建物;及时调整衣物,防止感冒;注意用火、用电和用气安全;戴好口罩,加强健康防护。
18.(202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东部局部地区地形图
材料二 浙江受台风影响示意图
(1)浙江虽属亚热带,但冬季气温比世界同纬度其他地区为低。据材料一分析,浙江冬季易受寒潮影响的主要原因。(6分)
(2)描述浙江省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6分)
(3)下表为浙江省某地多年平均降水量(mm)月分配表。简析该地6月、7月、8月这三个月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6分)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降水量 43 75 90 137 179 223 160 276 182 102 44 51
【答案】(1)冬季受制于北方冷气团的影响;浙江北方山地山势低矮,屏障作用弱,冬半年常受南下冷空气的影响;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和洞庭湖平原,冬季成为冷空气南下的通道,受浙江山地阻挡,冷空气集聚降温。所以,本区虽属亚热带,但冬季气温比世界同纬度其他地区为低,易受寒潮影响。(6分)
(2)由南向北递减(或南多北少或西南向东北递减);南部雨期长;多地形雨;多台风雨。(6分)
(3)6月,多梅雨(或锋面雨带到达);7月,伏旱(受副热带高压控制);8月,多台风雨。(6分)
【分析】本题考查地区气温、降水特点及其成因。寒潮是强冷空气入侵,浙江冬季易受寒潮影响可从冬季冷空气活动特点及地形影响的角度分析。描述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可结合年降水量多少描述;原因分析结合浙江地形特点、台风影响特点等方面分析。6、7、8三个月降水差异的原因可结合当地所处天气系统特点分析。
【详解】(1)寒潮是强冷空气入侵,浙江冬季易受寒潮影响可从冬季冷空气活动特点及地形影响的角度分析。冬季我国大陆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大部分地区处于高气压控制下,冬季浙江受制于北方冷气团的影响,气温较同纬度低;据图可知,由于浙江北方山地山势低矮而破碎,屏障作用弱,冬半年常受南下冷空气的影响,特别是江汉平原和鄱阳湖平原、洞庭湖平原,冬季成为冷空气南下的通道,受浙江山地阻挡,冷空气集聚,降温幅度大;冬季气温比世界同纬度其他地区为低,易受寒潮影响。
(2)描述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可结合年降水量多少描述;原因分析结合浙江地形特点、台风影响特点等方面分析。根据图中年降水量数值可以判断其空间分布是南多北少;我国降水是锋面雨带推移影响,锋面雨带由南向北推,南部雨季时间长,降水多;浙江南部多山地、丘陵,东北多平原,判断西南部多地形雨;由台风影响区的强弱,可以看出南方受强风影响较大,多台风雨。
(3)6、7、8三个月降水差异的原因可结合当地所处天气系统特点分析。根据表中数据显示6月和8月降水较多,7月降水较少;6月江淮准静止锋带来的梅雨影响,降水多;7月受副高压控制下形成的伏旱天气影响,降水少;8月受台风影响,降水增多。
19.(23-24高三上·山东烟台·阶段练习)(18分)2013年初,欧洲西部地区遭遇极寒天气,极地冷空气沿大西洋东岸侵袭欧洲西部地区。读欧洲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降水根据其不同的物理特征可分为液态降水和固态降水。固态降水率是指固态降水(雪、雹等)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百分比。
(1)比较左图中①处和②处气温高低,并分析形成的原因。(4分)
(2)简述欧洲地形对极地冷空气南下的影响。(8分)
(3)从右图图中可以看出北部固态降水率高于南部,原因是北部纬度较南部高。试比较半岛中部与东西两侧、半岛西部沿海与东部沿海的等固态降水率线分布特征,并说明原因。(6分)
【答案】(1)①处气温比②处高;原因:①处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②处距海远,暖流和西风的影响较小。(4分)
(2)北部山脉呈南北向分布,中部平原广阔,有利于极地冷空气南下;南部有多列近东西向山脉,阻挡极地冷空气进一步南下。极寒天气使欧洲越冬作物遭受冻害,牧草减产;通信和电力供应中断;交通运输受阻;建筑物损毁;民众面临食品紧缺甚至冻伤等生活困境。(8分)
(3)中部大于东西两侧;原因是中部属于山地,地势较高,气温较低;西部沿海小于东部沿海,原因是西部沿海受暖流的影响,且位于温暖西风气流的迎风坡,而东部位于背风坡,西部沿海冬季气温较东部沿海高。(6分)
