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回顾复兴历程,探究革命精神写作实践材料的选择与运用技法指导一 教材写作任务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英雄,他们都为国家发展与社会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身上有特殊的时代印记,同时又都具有相同的初心。国庆将近,学校校报准备办一期“礼赞时代英雄,勇担时代使命”的专刊。请围绕一位当今时代的英雄人物,搜集、积累相关素材,自选角度和文体进行写作。二 教材对应知识材料的积累与运用 叙述事情,描写人物, 说明事理,论述观点, 都要运用具体的材料,不能空谈。写作文如同盖房造屋,既要有好的设计框架,也要有合适的材料。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说的是个人阅读积累和作文的关系。书籍是人类文明.的智慧结晶,对善于积累的人而言, 是取之不尽的作文源泉;很多经典作品,常读常新, 能不断给人们新的启示, 使我们获得属于个人的发现。作文材料也来源于我们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只要你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有积累素材的习惯,就不愁笔下无物。《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就是作者在占有大量素材的基础上,精心选择典型材料而写成的一篇优秀通讯。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即使走进一条很平常的街道, 我们也能从中感受到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发现有趣的文化现象,甚至观察到社会的各种经济形态。要积累一些新的、属于自己的材料,不能依赖“公用材料库”。在考场作文中,成千上万的学生不约而同地写“哥白尼”“牛顿”“爱迪生”,就连表述的语句也相似甚至雷同, 那样的作文很难展现个人独特的思维品质。 材料一定要真实可靠。如果材料不够严谨甚至不真实,即使你的认识是积极的,也可能因言害意。有些经常被人引用的材料,辗转流传, 已失去原貌,一定要核对鉴别;如果找不到出处, 没有把握,应当果断放弃。有了高质量的材料,还要注意恰当使用。如聂荣臻《大战中的插曲》中全文收录致日本官兵的信,使这篇回忆录有了令人瞩目的历史意义和政治高度。材料运用恰当,能深化文章主旨, 引导读者思考, 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反之,再好的材料,如果运用不当, 与观点、主旨偏离, 只会导致文章结构松散凌乱,令人不知所云。三 写作点拨(一)、材料的积累1.要求(1)真实可靠;(2)新鲜的,属于自己的。2.内容(1)鲜活素材:反映社会热点,体现最新发展。(2)情感积累:①五情:亲情、友情、师生情、乡土情、爱国情。②五心:把忠心献给祖国,把关心捧给别人,把爱心洒向社会,把孝心带回家中,把信心留给自己。(3)文化积累:“文化底蕴最能提升文章的思想品位和文化品位”,抢占八个文化制高点:①课本名篇;②读本精华;③名人传记;④感人故事;⑤文化散文;⑥鲜活时文;⑦名言名句;⑧睿智心语。(4)理论积累:“理性阐发可以使文章染上浓烈的思辨色彩”:①实践论;②矛盾论;③方法论;④联系的观点;⑤发展的观点;⑥一分为二的观点;⑦存在与意识的关系;⑧外因与内因的关系;⑨量变与质变的关系;⑩主流与支流的关系。3.途径(1)从课内课文中积累;(2)从常见杂志中积累;(3)从模考试卷现代文阅读文本中积累;(4)从模考中出现的优秀作文中积累;(5)从作文素材集锦中积累;(6)从媒体、网络中积累,尤其要关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等对同一事件的评论。4.方法(1)建立个性化的资料库,按不同主题积累素材。(2)写好读书笔记,每周写 3 篇,每篇不少于 500 字。形式可多样,摘抄、点评、读后感、时评均可,写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目的是让同学们每周保持一定的阅读量,有一点时间去思考和感悟。读书笔记化“无形”的阅读为“有形”的笔记,既保证了“读”,又促进了“写”,一石二鸟。读书笔记写好了,在高考考场上自然厚积薄发,水到渠成。(3)有一本书报剪贴本。【方法举例】(1)热点素材积累法热点素材积累法就是注意搜集、积累新闻时事热点材料的方法。平时要注意随时留心周围发生的事情,注意社会上新近发生的重大事件,注意主流媒体中的新闻热点与焦点,随时记录下来,以备高考写作时运用。