【分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影响等值线分布规律和欧洲气候的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
【详解】(1)比较:①处气温比②处高;原因:①处虽然纬度高,位于北极圈附近,但是①处深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等温线向高纬度弯曲,气温远比同纬度高。②处虽然纬度较低,但是它深居内陆,距海遥远,不受暖流影响,温和湿润的盛行西风的影响也较小,气候大陆性比较强,气温比较低。
(2)影响主要从山脉的走向来分析极地冷空气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呈南北向分布,西、中欧平原平坦广阔,有利于极地冷空气长驱南下,影响西欧和北欧大面积地区;南部有阿尔卑斯山等多列近东西向山脉,阻挡极地冷空气进一步南下。因而西欧平原常受极寒天气影响,使欧洲越冬作物遭受冻害,牧草减产,牲畜冻死;大雪使通信和电力供应中断,影响通讯和供暖;寒潮使交通运输受阻,影响百姓生活;大雪使建筑物损毁;交通阻塞使民众面临食品紧缺、甚至冻伤等生活困境。
(3)本题要求根据固态降水率等值线图描述固态降水分布规律,判读时应注意判读等值线数值变化方向、等值线弯曲、等值线疏密,三者分别反应出固态降水量的空间变化方向、同纬度固态降水量的差异、固态降水空间变化速率。分布特征和原因:中部大于东西两侧;原因是中部属于山地,地势较高,气温较低,固态降水量较多;西部沿海小于东部沿海,原因是西部沿海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且位于温暖西风气流的迎风坡,固态降水多,而东部位于背风坡,焚风效应强,西部沿海冬季气温也较东部沿海高。【必刷题】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专项训练
专题03 天气与气候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3-24高三上·浙江台州·阶段练习)盐城市地处江淮沿海地区, 图1为盐城市多年平均与丰水年平均日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图2为盐城市多年平均与枯水年平均日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盐城市年降水的丰枯变化主要体现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盐城市降水年际变化较大,对其影响最小的是( )
A.副高 B.季风 C.气旋 D.洋流
(22-23高三下·福建福州·阶段练习)我国甲、乙两地相距约20km,但降水日变化差异很大.下图示意两地年降水量的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影响甲地降水日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天气状况 C.植被 D.气温
4.与乙地相比,甲地降水的日变化特点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原因主要是( )
A.降水量较多 B.空气湿度较大 C.土壤水分较多 D.病虫害较少
5.甲,乙两地最可能位于( )
A.海南省 B.福建省 C.甘肃省 D.河北省
(23-24高三上·江苏扬州·开学考试)俄罗斯奥伊米亚康位于东西伯利亚地区,最冷月月均温-50.1℃,年平均积雪日数约229天,有北半球“寒极”之称。该市位于迪吉尔卡河上游,房屋建筑为木质结构,建在木桩上面(木桩深埋地下,木屋与地面最少有0.9米的间隔),木屋多东倒西歪,甚至半埋进泥土中。图为“奥伊米亚康区域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奥伊米亚康成为北半球“寒极”的主要原因有( )
①纬度高,气温低②锋面雨持续时间长③地形封闭,冷空气集聚④盆地口向北敞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7.奥伊米亚康的房屋建在木桩上面是为了防止( )
A.大风侵袭房屋和地基 B.河水泛滥冲击地基
C.暴雪重压倒塌房屋 D.房屋热气融化冻土地基
8.奥伊米亚康村的木屋多东倒西歪,甚至半埋进泥土的主要原因是( )
A.特有的民族风情 B.半埋进泥土中,有利于保温
C.为抵御强风,顺势而为 D.冻土的冻融作用
(23-24高三上·全国·开学考试)奥运会不仅是体育盛会,而且是世界文化盛会。2014年、2018年冬奥会分别在俄罗斯索契和韩国平昌举办。2022年我国北京将举办第24届冬奥会。读图“三届冬奥会举办城市位置及气候资料图”,完成各题。
9.三个城市的共同特点是( )
A.都位于北半球 B.都是温带季风气候 C.都是临海城市 D.都是国家政治中心