把新闻热点恰当地写进文章,这样既能使文章的内容富有时代气息,又能彰显出考生对社会生活、对国际国内新闻极强的敏感性,这也常常受到阅卷老师的好评。每年都有不少考生在议论文中选用“感动中国”十大新闻人物事例以及新近发生的新闻热点材料,从而使文章因洋溢着鲜明的时代色彩而获得高分。(2)“品位”素材积累法“品位”素材积累法就是积累有“品位”的独家素材的一种方法。有品位的素材常常散发着文化的气息,一般折射着人性的光辉,它新颖、脱俗,意义深邃,趣味盎然。如何积累有“品位”的素材呢?①读透一本有文化内涵的书,如余秋雨《文化苦旅》《梁衡散文集》。②积累有“品位”的名人素材,往往能以一当十,但是要注意在积累过程中力避素材雷同,尽量选些“熟悉的陌生人”加以研究,如富兰克林、莫扎特、简·奥斯汀、甘地、史怀哲、索尔仁尼琴、纳兰容若、胡适、梁漱溟、林徽因、沈从文、顾准、南怀瑾……读他们的传记或相关文章。(3)课本素材积累法课本素材积累法就是从教材文本中积累写作素材,从而写出内涵丰富、思想精深的优秀作文的方法。语文教材是同学们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米仓”。选文大都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又有丰富的人文气息。其实,历年高考优秀作文所用事例大都出自语文课本,很多考生在写作时搜肠刮肚地想材料,其实,很多合适的素材就在你的教科书中,语文课本和其他教科书就是你写作的“百宝箱”。我们平时要学会从教材文本中搜集、积累素材,并深入思考、汲取材料,学会分类梳理,积淀文化、思想和情感。(4)思维导图积累法试以人物素材积累为例:(二)、材料的运用对于写作材料的运用,绝不可以照搬照抄。因为材料就像水,文章就像容器,水放在什么形状的容器里,就得到什么形状。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时,要根据文章的主旨或者表情达意的需要,对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在运用中,要注意材料的细节,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叙议结合、点面结合,还要注意对材料进行压缩与扩展。1.材料的使用与处理在作文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就是文章的建筑材料。建筑材料是否运用恰当,关系到是否写好一篇文章。材料的运用,要注意表现与结果的有机统一,要注意突出材料的细节,学会渲染。2.材料的运用,既要简明扼要,又要注意叙议结合,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材料运用一定要注意详略处理,叙述及分析议论要有机结合,只有做到论据充分,点面结合,才能有力地论证论点。3.对材料的压缩,在议论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压缩时,要注意根据表达的需要,提取那些关键信息,连缀成片段。运用时要有明确的指向,冗长啰唆、与主题关系不大的材料,要进行简化处理;与内容无关的材料,坚决不要;画龙点睛的话,必不可少。4.材料的扩展,要注意围绕表达的需要,对材料进行强化与阐释。“强化”是利用描写或修辞手段,将原有信息加以扩充;“阐释”就是对原有信息进行解说、阐发和补充。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所用材料能够更好地表达中心意思,更好地传递情感。另外,要特别注意一材多用。作文材料积累在精不在多,应变通观念,写天下之文章。如能从不同角度及认识去描写、思考,不断挖掘,想深想透,这样,即使材料较少也足以应对诸多写作任务。下面以焦裕禄为例。焦裕禄在带领全县人民封沙、治水、改地的斗争中,身先士卒,以身作则。风沙最大的时候,他带头去查风口,探流沙;大雨倾盆的时候,他带头蹚着齐腰深的洪水察看洪水流势;风雪铺天盖地的时候,他率领干部访贫问苦,登门为群众送救济粮款。他经常钻进农民的草庵、牛棚,同普通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他以“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大无畏气概,谱写了当年一曲改天换地的英雄壮歌。应用角度 “责任”“使命”“担当”“奉献”等。参考例文赞国士担当,做复兴后浪钟南山,一位可敬的“逆行者”,他的“逆行”,改写了非典的结局,84岁的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一路奔波不知疲倦,满腔责任为国为民,令人肃然起敬!灾难之下,最见人性。有人趁混乱大赚横财,有人为保官欺上瞒下,有人惊慌失措,有人避之不及。但是,更有钟南山这样的人,于危难之中挺身而出,奋勇向前,左手对抗灾难,右手托出真相。没有人要求他,是他自己发自内心地愿意有此担当。一颗救世之心,一腔赤子热忱,一身高超医术,一片赤胆忠心。外交家基辛格曾在《论中国》里说:“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鲁迅先生也曾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在肆虐的病毒面前,我们看到的是 84 岁仍带队出征的钟南山院士,看到的是每天睡 3 个小时与死神赛跑的李兰娟院士,看到的是身患绝症仍坚守一线的张定宇院长,看到的是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张旃的《与夫书》,看到的是剪掉自己一头长发的河北护士肖思孟,看到的是脸上被防护面罩勒出深深印痕的军人刘丽,更看到的是一个又一个普通而又平凡的中国人。其实,哪有什么生而英勇,只是他们选择了无畏与担当,哪有什么从天而降的英雄,有的只是挺身而出。披上战袍的凡人,他们是医生,是护士,是记者,是工人,他们是千千万万奋战在抗疫一线的英雄勇士。但是,他们还是丈夫,是妻子,是父母,是孩子,是舍小家顾大家、用生命守护生命的中国人,他们身上有着不屈的脊梁、伟岸的灵魂,他们身上闪耀着同心协力、英勇奋斗、共克时艰的中国精神。我们不幸突遇疫情,但我们又何其有幸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具备着这样优秀的政治制度,拥有着这样勇敢顽强的人民。每逢危难时刻,总有无数钟南山这样的人成为中国大地上的星星之火——有这样的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是全体国人的幸运;这样的人,才是国家栋梁,才是民族脊梁!身为时代青年,我们赞美像钟南山这样的时代英雄、时代楷模,我们感念国家优秀的政治制度、优良的社会环境。然而,我们更应当以时代英雄为榜样,牢记使命,不忘初心,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我们可能成不了时代的英雄,我们或许名不见经传,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浪潮中,我们都是每一朵微小的后浪。运用上述方法,练习素材积累人物素材积累示例1.顾方舟主要事迹:医学科学家、病毒学专家,被称为“中国脊髓灰质炎疫苗”之父,为我国消灭脊髓灰质炎作出了巨大贡献。运用片段:(1)被人们称为“糖丸爷爷”的顾方舟,有人说他是一艘方舟,载着新中国的孩子,避开了脊髓灰质炎的劫难;有人说他是当之无愧的人民科学家,用潜心研究护佑了几代人的生命健康,使中国进入无脊髓灰质炎时代。而他自己却谦逊地说:“我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做了一颗小小的糖丸。”一生为一大事来,方舟已成;一世做一大事去,不负初心。适用主题:专注、脚踏实地,一生只做一件事。(2)在脊髓灰质炎疫苗问世后,著名病毒学专家顾方舟和同事们冒着麻痹、死亡的危险,以身试药;为尽快确定安全性,顾方舟瞒着家里人,偷偷喂给自己的孩子吃。测试期过去了,面对孩子们一张张依然灿烂的笑脸,顾方舟和同事们喜极而泣、相拥庆祝!舍己幼,为人之幼,这不是残酷,是医者大仁。功业凝成糖丸一粒,是治病灵丹,更是拳拳赤子心。适用主题:责任感、奉献、牺牲精神。2.张富清主要事迹:在解放大西北系列战斗中,张富清英勇善战、舍生忘死,荣立西北野战军特等功一次、军一等功一次、师一等功一次、师二等功一次和团一等功一次,并被授予军“战斗英雄”称号、师“战斗英雄”称号和“人民功臣”奖章。运用片段:(1)张富清,作为军人,在战斗中不怕牺牲的决心彰显英雄本色;作为干部,在工作中勤勉尽责的忠心尽显担当本色;作为党员,在生活中艰苦朴素的初心凸显清廉本色。他把奖章深藏在箱底,把对战友的怀念深藏在心底。从不居功索取,只为坚守初心,默默奉献。适用主题:不忘初心、深藏功名。(2)人有大爱,行方致远。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张富清用自己的朴实纯粹、责任担当书写了精彩人生,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坚守信仰的时代标杆。适用主题:坚守信仰。3.张桂梅主要事迹:扎根贫困地区 40 多年,用教育扶贫斩断贫困代际传递。她创办全国首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帮助上千名贫困山区女学生圆梦大学。运用片段:(1)华坪女高校长张桂梅以送孩子走出大山为梦想。女高的校训为“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就是她不畏惧命运的证明。