10.和北京、平昌相比,索契适宜发展冰雪运动的有利条件是( )
A.冬季气温低 B.冬季降水(雪)多 C.地形更平坦 D.交通更便捷
(23-24高三·重庆渝中·阶段练习)读图“曼德海峡及其周边地区年降水量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曼德海峡( )
A.附近地热能较丰富 B.两岸岩石较为古老
C.连接大西洋与印度洋 D.分隔了欧洲与非洲
12.图中N地降水量可能是( )
A.600mm B.400mm
C.200mm D.800mm
13.影响图中东部与西部区域年降水量分布规律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A.海陆位置、大气环流 B.地形地势、大气环流
C.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D.地形地势、纬度位置
(23-24高三上·辽宁朝阳·阶段练习)乞拉朋齐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部,有世界“雨极”之称,最大年降水量达到26000mm,降水集中在6~9月。雨季过后,居民要长途跋涉几十公里运水解决生活用水问题。下图示意乞拉朋齐的地形和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乞拉朋齐成为世界“雨极”的主要原因是( )
①海拔高,利于水汽凝结 ②位于山地迎风坡,地形对水汽抬升作用大
③面向印度洋,夏季风带来充足的水汽 ④气温高,地面蒸发旺盛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5.乞拉朋齐及附近地区水土流失量最大的月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1月
16.乞拉朋齐年降水量丰富,但当地居民却经常用水困难,其主要原因是( )
A.政府不作为,水资源得不到开发 B.工农业生产导致水污染严重
C.技术水平低下,水资源得不到开发 D.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17.(23-24高三上·河北·期中)(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冷锋到来之前,暖气团一侧有时会出现压缩增温变暖的现象。2023年3月14日10时至15日6时,北京遭遇了一次强冷空气过境,西北风达到8~9级,局地超过10级,没有雨雪形成,14日冷空气来临前最高气温却飙升到21℃,15日气温又迅速下降。图为北京市及其附近地区等高线地形图,表为北京2023年3月13—15日气温变化。
日期 最高温 最低温
2023年3月13日 15℃ 3℃
2023年3月14日 21℃ 1℃
2023年3月15日 11℃ -1℃
(1)分析3月14日北京在冷空气来临前气温迅速升高的原因。(6分)
(2)分析3月15日北京气温急剧下降的原因。(6分)
(3)推测北京天气预报对居民3月14—15日生活的建议。(4分)
18.(202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东部局部地区地形图
材料二 浙江受台风影响示意图
(1)浙江虽属亚热带,但冬季气温比世界同纬度其他地区为低。据材料一分析,浙江冬季易受寒潮影响的主要原因。(6分)
(2)描述浙江省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6分)
(3)下表为浙江省某地多年平均降水量(mm)月分配表。简析该地6月、7月、8月这三个月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6分)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降水量 43 75 90 137 179 223 160 276 182 102 44 51
19.(23-24高三上·山东烟台·阶段练习)(18分)2013年初,欧洲西部地区遭遇极寒天气,极地冷空气沿大西洋东岸侵袭欧洲西部地区。读欧洲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降水根据其不同的物理特征可分为液态降水和固态降水。固态降水率是指固态降水(雪、雹等)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百分比。
(1)比较左图中①处和②处气温高低,并分析形成的原因。(4分)
(2)简述欧洲地形对极地冷空气南下的影响。(8分)
(3)从右图图中可以看出北部固态降水率高于南部,原因是北部纬度较南部高。试比较半岛中部与东西两侧、半岛西部沿海与东部沿海的等固态降水率线分布特征,并说明原因。(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