她敢于挑战大山中一代代女孩子困于大山的命运安排,她以孱弱之躯托起女孩子们的人生梦想,帮她们逆天改命。适用主题:无畏。(2)我很难想象,这位面目苍老、一贫如洗、头发凌乱的女教师在一次又一次向陌生人和厂家企业筹款时,是如何把嘲笑、不屑、白眼、冷语、拒人千里之外的客套,一次一次如蛛丝般抹去的。在那些年月,别人看她,是否如我们看书中的“怪人”堂吉诃德,笨拙、天真、可笑,活在不切实际的幻想中,不堪一击却还想着行侠仗义。她的如唐僧取经化缘般的执着,终于被众人看在眼里。“我有一个梦想,我要为贫困家庭办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2007 年,全国第十七届代表大会,面对记者的镜头,身穿破旧的黑上衣和蓝裤子,胸前戴着党徽的张桂梅老师,噙着泪,声音沙哑地说出这句话。念念不忘,必有回响。2008 年,来之万般艰难的华坪女子高中拔地而起,9 月正式开学。一叶扁舟就此启航,它的征途,是星辰大海。适用主题:执着。(3)她把所有的钱都拿出来资助学生。“兴滇人才奖”30 万元,她又捐给了更贫困的小学。她没有家,没有房子,几十年来一个人住在学校宿舍。她忘记了世界本来是什么样子。她急遽地衰老,被查出有严重骨质疏松、骨瘤、肺气肿、小脑萎缩、支气管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23 种疾病。她上坡下坡艰难,双腿落地时痛如针扎。她被医生多次断言,活不过两年。她形容枯槁,面目憔悴,皱纹丛生,看起来苍老又落魄。她耳边从来没有断过议论,议论她又轴又犟又狠又偏激又疯魔,议论她这样活着的意义。没有世俗的欢乐,拼命地折磨自己,只有高度的紧张和过度的压力。适用主题:付出、奉献。(4)看着张桂梅,我想到那个因为让世间没了死亡而受众神惩罚,永不停止地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又滚下,把力气消耗殆尽的西西弗斯;我想到为人类盗取火种而被锁链缚在高加索山脉,日日受恶鹰啄食心脏的普罗米修斯;我想到想要填没无情大海而衔石口穿、飞多羽折的精卫;想到那个为了追赶太阳长眠虞渊仍化作桃林为追光的人解渴的夸父……适用主题:牺牲、奉献。优秀语段积累示例1、开头:在我的心目中,有一个英雄。她的身材中等,漂亮的脸蛋上有几条皱纹,还镶着端正的五官,长及腰间的头发已有一丝丝的白发。她今年已三十七岁,是我们一家六口中的大英雄。(关于英雄的优美段落)。2、中国,是一个在万千磨难中成长的千年古国,而正是因为有无数有识之士的奋斗,中国才能在泱泱历史长河中不惧风浪,才能站稳脚跟。如鲁迅所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酌古御今,那些“埋头苦干”的人,那些“拼命硬干”的人,他们都是英雄,他们都成为了自己那个时代中最明亮的那座巍巍灯塔。(关于英雄的优美段落)。3、每一次对英雄的纪念,都是对不懈奋斗、永远奋斗精神的传承。不懈奋斗、永远奋斗,是先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中国共产 d人最鲜明的政治底色。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在英雄的身上,充满了血性和果敢;在英雄的心里,写满了忠诚和担当。让英雄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成为引领我们前行的精神坐标,让英烈传递过来的火把照亮我们的脚下之路,让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这样一座“英雄纪念碑”,这是对英雄的最好纪念。要奋斗就要有牺牲,传承先烈遗志,从英雄的爱国与奋斗的精神世界里汲取养分,我们的生命才会更有张力,我们的事业才能更加厚重。4、岳飞从小就有立志从军,报效国家的壮志,他的母亲在他背上特意刺上“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嘱咐他一生一世都要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勇杀敌,决不吝惜自己的生命,他也是这样做的,虽然最后惨遭杀害,但他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光辉业绩,深深地铭刻在世代中国人民的心中;而奸臣秦桧等人,却被铸成铁像,反剪双手,长跪于英雄墓前,被万世人民唾骂!5、事实上,翅膀并非天赐,他们是自己的英雄。在不少人看来,残奥会只是奥运会的一种补充,代表着社会对残疾人群体的特别关爱与照顾。事实上,正如残奥会(ParalympicGames)的英文词根“para”包含的“平行”之意,残奥会与奥运会完全是对等的世界性运动会。不一样的竞技比赛,同样的运动之美。在一些项目上,残奥会运动员甚至创下优于同届奥运会金牌选手的成绩。他们不仅在超越自我,也在超越更高、更快、更强的极限,提升着更团结的境界。忽视轮椅与拐杖,忽视“残疾人”的前缀,我们才能在“平视”中产生更多由衷赞叹与理解认同。6、多少年的狂风,刮不尽英雄的血液;多少年的暴雨,冲不走英雄的豪气。据不完全统计,约有 2000万名烈士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英勇牺牲。每一个为国捐躯的先烈都要被敬仰,每一种舍身报国的壮举都要被铭记。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我们缅怀革命先烈,为的是继承他们的遗志,发扬他们的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他们用生命和鲜血开辟的道路上不懈奋斗、永远奋斗。7、缅怀革命先烈,珍视捍卫和平。不懂历史的民族没有根,淡忘英雄的民族没有魂。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无论是民族危难时“捐躯赴国难,视死如归”的舍生取义者,还是民族受凌时“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大义凛然者,亦或是实现民族理想时“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坚定革命者,无数革命先烈不畏血与火的淬炼、不惧生与死的考验,用鲜血甚至是生命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革命赞歌。今天,生逢盛世,更应抚今追昔、饮水思源,我们必须牢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牢记中国人民为维护民族独立和自由、捍卫祖国主权和尊严建立的伟大功勋,牢记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伟大贡献,在感悟艰辛中牢记初心使命,在珍视和平中珍惜捍卫和平。8、同志们,朋友们,看了年轻英雄事迹之报道,想着见义勇为英雄人物的感人故事,我们的心中已经有了答案,唯有牺牲多壮志,英雄的壮举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尊重。在中国,在湖北有无数个,有名或无名的英雄,他们就生活在我们身边,他们是我们的道德基石与楷模,他们是愿意为人们付出一切,甚至宝贵生命的高贵灵魂,我们的社会需要有更多的见义勇为英雄,来温暖人间,唯有牺牲多壮志,这样的人生,是最有意义的人生。人生最重要的是牺牲自我、奉献别人,人与之间最重要的是和谐共存,共同繁荣和发展,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才能互助互荣,共构美好家园。素材运用即时训练任选一位你心目中的英雄人物,依据他(她)的事迹,从多角度加以运用。人物:__________角度一:角度二:角度三:答案 (示例)人物:袁隆平角度一:坚守梦想天灾之年,饿殍遍地的凄凉景象深深地刺痛了年轻的袁隆平,他当时就决心培育出高产量的杂交水稻,让中国人都吃饱饭,这是他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梦想和心怀天下的悲悯之心。近 60 载岁月,他始终怀揣同一个梦想:田里的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稻穗比扫帚还长,谷粒像花生米一样大;在田里走累了,就在稻子下面乘凉。角度二:脚踏实地他脚踏泥泞,在贫穷与误解中拓荒;俯首躬行,在田间与垄亩中穿梭。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学问做进人民的心坎里,让科学植根于人民、造福于人民,是科技工作者的天然使命。袁隆平裤管沾满泥水,成功培育出高产杂交稻,重重稻浪筑起粮食安全的根基。角度三:挑战自我从杂交水稻到海水稻、沙漠水稻,再到超级稻,袁隆平一次又一次突破极限。尽管他早已名满天下,但仍在不断突破新技术,挑战自我,为“禾下乘凉”梦而辛勤耕耘,为农业发展默默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角度四:淡泊名利没有超脱的心态、开阔的胸襟和沉稳的定力,如何对个人的名利放得下、看得透、想得通?袁隆平一年到头大部分时间都泡在水田里,面朝黄土背朝天地研究超级水稻,人间的浮华名利于他从无关系。耐得住寂寞、挡得住诱惑、守得住清贫,才能屏蔽和过滤掉时代的浮躁和困惑。他有多朴实,就有多伟大。(答出三个角度即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